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推进湿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省湿地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01-18省林草局野保处
省林草局野保处(站)
四川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长江黄河上游。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地形气候,孕育了四川丰富的湿地资源。密布如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广袤的高寒沼泽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及生物资源,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四川湿地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对保证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土“三调”数据,全省湿地123.08万公顷(1846.14万亩)。其中,森林沼泽0.005万公顷(0.07万亩),占0.004%;灌丛沼泽8.79万公顷(131.83万亩),占7.14%;沼泽草地91.28万公顷(1369.13万亩),占74.16%;内陆滩涂6.26万公顷(93.84万亩),占5.08%;沼泽地16.75万公顷(251.27万亩),占13.61%。湿地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3州地区,占全省湿地的98.00%。此外,四川还有99.42万公顷的“水域”地类,这些“水域”大部分具有显著生态功能,属于《湿地保护法》管理范畴。
十八大以来,我省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成效
一是不断优化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四川依法将生态系统典型和生态功能突出的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目前,全省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建立湿地公园55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处,省级湿地公园26处;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重要湿地7处,基本建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初步实现湿地分级管理。今年4月,国家林草局同意川甘两省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目前正全力推进。拟建的若尔盖国家公园包含现有11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四川片区6个、甘肃片区5个。
二是实施重要湿地修复工程。十三五以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4.4亿元,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超100个,极大提升了全省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自2018年以来,启动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优先修复若尔盖、海子山、长沙贡玛等国家和省重要湿地区域的退化湿地,通过填堵排水沟、提升水位等措施恢复退化湿地。其中,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6400公顷,湿地恢复区沟渠、河曲周边地下水位比治理前平均提高15厘米以上,湿地退化严重区域植被盖度比治理前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理塘海子山和石渠长沙贡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治理冲蚀沟22千米,建成拦水坝106处,累计恢复湿地周边退化植被7224.02公顷。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极大遏制了我省湿地退化势头,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了区域的生态平衡。
三是创新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坚持把川西北天然湿地作为探索建立省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创新设计了由退牧还湿生态补偿、自然湿地管护补助为主的补偿办法,并于2015年在红原、理塘两县开展试点,2017年又扩展了松潘、稻城两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累计退(限)牧还湿75万亩,管护湿地482万亩。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自2015年以来持续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禁牧还湿、限牧还湿、草蓄平衡示范等生态效益补偿工作,2019年又把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补偿范围,,2022年,将南莫且湿地、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补偿范围,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通过湿地生态补偿,一方面让牧民增加收入,一方面让社区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从而增强了民众湿地保护意识,提高了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双赢”。
四是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湿地技术。我省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保护国际(C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国际(WI)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湿地资源调查研究、湿地恢复示范、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积极引进外界湿地管理经验和技术,探索湿地保护的新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保护若尔盖独特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资源,积极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申报工作。在前期编制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设立方案》《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科学考察与符合性认定报告》《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基础上,于今年2月,按国家公园设立最新要求,补充报送《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创建方案》。4月底,国家林草局函复原则同意川甘两省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获得创建“路条”。联合甘肃省编制初步总体规划,拟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8336平方公里、占60.28%,涉及若尔盖县、阿坝县和红原县,共同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推进方案,提出体制机制建设、矛盾冲突调处、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方面28项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7月,编制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并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目前正加快推进各项创建任务,争取年内完成省级自评。
湿地保护历史大事件
出台《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7月24日,《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制定出台,标志着国务院有关湿地保护的工作要求在我省得到了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该《条例》的制定,是在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四川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突出重点,明确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
印发《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各市州先后根据湿地保护管理实际,先后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针对各类湿地资源保护、退化湿地修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草海湿地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若尔盖湿地”)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以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面积166570.6公顷。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在若尔盖湿地实施了花湖水位提升、麦溪湿地水位提升工程等一批湿地恢复项目,成效显著,若尔盖湿地“水鸟的加油中转站”“迁徙水鸟的庇护所”作用突显。
2018年,甘孜州石渠县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省继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的第二处国际重要湿地。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孜州石渠县,总面积669758.9公顷,保护区始建于1995年,1997年获批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及藏野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面积669758.9公顷。自2020年,我省实施石渠长沙贡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恢复了大量退化湿地,扭转了湿地退化格局,提升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发布四川省首批省重要湿地名录。2019年7月19日,省林草局印发《四川省重要湿地认定办法》。202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林草局审核通过并公布四川新津白鹤滩、石渠普公坝、色达泥拉坝、松潘岷江源、阿坝莲宝叶则、阿坝漫泽塘、西昌邛海等7处省重要湿地,也是全省首批省重要湿地。
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典型经验
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恢复工程,生态治理效果显著
邛海,古称邛池,形成距今约180万年前,背靠泸山,紧邻西昌城区,一山、一水、一城相依相融,山光云影,烟波浩渺,是四季皆宜的阳光型湖泊湿地。邛海作为乌蒙山和横断山边缘断裂陷落形成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安宁河支流海河源头,水域面积28.3平方公里,蓄水量2.89亿立方米,是西昌城区40万各族群众的饮用水源地,被誉为西昌的母亲湖。
随着西昌城镇化高速发展,围海造田、填海造塘等城市扩张无序开发,大量的湿地被蚕食破坏,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邛海水域面积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西昌各族群众的饮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树立了“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以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为核心,实施了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生态移民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开展邛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工作。
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调蓄洪水、文化旅游和水质净化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显著增加,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
大竹百岛湖
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灵魂所在
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对于科普宣教体系建设,一是设施设备完善,在小枧生态公园内,规划建设了室内外一体化近6000平方米的自然教育中心,将室内科普宣教中心与室外小微湿地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场所。除自然教育中心外,还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先后设置了208块户外标识牌,将湿地公园的保护保育,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系统地体现出来。二是开展持续性的宣教活动,积极发挥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职能。将自然教育中心场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业团队开展运行,同时,规范了自然教育中心管理制度,在专职人员的引导下,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宣教活动,吸引各类社会团体参与学习。
自然教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完善,宣传内容和宣传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展示、解说体系建设科学完备,因此自然教育中心在2020年入选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同时,被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协和市林业局四家联合发文授予“绵阳市自然教育基地”。
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
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泥炭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