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应用分析

2023-01-17李孟浩

电视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受众融合

李孟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局904 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 言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微博、新闻客户端、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为受众提供了多元的信息接收途径,在加速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冲击。为拓宽信息覆盖范围,广播电视行业需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达到更高应用要求,以便吸引更多受众,取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应用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探明方向。

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1.1 数字化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具有显著发展优势。基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技术应加快数字化发展,通过与数字广播技术融合实现系统和内部流程升级,传输高质量的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作为新型技术,数字广播通过将各种数据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能够减少信号在编码、调制等操作中受到的干扰,并实现大量资源的高效传送。应用数字技术进行信号发射,可以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在传送音频信号的同时,完成多媒体信号传送,为信息资源传播和共享提供便利。此外,通过数字化发展,能够增加广播电视内容储存容积。在实践操作中,仅需要在原设施基础上增加数字机顶盒就能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通过连接网络共享数字资源,为受众提供更大的节目选择空间,助力行业的转型发展。

1.2 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途径,也促使人们对媒体传播的内容提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等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选择信息内容。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技术还应加强与各种网络平台的融合,加快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传播,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信息接收体验。近年来,包含今日头条、抖音等在内的网络媒体平台取得快速发展,正是由于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流量大的特征,帮助平台在短时间内汇集了大量用户。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开设新的媒体账号,能够依靠网络为广播电视引流,达到吸引更多用户关注的目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制作流程中,能够为节目提供丰富素材,同时可以加快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速度,在节目传播方面获得更强的时效性。认清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特点后,不断有广播电台加快了网站渠道建设,通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加大推广力度,拉近电台与受众间的距离,不断提升电台影响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进程。

1.3 立体化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依托5G、移动App等技术,各种媒体平台开始采用多屏互动、三网融合等立体化传播方式,有效拓宽信息传播范围。为实现立体化发展,广播电视技术还应加强移动传媒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融合实现全覆盖传播,获得更宽的发展路径。如应用台网融合技术连接各种网络媒体端口,使用户能够在电视上点播爱奇艺等视频平台的直播内容,突破电视频道的限制,方便受众根据自身偏好进行节目内容选择。为紧跟时代步伐,广播电视还应加强5G 网络技术的应用,面向全国观众传送高清视频、影像等,使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电视信号和网络信息接收。除了在渠道上实现立体化,广播电视还应在视觉和感官效果上探寻立体化发展途径,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如广播电视技术可以与AR、VR 等技术融合发展,通过虚拟现实模拟方式呈现全景视频、裸眼3D 等丰富节目形式和内容,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体验[1]。加强VR 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受众带入到三维虚拟世界中,通过虚拟眼睛、数据手套等感应设备与周围环境互动,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1.4 互动化发展

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接收信息,而是希望通过相互传送信息保持互动。而微博、网络直播等媒体技术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互动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要取得进步,同样应向着互动化的方向发展,为受众提供沟通、反馈的平台,维持节目与受众间的密切关系,为节目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近年来,许多广播电台陆续开通微博等账号以培养粉丝群体,借此提升电台影响力;通过加强与微信、抖音等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分享、转发、点赞等操作,给用户带来了良好体验。为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广播电台还应加强电视直播技术的应用,采取弹幕、“扫一扫”“摇一摇”等各种形式与受众实时互动,削弱与受众间的距离感,有效提升节目亲和力。

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建议

2.1 打造融媒体平台

把握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还应做到科学应用技术加速信息传播。结合这一目标,广播电台应加快融媒体平台的打造,通过与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对接,能够以数字化形式快速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实际在平台建设方面,还应体现平台综合性,如完成广播电视App 打造,以数字化形式系统生产和传播电视节目,从根本上推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加快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发展;借助该平台为节目开发点播、回放等各种功能,在App 内应用动态截图、屏幕共享、高清视频投屏等各种技术,能够提高节目播出质量[2],使广播电视App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常用的App,可以使电视媒体更加贴近受众生活,有效提高节目播放量。此外,应打造可以承载广播电视全部业务的融媒体平台,加速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并从业务开展角度不断探寻技术融合的新节点,充分体现广播电视技术优势。

2.2 革新运营模式

在实现广播电视技术与其他媒体技术融合应用的过程中,还应革新电视媒体的运营模式。在开设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后,不仅可以借助平台进行节目和广电公告的推送,也可以开展广告营销、观众调查等系列在线活动,利用粉丝效应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同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充分体现电视媒体的群体导向优势。采用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还应将互联网作为基础条件,将客户端平台、电信平台等各种平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业务共融奠定扎实基础;将技术融合应用上升到战略高度,根据地区广播媒体、新媒体发展情况探寻共同发展路径,做到合理应用节目制作和信息传播等技术,实现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在业务运营方面,则需要进行部门整合,根据业务做好岗位人员职责范围的划分,确保各部门人员能够协同开展工作,加速信息采集、整合速度,快速完成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生产,充分体现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系统性等特征。

2.3 加快技术创新

以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引领,实现广播电视技术革新,能够依托现有科技成果完成智能化制作播出系统的构建,加强数字化、立体化等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应用,有效提高电视节目质量[3]。应用5G 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快速汇集,然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依靠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素材筛选和节目制作,能够推动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例如,实现节目制作、播出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节目制作和播出效率;应用监控系统进行智能监测,对传输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动态优化,可以提高系统配置速度,增加节目数据流。在节目播出期间,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也能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运用认证码、恢复技术等增强节目资源传输的安全性。具体来讲,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进行信息对接和备份,实现故障跟踪报警,自动完成定位排查,通过自动切换播出系统和修复安全漏洞保证节目平稳播出。由此,通过技术创新,能够逐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有效落实技术转型升级要求[4]。

2.4 优化电视服务

面对媒体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应用广播电视技术,还应通过优化电视服务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在节目制作方面应用AI 等技术制作精品节目,可以突显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亮点,同时可以完成节目品牌塑造。在2020 年两会期间,“中国之声”节目运用AI 技术进行节目后期制作,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场景,并运用声音合成等技术提供完美音效,为用户带来独特的平台信息发布和沟通交流体会,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另一方面,将电视播出技术与网络平台结合在一起,在加强平台用户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为节目制作指明方向,在实现内容个性化定制的同时,合理进行节目时长、形式等各方面的调整,确保可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央视频App 就完成了多个频道和节目板块设置,通过控制节目时长满足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为受众提供了优质的媒体服务[5]。

3 结 语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应抓住机遇实现创新发展,做到立足自身原本优势探索最佳的发展路径,深刻认识融媒体发展特点,从数字化、网络化等角度找寻媒体结合点,推动广播电视技术改革创新,能够吸取新媒体的优点从而取得持久发展。在技术应用实践中,行业还应从融媒体平台打造开始着手,实现运营模式革新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通过为受众提供优质的电视服务充分展现广播电视发展价值。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