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策略

2023-01-20范晓君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养老转型老年人

范晓君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35)

0 引言

预计到2025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1],积极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重大课题。上海等超大城市作为全国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城市,在养老服务、养老监管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积累了扎实的建设经验,也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为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推动养老服务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发展,缓解城市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方法。

1 养老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及主要问题

1.1 内涵

养老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养老服务全过程,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整体性重塑,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化、便捷化、智慧化服务,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使老年人切实享受到“数字红利”。养老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但转型的涉及面较广,包括政府部门、家庭成员,以及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老年人协会等服务机构和组织[2]。

1.2 发展背景

根据我国养老相关政策推动情况,养老数字化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萌芽探索期(2012—2015年)、快速发展期(2016—2018年)和深度推广期(2019年至今)。萌芽探索期,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建议》对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部署、制定目标;2015年,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政策层面首次提出“智慧养老”概念,开启我国从传统养老向智慧养老转变的新征程。快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等智慧养老政策密集发布,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计划、白皮书等,全国范围内以居家社区场景为重点,开展多批次试点工作。深度推广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2021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服务、老年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3]。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引路领航。当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带来了养老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在线化、协同化、无接触为特点的城市养老场景不断迭代更新,以精准发现、精准配置和精准触达,分布式、个性式、共享型的数字养老服务模式逐步成为主流,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1.3 养老数字化转型面临问题

虽然养老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普遍的问题亟待解决突破,主要有养老数字基础、养老服务数字化应用、养老数字化管理3个方面。

养老数字基础建设方面,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覆盖低。虽然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养老数字化领域,仍然存在物联感知设施、智能终端等数据与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不能互联互通的共性问题,养老机构数字化基础薄弱。二是政府养老服务功能性平台支撑力不足。市、区、街镇平台不能有效联动,各养老业务系统缺乏集成整合,养老场景迭代更新慢,平台功能不能有效支撑业务人员实际工作。三是数据可用性不足。数据采集依靠传统人工手段,影响数据准确性、时效性,而且养老数字化转型涉及养老、医疗、体育、教育等多个业务领域,数据的流动仍集中在单个业务条线上,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流通、共享及时性亟待提高。

养老服务数字化应用建设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尚未实现主动服务。老年人属于信息弱势群体,对于包括惠老政策、养老服务供给等在内的各类信息收集能力弱,虽然近年各地打造了多样的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提供为老服务,社区、机构等建设了许多数字化为老服务设施,但是仍然是“被动等待”老年人的服务要求,不能有效地向老年人精准推送,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于数字化转型建设。二是尚未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导向”。当前部分政府项目推进的数字服务、数字化产品以及政务服务平台,老年人实际使用的感受度不强,主观使用意愿低,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养老产品和服务平台在设计理念上没有充分考虑老年用户需求,缺少适老化设计,也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经济条件,缺乏通过日常生活的使用指导、激励来培养老年人的使用智能终端等数字产品、服务的使用习惯。

养老数字化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层。一是基层养老业务数字化水平低。老龄事业涉及行业多、对象广,政府部门、养老机构等基层工作人员数量少、排查类目多,且由于各业务条线间的系统平台存在数据壁垒,在缺乏数字化工具的情况下,许多高频信息需要人工重复进行采集和数据录入,工作琐碎且繁重,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二是基层养老服务人员数字化管理能力弱。目前,社区基层养老服务往往通过养老志愿者、老年人协会等开展,服务人员主要由低龄老年人组成,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现有服务队伍老化的形势下,基层养老服务人员使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养老服务管理的能力有待提升。

下面主要根据上海养老数字转型建设情况,对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设建议。

2 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

根据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实际,逐步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4]。因此,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着重从居家、社区养老发力,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

2.1 构建社区养老新格局

从构建社区照护体系出发,整合社区机构、康养联合体的服务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家门口整合式、多层级照护服务。加强居家、社区、街道、养老机构等不同层级照护的有序疏导和转接,强化医养康养有机融合和服务链接,推进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数据、照料服务与家庭签约医生工作对接。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数据,逐步形成居家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服务需求反馈、日常关爱等老年人画像。加强社区各类生活服务线上线下终端机部署,通过线上一键帮办、配备服务志愿者指导等形式,优化老年人社区公共服务体验。根据老年人画像,逐步推进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巡诊、康复护理、送餐助餐、助洁助浴等养老服务便捷呼叫、服务上门。通过构建社区老年数字学习共同体,鼓励老年人参与数字能力提升活动,通过举办老年数字科技知识学习应用比赛等形式,强化老年人数字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性,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2 丰富养老服务多元场景

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场景设计,可以采用分年龄段的形式,便于聚焦需求。如针对60~65周岁低龄老年人、66~75周岁中间层老年人和75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结合老年人画像,发挥已建养老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作用,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丰富住、食、护、安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与各级政务服务移动端对接联通。进一步推动康养数字一体化。优化智能腕表、IPTV遥控器等“一键”服务功能,通过将智能终端使用叠加到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培养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习惯。利用可信身份等技术,构建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库,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远程智慧医养结合等老年人需求高的数字化服务。

2.3 深化适老化建设工作[5]

数字适老化是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首先应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适老化改造做起,通过优化界面、简化程序、增加功能等方式,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在街道社区、养老机构等,进一步加强数字适老化产品供给,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心理情感等方面需求,强化适老化产品使用服务,不断优化老年人使用体验,培养老年人使用习惯。同时,鼓励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丰富适老化改造套餐内容,优化套餐内容选择方案,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能够充分认识数字适老化改造对于老年人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性。

3 养老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

养老服务管理是养老数字化转型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养老领域服务人员,虽然他们并非养老服务的直接受益对象,但是对于他们的数字赋能,将大大提升养老行业服务水平,为老年人带来养老服务的品质与温度的提升。

3.1 提升基础服务管理能力

首先是要强化养老服务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如上海就存在养老顾问、关爱员、“老伙伴”等养老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往往有交叠重复,数字技术将有助于他们厘清工作内容,以及服务对象情况,推进多个养老项目的整合、资源共享互补。在具体的基层养老服务开展过程汇总,可以依托社区治理平台,打造相应工作场景,如走访关怀、会议记录、活动开展、问题处置等养老服务相关日常工作数字化应用,减轻基层养老管理压力。并且将养老服务与社区等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对接,实时展示基层养老服务与办事指南、社区养老新闻,为老年人提供线上议事、邻里社交、服务评价等渠道,方面基层养老服务人员及时掌握街道社区老年人需求。

3.2 强化养老服务监管水平

养老服务监管有效运行,需要构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通过打造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自律等互为支撑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加大“互联网+监管”“数字+监管”创新应用,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监管信息联动、互通,推动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治的部门协同监管。建立全市/区统一、可查询、可统计的养老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养老机构视频监控等物联感知设备数据联通能力,加大对养老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的监管力度。不断优化时间银行等互助式养老数字化监管能力。整合优化社会工作、公益慈善、第三方中介等各类养老志愿服务信息,优化当地时间银行存兑方式,推进时间银行积分存储、兑换数字化建设。通过社区志愿者、居委干部、养老顾问等老年人熟悉、信任的服务人员,依托老年人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开展老年人防数字诈骗的宣传,加强老年人防范意识,避免落入数字陷阱。

4 结束语

养老数字化转型涉及面很广、内容分散而且琐碎,各地建设基础不一,需要结合具体实践开展转型建设,其根本是要找准老年人以及养老领域相关主体的实际需要,并且在组织机制、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破局创新,构建养老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养老数字化转型,提升养老服务温度,推进养老服务行业革命性重塑,应对老龄化挑战。

猜你喜欢

养老转型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