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学英语系列微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以东莞市为例*
2023-01-21案例撰写张凝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
案例撰写/ 张凝(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英语)
案例点评/ 龙胜(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教育集团)
案例背景
东莞市教育局教育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全市小学阶段的突出矛盾是公办和民办教育发展不均衡。数据表明,东莞市小学英语教师有近7000 人,学生近90 万,民办小学占比65%。小学英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普通低收费民办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师资较薄弱且流动性大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导致公办和民办教育发展很不均衡。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层面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同时市小学英语教研室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实践发现,在教研领域采用系列微课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系列微课以英语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以主题意义构建为目标,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设计思路,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微课进行系列整体设计。形式上,系列微课的主题、情境、内容相互关联;功能上,每个微课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明确指向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需求;目标上,微课循序渐进,通过配合课内和课外教学,形成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闭环。
案例主要做法展示
1. 设计制作路径
(1)创新设计理念。系列微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或根据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从“知能目标”转向“多元目标”,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目标;从单一碎片的微课转变为系统全面的系列微课;从“局部设计、一刀切、片面化”的教学转变为“整体设计、层次化和思维化”的教学;从“教—背—做”到“尝—思—行”。
(2)明确制作标准。系列微课以“五化”(情境化、关联化、生活化、简易化、任务化)和“五性”(系统性、可测性、示范性、层次性、趣味性)为制作导向,以camtasia 和focusky等软件为主要制作工具。一般来说,课前、课中、课后的微课时长分别为8 分钟、3 分钟、5 分钟左右。
(3)组建多元化的创作团队。系列微课的创作团队涵盖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民办学校优秀教师等,近3000人。目前东莞市小学英语团队已创作了近4000 个微课视频、课件、脚本和任务单等资源,这些资源分为基础版、提升版和高级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路径
课前微课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已知、训练技能、激活思维和扫除障碍;课中微课主要是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范例,用于情境导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示范、归纳总结;课后微课用于复习巩固,运用语言和方法、拓展和评价,为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语用强化提供更加丰富的语料支持,是课堂的拓展延伸。系列微课具有“助教”和“促学”双重功能。
(1)助教。首先,骨干教师依据前沿理念和教学方法制作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等)并和全市教师共享,同时通过教研活动指导民办教师学习理解并内化教学过程;接着,民办教师学习观摩优秀课例并模仿上课,深入感悟教学理念和思路。最后,教师在授课后通过自我反思进行重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微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促学。学生通过课前微课的“导”进行尝试性学习,复习已知,体验学习方法,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教师面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课中微课的范例,运用所学方法与伙伴合作完成微课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后微课主要是作业布置和示范,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整合运用语言知识,深入体验方法,发现并修正错误,建构知识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业水平。
课前微课重点突出“导”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学习理解;课中微课重点突出“学”的作用,在互动性学习过程中转换教学模态,让学生深度实践运用,促进语言的进一步内化;课后微课重点突出“用”的作用,通过作业任务驱动学生延伸课堂的自主学习,多元化地运用知识,逐步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建构结构化认知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利用微课助教促学的过程,展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
3. 教研推进路径
(1)视导培训。向民办学校推送完整的教学资源包,通过送课教研活动指导民办教师学习理解并内化教学过程。
(2)模仿应用。鼓励民办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并模仿上课,体验优秀课例教学过程,结合实际,进行自我反思,大胆重构设计。
4. 评价助学路径
系列微课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三位一体”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课前任务单测评、课中练习检测、课后任务单测评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开展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的互评活动;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任务的评价,还包括对自身的评价,即对系列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评价。
启发与反思
启发:设计者要关注系列微课的顶层设计。在设计思路上,设计者应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实际、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达成均衡发展的关键目标;在创作技术上,系列微课要符合市域范围普遍的技术条件,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产品制作与应用上,要囊括有代表性的教师团队,并向教师开展关于产品设计思路与应用模式的培训等。
反思:首先,设计者要关注动态发展的矛盾。一是由于民办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每年都必然存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动态发展需要;二是英语教学本身也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系列微课也处于不断的更新调整过程中。其次,单元整体性有待提升。由于制作团队的协作磨合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整个微课体系在单元整体性方面还有所不足。这是下一步系列微课优化的重点工作。
总结
经过将近八年的努力,东莞市通过系列微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初显:从 2019 年至今,市教研室已建立了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资源库,共开放了近4000 件教学资源(含微课、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并将其分为基础版、提升版、高级版。在东莞市政府提倡“430 课后托管服务”之后,团队又开发了《多维阅读》绘本微课资源,将144 册绘本配套的432个导读微课资源提供给有需求的师生。目前绘本微课已经有近100 所学校使用,效果显著。
从2013 年至今,东莞市一共有 500 多所学校、近7000 位教师参与到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在学业表现方面,公办和民办学校学生毕业考核的平均分差距从2014 年的34.3 分缩小到2020 年的9.3 分;民办学校的毕业考核合格率从原先的26%提升到96%以上,优秀率从原先每班3—5 人(10%)提升到现在的每班50%。此外,民办学校的学生参加社会比赛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系列微课让所有学生间接走入名师课堂,学习优秀资源,享受优质教育,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得以实现。
案例点评
教学品质是学科教学的共同追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下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质量又不理想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此案例不仅让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而且让教学更有意义、更有内涵。案例具有如下特征:
1.从经验型教学走向创造性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思维呈现出重复性、简单化、线性化的倾向,课堂教学也相应地会以重复性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运用教学的常识、经验或习惯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从而出现案例背景中谈到的教学方法陈旧、效果不佳的情况。而微课作为基于英语学科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微型资源,把创新、变革、反思和发展的精神与方式引入教学实践,让英语学习更具应用性。
2.从知识传授走向智慧育人
如果我们忽视英语的工具性,那么教学将严重脱离实际,学生也无法很好地掌握语言学习规律;但是,如果我们仅强调工具性,那么又势必会淡化语言的人文性和思维性。所以,在跨文化国际化交流愈发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使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积极走向世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从发展教育走向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教育离不开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首先是解决机会均等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的适当教育是公平的体现,也是优质的教育。该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在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对影响学科教学效果的内涵特征、不同因素及方法路径等进行了可喜的探索。
当然,由于没能到现场了解该案例具体的资源文件、教学实践及效果体现等情况,笔者仅就本文对该案例提出可以继续反思和发展的地方:教师不能只是教得出色,更要引导学生学得出色。如果教师只探索教的方法,可能只能教出和教师一样的学生,而不能教出超越教师的学生,更难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所以,代表教学智慧共享的学习设计技术并不是学习内容共享之路的终结,学习资源技术仍需快速进化,以适应学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