利用流行音乐偏好培养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
2023-01-21张晓燕
文/张晓燕
引 言
流行音乐包含大量流行化、社会化、时代化的音乐元素,流行歌曲因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朗朗上口的曲调,深受初中生喜爱。初中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鉴赏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流行音乐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无法准确辨别,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中学音乐教师应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通过新颖的、可行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流行音乐中汲取正能量,从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利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流行音乐偏好对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偏好对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负面影响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1]。低俗流行音乐会对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初中生的价值观、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审美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是流行音乐偏好给初中生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也是中学音乐教师在流行音乐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由于流行音乐的本质特性,其必然与商业行为、市场行为牢牢捆绑在一起,很多流行音乐本身制作水平偏低,不利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中学音乐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流行音乐偏好对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正面影响
流行音乐偏好对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正面影响,第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处于一个比较浅层的状态,流行音乐的形式恰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结合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使其自觉参与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音乐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第二方面是德育作用。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包含很多积极向上的元素,学生通过聆听、演唱,以及对流行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情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2]。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技能的同时,能从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落实音乐学科育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第三方面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流行音乐所包含的音乐风格、节奏、乐器都非常丰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地学习中外各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逐渐养成“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音乐素养,这也是锻炼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有效方式[3]。
二、利用流行音乐偏好提升初中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育人目标。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课堂则是学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课程标准》里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将其融入实际音乐教学,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次社团活动、每一场艺术比赛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出发,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四大音乐实践领域,将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贯穿于艺术课程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促使学生提高音乐技能,丰富音乐知识,同时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学习中的鉴赏是培养、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初中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对美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审美的需求和认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利用音乐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
例如,在学生学唱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随心唱响歌曲《怒放的生命》时,教师首先可以设定相关的课前任务:先进行预习,自行解析歌词,从歌词中获得正能量的熏陶,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细致化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联觉,让学生了解音乐特点,有利于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引导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首先在音响的刺激下产生对音乐的联觉聆听体验,随着音乐感知的逐渐发展和感情的投入,能够欣赏体验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在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渐掌握歌曲的表现要素、音乐风格与体裁特点等知识。
(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音乐学习中,表现是音乐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在音乐教学中,艺术表现其实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教学则伴随课堂内外。因为喜爱,学生更愿意通过演唱、演奏、肢体表演等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表现情感等;运用各种媒介,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流行乐风”中《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时,课前教师先带着学生回忆并演唱熟悉的歌曲《铃儿响叮当》导入,接着再让学生欣赏《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感受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调式、和声等的变化对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第一变奏牧歌式,教师带领学生演唱高声部,用跳音模仿欢快的铃声。第二变奏华尔兹风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开始,低声部《铃儿响叮当》的主旋律明显突出,高声部采用了与低声部对答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用舞蹈感受旋转飘逸的华尔兹圆舞曲风格。第三变奏狐步舞风格,学生跟着钢琴伴奏拍打附点节奏与三连音节奏,感受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的狐步舞风格。第四变奏爵士“布吉乌吉”风格,指导学生感受钢琴的伴奏采用固定低音“行进”和“双音”反复,体验快速布鲁斯节奏,并掌握演唱声部节奏变化,衬托合唱旋律丰富多样的变化。第五变奏开始的摇滚风格,学生从歌曲演唱中的滑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空拍等感受摇滚风格,同时巩固变奏曲体裁的学习,并掌握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肢体感受节奏体验、歌曲演唱、分小组进行乐器配合演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沉浸式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学生的表现过程也是对流行音乐审美的过程。由此可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在表演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各种艺术活动体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注重演创结合的探索,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以及其他各种声音的探索,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音乐知识、艺术技能与创造性思维等,开展即兴表演或音乐编创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流行乐风”中《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时,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尝试变奏的改编。以歌曲《小星星》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通过改编歌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调式、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至少三种变奏创作,进行初步的创作实践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在小组合作创作与表演中让学生更明确变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变奏曲创作的方式方法。又如,在人音版八年级(上册)聆听歌曲《东方之珠》时,学生看乐谱欣赏,并在教师提供的节奏中进行选择。聆听《云中的城堡》,为旋律填空,并根据小结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艺术创作实践意识,让学生围绕所学习的、所喜欢的流行歌曲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表演与编创,甚至自制小乐器及尝试用电脑编创音乐等,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在演唱、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时,会产生成就感,逐渐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四)融合民族音乐文化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民族音乐是来自民间的艺术瑰宝,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和传承。在音乐教学课程中,教师可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将其与民族音乐合理结合并深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深入感受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探究音乐旋律中的优秀民族文化及音乐旋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5]。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引入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将二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旋律中去学习、探究其所涵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寻找各民族音乐元素所赋予的意义和内涵。以电影《霸王别姬》片头音乐《启幕》为例,该音乐篇幅非常短,正所谓“光起处,戏正开锣。恩怨情仇,待看官细赏”。音乐在京剧板鼓碎点的节奏中开始,锣鼓点不断地密集加速,引出了弦乐器演奏沉重悠长的音乐动机。接着,由京胡反复演奏西皮典型的摇板曲调,与弦乐的音乐动机形成多调性的效果。又如,教师可以以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随心唱响歌曲《国家》为基础,在班级内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流行歌咏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要求学生自选一首红色主题的歌曲,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五星红旗》等。表演时学生可以根据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适当加入朗诵词,结合各种才艺展示。这样的方式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发地探寻与更多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又能完成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旋律,接着分析每个音乐段落特点,分析旋律中的乐器伴奏及演唱方法,在学生进行更多民族音乐知识探究学习的同时,使其对具有民族音乐特点及爱国主义情怀的流行音乐产生共鸣。教师应结合多元音乐文化的体验、感受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对民族歌曲产生热爱之情,主动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 语
中学音乐教师要合理地分析流行音乐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计划,将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中学音乐课堂,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次社团活动、每一场艺术比赛活动。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四大音乐实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展开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容,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让学生享受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感知能力,提升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