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三梗经”
2023-01-20杨波
一本好书,读来兴味盎然,自然是欣然分享。而快速分享的方法就是写出故事梗概。
写梗概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怎样提炼?概述的语言要简练到什么程度呢?
在阅读《西游记》时,很多章节里因情节需要会有一些故事前情或人物来历的概述。比如高老庄里高才的解说、高老庄里高太公讲述自家遭遇的不幸、乌鸡国的国王讲述自己枉死的经过等情节,这些都可以用作写梗概的借鉴。
在《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中,高老庄的高才,可是个梗概高手。在向唐僧師徒二人讲述家门处境时,他只用三五句话一百多字就将自家三年来的困境说得一清二楚。
仔细品读,其“梗”鲜明,不蔓不枝。前两句,介绍了家门不幸的中心人物——自家大小姐的身份、年龄及遭遇的不幸。家里其他人、妖怪的来历及与妖怪的纠葛提都没提。紧接着,表面上是在说高太公的想法,实际上是概述了高太公一家遇妖后的处境及事态的发展。先有“败坏家门”,再有“没个亲家来往”,可见高太公一家处世艰难。进而高太公的“一向要退这妖精”让事态陷入僵局。最后,介绍了“退这妖精”的结果——“转把女儿关在他后宅,将有半年,再不放出与家内人相见”。这几句真可谓是一脉通透,以大小姐的遭遇为线,言简意赅,条理清楚。
高才后面的话就“概”的精妙,以简驭繁了。“我太公与了我几两银子,教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我这些时不曾住脚,前前后后,请了有三四个人,都是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降不得那妖精。”
高才没有一一交代寻访法师的过程,而是用“前前后后,请了有三四个人”组合概述,可见寻访不易,以“不济”“脓包”等贬义词点明降妖结果。这些字词道尽寻访之难,降妖之愤。
其实在写故事梗概时,不妨套用高才的概述方式。以主要人物为“梗”,做好故事引领;以重要情节为“梗”,梳理故事脉络;以组合概述为“梗”,整理故事的支线情节。
故事中会有很多人物,如果与故事的结局无关,那么这些人物是无须一一道来的。写故事梗概时,要以故事的主人公为主,先简约地介绍主人公的身份、背景等相关信息,再结合他的行动轨迹展开介绍,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故事的重要情节筛选也是必须要选择与主人公及故事的发展或是结局有密切联系的。比如主人公成长的时间、地点的转换,学识、个性的转变或是主人公命运转折的节点,都可以作为梳理故事脉络的依据。如此,详略得当也就水到渠成了。
组合概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高才的概述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了解更多的妙招儿,你可以翻开《西游记》向高太公、乌鸡国国王等书中人物讨教,相信他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写好梗概的体悟与灵感。
例文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 祖新皓
圣地亚哥是墨西哥湾海域一名年迈的渔夫,他所有的财产,仅仅是一艘小船、一套渔具、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每天清晨,老人驾着他那条小船驶出港口。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老人已经将小船划到了距离海岸很远的大海中。他克服孤独,决心要捕一条大鱼。可已经84天了,他没有捕到过一条鱼。
终于在第85天,老人捕到了一条比他的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老人用力地往回收钓索,可是一点儿用也没有。那条大鱼只顾慢慢地游着,拖着小船向前驶去。
夜晚来临了,那条大鱼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人又累又饿,却下定决心要跟那条大鱼斗争到底!就这样,老人克服了疲劳、抽筋、晕厥……终于在和大鱼抗衡三天后,他趁着大鱼靠近小船边的机会,举起鱼叉,用力地将它扎进了大鱼的身体!
大鱼虽然抓到了,可是就在老人返航的途中,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大批鲨鱼!老人奋力保护自己的大鱼:鱼叉丢了,就将刀子绑在桨上;刀子折了,就用桨把;桨把断了,就用棍子!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鲨鱼,老人终究没有保住自己的大鱼。当小船返回港口时,大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根光秃秃的脊骨。
老人回来的第二天,人们来到码头,观看老人的“战利品”。而这时,老人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和男孩儿计划着以后的生活。
是啊,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指导教师:姚 力)
这一年,我们跟着杨波老师从《西游记》中学习写作密码,至此,已经全部完结。下一年度,杨波老师又会带着哪本名著的写作密码和大家见面呢?又会有哪些写作惊喜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