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模范人物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探究*

2023-01-20

高校辅导员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榜样人格

王 曌

(1.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英雄模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1]他曾亲切勉励少先队员“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用英雄模范影响、感染青少年是党和国家开展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抓手。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总有一些英雄模范会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对象。被效仿的个体或者群体,不管其自身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扮演着他人(学习者)进步的“榜样”角色。一个人心中若是有了英雄模范的榜样指引,人生就会有了努力的方向。英雄模范对他人人格的积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究英雄模范对他人的榜样作用是推进英雄模范教育的前提性问题。

一、开展英雄模范作用研究的必要性

英雄模范一般是指社会群体中先进的、优秀的,能够对他人形成影响力,具有感召、激励、引导作用的个体或群体。英雄模范榜样教育是以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去影响教育他人的知、情、意、行,进而使教育对象超越“本我”,形成“超我”的过程。英雄模范榜样教育具有规律性。这里的规律性是指英雄模范榜样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审视探究其中的机制是科学开展榜样教育的前提条件。

以往学界对英雄模范学习机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索。有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英雄模范的哲学依据。正如马克思所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3]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英模人物对崇高生命价值的自觉实践。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伟大时代必然是英雄模范涌现的时代。也有研究认为,英雄模范教育作用的本质在于其示范性。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以解释英模人物学习结果往往会产生超越性、多样化的精神人格。事实上,学习英雄模范的目的不是机械模仿,而是要唤醒教育对象“自榜样”意识,努力使其成为更好的自己。英雄模范对青少年具有精神感召力、人格感染力、道德示范力、情感激发力和价值引领力。这些机制无论是单一或者综合作用都对青年人格发展具有教育意义。

探究英雄模范对青少年人格的作用,对提升英模教育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英雄模范不仅仅在个人追求自身的完满和幸福方面具有合理性,同时对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合目的性的重要意义。法国哲学家卢梭和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等人都对树立榜样进行英雄模范教育给予了极其重要的评价。卢梭提出“要从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4]揭示了青年人格教育的一条铁律就是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英雄模范对他人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英雄模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

英雄模范发挥榜样作用促进他人人格成长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英雄模范作用的普遍规律性是指“榜样现象的永恒性”。[5]榜样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力量,这正是榜样复合作用客观性的表现。青少年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确立什么样的榜样,往往决定着自我发展的方向及其高度。理解英雄模范教育的作用是做好英雄模范榜样教育的基础性问题。

(一)英雄模范具有精神感召力

英雄模范的精神感召力在当代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人们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所产生的提振、召唤和凝聚作用”。[6]英雄模范是鲜活的复合精神的人格化载体,是最具有精神感召力和说服力的。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会呈现出不同特质的精神样态,比如革命战争时期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方志敏、夏明翰等英雄榜样,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改革开放时期刻苦钻研的数学家陈景润、为国拼搏摘取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新时代秉持科技报国梦想的黄大年、抗疫英雄钟南山,等等。他们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质,但却共有精神感召的人格力量。

英雄模范是特定时代的精神代言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只有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才能被深刻理解。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一呼百应,获得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赞扬,是因为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人民群众被英雄模范身上体现出的积极的时代精神力量所“驱动”,被一种无可抗拒的时代固有的精神力量所鼓舞和震撼,从而激发出对英雄榜样普遍的、高度的精神认同。

(二)英雄模范具有人格感染力

英雄模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育对象实现对标英雄模范的自觉意识,从而见贤思齐,为指导自觉的行动提供“标准”。榜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在榜样学习中存在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即“学习榜样主要是学习榜样的‘人格力量’”。[7]比如,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崇高人格,体会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解到党和人民事业无穷的前进动力和感召力。

英雄模范的人格就是一种无声的权威和魅力,具有难以拒绝的感染力。无数被党和国家塑造和大力宣传的英雄模范发挥了凝聚人心的“柔性”作用,发挥着融入群众、赢得群众、带领群众团结向前的不可替代的人格向心力和亲和力。

(三)英雄模范具有道德示范力

道德示范力是英雄模范身上所具有的崇高道德性的表现。英雄模范的精神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因为它占据了道义的高点,拥有道德的力量。事实上,任何类型的英雄模范只是榜样道德性实践化的结果,对于学习者而言真正值得学习的不是榜样“典范”的结果,而是榜样如何成为典范的过程,英雄如何成为英雄的过程,英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超越常人的道德伟力。英雄模范都具有在平凡事中彰显不平凡高尚道德的先进事迹。

英雄模范是活化的精神谱系,是中国精神谱系中鲜明的“坐标”。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崇高的道德力量”,[8]英雄模范必然具有道德示范力,集中表现为他们身上的崇高道德。崇高的道德力是英雄模范的重要品质。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广大党员和群众向国际友人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习的就是白求恩大夫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英雄模范的道德力与实践性如影随形。道德模范大多数是特定时代道德观念的践行者,评判英雄模范的依据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崇高道德行为。

(四)英雄模范具有情感激发力

具有崇高精神特质的英雄模范具有唤醒人潜在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机制,包含一种审美的道德力量,对他人具有必然的情感激发力。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9]

情感是人的道德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道德行为的发生是从属于个体性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厚植个人的道德情感。深浸在情感体验之中的个体,更会激发道德意志,成为道德行为发生的驱动力,这就是道德榜样的力量所在。情感激发是驱动人们学习行为的重要作用机制。以爱国主义情感为例,英雄模范的爱国事迹及其品质事实上是通过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和唤发,从而激发出他者个体的爱国之情。真切的情感是不会转瞬即逝的,而具有深沉而持久的行为驱动力。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没有对英雄模范的情感,也不会产生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将道德榜样的学习条件看作一种大众常见的羡慕情感的产生,即学习对象会对榜样典范产生羡慕之情并激发情感上的震撼感,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是引起他者情感羡慕的必要条件”。[10]

(五)英雄模范具有价值引领力

英雄模范的价值引领力是人类社会对英雄模范是否满足人类特定时期、特定社会主流价值需要的一种集体评价,是贯穿英雄模范榜样作用机制的显著特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无不彰显了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他们的价值选择和坚守。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张思德,就在于他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人格价值。

英雄模范是价值观的人格化表现。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同一时期会呈现不同的榜样个体或者群体,被人民群众熟悉的英雄模范往往会深刻地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为他们行动的矫正器和指示器,也是唤醒一代人奋斗动力的集体记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榜样教育必然体现了党的价值追求和人格认同。当然,不同时期党所宣传塑造的榜样凸显了不同的内容,但是共通的是,英雄模范本身必然承载着人类高度认同的价值追求,满足人们对于人生意义追求的一种高级需要,从而才能在榜样出现的时候,引起群众的普遍共鸣和高度认同。比如20世纪6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事件,掀起了全社会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成就党的榜样教育史上的辉煌时期,雷锋也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雷锋身上爱憎分明阶级立场、乐于助人的善良、甘当“螺丝钉”的献身精神不断地通过榜样教育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新时代,党中央将“雷锋精神”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确立了地位,提供了遵循。

三、英雄模范作用的实现路径

对英雄模范作用的探索,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论上的明辨和澄清,更是对新时代英雄模范更好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切。由于英雄模范在青少年榜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探讨英雄模范引领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作用的实现路径具有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构建英模人物生发的生态

英雄模范对青年人格塑造的强度取决于英模教育生态建构的程度。而坚持不懈塑造、发现,让身边的榜样“被看见”,是构建榜样生态的重要路径。英雄模范的影响力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开发、凝练以及广泛的宣传,特别是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对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及其精神的挖掘、梳理、总结和升华,这也为一代代青年的榜样学习提供良好的精神宝库。纵观党领导下的榜样教育史,什么时候重视英雄模范宣传,注重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英雄模范事迹传播,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能得以很好推进。即使在人类史上空前艰难的长征路上,党也非常重视“宣传队”英模事迹的激发功能。延安时期,党通过促进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广泛地形成了英雄模范宣传的统一战线,为形成英雄模范教育的辉煌时期、赢得革命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当前,构建英模人物生发的生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对英雄榜样事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升华、凝练和广泛宣传,让写在理论上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刻在广大青少年心上的鲜活形象。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载体广泛宣传,链接中华民族史各个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让榜样成为指导青年一代人格发展的精神宝库。

(二)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引领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坚定理想信念置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任务之首,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断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青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是尤为重要的。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语重心长地对广大青年寄语:“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12]要将坚定理想信念置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任务之首,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不断激发其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三)加强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

道德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培育养成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奠基于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的道德养成必然也是实践的,离开实践空谈道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主体性来看,道德养成是人们自觉的实践训练,以致道德观念的内化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从社会或学校教育看来,道德养成是指教育者通过精心的设计、科学的机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的道德实践训练,以引导教育对象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养成是基于实践由内而外的,内在的道德意识表现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将自觉行为转化为自然习惯是英雄模范榜样教育高层次的目标。道德品质作为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道德行为中的集中表现,是道德主体通过道德实践而逐渐养成的结果。实践证明,从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入手正是促进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没有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多的道德灌输也会是空中楼阁,往往导致知行不一。

(四)培育青少年的情感文明

培育青少年的情感文明是为了增强青少年对于“道德对象”的独立判断和选择能力。如果将英雄模范身上的道德作为一种可以感知的对象,那么有道德感的人才能更加强烈的理解和感受榜样的意义。“道德情感是自己是否满足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13]道德榜样情结就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使青年在内心深处对道德榜样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亲近、模仿、成为乃至超越的欲望和情感”。[14]不只是战争年代需要英雄情怀,和平时期也需要英雄情怀,而英雄情怀是需要培育的。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的不断升级迭代,体现人的情感温度是摆脱道德冷漠、情感缺失从而促进现代人人格健康发展的迫切问题。青年道德榜样情结的养成是引领青年树立人生目标、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动力。犹如美的享受要有美的感受力,“对于一个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同理”。[15]

榜样的人格感染力有赖于全体人民的道德人格的普遍提高。情感文明意味着个体的情感结构层次在不断调整中走向和谐,并表现为情感在生物性以及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品质都不断得到生长和提升。情感教育就是让学生去体验诸如信念、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爱和互助等情绪、情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人的情绪、情感交汇在一起便会促成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也就是形成一种情感文明。对于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是很难主动了解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英雄模范的,也自然不会养成学习英雄模范的态度,英雄模范的先进性也就无法走入他的内心。质言之,一个具有道德高度的人一般也会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感——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文明。因此培育青年的道德情感是进行英雄榜样教育的必然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文明的形成,提升学生自觉感知道德魅力的敏锐性,发掘其内在自觉的见贤思齐的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榜样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漫画之页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