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
2023-01-19吉莉葛岐利张桂香
*吉莉 葛岐利 张桂香
(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030024)
当下我国土壤环境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土壤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发展受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面临威胁。对此,需充分重视土壤环境的管理与治理,有效解决其污染问题,高效开展土壤环境管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需立足当前实际情况,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为土壤修复提供可靠建议。
1.我国污染场地现状
(1)耕地土壤污染愈加严重
当前我国农业污染存在不同程度污染,每年有大量谷物污染超标,常见污染问题就是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等污染,且它具有污染源多、污染途径广、污染物种类繁多的特点。土壤复合或混合污染区继续向各个方向扩展。
(2)工业污染显著增加
工业污染场地方面,特别是大城市转让和搬迁过程中,一些场地被化学、冶金和机械等工业企业占用,在不少城市工业区向公共场地、居民区绿地等用地转变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多,且影响着居民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增加了潜在风险。
(3)金属矿区与采油区存在严重土壤污染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发展加工制造业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些矿区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污染下被破坏严重,导致石油产品中也存在石油污染的土壤。我国出现植被破坏、群落微生物变化、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土地利用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引发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2.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污染危害与种类
(1)土壤环境污染危害
在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不到位污染物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会加重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土壤环境污染会对农作物品质与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在生长中被污染物侵蚀,其产量和品质会随之降低,严重增加农作物食用安全隐患。
其次,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土壤环境污染严重,作物生长则无法保证人们食用作物质量安全,并且通过食物链,污染物可以进入人体内,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
最后,土壤污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导致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难以存活、繁育,长期下去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威胁,污染物传播媒介改变也会扩大环境污染面积。
(2)土壤环境污染种类
①复合型污染。通常复合型污染的场地,其土壤环境存在污染物至少达到了两种。长期受污染的侵蚀影响,土壤环境生态性将严重恶化。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环境会受到农药和化肥双重侵蚀、复合污染。如果对污染土壤防治不及时,继续种植生产的农作物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②区域性土壤污染。这种污染情况是某特定区域受到的污染规模较小,或者只存在初始污染物污染。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中,其生态环境受愈加突出的土壤污染问题影响而被严重破坏。区域性土壤污染如果治理修复不及时,长期发展下去则将会导致造成更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土壤环境治理工作量加大、治理难度提高。
3.当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存在问题
(1)污染场地信息不全面
受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原因复杂。搬迁的地点,如化工厂和建筑工地,更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污染会扩散到邻近地区的土壤中。虽然国家对土壤污染的控制越来越重视,但污染土壤的地理位置并不清楚。同时,在土壤污染方面,具体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信息还没有完全掌握,影响到污染土壤治理方案设计工作。因此,在当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解决好信息不全面问题,整理好场地信息。
(2)缺乏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土壤污染控制方面仍然缺乏相关规定。因此,在实际的土壤环境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土壤污染物超标标准和处理后的土壤标准没有详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有意不治理土壤污染问题、监督不到位或对不达标修复工作视而不见。因此,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需尽快完善土壤污染修复与管理工作法规,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
(3)管理目标不明确
对于当前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国家与政府加大关注力度,并就其管理与修复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以改善当前问题现状。但在实际落实中,由于立法部门、行政部门等思想意识不到位,对该工作重视不足、监管不到位,实际工作中缺乏明确管理目标,严重存在随机性安排工作的情况下,不利于保证工作成效。
(4)未建立明确的责任主体
我国环境污染加重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近年来,人们环保理念增强,此情况下必须科学开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在《环境保护法》后,对环境污染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谁污染谁负责,污染者必须担负起相应的治理费用。然而,这一原则在污染场地的实际土壤修复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首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污染修复主体规定并不明确。
其次,各地区企业较多,且生产活动并不一致,难以判定土壤污染主要责任者。
最后,所有地区存在的企业都不会长期不变,造成污染的企业搬离这一区域,导致相关部门无法确定污染责任主体。
(5)资金投入不足
充足的资金是成功完成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场地修复的保证。资金支持不到位,会加大相关工作难度。由于土壤污染问题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特点,在加大工作难度的情况下,还会增加处置工程费用。受资金需求过高影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也面临阻碍。而当前污染场地治理责任人比较分散,缺乏明确责任主体,则难以确定污染土壤责任主体,出现无人管理负责的局面。
4.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探究
(1)做好规划与信息统计工作
首先,要掌握各污染场地具体土壤污染程度,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合理划分和确定污染等级,并依据划分的层级制定处理方案。其次,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需全面详细记录下来,其中包含其各方面信息,方便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参考使用,要保证记录清晰、信息全面。最后,根据对区域治理资金情况的科学统计,目前资金方面呈现各地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治理资金主体不统一的现象,有的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有的由企业赞助,需详加分析并记录好,方便明确资金投入。
(2)明确相关法律法规
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行业法律法规,明确实施保障。为了保证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普遍性,有必要对土壤污染及相关工作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现场土壤污染的原因,明确污染者具体经济责任,对违法者依法进行法律制裁,做好管理工作将其与污染治理结合。然后,完善土壤污染管理体系与流程,设立环境保护部门,配备高素质污染修复技术人员,与一定数量的、专业能力强的修复质量检查监督人员,明确各方职责,以便各环节有具体负责人。还要制定汇报制度,定期由权威部门公布土地污染和治理情况。
(3)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制度要把握好四个层面内容,第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具体工作流程与环境,比如岗位职责、职业能力等。第二,构建便利各部门协调合作的管理制度,发动有效力量推进治理活动。第三,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中要纳入风险管理,修复土地后创造价值与投资的匹配度,做好风险规避,使投资企业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第四,要完善验收审批制度,治理工作后需及时开展严格的验收检测,合格后该场地才可开发利用,并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报批。
(4)落实污染调查
场地土壤污染与水污染不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无法像水污染监管一样从源头着手调查,土壤污染呈现出的特点是一些情况下某点位土壤污染比较严重,而对于一定深度土壤深层,却很难检测出其土壤污染情况。同时,土壤表层实际污染情况也比较复杂,通过有效的纵向监察,可以及时发现土壤地表以下的污染情况。进行土壤修复就必须查找其污染的源头,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根治,但是目前很多土壤污染案例,其污染源的污染状况复杂,难以有效兼顾其深度与广度方面实现全面检测,并且明显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检测,基础调查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土地污染整改工作开展存在阻碍,不利于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要合理应用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找到土壤污染源,明确污染情况,针对性采取策略加以防治。
(5)明确责任主体
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迁出厂区的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履行职责,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对工业园区和阶段性生产活动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明确各园区的具体责任,指导企业协商解决。对逃避环境整治责任、拒绝沟通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6)强化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前,应全面检测和收集与污染土壤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壤污染场地的地形特征、耕作条件、土壤特征、健康状况和生物特征,掌握各项指标,建立完善的土壤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还必须建立土壤数据监测和预警机制。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应用相关修复技术开展工作中要分两个步骤进行,先开展综合治理,之后进入综合保障阶段。在综合治理环节需采用相关技术将土壤障碍物消除,有效土层需要加厚的情况下加厚处理,使土壤结构、工程和表土得以改善;在综合支护阶段,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水肥投入有一定效果。还可以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绿色肥料、施用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将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结合,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性,提高修复土壤的利用率。各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要点如下。
①土壤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在土壤蒸汽浸提修复技术的应用中,将一定清洁空气注入污染土壤中后,降低气压在受到驱动力作用下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向气态转化被排出。该技术适合用于处理的污染土壤,主要是高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此类污染土壤通常包括汽油、四氯乙烯和其他污染土壤。
②玻璃化修复技术
在高温作用下,固体污染物可以被热能熔化为玻璃或玻璃陶瓷材质,玻璃化修复技术利用了该原理下玻璃体致密晶体结构及其固化体的永久稳定性。原位治理和异位治理中使用该技术有良好效果。
③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稳定化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需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污染物加以处理,使其被固定于土壤中,或者转化污染物为非活性物质,这两种手段的处理目的就是阻止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一般该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土壤中有害污染物。污染土壤场地经过修复后可继续使用,但容易导致其固化能力被影响,出现固化材料老化、失效情况。
④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需要采用直接电流,将其以每平方米几安培的电量施加到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中,在电解、电迁移过程中,污染土壤经过扩散、电渗透、电脉等作用电极附近会富集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将污染物去除。
该技术适合处理的污染土壤,一般是无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可以高效完成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且成本较经济,对于小范围的黏质多种金属污染、可溶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该技术可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在不溶性有机污物处理中采用化学增溶则可能导致再次污染。
⑤化学淋洗技术
使用该技术时,需根据土壤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淋滤液或化学添加剂适量施加于污染土壤,土壤颗粒下吸附的污染物质会在解吸、螯合、溶解等作用下被溶解和去除,具体可以将该技术分为原地浸出技术和异位浸出技术。前者适合处理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如果污染土壤结构粗糙、渗透性强,则其修复作用较好;后者适合处理的污染土壤主要是受放射性物质、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
⑥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为新兴污染治理技术。植物及其根际的微生物系统可以将污染物质吸收、挥发、转化和降解,利用该机制可修复处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主要有六种类型技术,即植物富集、固定、挥发、降解、转化和刺激。
(7)加强管理和资金分配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要保证财政安全,第一,需要受污染的地方政府开展详细的预算分析,根据污染现状调整自己比例。第二,应用市场原理,依照“谁控制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投资者,利用其资金开展修复工作,避免资金不足问题。第三,地方政府应当适当提出优惠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鼓励企业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构建起专业修复人才队伍,制定研究计划、构建行业文化,团结更多力量来推动土壤环境治理工作。
5.结束语
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土壤环境污染程度,关系着生态环境与人们健康安全,因此需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维护土壤环境,使得生态环境能够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