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拓展阅读
2023-01-18主持人张金玉
主持人:张金玉
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教师,曾获南京市江北新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延伸文本 《纪念白求恩》拓展阅读——
白公山
1939 年11 月12 日凌晨5 点,在黄石口村,白求恩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为了不扰乱军心,影响仍在进行的激战,战友们秘不外宣,用担架抬着他的遗体,盖上棉被,还挂上一只水壶,只说白求恩大夫病了,翻山越岭,辗转了五天五夜,寻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狼山沟,暂时隐藏了他的遗体,并用树枝和泥土做了伪装。直到来年1月,部队才在军城的山脚下选择了一块墓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正式下葬。据说其时万人悲恸,哀声震动山谷,在冬日清冽的天空下久久地回荡。
当年开春后,百姓们冒险去几十里外偷偷运来大理石镌刻了白求恩雕像,以及象征着国际主义精神的地球仪装饰在墓前。
然而,没过几个月,就听说日军要来扫荡,村民们立即把白求恩的遗体和雕像悄悄运走,隐藏到大山深处。日本人炸毁墓地并撤退后,百姓们重修了墓地,安放了雕像与棺椁。
1949 年后,白求恩的遗体再次被迁葬,移入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修建的烈士陵园内。从此,军城仅余下了他的衣冠冢。
抗日烈士陵园坐落在村庄的东山脚下,松柏的浓荫遮蔽了初秋的阳光,空气清新凉爽。大家拾级而上,步入一座硕大的棕色木亭,只见亭下矗立着一排又一排齐胸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王二小”“张老三”等成千上万有名或无名的英雄。
继续前行,面前猛然闪现出白求恩高大的汉白玉雕像时,几乎所有人都浑身一颤,顿时鸦雀无声。愣了片刻后,大家自发地站成了两排,对着雕像深深地鞠躬。
接着,每个人轮流上前,在他脚下摆放好一朵朵泛着清香的淡黄色雏菊,便开始围绕着塑像后面的衣冠冢,一圈又一圈,默默转行,缅怀致敬。
“你们看,那个像什么?”守卫陵园的一位年迈的老汉抬起手臂,让我们朝他指的方向眺望。
透过松柏的枝叶,只见陵园正对面的一座山峦,背衬着湛蓝的天空,呈现出白求恩溘然长逝的剪影。
天啊,那额头、鼻梁、嘴唇、下巴、胡须,活脱脱就是我们自幼便熟悉的英雄遗容!这鬼斧神工,实在是匪夷所思。难道说,上帝在创造地球之初,就早已策划好了,亿万年之后,有个人将注定跨洋过海,并长眠于斯,警醒世人?
凝视着那奇异的山峰剪影,我陷入了遐思。
白求恩离开人世的11月12日凌晨,恰恰是西半球的11月11日,而那一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被英联邦国家确定为“国殇日”了。从此,年复一年,当秋风扫过阡陌田野、山川河流,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人民就会在这一天,同时佩戴上如血染的罂粟花,举国哀悼。而每当我与众人低头默哀的那个时刻,脑中浮现的却永远是躺在太行山小屋土炕上那形销骨立、奄奄一息的英雄。
哦,有这么多人都记着你离去的那一刻了,你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勃兰特看到我失魂落魄的神态,拍拍我的肩膀,温和地安慰我。刚才他详细了解了中国人安置白求恩遗体几经反复、力求完善的烦琐过程后,深为触动。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这表现了中国文化把历史英雄人物诗化为圣人的通常做法,例如关帝庙、武侯祠、越王庙等屡见不鲜。这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信仰传承方式吗?
似乎为了印证他的观察,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栗政委告诉大家,对面那座山,不知何时已被当地百姓命名为“白公山”了。
——鉴赏空间——
从“对外封锁消息”“秘不外宣”到“挂水壶假称病”,从“翻山越岭五天五夜辗转”到“狼山沟暂时隐藏遗体”再到“来年1 月在军城的山脚下选墓地”,从“下葬日中国百姓万人悲恸、哀声震动山谷”到“百姓冒险去几十里外偷运大理石镌刻雕像”,从“应对日军扫荡悄悄运走遗体、雕像”到“墓地被炸后重建”……对比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白求恩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无限崇敬与感激之情。同学们还可以参考阅读更多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感受白求恩身上的优秀品质。
——读有所思——
《纪念白求恩》和《白公山》都是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在写作的方法和角度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