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建:一个分析性框架的提出与展开
2023-01-21薛小荣陈蓉蓉
薛小荣 陈蓉蓉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性,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互联网链接构建起来的网络空间新场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习近平谈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907/c1001-32220142.html。可以说,互联网党建的提出与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互联网时代对自身建设进行积极适应的全过程展开[2]薛小荣:《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时事出版社,2013年,第37页。,就是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新探索。[3]薛小荣、王萍:《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时事出版社,2014年,第14—18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党建实践也进入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对互联网党建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更加系统性、理论化的研究,为互联网党建的深入发展提供学理支持。
一、互联网党建认知的两个维度
互联网党建实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涌现出电子党务、数字党建、微党建、党建云、智慧党建、计量党建[4]孙林:《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互联网党建理论》,《理论视野》2018年第8期。等各类实践样态。互联网党建的丰富实践极大激励了相关理论研究,催生出诸多关于互联网党建的概念定义。概而论之,主要有以下两个认知维度。
(一)技术维度。即从信息网络技术在党建工作的实际应用来理解互联网党建。技术界定更注重“党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强调在网络政治条件下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改进和完善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借助互联网智能技术对党建工作进行改造和移植,体现在:一是党建形式与方法有所创新。与传统党建相比,开发党建门户网站的硬件建设、建立远程教育和网上理论阵地等,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与业务学习提供了便捷渠道与丰富资源。[5]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二是党建实践维度有所扩展。互联网党建以信息存储的方式实现基层党员、党组织信息及基层党务活动的数字化管理。[6]李潇:《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网络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重构与转型》,《求实》2017年第9期。数字化平台能够高效满足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党群交流、工作部署、干部考评、数据分析等方面拓宽党建空间。三是党建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以互动性党建网站的延伸建设,实现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信息互通、程序互联、资源共享[1]陈小娟:《“互联网+党建”:特征呈现、功能优势及推进路径》,《西藏发展论坛》2022年第3期。等作用,提升党务管理效率,为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上述技术层面的功能特征,从结果视角强调信息网络技术的工具性价值,突破传统党建的短板,最终达到改造传统党建模式的目标。但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产业与媒体,更是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思维的创新性变革。
(二)文化维度。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互联网党建的内容支撑和实践载体,单纯的技术逻辑难以全面理解智能技术对党组织建设所带来的影响。[2]刘华云、郑婷:《新时代智慧党建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提升对策》,《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技术作为具有商业属性的生产资料,能够进行生产力的生产,不仅是物化形态的基础呈现,还蕴含技术生产过程中文化、精神、道德、伦理等深层内隐状态。互联网思维是技术生产中呈现的观念文化和精神内核,信息技术对互联网党建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涵盖数字媒介本身的技术属性和深层的文化内核。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建立技术与文化双向结合的互联网党建逻辑逐步成为学界共识,由此形塑了互联网思维重塑政党价值的文化界定,即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共同作用于党建工作的行动路径与实施机制问题。
一是借鉴平台思维。平台思维是互联互通、资源连接的思维。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的党建方式创新,平台思维更注重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以数据为导向的党建理念创新。即发挥党组织统合性治理功能,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生态化统合性平台体系。[3]郑长忠:《重塑城市治理整体性的政党逻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上海大党建格局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二是借鉴数据思维。数据思维是精确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思维。通过量化计分、实时智能分析等方式,将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党务管理、组织生活的各项讯息全面整合[4]陈甦、刘小妹:《我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效斐然》,《人民论坛》2017年第1期。,为党建管理、预判和决策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撑。[5]赵德金、蒋元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探析》,《大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云南大学首创的计量党建学便是数据思维运用于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6]李美娇:《云南大学“理论+计量”研究党建》,《云岭先锋》2017年第12期。三是借鉴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以党员和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群众路线与互联网时代提倡的用户思维具有良好契合性,成为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强力动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改革环境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党建决策和服务改进[7]宋官雅、朱志勇:《“互联网+党建”五种思维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S1期。,是政治民主化在党建领域不断深入的实践性体现。
互联网党建的定义在学界仍是一个多元化、动态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技术视角下以信息技术对党建的赋能改造,抑或是在文化维度下重视技术工具与思维变革的统一,均强调了两个要点:第一,互联网党建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物理化支撑下的工作实践。第二,互联网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在网络时代为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再适应与自我革命活动。
二、互联网党建的逻辑理路
互联网党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从提出、展开到运用有其特定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判断国情、民情、党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能力、效率的有益尝试。其理论逻辑回答互联网党建为何重要,内容逻辑回答如何开展互联网党建,现实逻辑回答互联网党建开展有何特点。三者环环相扣,理论逻辑是内容逻辑的内在要求,内容逻辑是现实逻辑的实践参照,现实逻辑是前两者的本质特征。
(一)理论逻辑:阐述互联网党建的重要性,即其内在要求。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主动而为、引领而成的自我革命,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体系创新。互联网党建的体系创新重塑了党的政治、组织和技术三大功能。
一是政治功能。互联网党建在三个方面赋能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引领力。第一,政治形象的认知构建。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融共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呈现出思想新、群体新、需求新、传播手段新、人民期待新等特点。互联网党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功能,紧跟时代潮流和人民需求。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动力,运用适应互联网的形象语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政治形象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第二,政治传播的数字生产。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支持下,互联网党建通过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数字再生产,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党的建设阵地,使党的理念、方针、政策得以及时、实时展现给民众,让政治传播更精准化、亲民化,把党的主张更加深入地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深厚土壤之中。第三,政治空间的生态重塑。互联网党建是基于互联网空间开展党的活动,开放、公正、平等、多元、民主等互联网特征形塑了新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关系,网络空间成为党的建设重要的战略资源。互联网党建通过制度建构、跨边界合作、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整合政治生态,用党的组织力量塑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二是组织功能。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提到,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文)》,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的组织是党赖以存在、发展和完成使命的物质基础,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提升党的组织力是在组织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互联网党建充分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灵活性,不断优化党的各级组织结构,成为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蓬勃发展的新组织形式。这种“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网络互联为纽带把广大党员集合起来、凝聚起来,实现对党员党组织信息的数字化、个性化处理,促进党的组织体系高效能建设和教育管理高质量发展。
三是技术功能。作为新时代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必须依托相应的载体实现目标。这个载体就是党建工作的载体。党建工作的载体是源自时代发展、人民需求的,它不仅是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的行动工具,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卓有成效的运行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还是党的重要执政环境。信息技术实时性、开放性、便捷性的优势特性决定了互联网党建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依托于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党建以数据的形式,支持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呈现,拓展党建工作的平台载体。其技术优势有:第一,可以有机结合政策、资源和党员群众的需求,对数据需求进行高效整合和精准匹配;第二,可以充分融合各类基础性党建工作的活动范围和延展空间,贴合党建人员的实际工作,把党的组织生活、宣传教育、党群服务、党务办理、常态服务等工作集合在同一个服务系统,丰富党建工作的功能组合使用,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党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顺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党的建设先进性的必经之路。
(二)内容逻辑:明确互联网党建的实践内容,即功能维度下互联网党建做什么。互联网党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实践创新,实践性是互联网党建基本特征之一。在互联网党建实践中,通过党建宣传平台化、党员教育管理技术化和党建应用综合化,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技术功能等理论指引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路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与行动框架。
一是政治引领,“平台化”建设党建宣传新阵地。新时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侧重于宣传教育。[1]刘玉东:《基层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功能建设》,《中州学刊》2018年第1期。依托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界限的特质,互联网党建把信息技术嵌入到基层党建工作流程中,通过创建党建宣传一体化的虚拟开放平台,可以有效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宣传形式上,通过建成集门户网站、手机APP、电视频道等终端载体为一体的党建宣传阵地,增强对党建信息的整合程度,实现党建宣传的全媒体传播。在宣传目标上,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大众化、多样化、可及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在宣传体系建设上,互联网党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党的思想、政策、理念为内容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的主流舆论格局,提高党的网络治理能力,为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供有效的政治前提和条件。
二是资源开放,“技术化”创新党员教育新载体。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7页。,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3]《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19年5月22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支部的职责,也是提升党的组织力的关键要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环境下,伴随新业态、新模式、新政策的出现,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既有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联系难保持、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4]刘洋:《湖北十堰市张湾区:为流动党员开辟“两学一做”绿色通道》,《党建》2016年第8期。的新难点,也有传统党员教育存在工作载体虚于形式[5]郭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2期。的新痛点。针对党员教育问题,互联网党建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数据资源,通过平台联络资源的方式将分散的党员聚合起来。第一,建立数字教育平台。如数字图书馆、内容资源库、党性教育基地等,为党员群众开展工作交流和教育培训提供便捷化、开放化的资源保障,促进党组织教育作用的发挥。第二,建立线上流动党员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微党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增强流动党员在党的组织生活中的角色互动,奠定党的组织建设基础。
三是技术赋能,“综合化”拓展党建的新应用场景。互联网党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程推进不仅需要信息技术加持,还需实践成果的检验。在实践应用中,互联网党建注重对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整合,实现党建工作开展与资源转化的统筹性,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互联网党建出现的分散化、小型化、封闭化的现状。[6]薛小荣:《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第33页。第一,借助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党内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2017年中央组织部已经建立了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党员电子身份认证、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党员教育网上开展、党组织活动网上管理、党员和党组织数据网上统计分析等功能。[7]金鸿浩:《当代政党网络政策比较和“智慧党建”启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3期。以线上党建支持、管理线下党建,全面完善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基础建设。第二,加快“党务+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引导,在党群服务中心引入政务智能办事终端,拓展自助党务服务终端事项范围。以丽江市“智慧党建”为例,2019年已完成27个党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试点工作。[8]柳传珍:《信息化智能化与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5期。通过技术赋能“党务+政务”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加强党务、基层政务与服务群众的创新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三)现实逻辑:概括互联网党建开展的实践特征,提炼互联网党建在党的宣传、党员教育管理、应用场景拓展等领域所呈现的行动要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改革过程中立足时代规律和国情实际的自我革命活动,互联网党建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根本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实践核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其实践格局继续强化党建对社会治理的引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践方式促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持续发力,推动党的建设全面、纵深发展。
一是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核心。人民民主是人民最关心的政治权利,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执政理念。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是科层制的强权控制,强调将每一个人从上到下放在不同层级之中,固守僵化标准来判断和规定每个人的权力范畴。[1]黄立丰:《建构文化认同:“嵌入式”党建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浙江宁波F新型农村社区的探索思考》,《理论月刊》2019年第10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加速推动下,互联网党建的在线平台成为中国共产党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即将传统党建自上而下的科层制行动逻辑转向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网络逻辑。这表现在:第一,重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党建在线平台传播力强、互动性强,全然没有空间的物理维度阻隔,党组织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壁垒,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各类信息与政策,党员群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学习和讨论最新党建讯息和资料,减少信息的滞后性和不对称性,最大程度保障党员及群众的知情权。第二,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在网络中,人们的交流不再基于权力、财富、地位等外在身份标签,而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核心精神中。[2]张耀铭、张路曦:《互联网驱动的青年与社会变革》,《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党建在线平台也是如此,不仅提供了透明的参与制度与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及反馈。党建在线平台作为征集人民多元诉求的抓手,成为人民自下而上反映意见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空间,党员群众可以充分陈述意见、表达心声、提出建议。这个网络空间的存在,意味着一种新的党群互动方式的成立。平等、开放、包容的网上政治参与实践,充分激活了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力量对政治参与的信心,增强了党员群众对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人民参与国家事务从被动响应逐渐走向主动治理,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格局。互联网党建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风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分散性、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结构的特点,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把政党自身建设融入政党对社区的治理之中。在基层社区面临功利化、空心化和碎片化的治理危机时,政党介入社区治理发挥其领导和政治整合功能[3]陈毅、阚淑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其优化——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探索》2019年第6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触角,横向延伸基层党建范围,纵向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多功能、广覆盖的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横向上,互联网党建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便捷性,把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推进到基层诸多地区、行业、部门、单位的党建各方面、全过程工作。纵向上,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点,协同、重组、融合各类执政资源和各方组织力量[4]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与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新》,《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第2期。,形成“党委—区域—网格—群众”严密体系,探索党建引领、党群联动的新模式。第二,运用技术优势和大数据思维,互联网党建以资源为抓手,建设多场景应用的智慧党建信息系统,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传统党建面临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滞后、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出来等问题[1]冉志、牛秀英:《当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巨大潜力。互联网党建紧抓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由基层党组织主导、以党建为基础拓展政务建设,在系统终端整合最新的政策、资源和需求等,让数据多跑路,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强化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方式。针对党建与业务融合过程中关系认知有偏差、组织功能区隔、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2]王子帅、郝诗楠:《事业单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研究: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上海党史与党建》2021年第5期。,互联网党建以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共同要求为发力点,强调党建与业务的系统性嵌入和整体性建构,即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引导,整合各类平台服务资源,形成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信息发布平台、理论宣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党群交流平台、党务活动平台和舆论监督平台建设的共识。[3]薛小荣:《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时事出版社,2019年,第31—32页。六大平台在互联网党建实践中已被广泛使用,并且成为政治讨论、党建宣传、党员管理、党群互动等基础性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的社会空间范围。第一,在把握党建组织与业务领域的方向上有明确规划。在党组织机构覆盖业务领域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开放性,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打破各级党组织的地域限制、行业限制、专业限制,通过重组、合作、共享等方式,以支部形式联合各专业、行业共建互联网党建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同类行业党员的专业优势,加强社会各阶层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党员之间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第二,采用党建责任与岗位职责双管齐下的策略。个别党建网站建设存在内容松散、更新速度慢、受众缺乏、重信息粘贴、轻原创阐发[4]米华全:《人工智能嵌入党内治理风险:生成机理、形态表征与应对策略》,《理论月刊》2022年第4期。的问题。互联网党建以数据强化党建人员的责任考核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党建在线平台可实时记录党员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并生成数字台账,严格党员业务标准。实践表明,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工具优势上,将党建与业务转换为数字形式的表现方式,快速对其整合、处理和考核,缩小党建与业务之间的组织功能区隔,延伸党建工作的范围和空间。
三、互联网党建的路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uanti/2018-01/05/content_5253681.htm。。互联网党建正是党在网络信息时代对自身价值和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为了确保党不断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建立互联网党建的全局性视野、推动党建工作的迭代性和数据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一)以大党建格局为目标进行全局规划。互联网党建作为全新的党建工作方法论,要全面、深度融合互联网的新逻辑、新思维,拓宽党建新范围、加强党建深度。信息网络时代的党建工作不应仅局限于党的组织建设,应打开视野,既要统筹党的政治、作风、组织、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统筹组织、宣传、纪检等多个党务职能部门[6]方海洋、左娅菲娜:《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智慧党建”体系构建研究》,《探索》2018年第3期。,也需要构建打通从中央到基层各层级组织部门,链接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不同党建主体的大党建格局,实现党组织的多级联动[7]苗奇、郭维佳:《大数据时代提升“互联网+党建”技术平台建设的研究》,《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科学谋划、统筹社会多元资源以持续推进党的领导和各项建设工作中。
(二)以人为中心进行党建工作的迭代升级。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开发方法。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党建工作需相应建立以人为组织基础、以产品为工作中心的党建工作新方式[1]薛小荣:《互联网企业党建:技术、资本与政治逻辑张力下的政党治理》,时事出版社,2018年,第55页。,在整个党建信息化进程中始终以党员及群众为核心。第一,培育复合型的党建人才。目前,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职责不明、管理不严,党员干部责任不清、能力不足[2]刘榆芳:《“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影响了网上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吸纳互联网相关专业的人才进入党的建设工作,例如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等,打造一批既精通互联网技术、熟悉互联网语言又熟练党建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互联网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第二,以党员群众的需要为本。互联网党建亟需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信息交互及时性、互动性强的技术优势,建立各级党组织、党群之间的意见反馈渠道。这包括收集党员及群众的需求、心得、感受和建议,根据共性需求设计、研发、应用党建工作管理系统菜单;重视服务使用者体验,从用户角度评估党员和群众对互联网党建工作管理系统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受,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党建在线系统的菜单设置、活动内容等,实现党建管理工作由单边管理行为向多边互动格局的转变。
(三)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党建内容的数字化生产。网络是全息的空间概念,网络实时性、交互性的特性加快了党员群众在党建平台的数据生成和沉淀。一方面,数据的沉淀有助于党建工作者快速把握党员和群众的需求变化,并依据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结合数据分析服务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建内容数字化生产活动,更有效地加强党组织管理,提高服务党员及群众的水平。另一方面,数据治理既是“智慧党建”开发应用的功能场景,又是关系“智慧党建”全局建设的底层架构。[3]薛小荣:《“智慧党建”的数据治理》,《企业文明》2021年第7期。深入挖掘互联网党建的数据价值,建立服务党建工作为核心的新一代数据集成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核心优势,精准完成党员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运算和数据服务。另外,数据信息可以作为干部选拔、发展党员、考核评价的重要证据,推动形成清晰的党员责任机制,使党建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四、余论
网络构建了新的社会形态,互联网党建在新信息技术范式下应运而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适应力。作为党建工作的一种分析性框架,互联网党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其思维优势,坚持技术工具与思维变革相统一。在传统党建工作基础上推进党建组织形态、工作模式、价值理念的创新发展,推动党的建设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领域不断充实、深化,进而提升党建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互联网党建的分析框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路径思考。作为开放性的一种分析框架,建立互联网党建的全局性视野、推动党建工作的迭代性和数据化建设是完善互联网党建体系的深层逻辑。在未来,伴随当代社会转型与互联网内涵外延的深入拓展,互联网党建的分析框架将处于持续的动态演变之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会渐趋多元。在走向更新现代化的成长进程中,随着党的建设实践深入推进,互联网党建对多种学科新知识的移植和吸纳,必将进一步优化其组织结构,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实现理念更新、顶层规划、体制构建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