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3-01-17薛亚琪沙宁武怡

山东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干扰素外周血引物

薛亚琪,沙宁,武怡

1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淮安 223002;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5 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RSV感染后可引起患儿反复喘息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感染性肺炎或细支气管炎,严重者甚至死亡[2]。目前,临床尚无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RSV感染。因此,寻找能够早期诊断RSV 感染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是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能够阻止甲型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具有高效、广谱抗病毒能力[3-4]。干扰素诱导蛋白27(IFI27)也是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能够激活RNA聚合酶Ⅱ的DNA结合转录活性,从而参与细胞蛋白质代谢、病毒感染防御反应及凋亡信号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5]。近年研究发现,RSV 肺炎患儿血清IFITM3、IFI27等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RSV 感染的血清生物标志物[6-7]。本研究探讨了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V 肺炎患儿90例(观察组)。病毒性肺炎诊断依据《儿童病毒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制定)》[8],具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和呼气相哮鸣音,胸片肺间质浸润影或斑片影,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经鼻咽部或咽拭子等病原学检查明确RSV 感染。纳入标准:①符合RSV 肺炎诊断标准;②年龄3~10岁;③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哮喘、先天性气道或肺结构发育异常者;③合并肺结核或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者;④近3个月内存在肺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近2周内使用类固醇激素者。其中,男50 例、女40 例,年龄(5.35 ±0.87)岁,BMI(17.47 ± 2.58)kg/m2,病程2~21(7.42 ±1.2)d,病情程度:低危[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9]<90分]28例、中危(RSI评分90~<130分)30例、高危(RSI评分≥130分)32例。选择同期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对照组),既往无免疫缺陷性疾病,近3个月内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31 ± 0.89)岁,BMI(17.54 ± 2.64)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HEYLL202216),所有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检测 观察组入院当日,对照组入院次日,采集肘静脉血3 mL,置于肝素抗凝的采血管中,按体积比1∶1加入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取Ficoll 淋巴细胞分离液3 mL,置于15 mL灭菌离心管中,然后将离心管倾斜45°,将稀释的血液缓慢叠加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室温下3 000 r/min离心30 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管由上至下分为四层。用吸管将单个核细胞层吸出,转移至另一15 mL灭菌离心管中。然后向该离心管中加入清洗液10 mL,室温下3 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吸弃上清液,加入清洗液0.5 mL 重悬,-80 ℃冰箱保存。取单个核细胞悬液0.5 mL,采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经NanoDrop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鉴定,提取的总RNA 浓度和纯度合格。按逆转录酶试剂盒说明,将总RNA 逆转录为cDNA。逆转录条件:25 ℃ 5 min,50 ℃ 45 min。以cDNA 为模板,按2×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IFITM3 上游引物5′-CCACATCATCCAACATCCTCC-3′、下游引物5′-TCATCTTCTTTAGCCTCGGGTT-3′,IFI27上游引物5′-CTGTGGTCGGAGGAGTTGTG-3′、下游引物5′-GGCGATTCCTACTGAGGTGAA-3′,β-actin 上游引物5′-TGCTCTCACCTCATCAGCAGT-3′、下游引物5′-CACAACTCCTCCAATCACAACT-3′。PCR 反应体系共20 μL:cDNA 模板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10 μL,2.5 mmol/L dNTP 2 μL,双蒸水4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62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 共40 个循环。PCR 反应结束,绘制熔解曲线,收集循环阈值(CT)数。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IFITM3、IFI27 相对表达量。

1.3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观察组入院当日,对照组入院次日,采集肘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 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检测仪器为ReadMax 1200 型光吸收全波长酶标仪。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科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肺功能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次日,取端坐位,平静状态下5 min 后,采用AS-507 型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预测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比较 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6 ± 0.38、2.29 ± 0.23,对照组分别为1.21 ± 0.30、0.91 ± 0.13。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18.398、35.464,P均<0.01)。不同病情程度RSV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病情程度RSV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相对表达量比较(±s)

表1 不同病情程度RSV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相对表达量比较(±s)

注:与低危比较,*P<0.05;与中危比较,#P<0.05。

RSV肺炎病情程度高危中危低危n IFI27 2.46 ± 0.24*#2.28 ± 0.23*2.15 ± 0.21 14.081<0.01 32 30 28 F P IFITM3 2.83 ± 0.40*#2.45 ± 0.36*2.14 ± 0.39 24.434<0.01

2.2 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 水平及FEV1%pred、FEV1/FVC 比较 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EV1%pred、FEV1/FVC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不同病情程度RSV 肺炎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及FEV1%pred、FEV1/FVC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及FEV1%pred、FEV1/FVC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及FEV1%pred、FEV1/FVC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40 90 t P IL-1β(pg/mL)11.02 ± 3.93 34.39 ± 5.44 24.458<0.01 IL-6(pg/mL)21.32 ± 4.47 65.58 ± 7.98 32.819<0.01 TNF-α(pg/mL)7.42 ± 1.61 18.61 ± 3.91 17.425<0.01 IFN-γ(pg/mL)230.41 ± 22.81 280.14 ± 21.18 12.066<0.01 FEV1%pred(%)96.81 ± 17.30 81.46 ± 15.32 5.065<0.01 FEV1/FVC(%)93.51 ± 26.60 72.21 ± 23.29 4.604<0.01

表3 不同病情程度RSV肺炎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及FEV1%pred、FEV1/FVC比较(±s)

表3 不同病情程度RSV肺炎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及FEV1%pred、FEV1/FVC比较(±s)

注:与低危比较,*P<0.05;与中危比较,#P<0.05。

RSV肺炎病情程度高危中危低危n 32 30 28 F P FEV1/FVC(%)60.87 ± 23.29*#71.55 ± 23.40*85.87 ± 24.20 8.394<0.01 IL-1β(pg/mL)52.22 ± 5.14*#33.27 ± 5.30*24.18 ± 5.96 208.531<0.01 IL-6(pg/mL)71.00 ± 7.60*#66.56 ± 7.84*58.33 ± 8.12 19.834<0.01 TNF-α(pg/mL)21.94 ± 3.71*#19.06 ± 3.86*14.32 ± 4.25 28.313<0.01 IFN-γ(pg/mL)295.75 ± 23.15*#279.06 ± 20.25*267.49 ± 21.20 130.028<0.01 FEV1%pred(%)72.83 ± 14.85*#82.17 ± 15.21*90.56 ± 16.24 9.931<0.01

2.3 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 水平及FEV1%pred、FEV1/FVC 的关系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72、0.503、0.401、0.662,P均<0.01),与FEV1%pred、FEV1/FVC 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36、-0.479,P均<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 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8、0.397、0.458、0.634,P均<0.01),与FEV1%pred、FEV1/FVC 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27、-0.603,P均<0.05)。

2.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对RSV肺炎的预测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预测RSV 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95%CI:0.658~0.853),其最佳截断值为2.30,此时其预测RSV 肺炎的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78.2%、约登指数为0.42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 表达预测RSV 肺炎的AUC为0.763(95%CI:0.710~0.925),其最佳截断值为2.15,此时其预测RSV 肺炎的灵敏度为55.9%、特异度为82.3%、约登指数为0.38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联合预测RSV 肺炎的AUC为0.837(95%CI:0.750~0.927),其预测RSV 肺炎的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78.0%、约登指数为0.63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联合预测RSV 肺炎的AUC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单独(Z分别为2.096、2.115,P均<0.05)。

3 讨论

临床上,大多数RSV 感染具有自限性,但仍有部分RSV 感染可引起肺炎或细支气管炎,需住院治疗。目前,RSV肺炎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亦无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RSV 感染。因此,寻找能够早期诊断RSV 感染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干扰素刺激基因是由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在宿主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0]。既往有研究筛选了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发现IFITM3、IFI27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二者均能参与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有可能成为RSV感染新的生物标志物[7]。IFITM3基因定位于人11 号染色体,其编码蛋白可参与干扰素调节以及免疫反应、细胞周期等过程调控。近年研究发现,IFITM3 还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埃博拉病毒等[3]。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提示IFITM3 可能参与RSV 肺炎的发生、发展。究其原因,RSV 感染后,病毒侵入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刺激其分泌IFN-γ,直接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3表达,进而诱导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此外,RSV 感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大量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等,诱导炎症级联反应,加重肺组织炎症损伤。本研究结果发现,RSV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IFITM3 能够与囊泡膜相关蛋白A 相互作用,干扰囊泡膜相关蛋白A与胆固醇结合蛋白结合,将大量胆固醇迁移并聚集至晚期内涵体和含病毒粒子的囊泡,阻止病毒包膜和内涵体膜融合,抑制病毒入侵;IFITM3 过表达则可导致膜胆固醇含量增加,降低膜流动性,从而影响病毒融合,抑制病毒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11]。有研究还发现,Ⅰ型干扰素能够促进IFITM3 表达,抑制吞噬体成熟和蛋白水解过程,促进病原体的吞噬体逃逸和细胞间扩散,抑制免疫细胞募集并诱导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加重病情[12]。因此,随着RSV 肺炎患儿病情加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还发现,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与FEV1%pred、FEV1/FVC 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表达升高能够通过促进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导致RSV肺炎患儿肺功能损伤[12]。

IFI27 又称干扰素刺激基因12,可参与调节免疫、IFN-γ 信号传导及脂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抗病毒或细菌感染作用[13-14]。近年研究发现,IFI27能够抑制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肠道病毒71等复制[6,15]。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 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提示IFI27 亦能参与RSV肺炎的发生、发展。RSV感染可激活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FN-γ,而IFN-γ 能够直接促进IFI27 表达[6]。本研究结果发现,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 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IFI27 能够与多聚腺苷酸胞质结合蛋白1 相互作用,通过抑制其细胞核定位进而抑制其转录活性,促进CXC 趋化因子配体10表达,招募大量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β、IL-6、TNF-α 等,加重肺组织损伤[16-17]。本研究结果还发现,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 表达与FEV1%pred、FEV1/FVC 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27 表达与肺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IFI27 可通过诱导孤儿核受体亚家族4A1 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移位,促进单核巨噬细胞中Th1 型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 分泌,进而加重肺组织损伤[6,18]。

本研究ROC 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单独和联合预测RSV肺炎的AUC分别为0.756、0.763、0.83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联合预测RSV 肺炎的AUC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单独。结果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对RSV肺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RSV 肺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表达显著升高,二者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IFN-γ 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与FEV1%pred、FEV1/FVC 均呈负相关关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ITM3、IFI27 表达对RSV 肺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干扰素外周血引物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SSR-based hybrid identification, genetic analyses and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of hybridization progenies from sympodial bamboo (Bambusoideae, Poaceae)
火炬松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