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21刘国君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对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病源和虫源,为实现玉米高产、高质奠定良好基础。
1 玉米种植技术优化
1.1 整地
首先,要对玉米种植区域土地进行深翻,严格控制翻耕深度,一般保持在20 cm左右。在翻耕前要了解玉米种植区域土壤肥力情况及气候条件,以便于对翻耕深度进行合理调整。若土壤翻耕深度过浅,会导致土壤中残留一定量病菌,对后期玉米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若土壤翻耕深度过深,一旦遇到干旱天气,会导致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不到足够水分,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1];其次,严格控制土壤翻耕时间。若玉米种植区域干旱少雨,在收获后需施加适量的底肥。若由于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影响在秋季不能对土壤进行深翻,可在来年春天土壤解冻后对土壤进行翻耕;最后,在整地后还要确保土壤具有良好墒情,土地处于平整状态,为后期玉米播种及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1.2 选种及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玉米产量和品质。首先,尽量筛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清理干净玉米种子中的杂质;其次,选择外形均匀且完整无残缺的玉米种子,确保玉米种子纯度和净度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时,还要判断玉米种子湿度。确保玉米种子质地坚硬且处于干燥状态。可通过触摸的方法来掌握玉米种子湿度,还可以通过仪器检测玉米种子湿度;最后,要确保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为后期玉米生长提供保障,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播种前,需提前掌握当地天气情况,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晾晒48 h,这样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后期玉米种子发芽率。
1.3 适时播种
在播种前要先了解土壤墒情和当地天气变化情况。若播种春季玉米,可在清明节后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若播种夏季玉米,需提早播种,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有助于后期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播种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目前,通常采用播种机械设备开展大规模玉米播种作业。在播种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种植要求合理调整设备参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降低机械播种过程中重播和漏播概率。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后期玉米病虫害,需要在玉米种子正式播种前选择适量的药剂添加到种子中进行拌种处理。
1.4 苗期管理
首先,要优化玉米种植定苗和间苗技术。在玉米出苗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玉米出苗情况,一旦发现严重的缺苗情况,需对缺苗地方进行移栽补种。若出现严重的断垄问题,需重新选择品质兼优的玉米品种,经过催芽后对断垄的地方进行重新播种,进一步提高玉米出苗率。当玉米出苗后需进行间苗操作,当叶子增加到4~5片开展定苗工作,去除玉米苗中的弱株和病株,确保留下的玉米植株处于健康状态;其次,优化玉米中耕除草技术。在玉米出苗生长过程中除草工作必不可少。一般中耕除草次数为2~3次,中耕除草深度为5~10 cm[2]。在中耕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去除杂草。根据田间杂草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方法进行除草,也可以选择除草剂除草。最后,优化玉米追肥灌溉技术。若种植春季玉米,一般无需进行灌溉和追肥工作。若种植夏季玉米,需在苗期对玉米进行灌溉和追肥。在追肥过程中尽量选择有机肥并配合施加少量的化肥,追肥位置要与玉米植株保持10~15 cm的距离,施肥后覆盖,有助于玉米快速吸收肥料,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价值。
1.5 中后期管理技术
首先,在玉米穗期需实时了解玉米生长情况,及时拔除病弱植株,通过中耕除草为玉米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科学追肥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在追肥过程中还可以施用速效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为了确保追肥效果,需控制好追肥的位置,并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确定氮肥使用量及使用次数,追肥后还需进行适当灌溉;其次,在玉米花粒期,要选择适量的粒肥。在玉米雌穗开花前后,可以施加适量尿素来进行试施肥。最后,在玉米灌浆期,若出现阴雨天气,可能会增加玉米田间积水。为了避免玉米根系腐烂,需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在小喇叭口前期,若天气条件较好一般不需要进行灌溉。若天气持续干旱需根据玉米生长情况科学合理灌溉。在大喇叭口期要对玉米水肥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土壤湿润度满足玉米生长要求,表面土壤湿润度过低不利于玉米正常生长。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玉米叶片感染大斑病概率较高,主要特点是叶片上会有条形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玉米产量。首先,利用物理措施防治大斑病。在选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杂交品种,从源头上避免大斑病发生;其次,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进行防治。保持玉米田间良好通风,采取农作倒茬的种植方式。最后,针对已感染大斑病的玉米可以通过化学措施及时防治,避免影响其他健康的玉米植株。
2.2 玉米锈病防治技术
玉米锈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它发生在玉米茎秆、苞叶和叶片上。传染力很强,一旦发现需及时防控,否则会大范围蔓延。首先,采用物理方法防治锈病。尽量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中晚熟玉米品种,与其他农作物开展轮作,轮作周期少则1年,多则3年。若已感染玉米锈病,需要选择适量的2 500倍液30%拿敌稳对土壤进行消毒,通过阳光暴晒消灭土壤中的锈病;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选择适量的化学药剂,例如适量的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3 玉米黑穗病防治技术
玉米果穗顶端是发生黑穗病的主要部位,一般以黑粉包状态出现。黑粉包里面有黑粉菌,它会随风飘落传染其他果穗。首先,采用物理方法控制菌源。通过轮作模式及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降低黑穗病发生概率[3]。黑穗病比较喜低温潮湿环境,不能过早播种,可以覆盖地膜来保持地温。对已经出现过黑穗病的区域,不仅要对土壤杀菌消毒,而且要轮作1~2年后才可以继续种植;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黑穗病,可以采用适量的粉锈宁或羟锈宁进行拌种。
2.4 玉米螟虫防治技术
防治玉米螟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首先,利用天敌防治玉米螟虫。可以选择适量的赤眼蜂放养在玉米田间,减少幼小螟虫及螟虫卵数量;其次,利用菌体防治玉米螟虫。可以在玉米螟虫体内注入适量的苏云金杆菌,影响玉米螟虫新陈代谢,导致玉米螟虫死亡,降低玉米螟虫存活概率。同时,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首先,选择适量的诱捕器放置在玉米田间,例如放置适量的黑光灯来吸引和诱杀玉米螟虫;可以选择适量的性诱剂散播在玉米田间,干扰螟虫交配和繁殖,降低玉米螟虫发生概率。
2.5 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在玉米蚜虫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蚜虫天敌防治,将瓢虫放养在玉米田间来消灭蚜虫。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加强中耕除草工作。在收获玉米后杀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虫卵。此外,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来防治玉米蚜虫。选择适量的1 400倍液50%吡虫啉水溶剂。在喷洒前将适量的1%洗衣粉加入到药剂中,让药液具有更强的粘性,药效时间保持更长,优化化学防治效果。
2.6 玉米蓟马防治技术
玉米蓟马害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特征,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此特征对玉米蓟马进行诱捕,选择黄色粘板或蓝色粘板悬挂在玉米田间。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破坏玉米蓟马害虫生长空间。同时,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例如喷洒适量的1 800倍液6%高效氯氢菊酯,降低蓟马害虫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