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科研管理服务与创新提质路径探析

2023-01-17任旭庆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效能院校科技

任旭庆,李 飞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科技发展将持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在高精尖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能力研究领域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化,产业的基础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要实现“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就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这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主管部门,尤其是作为国家创新科研生力军的高校而言,应在强化基础研究、原创性创新发展研究,以及“双一流”建设方面助推创新发展,在科技腾飞的道路上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实现后发赶超。

1 高师院校科研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 科研管理是高师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抓手

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工作及活动有着导向、激励、整合、服务和监督等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科研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对于学校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建立符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的科研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科学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水平,培育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队伍,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为高水平科学研究保驾护航,是地方高师院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证。

1.2 科研管理服务与创新发展是激发人才活力的急切需要

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赋予高校老师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如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审批与组织实施方式的转变,弱化流程性管理,强化成果导向; 持续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合理、科学分类评价体系; 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各类拔尖人才的作用,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营造学术高地。

1.3 科研主管部门管理服务与创新是完善地方高师院校治理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地方高师院校科研主管部门的效能是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科研管理部门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以及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及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把组建大梯度团队,搭建高水准研究平台,申报高层次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列为管理目标,深入研究团队形成、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入手,构建一个集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管理服务科技治理体系。

2 地方高师院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研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科研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指标、轻管理”的问题,对科研指标高度聚焦,对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效能提升研究不够。对各级各类项目、团队和实验室平台组织申报以及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管理组织体制继续沿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对标国家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把握不够;相关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跟跑现象严重,与本校科研现状结合不紧密,缺少科学谋略、敢为天下先的效能革命精神。

2.2 科研主体责任缺位,担当精神不足

下设二级学院的主要领导和负责科研工作的分管领导对科研工作的管理不严谨、系统总体目标模糊,对学院科研总体水平、科研任务指标、科研进度情况和在省内外排名不熟悉,对相应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差距、目标、改革措施不清晰。

2.3 科技评价体系不健全,科研管理整体效能有待提高

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评奖等,普遍存在其与科研评价简单量化挂钩,造成“职称型科研”“绩效型科研”现象频发,目标考核体系不明确,一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在成果认定方面看重“第一作者”“团队负责人”,一定程度上造成在某些重大研究项目和平台申报中出现重个体、轻团队、低协同的现象,导致高校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影响高质量的大项目、大平台及梯度健全的团队的形成。

3 提升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效能的措施

3.1 创新管理理念,优化服务管理体系

树立以支持科技创新为目标的科研管理观。首先,管理服务体系思维的内化,将目标导向与创新驱动的理念植入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基地、研究项目、成果转化推广等全系统过程和节点,通过其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来强化对研究工作的支撑;其次,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力度,聚焦主责主业,优化服务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第三,不断提高服务创新效能。科研主管部门需淡化其行政身份,进一步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与素养。

3.2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健全科研服务管理机制

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政策,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强化过程控制。通过加大放管服力度,给予科研人员灵活的经费使用权,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氛围;进一步完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遵循科学研究、科研服务管理规律,兼顾各类研究型人才的优势与特征,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目标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健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尤其重视对独创性、原创性成果产出的奖励驱动,重视对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在研究创新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激励措施,构建科技创新激励的全景模式。

3.3 完善管理团队,提高科研管理效能

打造一支有梯度的高素质、专业化及强服务意识的管理团队,精准化培育一支能够把党中央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政策贯彻并落地的高效率人才队伍;完善科研管理团队建设,将不同学科领域的高学历、高素质,有教育管理及服务情怀的综合型人才纳入科技管理队伍当中,着力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强化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方面的技能培训和科技专项管理人才的培育,定期开展相关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业务能力等培训。

3.4 创新管理技术手段,夯实科研管理基础

科研管理工作技术手段的革新对地方高师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极其重要。首先,打通高效率信息传达与交互通道,提高科研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使一线科研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科技资讯和研究政策;其次,持续改进和完善地方高师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科研数字信息的管理与更新,提高科研主管部门的工作效能;再次,加强地方高师院校的信息共享渠道建设,提高科技数字化管理与共享水平,共建科技信息与财务、人事和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技信息与数据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为高校研究人员提供有力支撑,为地方高师院校的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4 地方高师院校科技发展的创新提质路径探讨

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汇聚各类人才、平台、社会等行之有效的科研资源积极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在方向上,地方高师院校须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新发展理念,围绕科技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重视研究人员及科研团队的开放合作,加强对高校学术生态的良好状态维护。在政策上,科研主管部门需实时调动学校科研人才的积极性,持续优化人力、科技资源的配置,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政策,全面释放研究型人才的活力与创新能力。抓紧布局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筑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并组织实施好重点项目、高新技术平台、重大研究成果等工作。

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提升面向科技前沿战略重点的凝练聚焦和服务能力:如建设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学科群,支持基础学科的长期研究积累;促进科研人员潜心开展世界前沿的科学理论研究及支撑技术应用的科学基础研究,有效提升学科研究的实力;有计划、分阶段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梯度及科研实力的理学科技群体,支撑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实力有效提升。

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上下功夫,可依托相关高校有关对外开放与安全研究中心、法治研究中心、舆情信息监测等平台,推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建设;打造地方治理与乡村振兴、教育法治建设研究、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等高端智库,促进区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及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推进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效能院校科技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