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计算教学策略
2023-01-18曲盈盈
曲盈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北京 102200)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现阶段,教材的编写着重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减少了有大量计算习题的内容编排,部分简算、巧算板块变成了课本的拓展内容,因此教师对于计算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导致难以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而另一方面,以笔者教授的北师大版(三上)数学教材为例,一册书共有8个单元内容,数与代数部分占本书的6个单元,且均需要以准确地计算为依托,所以计算教学又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既是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基础,又是容易被教师和学生们忽略的地方[2]。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让计算与生活息息相关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算法背后的算理
小学生对于计算内容没有兴趣,只会按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并不清楚算法背后真正的算理,所以在枯燥的学习、练习中没有获得相应的乐趣和成就感。所以教师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比如,在教授《混合运算》教学时,笔者通过应用题“家长会中,单人椅有34把,双人椅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这一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先通过画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中理解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遵循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通过画思路图(如图1所示),要想知道椅子上一共能坐多少人,要先算出双人椅上坐的人数,所以要先算出2×8的积,再加上单人椅上的34人,最终得出单人椅和双人椅上一共能坐的人数。可见,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算顺序,靠死记硬背“先乘除后加减”的口号是收效甚微的,有些同学“先乘除后加减”背的很流利,但是做题的时候根本不按照自己背的去做。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经验去理解计算顺序,帮助学生理清算法背后的算理,只有自己理解了,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生活中了,才能达到真正的领悟。
图1 解题思路图
(2)激发学生兴趣,体会计算是有用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计算在生活中运用的就更加广泛了。在一次数学课上,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间,笔者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们留课堂练习,而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活访谈”,主题是你们在生活中运用计算解决过哪些棘手的问题?
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和奶奶买冰棍的趣事,“牛奶冰棍买了4支,每支2元,巧克力冰棍也买了4支,每支3元,而老板脱口而出要了24元。”很明显老板是直接用3元乘8支冰棍,得出总价了。而这位同学借助巧算,4×(2+3)=20(元),立刻帮助奶奶找回了多付的钱,奶奶高兴极了,连连感叹计算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其实这个算式4×(2+3)=20(元)还在后续运算律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妙用呢,帮助学生理解4×(2+3)的结果为什么与4×2+4×3的结果相等。借此生活片段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吗?我们坚信,这样的交流是有数学价值的,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相结合,改变了以往知识和生活“两张皮”的现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好玩,计算有用。久而久之,学会自我反思将逐渐成为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品质而受用终身。
2.化繁为简,合零为整
(1)抓住症结化繁为简
在三年级上《乘法》教学中,学习列竖式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有一部分同学虽然进行了大量的乘法竖式练习,仍然会出现计算失误。正在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时,正巧关注到了一位正在书写计算题的同学,从她的计算过程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以46×7为例,“7与46个位上的6相乘,六七四十二,写2进4,四七二十八……”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气呵成,但是很快让笔者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后面28加4却成了学生停顿和出现计算失误的地方,通过笔者观察,原来学生对8+4的口算没有做到熟练、准确,从而拖延了作答时间,影响了计算准确度。其实复杂的计算,也可以进行简化,把它们回归成用20以内计算、口算、表内乘法口诀解决的运算。于是笔者用零碎的时间开始对学生们进行了有意识的、20以内加减法的强化练习,通过基础强化,做到分步口算答案能熟练到脱口而出,达到精准快速。
(2)将时间合零为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导致其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计算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往往又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和管理好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利用好早读十分钟、课前两分钟,选择游戏的方式,出一些简单口算练习。
在课堂的最后巩固练习中,教师可给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时间,采用两两结对互相测试,即一个学生扮演“小老师”出口算试题,另一个学生迅速回答,五道题后互相交换角色。这样做的好处是,“小老师”在出题之前必须要迅速想好答案以验证对方的回答正确与否,并且作为“小老师”,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因而对自己的要求就会相应提高。笔者经常在学生们不活跃时出一道口算题目,让学生们立刻做出动作反馈,如果结果是奇数,就男生站起来,如果结果是偶数,就女生站起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计算能力,提升计算学习的热情,收获成就感。这种将零碎时间高效利用起来,合零为整的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很有益处。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计算书写要规范整洁
一份正确率高的计算作业,绝大部分是书写美观、整齐的。相应的,要想提升计算题的正确率,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书写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作业,更应如此。作业应满足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晰的要求。比如,有些同学计算结果是460,因为书写潦草,竟在最后答题时,因为看不清自己写的是“6”还是“0”而错把答案抄写成了400。有些同学明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得“733”,而答题时却写成“773”。还有一些同学,将验算的结果当成了计算结果抄写在了等号后面……以上这些书写错误在作业中屡见不鲜,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阿拉伯数字一定要书写清晰、规范。在批改作业时,哪怕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书写不规范,也会一一给学生用红笔标注出来,让他进行修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养成一步一回头的好习惯,时刻保持警醒,审视自己的上一步骤计算过程、结果正确,再进行下一步骤的作答。针对同学将自己验算的结果当成计算的结果抄写在横式后面这一问题,笔者会要求学生计算并验证完答案后,把竖式结果与横式结果作答位置用箭头相连(如图2所示),箭头是有指向性的,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果作答的情况,提示自己不要抄写错答案。
图2 学生加法竖式计算书写
(2)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验算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时发现错误,修正答案以提高正确率。但是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验算这一有效工具,没能体验到验算的优势,反而把验算当成一种负担。在训练学生的验算习惯时,以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例,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学生在此之前还没有学习过用除法竖式。因而,笔者要求运用表格法(如图3)来验证乘积的正确与否,以替代用除法竖式进行验算。在最初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我们是先把大数进行分割,转化成表内乘法再进行计算的,所以表格法来充当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充分理解计算过程,完成从表内乘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知识迁移。
图3 乘法竖式与验算
(3)养成使用纠错本的好习惯
小学生经常会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了计算错题,学生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反而会给自己的错误归因为马虎。但是计算的失误,真的仅仅是因为马虎吗?教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克服知识漏洞呢?
纠错本中可以分析和剖析自己的错误,并且可以找到错题之间的共性之处,到最后把错题集作为期末复习的最有效依据,简单高效。教师起初可以带领学生在纠错本上归纳错题,针对不同条目进行填写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合理使用的习惯。让学生在摘录、收集、归纳、整理自己计算错题的过程中,经过自我的深刻反思。修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争取类似的错误不再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复习变得更加省时省力。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改变学生不重视计算错题的观念。
4.改变计算教学方式
(1)教师改变题海战术,适时巧点拨
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教师的及时反馈和讲解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认为计算题只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改正即可,还有些教师坚持题海战术,而不对题目进行甄别和归类,造成了学生的重复劳动,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生还会对于计算题产生无助感,即自己不断地练习,仍无法提高正确率。比如,带领学生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笔算的过程中,贯穿“定位——试商——调商”的思维主线,很多同学在试商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商大了之后仍未发觉,商小了之后余数大于除数,仍不会进行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遭遇困境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除法的竖式笔算。因为除法的竖式笔算是程序计算,必须理解算理,避免算理被淹没在机械的操练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计算中先估计好商是几位数,合作研究如何解决试商时遇到的困难,加强对于除法意义与算理的理解和把握,寻找合理简便的运算途径,进一步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
(2)巧用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计算教学,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兴趣使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趣味、高效的特点,为学生的计算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天地。如教授“平均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赶上我市疫情中小学线上教学。在特殊时期,笔者就想到了借助电子课件给学生们体验平均分。通过演示文稿中的动画,制作了将8个红苹果平均分进3个盘子里的全过程,“从总数8个苹果中,拿出3个,给第一个盘里放1个苹果,给第二个盘子里放1个苹果,给第三个盘子里放1个苹果,没有分完,继续分,再拿出3个苹果,给第一个盘里再放1个苹果,给第二个盘子里再放1个苹果,给第三个盘子里再放1个苹果,此时还有2个苹果,不够每个盘里放一个的了,这2就是余数。”演示文稿帮助还原了把苹果平均分成3份的生动画面,并且可以反复重现,比起实物教学,操作更加简单,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更节约了教具资源。可以说,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和乐趣。疫情期间,笔者体会最深的还是多媒体媒介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更体会到计算学习也可以是有乐趣的,开阔了视野,从而使学生相应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学策略的。针对学生计算难,有畏难情绪等诸多学情,以及计算教学本身容易出现枯燥、简单机械的现状,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几点行之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同在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