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冠疫情期间方舱患者出舱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18陈亚丹吕丽敏余玲邓建玉
陈亚丹,吕丽敏,余玲,邓建玉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福建 厦门 3640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新生儿科;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4.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部)
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技术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救治平台[1],启用方舱医院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大举措之一[2]。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期间,当地启用方舱医院。方舱医院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流程与传统的医院有很大的区别[3],患者出舱管理是方舱工作中的重要内容[4],涉及到多个环节的沟通与协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可能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出院,引起患者的焦虑与不满。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前瞻性、系统化的改善方法[5-6],通过检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制订改进措施,达到有效降低潜在风险的目的[7]。为了优化患者出舱流程,本研究使用FMEA对方舱医院患者出舱流程进行分析及改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上海某方舱医院某区域收治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年5月FMEA活动后再次抽取该区域内收治的134名患者作为干预组,对出舱情况进行调查。FMEA活动前后收治患者均为轻型新冠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8~83岁(中位数67岁),男性76人(42.7%),女性102人(57.3%);小学及以下占129人(72.5%),初中22人(12.4%),高中或中专及以上27人(15.2%);除9名高龄老人外,其余人员均有智能手机。干预组患者:年龄为3~86岁(中位数64岁),男性56人(41.8%),女性78人(58.2%);小学及以下95人(70.9%),初中17人(12.7%),高中或中专及以上18人(13.4%);有6名高龄老人未佩戴手机或者智能手机。活动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未经FMEA优化的出舱流程为患者办理出舱(出舱流程见表1)。
表1 优化前方舱医院患者出舱失效模式分析
1.2.2 干预组 采用经FMEA优化的出舱流程。
1.2.2.1 成立FMEA活动小组 小组包含6名成员,其中医生1名、护理领队1名、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3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方舱工作流程及FMEA的方法。
1.2.2.2 分析失效模式及原因 组织活动小组成员梳理出舱流程,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评估失效影响。
1.2.2.3 计算优先风险数值 (risk priority number,RPN) RPN为事件发生频度(O)、检出度(D)、危险度(S)三者乘积。O、D、S分别赋值1~10分[5]。小组成员分别对各潜在失效模式的O、D、S独立评分,计算平均RPN值,RPN值越大说明潜在的风险程度越高;当RPN值大于125时,需对该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和改善[8]。方舱患者出舱流程失效模式及其RPN值见表1。
1.2.2.4 出舱流程的优化 组织FMEA小组成员对各失效模式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并制定改进措施,见表2。
表2 失效模式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2.2.5 评价指标 比较活动前后主要失效模式的RPN值及出舱患者滞留情况(采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FMEA活动前后出舱人员滞留人数 FMEA活动前,预出舱53人次,滞留23人次,滞留率为43.39%;FMEA活动后,预出舱36人次,无人员滞留。
2.2 FMEA活动前后RPN值比较 FMEA活动后,由活动成员再次对主要失效模式进行评分,FMEA活动前后主要失效模式的RPN值的比较及下降幅度见表3。
表3 FMEA活动前后主要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3 讨论
3.1 应用FMEA可改进方舱患者出舱流程 本次FMEA活动通过梳理方舱患者出舱流程,分析改进失效模式、风险环节,主要失效模式的RPN值下降幅度达70.93%~96.60%,避免了患者滞留。FMEA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流程的优化[10]。王汇等[11]研究指出FMEA能够发现实际操作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加以改进,持续改进质量。患者出舱涉及到多个环节,本次FMEA活动,确定医生未及时评估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患者未列入名单、护士未及时接收预出院名单等8个主要失效模式,并从鼓励患者参与,增加出院名单反馈、核对、设置提醒环节提高风险的可侦测度;同时,通过设置出院专岗、统一信息发布渠道、增加沟通途径等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从而避免了患者滞留的发生率。此外,本次FMEA活动团队包含方舱的管理及一线人员,均为流程的重要参与及实施人员,为流程的改进效果奠定了基础[12]。
3.2 优化沟通环节,有效改进出舱流程 本次的FMEA活动通过对患者出舱的8个失效模式的原因分析,问题聚焦于沟通环节,包括缺少系统提醒功能、患者参与不足、宣教不足、反馈不足、交接班内容不全及微信群等单一低效的沟通途径等(见表2)。沟通不足被认为是各类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有效的信息沟通被认为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12]。本次活动增加信息系统的患者提醒功能、鼓励患者参与[13-14]等措施,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评估的可侦测度从7.17降低到了1.67。通过设置出院专岗、建立出院专用微信群、增加电话等沟通途径等措施改进沟通环节,降低了信息滞后或被覆盖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交接班环节,通过设置白板,规范交班形式、内容[15],加强了患者出院意愿的再评估,将已扫码但未出院的患者未再次被列入预出名单这一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从7.33降为3.17,改进了整个出舱的流程。
3.3 明确岗位管理,推进流程落实 本次FMEA活动中还关注了岗位的管理,再次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分工,避免了信息沟通的遗漏,使已扫码未出院患者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至协调中心,确保患者有再次被列入预出院名单的可能,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从7.33下降到3.17。同时,活动还设置出院专岗,主要负责指导患者扫码及信息填写,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未在规定时间内扫码和信息填写不完整的风险。以导向设岗,在推进流程的落实中有积极作用[16]。
4 小结
本次FMEA活动梳理了方舱患者出舱流程,发现主要的失效模式,聚焦系统中存在的沟通及岗位管理问题,通过信息改造、加强患者参与、科学岗位管理、增加沟通渠道、建立反馈机制等,降低了潜在风险,避免了患者滞留。本次活动证实了FMEA活动在优化方舱患者出舱流程中的有效性,也提示管理者重视岗位的管理及有效沟通环节在出舱流程中的重要性,可以为其他方舱管理及多环节流程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