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家属在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中的心理体验研究
2023-01-18李奥李超欧峥艳梁敏陈琼成晶席明霞
李奥,李超,欧峥艳,梁敏,陈琼,成晶,席明霞
(1.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3. 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湖南 长沙 410013;4.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湖南 长沙 410004)
ICU机械通气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受到镇静镇痛、病情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神志较差,多数存在记忆偏差甚至记忆缺失的现象[1]。研究显示[2],超过一半的成年ICU患者在出院后出现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包括焦虑、抑郁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症状,且这些症状可能伴随患者终生,而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于不能探视,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称为ICU后家属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family,PICS-F),而目前ICU护士对于PICS-F认知不足[2-3]。ICU日记是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由医务人员主导的记录患者住院经历的干预方法,旨在让患者通过阅读日记来获取住院期间的信息,从而纠正其妄想记忆,达到减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效果,在国外已进行了长期的应用以及研究。研究显示[4-6],家属参与记录日记可能有益于患者心理康复,且有减轻ICU家属心理障碍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于ICU日记的应用较少,且对于患者家属在接受ICU日记干预中的体验缺乏探讨。因此,本研究于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对11名接受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的ICU出院患者家属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以探索其在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中的真实体验,从而为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在国内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小组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对156例入住ICU时间≥48 h,且机械通气时间≥24 h,入住ICU时间<10 d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78例接受了ICU家属参与式日记的干预。即在干预阶段向患者家属发放活页日记,向其讲解日记记录方法,医务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记录ICU日记,于每日19:00~20:00将医务人员记录的日记传给家属阅读,并与家属当日记录的内容整合。在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采取目的抽样法,在接受了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患者的家属中选取研究对象。家属纳入标准:①年满18周岁;②是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照顾者;③能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④可以并愿意分享对于ICU日记应用的感受;⑤有时间参与计划的访谈。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障碍或认知异常;②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的。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研究目的、预计时间以及访谈主要内容等,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访谈。最终纳入的样本量为11例,以F1~F11对受访者进行编码。受访者一般情况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在质性研究阶段,采用现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初步制定访谈提纲,就初步制定的提纲向重症或者心理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得到最终的访谈提纲:①这本日记中有与你情感相关的内容或页面吗?②你记录过这本日记吗?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是你想写在里面的?④这本日记对你有什么帮助?⑤这本日记对患者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有影响吗?⑥你认为日记应该怎么设计更有效?研究者在访谈前征询受访者意见,即是否同意录音,不同意录音的使用笔记记录,受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2 资料分析方法 笔记与录音资料在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以及笔记资料转换为文档资料,采用NVivo 11软件存储资料,根据colaizzi七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包括:①详细记录并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②摘录出与所研究现象相吻合的、有意义的陈述;③对受访者倾诉的重要感受或陈述有意义部分进行整理及信息编码;④归纳编码信息,提炼出最有意义的部分或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列为主题;⑤回访受访者,回馈资料,反复循环,加以核实、保真;⑥边验证边吸收;⑦在研究过程中,对沟通技巧、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不断反思、回馈,及时修订。资料的分析由两名接受过质性研究系统学习、且有定性研究经验的研究生分别进行编码,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位研究者即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判断。
1.2.3 质量控制 本次研究访谈地点选取在受访者家中或者在受访者家附近的咖啡厅、图书馆等地方,确保环境安静无干扰,让受访者处于放松状态,访谈时要避免使用引导性语言,访谈时间一般控制为30 min左右。研究者在访谈前后通过记录个人反思笔记的方式进行自我角色反思,不断反思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注意其关系对访谈中观察的进程与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反思在研究前即对于访谈问题先入为主的前设思想,减小研究者背景、价值观等对于访谈结果的影响。对于初步分析的结果使用成员审核技术,从受访者处得到反馈并对于结果进行修正,访谈结果通过研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资料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组内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已达成一致。
2 结果
2.1 阅读日记的感受
2.1.1 病情恢复的期待 ICU日记是家属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重要来源,患者疾病好转的信息会使家属对于疾病的恢复充满期待。F4: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我对于他疾病恢复的期盼,我们都在等着他回家。F11:看着里面记录他的病情有好转,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觉得对于病情康复增加了信心,让我期待他转出ICU的那一天快点到来。
2.1.2 对医务人员感激 以往ICU的工作内容并不被大众所熟知,阅读日记加深了患者家属对于ICU工作量的知晓程度。同时医务人员作为日记的主要记录者,ICU日记本身就体现了一部分工作,因此可能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F7:有的日记是半夜记录的,有的是白天,医务人员很负责任。F10:一些护士对他很好,每天给他翻身、擦身体,孩子们也表示很感激。
2.1.3 引发情感共鸣 ICU日记以患者的病情相关内容为主,患者家属在阅读时可能引发对于患者的担忧与思念,引起其情感共鸣。F4:我妈妈经常在读日记的时候流泪,虽然其中记录的内容有的很常规。F9:我的感受有时候会随着记录而变化,因为他的病情变化而紧张,也会因他正在好转而放松一些。
2.2 日记干预效果的讨论
2.2.1 信息获取与交流渠道 住院期间患者家属常常面临与病室内信息沟通的障碍,不能获取患者治疗护理以及生活的详细信息,而ICU日记的使用缓解了这种情况。F4:它就像是我跟他之间唯一的纽带。我每天都盼望着收到它,知道他今天在里面过得怎么样,他有没有别的不舒服。F6: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本病历那样,但是里面的内容简单通俗一些,我可以知道他接受了怎样的治疗,这些治疗目的是什么。
2.2.2 唤醒患者记忆 受病情影响,ICU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缺失[7],而阅读日记可以帮他们找回一些记忆。F10:他出院以后有时候会看这本日记,然后回忆起一些事情。F11:老爸当时在医院躺了好几天,他说读这本日记让他想起一些事情,比如经常迷迷糊糊的手一疼,原来每天血糖要测很多次。
2.2.3 减轻患者心理障碍 家属参与ICU日记的记录,体现了对于患者的关心,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家庭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F8:有时候还会把我拉过去当着我的面读,看着我脸红然后哈哈大笑。我觉得这本日记对她来说挺有用的。F9:他会拿着那本日记向我们每个人讲述里面的内容,指着照片给孩子们看,看到他这样,我们的心里也好受多了。
2.2.4 缓解亲属担忧 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ICU日记减轻了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因谢绝探视而带来的分离焦虑。F1:每次儿子都会跟我讨论里面的内容,他会去网上查相关内容,然后安慰我说爸爸恢复得很好,叫我不用担心。F3:它不仅缓解了我的焦虑,任何一个关心他的人都因为这本日记而没有那么担忧了。
2.3 家属记录日记体验
2.3.1 情感表达的载体 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F5:我有很多想写下来的话,我一直都很感谢哥哥,从小到大他帮了我很多。F8:记录了一些丈夫应该跟妻子说的话,我以前工作忙,自从结婚后,很多恋爱时候的话都说得很少,但是她一直也没有抱怨。
2.3.2 存在记录的顾虑 访谈中发现,部分家属虽想过要记录日记,但因自身的种种顾虑而放弃了内容的记录。F7:我不太好意思记录,因为它可能到时候会被放在家里,很多人都可以看,那样我很难为情。F11:我其实想记录一些东西,但是又觉得可能太矫情。
2.4 改进日记的策略
2.4.1 家属日记单独成册 ICU日记通常形式为多个记录者在同一本日记中,初衷是方便患者阅读与保存,但是缺乏对于隐私信息的保护,有时也成为了家属记录日记的阻碍之一。F7:是否可以把每个家属写的日记单独存放呢,而不是把它们整合在一本日记里面。这样可能会增加一些支出,但是如果我有一本自己单独写给他的日记,我会很乐意在里面吐露自己的心声。F9: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里面,虽然我有很多想法,但那些话我只想对他一个人说。
2.4.2 电子形式的创建 传统的纸质日记阅读性强,但是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一些家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化ICU日记的构想。F5:我觉得可以换成更新的形式,比如电子日记,在公众号或者APP记录,这样就可以随时阅读,也可以随时补充内容。F9:如果可以记录语音的话,是不是比文字更亲切,不过那就需要改变日记的形式了。
3 讨论
3.1 ICU家属参与式日记缓解家属焦虑心理 研究显示,日记作为患者家属部分情感的寄托,加强了家属与患者之间的联系,缓解了其心理焦虑,与MICKELSON R S等[8]研究结果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使得ICU以往的限制探视制度转为谢绝探视,不利于家属与患者的交流[9],而ICU日记作为信息载体,增加了家属的参与感,可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4,10]。马妮妮等[11]在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中使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改善了其摄奶量、体重增长量以及血气分析情况,收到了良好效果。HARUNA J等[12]对2例COVID-19患者家属使用了ICU日记,结果显示使用ICU日记对于调动家属积极情绪有效,因此,在疫情逐渐常态化的今天,ICU家属参与式日记的使用是值得提倡的。
3.2 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减轻患者心理障碍 ICU患者转出ICU后,由于疾病、经济等多种因素,不仅生活质量较差,且面临多种心理障碍威胁,ICU后综合征发生率较高[13-16]。而ICU家属参与式日记使患者感受到家庭以及医务人员的支持,有利于其心理状况的恢复。青远琴等[17]在98例患者中实施ICU日记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降低。NEGRO A等[18]在32个家庭中实施ICU日记干预并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家属记录日记使患者在患重病期间感到安全以及得到心理支持,这可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FLAHAULT C等[19]的研究也报道了家属记录日记对患者的积极影响,减轻了患者独自入住ICU的抑郁心理,在日后实施ICU日记时应鼓励家属参与记录,可能强化日记的干预效果。
3.3 ICU日记形式的创新以及对家属隐私的保护 纸质版日记为医务人员记录提供了方便,但是在转交以及家属随时阅读方面受到了许多限制,同时存在遗失的可能性。相比之下,电子形式的ICU日记则具有其独特优势。在这项研究中,有受访者提出了对于ICU日记的电子化,SCRUTH E A等[20]曾报道一种ICU电子日记的开发,初步应用表明与传统日记相比,它更具便捷性与实用性。目前ICU日记在我国尚未得到推广应用,但是发展电子化日记是可行的方向,需要相关专业共同探索。此外,也有家属提出希望有专属的日记本以保护隐私,在TRIPATHY S等[21]的研究中,也表示了写日记可能让人们“害羞”,出于对家属隐私和提高其记录日记积极性等方面的考虑,单独为ICU家属提供日记本是推荐的。
4 小结
本研究是对于课题前期实施ICU日记干预的定性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ICU家属参与式日记减轻了患者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焦虑,并从侧面证实了ICU日记在减轻患者ICU住院后遗症方面的影响。此外,受访者还为日后实施ICU日记提供了新的建议,比如日记电子化以及提供单独的日记本等,有利于发挥ICU家属参与式日记的正向作用,同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ICU家属参与式日记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