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特色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对策建议

2023-01-21

甘肃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果业临夏州林果

王 辉

特色林果业是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临夏州大力推进林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林果产业已成为全州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黄河上游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现状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之关键地带,总面积8169 平方公里。全州气侯类型多样、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且水土洁净、病虫害少,群众有种植林果的传统,发展特色林果业优势突出。截至2021 年底,全州特色林果种植总面积194.44 万亩,果品年产量12.07 万吨,年产值12.52 亿元。花椒产业:以刘家峡库区周边临夏县、东乡、积石山、永靖等县为重点,涉及57 个乡(镇),267 个行政村,5.3 万户群众,种植面积82.54 万亩,挂果面积58.72 万亩,年产量1.6 万吨,年产值9.59亿元;啤特果产业:以和政、临夏县、东乡、广河、积石山等县为重点,涉及23 个乡(镇),135 个行政村,4.2 万户群众,种植面积49.33 万亩,挂果面积18.75 万亩,年产量7.96 万吨,年产值1.23 亿元;核桃产业:以积石山、永靖、临夏县等县为重点,涉及46 个乡(镇),250个行政村,1.6 万户群众,种植面积34.47 万亩,挂果面积5.45 万亩,年产量0.12 万吨,年产值3700 万元;苹果产业:以永靖县为重点,涉及3 个乡(镇),17 个村,种植面积3.87 万亩,挂果面积1.53 万亩,年产量1.08万吨,年产值3600 万元;红枣产业:以永靖县为重点,涉及5 个乡(镇),26 个行政村,5000 户群众,种植面积1.2 万亩,挂果面积1 万亩,年产量0.06 万吨,年产值186 万元;杏桃产业:以东乡、临夏县、永靖等县为重点的大接杏、油桃等,涉及5 个乡(镇),9 个行政村,种植面积13.4 万亩,挂果面积5.77 万亩,年产量1.09 万吨,年产值8086 万元。此外,以树莓、大樱桃等为代表的多种新型特色林果已试种成功并逐步推开,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二、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优势

(一)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特色林果种植提升了土地增加值,拓宽了增收渠道,让更多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吃饭产业”,让群众的手头越来越宽裕、生活越来越红火。

(二)让产业兴旺有了“新路子”。在特色林果种植的基础上,果品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同时集采摘、观光、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逐步形成集游、购、娱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带动乡村旅游“火”起来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让山沟披上了“绿被子”。规模化、区域化、梯田化种植特色林果,绿化美化了大片荒山荒坡,减少了撂荒耕地,有效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三、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差距和不足

(一)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一是部分乡(镇)村干部对发展特色林果业的重要意义认识思考不深入,对如何将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发展、加速农业产业转型,思路还不开阔,办法还不够多;二是部分群众受传统农业思想观念束缚和技术资金等限制,将特色林果业视为“副业”,对新技术、新品种接受程度低,仍倾向于种植传统作物,对改变种植结构有一定畏难情绪。

(二)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偏弱。临夏州特色林果业以分散经营为主,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特色林果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州仅有88 啤特果集团1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消化能力不足,订单农业等新模式开展缓慢,农户与合作社和企业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弱,“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削弱了特色林果业发展基础,影响了产业后续发展。

(三)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特色林果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技术支持。临夏州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仅321 人,服务保障能力日显不足。加之种植户缺乏技术,果园管理、品种更新等不能及时跟进,难以有效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低产低质低效的“三低”林果园较普遍。以花椒产业为例,据调查,临夏州椒园每3 年经历一次大范围冻害,造成巨大损失,以流胶病、黑胫病为重点的花椒病害发病率高达20%~30%,年植株死亡率10%。

(四)品牌培育和市场开发滞后。临夏州特色林果种植发展迅猛,但标准化生产、收购贮藏运输、产品精深开发、市场渠道开拓、品牌培育等环节相对滞后,目前全州仅有“刘家峡红枣”“和政啤特果”2 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河家鸡蛋皮核桃”1 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之缺少一体化经营及营销大户,导致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进超市上货架难、附加值低,大部分以鲜果、干果等初级产品销售,部分果品丰产时出现滞销,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对策建议

(一)抓宣传引导,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一是组织乡村干部、帮扶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进村入户,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宣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巨大效益,引导干部群众在“必须转”上统一思想、“主动转”上形成共识、“加快转”上紧张快干、“怎么转”上把握重点;二是建议每个县(市)设立专项资金,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通过提质增效等措施建立若干种植基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看到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光明前景,引导群众实现由“不愿转”到“我要转”的转变;三是组织乡村干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种植群众代表等赴州内外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开阔思路视野,借鉴成功做法,坚定发展的信心决心,彻底改变祖祖辈辈种“草包庄稼”的状况。

(二)抓龙头带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全产业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培育产业龙头,规范提升现有合作社,招引动员更多州内外企业和种植大户加入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种植大户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要生产主体,相互衔接、相互合作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二是探索成立以某一特色林果(如啤特果、花椒等)种植户、销售大户、经纪人、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行业协会,在种植集中区域建立微信联系群,发挥好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作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单打独斗,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三是相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管理与服务,保护好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抓科技服务,夯实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一是充分发挥林草、农科院、农技推广中心、气象、水利、保险等单位的职能,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气象信息、农业保险等保障服务;二是建立研发制种和种苗扩繁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聘请更多州内外专家对临夏州特色林果业发展定向把关和技术指导,对良种繁育、产品研发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成果总结推广应用;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考试录用、遴选等方式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总量,做好现有人才的培训培养,通过职称申报评聘等激励政策激发乡土人才的潜力,用好用活乡土人才资源;四是组建州县两级科技服务队,实行队员包片负责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同时加强实用技术推广,每年对林果农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每村至少培养8~10 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特色林果业“土专家”“农秀才”。

(四)抓品牌培育,打响临夏特色林果品牌。一是坚持走品牌化、质量化发展道路,通过党委政府“政策引”、相关部门“合力推”、龙头企业“横向带”、产业协会“纵向领”,大力实施河州品牌振兴战略和产品标准化战略,加大特色林果产品商标的培育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帮助、指导符合申报条件的产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味”品牌,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进程,注册更多特色林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让更多“初”字号、“原”字号产品变成“深”字号产品,让更多产品进超市上货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上档升级,让临夏特色林果产品“响”起来、“香”起来。

猜你喜欢

林果业临夏州林果
二次相遇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Phase-and spin-dependent manipulation of leakage of Majorana mode into double quantum dot*
奥林果业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临夏州走访纪实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咸阳德丰农林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