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2023-01-21王双平
□王双平/文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面貌、文化特点、文明风俗的基础,是中华各民族历史进程中各种意识形态及文化思潮的汇总。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载体,具有历史性,更具有现实价值。国家倡导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中职语文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关键引路人,在语文课堂中应坚持以塑造“中华魂”为己任,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实际的需要,这也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职学生,因在过去过度注重职业技能教育,而影响了中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使得其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无法匹配综合职业素养。有鉴于此,必须要在中职教育中,进行全新的调整,以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引领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这不仅是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职学校发展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因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的显性课题。
1 中职语文课堂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要以中职语文课堂为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是如果仅仅以文化的存在形式,还只是理论。如何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中职语文课堂是重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之道”。比如,面对疫情,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国家的利益,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是,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之谈,也乐于分享抗击疫情时的有效之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之道”。
1.2 中职语文课堂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内容,如“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的谦让精神,再如康熙时期中职士张英在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争执时写下“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友好协商,睦邻友好精神。这些内容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有着启迪作用。能够为其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能为他们暂时迷茫的人生中点上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之路。
2 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2.1 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佳
纵观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虽然语文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拓展了教学面,但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内容缺失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常常将教材作为唯一的选择,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基本来自教材本身,并未进行拓展和延伸,致使传统文化的渗透出现了形式化,并未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忽视了传统文化在其他方面的渗透。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2.2 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单一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来说,都是以课文为主,但这样的方式比较单调,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在脱离语文课文的同时,传统文化将会失去教育的平台,如果没有语文课本作为辅助,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活动都无法继续进行。而对于语文课本当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影响力,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阶段提升个人修养与文化内涵的最终目的。而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并不只是依靠语文课本来进行,而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2.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中职院校当中,很多学生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中职教师也很难将他们的兴趣和目光引到学习中去,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而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会给任课教师带来一定负担。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语文教学阶段无法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对此,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也无可能去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
3 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索
3.1 模块化教学,拓展课外阵地
传统文化的优秀诗歌进入到了中职语文教学之中,诸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等,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宋词所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讲授方法,这不能很好的将宋词的美呈现出来。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可以采用听读结合来进行模块化的教学,诸如名家朗诵,以此让中职学生感受宋词之美,尤其是宋词中的情感之美[1]。如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宋词《雨霖铃》为例,通过听读结合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将名家朗诵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甚至可以将现代作品也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比如将电影《无名之辈》中尧十三的作品《瞎子》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通过贵州话的《雨霖铃》与宋词《雨霖铃》进行对比,做到课堂教育与课外阵地的拓展相结合,从而促成中职语文教学课外阵地的拓展。
3.2 古今融合,实现跨时空共情
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不仅是从教育教学的主体来进行的,而且也是从学习的主体来进行的,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教出意趣,而且在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意趣,因而学生也才能学习中得到意趣。对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要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做到意趣,即实现共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但是因为时空观念与社会环境的不尽相同,导致了无法将教育教学内容准确地表达,从而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中职语文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诸如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带领中职学生参观古典园林,然后根据参观的次序来进行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之后,可以进行相关文章的品评,尤其是空间布局的描绘,然后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育教学,进行空间布局的分析,以达到古今融合、实现跨时空共情的教学目标。
3.3 面向生活实际,结合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尽管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考辨析能力,但由于与传统文化有一定距离,再加上新媒体时代快餐文化的出现,学生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兴趣不高,理解传统文化内容、感悟传统文化价值的能力也稍显逊色。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面向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内容,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与学习新兴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职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生活环境,组织传承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书目推荐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目,并介绍自己喜爱的原因及内容梗概。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鉴赏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馆,品鉴传统物质文化,学习优秀非物质文化。
3.4 组织特色活动,做好课外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多,具备极强的教育价值。因此,在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在课堂教学之余增设特色活动,对语文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才能达到预期目标[2]。首先,学校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邀请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授,以古典诗词文化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以便于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积极开展诗词鉴赏大赛、成语大赛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诗词活动平台,以便于学生通过参与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索,例如汉服活动、民俗探访活动等,以便于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来渗透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不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前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等[3]。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时,还应灵活借助不同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在搜集与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的资料、风俗习惯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3.5 创设教学情境在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众所周知,中国人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比较委婉,而在传统的文学当中,就充满着类似的情感表达。例如,斜阳晚树,小桥流水,人生苦短,悲欢离合等内容,而这些或寄情于景色当中,或者寄情于事件当中,一些复杂的情绪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让学生走进这些作品当中,并有所感悟。中职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范围当中,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陶冶情操,并产生共鸣,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破阵子》以前,要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基本状况,《破阵子》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他在南归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重用,隐居的生活将近过了二十年,而这首词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对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发出他悲愤的情感,而前面的一些句子都是兴高采烈的,而最后的句子则写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此,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共鸣。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根据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又能够跟随时代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也有助于引导学生鉴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更能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有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中职语文教师要想达成高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调整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际,在不断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引用
[1] 肖光跃.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J].职业,2021(14):85-86.
[2] 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3] 邓勇.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8(4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