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林草篇章
2023-01-21张旭晨
张旭晨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准确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刻领会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理论的丰富发展、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精神的丰富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思维方法的丰富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丰富发展、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谋利益崇高价值追求的丰富发展,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成果,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核精髓,掌握蕴含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同鲜活的实践结合起来、同在手的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情感依归、行为主动,推动新思想入心入脑,指导实践。
二、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顾过去5 年和新时代10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革,感同身受、历历在目。10 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原创性思想指导变革性实践,带领全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甘肃过去10 年的变化是全国变化的典型缩影,7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撕下了甘肃“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两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聚焦到林草行业,我们的感受将更深。10 年来,在中央顶层设计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下,我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陇原大地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10 年来的探索努力,为下一步的理论创新、战略布局、战略举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局系统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既要看清楚、把握好来之不易的成就和变革,更要清醒认识成就和变革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增强砥砺奋进新征程的底气和斗志。
三、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必须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四、坚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修养生息。美丽中国不是涂脂抹粉,而是真正的健康。对林草行业而言,监督管理的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地、湿地、野生动植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肺”“皮肤”“眼睛”“肾”“精灵”“癌症”。推进美丽甘肃建设,就是要求我们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涂脂抹粉,而是沿袭传统中医理念,科学精准施策,系统综合治理,采取“清肺”“美肤”“护目”“强肾”“保精”“防癌”六步疗法,从根本上、源头上为建设美丽甘肃奠定基础。围绕“清肺”,坚持不懈科学推进造林绿化。每年完成造林260 万亩以上,巩固拓展建设成果,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到2025 年,力争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森林蓄积达到2.8 亿立方米以上,让人民群众呼吸更顺畅。围绕“美肤”,坚持不懈开展草原保护修复。核定草原理论载畜量,划定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区范围,监督落实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每年开展草原保护修复400 万亩以上,到2025 年,力争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3.5%以上,让陇原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围绕“护目”,坚持不懈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确保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20%以上。围绕“强肾”,坚持不懈做好湿地保护。开展湿地保护法宣传,依法查处破坏湿地违法行为。推进湿地分级保护,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到2025 年,力争全省湿地保护率稳定在44.2%以上,做到湿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围绕“保精”,坚持不懈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和非法利用。开展旗舰物种资源专项调查,做好野生动物种群调控和收容救护救治,加强野生动植物原生地保护。到2025年,力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分别保持在75%和80%以上,守护好地球精灵。“防癌”,坚持不懈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依托各类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项目,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每年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68 万亩以上,恢复和增加沙区林草植被。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决防止荒漠化和沙化这一地球“癌症”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