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3-01-18刘向东闫松果孙世松
刘向东 闫松果 孙世松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23,38:0089~0091)
我国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国家,肝细胞癌发生率也日益增长,尤其高发于中年男性。肝细胞癌初期并无明显症状,极易被忽视,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1]。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尽早准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2]。目前临床诊断肝细胞癌多依赖症状体征、影像学方法、穿刺活检等,不同性质肝脏病变症状体征表现基本无异,无法作为鉴别诊断依据,而穿刺活检属于创伤性操作,无法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影像学方法成为其重要选择[3-4]。动态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均为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能够提高疾病检出率,已被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中,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32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1.82±3.69)岁;体重47~89 kg,平均体重(71.33±4.67)kg。纳入标准:①均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乏力、肝区疼痛、发热等;②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相关检查;③行病理检查;④影像学资料、基础资料均无缺失。排除标准:①存在检查禁忌证;②其他器官恶性病变;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入选者均行动态增强CT扫描、MRI。仪器:荷兰飞利浦16排螺旋CT仪,荷兰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MRI仪。CT检查步骤:告知患者仰卧于检查床,重复暴露腹部,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肝下缘,先进行常规扫描,设置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然后注射50 ml碘佛醇进行增强扫描,以2.5~3.5 ml/s的速度注入,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20~30 s)、门脉期(50~60 s)、延迟期(2~3 min),扫查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MRI检查步骤:提前告知患者禁食6 h,并说明呼吸方法,仰卧于检查床,头先进,以膈顶至髂前上棘作为扫查范围,一旦发现病变,可将0.2 ml/kg钆喷酸葡胺经静脉注入,以2.5 ml/s注入速度为宜,行三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20~25 s)、门脉期(65~70 s)、延迟期(3 min),将所得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构建,对病变直径、位置、形态等进行仔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者均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MRI诊断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另外观察肝细胞癌动态增强CT、MRI影像学特征。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2例肝脏病变患者中有52例肝细胞癌,良性肝脏病变50例(49.02%),其中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0例肝囊肿。
2.2 诊断效能
MRI诊断肝细胞癌灵敏度(94.23%)、特异度(86.00%)、准确度(90.20%)、阳性预测值(87.50%)、阴性预测值(93.48%)均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78.85%、64.00%、71.57%、69.49%、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动态增强CT、MRI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结果/例
表2 动态增强CT扫描、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对比/%
2.3 影像学特征
动态增强CT扫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迅速强化,在门静脉期则出现减退,呈低密度改变的“快进快出”特点,小部分病灶在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静脉期出现稍高密度。MRI检查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减退,呈低密度改变的“快进快出”特点,小部分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呈稍高信号。
3 讨论
肝细胞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种因素均可引发疾病,一旦发展至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致死率高。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若能在早期确诊,并予以针对性干预,则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6]。实验室指标检测、影像学方法均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的常用手段,实验室指标在良性肝脏病变中也会出现异常表达,诊断效能并不理想[7]。而影像学方法通过对病灶形态、位置、大小、周围血供等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现肿瘤情况,便于临床进行判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8]。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方法越来越多样,CT、MRI均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不同方法诊断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存在一定差异[9]。CT扫描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均有应用,具有扫描快速、成像清晰等优势,随着CT技术发展,动态增强扫描逐渐被应用,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检出率也大大提高[10]。但CT检查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漏诊误诊情况频发,且存在一定辐射[11]。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病理结果显示,102例肝脏病变患者中检出肝细胞癌52例,良性肝脏病变50例;MRI诊断肝细胞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肝细胞癌在动态增强CT扫描、MRI检查中均出现动脉期迅速增强,门静脉期减弱,呈低密度改变的“快进快出”影像学表现。表明与动态增强CT扫描相比,MRI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后期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其原因为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脏器情况,准确发现病灶,便于临床作出鉴别诊断。另外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病灶血供特征,根据病灶周围血供情况判断病灶性质,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12]。但MRI诊断仍存在漏诊误诊情况,临床实际应用时,可将MRI与动态增强CT扫描进行联合诊断,起到相互补充效果,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13]。
综上所述,MRI诊断肝细胞癌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