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英译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2023-01-16佳,张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新闻媒体术语

王 佳,张 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长期以来一直是各个国家竞争的焦点。窦卫霖指出官方政治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及理念,形成舆论导向以及建构民众心理的作用,因此其成为国际话语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1)参见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2011年,第1页。所以想要在国际话语权中取得显著性优势,就要进一步提升本国政治话语在其他国家的传播能力。政治话语的翻译研究在近几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严文斌认为中国政治术语对外传播的模式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者的一大挑战。(2)参见严文斌:《“趣”说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中国翻译》2015年第8期,第8页。杨雪冬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政治术语在国外传播的形式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应进一步加强翻译队伍的管理,规范重要政治术语翻译的标准化。(3)参见杨雪冬:《十八大以来若干重要政治术语的翻译与传播刍论》,《对外传播》2016年第3期,第13页。丁洁分析了“中国关键词”词条被维基百科收录的情况,结果表明有关中国政治话语的主题内容在维基百科里还很少见,且理解不够全面。此外,他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传播路径的“维基模式”。(4)参见丁洁:《浅析利用维基百科开展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可行性——以“中国关键词”词条在维基百科收录情况的分析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6期,第33页。贾毓玲(5)参见贾毓玲:《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创建与翻译——再谈〈求是〉英译》,《中国翻译》2017年第3期,第96页。和刘宏伟(6)参见刘宏伟:《政治术语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依赖性——以“中国梦”英译为例》,《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5页。分别以“求实”和“中国梦”英译名为例,分析了我国政治术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依赖性现象,以及如何进一步构建提高国际适用度的政治话语体系的问题。有关政治术语的翻译与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术语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的探讨,虽然目前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探讨中国政治术语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政治术语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进行实证考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7)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4日,第1版。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99页。“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9)人民日报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8月29日,第1版。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正式提出以来,这一思想受到国内外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且在学术界也掀起研究该思想的热潮。从目前学界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研究。马大正从四个方面(认识的演进、现实的警示、决策的定力、学人的担当)论述了个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识。(10)参见马大正:《从中华民族一词的产生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4页。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区域建构研究。有研究者对边境牧区(11)高永久、杨龙文:《边境牧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14页。及西部旅游地区(12)张英、于沛鑫:《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38页。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做出了探讨。三是从理论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细化、深化地解读。如陈茂荣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视角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心理基础;(13)参见陈茂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心理基础——基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视角》,《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第1页。高永久和邢艺譞基于国家认同的视角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统一互构的关系。(14)参见高永久、邢艺譞:《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基于国家认同的研究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20页。从以上研究成果可知,就国内研究而言,学界尚未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将采用语料库方法,以自建的英美印关于该术语的新闻报道语料库为平台,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政治术语的英译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应用趋势和特点,根据语义韵理论分析他们对该术语的态度倾向,并分别探讨他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状况,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探讨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语料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来自自建的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报道语料库,收录的语料为2017年10月至2022年3月间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发表的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英译名的所有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均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提取得到,LexisNexis数据库是世界上著名的集法律、新闻报道和国际期刊于一体的数据库,且各个子库均可以进行分类浏览,其中新闻子库收录了全球近2500种报纸,300多种博客类型的新闻报道,并且所有的数据每天都会更新。在本研究自建的语料库中,美国报刊主要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英国报刊主要有《卫报》《每日邮报》《太阳报》《每日电讯》《西部邮报》,印度报刊主要有《印度时报》《爱国者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快报》。共检索出相关的英语新闻报道173篇,其中,英国媒体报道的新闻为47篇,美国媒体71篇,印度媒体55篇,库容量分别为47163词、86895词和 57616词。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译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英美印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呈现怎样的应用趋势和特征?(2)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怎样的态度趋向?(3)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如何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

本研究将参考卫乃兴关于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语义韵的研究方法,从共时的角度考察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与接受情况。(15)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第304页。语义韵的研究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数据的方法建立节点词的类联接以概括语义韵特征;第二类是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在限定的跨距下提取与节点词高频共现的重要搭配词,根据得到的搭配词及其扩展语境来描述语义韵;第三类是将前两种方法相结合,即从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索引行,然后观察索引行的特点并以此建立类联接结构,参照类联接结构在一定跨距内提取出重要搭配词,根据搭配词和所在语境的语义氛围建立节点词的语义韵趋向,这类方法较适用于库容量大的语料库。结合本研究语料的结构与特征,拟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建立该术语的语义韵结构。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同英译名为检索项,利用AntConc3.5.7软件在自建的英国、美国、印度主流新闻媒体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报道语料库中检索,提取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英译名的语句,通过比较观察频数与标准化频数来分析该术语自写入党章以后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中应用的趋势和特征。其次,将左右跨距设为10,相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 Value)设为大于等于3,分别提取出该术语不同英译名的搭配词,并依据语义韵理论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英译名搭配的高频实义词汇及其所在语境的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揭示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态度倾向。另外,笔者还分别以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英译名为检索词,提取其重要搭配词,观察并总结他们对该术语内涵的认知情况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最后根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原则,深入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做进一步挖掘。

(四)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强调对语篇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以揭示出语言背后所体现出的权力或意识形态,它能够阐明统治阶级如何运用语言来实施意识形态的控制,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它是“一种专门致力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16)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Longman, 1995, p. 45.揭示话语实践是如何体现社会现实的,同时又对社会现实产生怎样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的目标是保持社会公平、平等,揭露出黑暗的方面,包括意识形态问题、霸权、社会问题等。(17)参见张德禄、张珂:《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探索》,《外语教学》2022年第1期,第3页。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批评话语分析能对所研究的文本进行深度的分析,但由于该类定性分析方法涉及的文本数量较少,其分析结果往往被质疑存在主观解读性过强,客观性与可信度较低的问题。(18)Fowler, R, “On critical linguistics”. In C. R. Caldas-Coulthard & M. Coulthard (eds.), Texts and Practices, 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1996.有学者指出语料库作为一种量化方法弥补了这一缺点,增加了分析的准确性,使得研究更加客观和全面。(19)Stubbs, M, Text and Corpus Analysis, Oxford: Blackwell, 1996, p. 249.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语料库方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20)Widdowson, H.G, “Discourse analysis: a critical view”,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3 (March 1995), p. 158.贝克尔(Baker)构建了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这对于规范分析方法具有关键意义。(21)Baker, P. & McEnery.T,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vol.2 (April 2005), p. 198.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基于语料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如内里希和贾斯坡(Nerlich & Jaspal)基于语料库对媒体报道极端天气的话语特点进行研究,(22)Nerlich, B. & R.Jaspal, “UK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Actors, frames and metaphors”,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vol.3 (March 2013), p. 35.基姆(Kim)从美国各大主流新闻媒体中提取文本自建新闻语料库,对美国主流新闻媒体的话语建构特点进行分析,(23)Kim, K.H, “Examining US news media discourses about North Korea: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Discourse and Society, vol.2 (February 2014), p. 221.胡开宝等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于自建的语料库分析了“一带一路”(24)胡开宝、陈超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术语英译在英美印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以“一带一路”英译为例》,《外语电化教学》2018年第2期,第43页。和“中国梦”(25)胡开宝、张晨夏:《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梦”英译在英美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2期,第89页。的英译名在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传播情况。总体来说,国外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26)参见常芳玲:《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历时语言研究文献综述》,《山东外语教学》2020年第6期,第38页。

三、结果与讨论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中的应用趋势及特征

本研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同英译名作为检索项,共提取出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173篇。其中,英国47篇,美国71 篇,印度55 篇,可见美国和印度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关注度要高于英国主流新闻媒体。另外,就每个国家而言,对其新闻报道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特征。为进一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英译名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应用趋势及特征,研究者还分别在自建的语料库中检索、提取了所有包含该术语不同英译名的语句,统计出其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频数,如下表所示。

表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中的应用

根据上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所有英译名之和为218。其中,英国和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中应用频率最高的英译名是“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分别为23和38次,印度更倾向于使用“consolidat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共出现19次。另外,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频繁使用的前四位译名是相同的,分别为“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consolidat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build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foster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出现的总频数分别为71次、42次、31次和28次,各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同英译名总和的33%、19%、14%和1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主流新闻媒体运用该术语不同英译名的频率最高,频率为每千词1.27次,而英国和印度分别为每千词1.04次和1.02次。实际上我国对这一术语也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固定的翻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政府给出的官方英译名是“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而我国的中国日报英文版和人民日报英文版却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译法:“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和“consolid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有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研究指出,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多样性实际上不利于其对外传播,译本越多显得越混乱,容易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27)参见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海翻译》2016年第2期,第55页。政治术语也是一样,译本越多,越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读。魏向清和杨平指出规范中国特色术语翻译的标准,统一化是其有效对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28)参见魏向清、杨平:《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与术语翻译标准化》,《中国翻译》2019年第1期,第97页。所以未来我们仍需继续采用多种途径,进一步准确地规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政治术语翻译的标准,促进其在国外得到有效传播与被接受。

(二)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态度

弗斯(Firth)提出“由词之结伴可知其意”,(29)Firth J. R,“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 In J. R. Firth (ed.), Studies in Linguistic Analysis, Oxford: Philological Society, 1957, p. 55.也有学者指出有些词吸引着具有明显消极含义的词项,(30)Louw B, “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 In M.Baker, G.Francis & E. Tongini-Bonelli (eds.),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有些词吸引着具有积极意义的词项。(31)Partington A, Patterns and Meanings, Using Corpora for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8.这些具有积极或消极语义特点的词项与节点词在文本中高频共现,使得后者被“传染”上相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32)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78.休斯顿(Hunston)指出语义韵表达了节点词与搭配词所构成的复合词项的更加具体的态度意义,(33)Hunston S, “Semantic Prosody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vol.2 (February 2007), p. 251.语义韵分为消极、积极和中性三类。消极语义韵是指当节点词搭配的词项具有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时,使得整个语境弥漫一种消极语义氛围,积极语义韵恰好与此相反,中性语义韵是节点词吸引的搭配词没有表现出积极或消极倾向。所以本研究将提取出所有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索引行,并对该术语的前后搭配词及所在索引行进行分析,以研究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态度和认知。

通过分析该术语不同英译名的前后搭配词及其所在的索引行,发现英国主流新闻媒体的积极态度倾向占比为18.4%(9/49),消极态度为8.2%(4/49),中立性态度为73.4%(36/49);美国主流新闻媒体的积极态度为11.8%(13/110),消极态度13.6%(15/110),中立性态度74.6% (82/110);印度主流新闻媒体的积极态度占比20.3%(12/59),消极态度8.5%(5/59),中立性态度71.2%(42/59)。由上可知,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大多持中立态度,表示中立性态度的索引行占总索引行的比重均在70%以上,表明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总体上遵循新闻价值观的要求,即对事实进行客观、中立的报道,而不带主观化的感情色彩。(34)参见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8页。但在观察搭配词及索引行时发现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均存在具有明显态度倾向的报道,将自己的价值观无形地夹杂在客观事实中以传递给受众。其中印度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态度最趋于正面,表达积极态度倾向的索引行占比高达20.3%,分别是英美两国所占比重的1.1倍和 1.72倍。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态度最为负面,消极态度的比例为13.6%,高于其他国家。

(三)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

1. 英国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

首先,通过对自建的英国新闻语料库检索,提取出应用频率较高的英译名“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的全部索引行,并利用Antconc软件中的Collocates功能提取重要搭配词。最终选取与该术语英译名搭配的前十位重要搭配实词,分别是Chinese(14.03),forging(9.40),serving(9.30),consolidate(8.81),strong(8.45),community(8.15),identity(8.03),era(8.01),significance(7.49),nation(7.22)。通过分析搭配词及索引行,发现英国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for safeguarding national unity...)。同时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重点(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focus of CPC's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he said.)。对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促进作用(adding that it gives correct guidance to upholding the right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history and boosts the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pride)。但通过观察索引行发现英国对该术语也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英国的部分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偏见,出现了一些消极词汇,很明显他们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华民族整体和各民族部分的关系。实际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要消除民族特色,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将各民族更好地凝聚在一起,引导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

按照上述方法提取与“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高频共现的十个实义搭配词,分别是Chinese(8.11),rejuvenation(8.70),nation (6.42),community(6.23),Jinping(4.63),Xi(4.34),ethnic(4.06),great(3.68),socialist(3.26),groups(3.13)。在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报道中,与之搭配强度最高的前五个实词为:Chinese,rejuvenation,nation,community,Jinping,可以看出的是,美国主流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术语的深层含义有一定的理解,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加强与改进民族工作(nation)的重要论断,是引导各民族人民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community)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great rejuvenation)的必然要求。从其他搭配词中可以同样分析出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内涵的解读,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ethnic groups)社会主义国家(socialist natio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统一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但同样也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一些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着严重的曲解。例如在其新闻报道里出现了eliminate、assimilate等负面性的词汇,很明显与我国的客观事实不符。实际上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兼容并包、团结统一的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工作的原则是正确把握民族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35)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21年8月30日,第1版。且我国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3.印度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知

按照同样的方法提取出与“consolidat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高频搭配的十个实词,分别是community(8.03),Chinese(7.90),sense(4.76),strong(3.97),ethnic(3.93),Xi(3.9),nation(3.76),groups(3.37),development(3.29),new(3.06)。不难看出,这些搭配词大体上与英美主流新闻媒体是差不多的,如Xi,Chinese,community,这表明印度主流新闻媒体对我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涵义总体上与英美主流新闻媒体相差不大,有着几乎同样正确的理解。不过印度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理解更为深刻,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促进作用(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to enhance ethnic unity and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among all ethnic groups),并且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noted that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a community of common Chinese nation is the main theme of ethnic work for a new era.),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世界紧密相连,应该继续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新的机遇,创造新的空间(China's development have always been closely linked to the world, which may continue to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reate new space for the world with its own development)。但对于该术语的深层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印度的一些主流新闻媒体对该术语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涉及民族工作,只要完成民族团结建设,就完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但实际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不仅仅是民族工作所能覆盖的,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个公民都需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话语是有着社会建构性的,话语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同时又反作用于意识形态。(36)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 London: Longman, 1989, p. 78.中国与英美印三国在政治制度及历史发展方面存在差异,英美两国主要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在思想上表现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们习惯于基于西方模式和西方价值观去审视中国的发展,且新闻报道的基本立场趋向于自己的媒体利益,对我们党的一些制度存在片面性或歪曲性的解读, 缺乏足够的中立客观性。(37)参见唐海潇:《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形象——基于英美主流媒体报道视角》,《理论视野》 2018年第9期,第57页。面对英美主流新闻媒体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观化、负面性的报道,我们既不能“失语”也不能“失态”,而要努力在国际话语场上加强中国的声音,传播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政治术语的有效传播。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东北各邦的族群分离运动一直是政府困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族群分离主义与族群团体间冲突两种类型,政府所采取的允许族群自治的措施未能解决族群冲突问题,反而诱发族群团体间的竞争,未来如何整治这种冲突仍是印度东北各邦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重要议题。(38)参见李丽:《论印度东北各邦族群冲突的类型和成因》,《世界民族》 2021年第2期,第46页。受国内族群冲突的影响,致使其对我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片面化理解。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关于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错误认知主要是受其社会现实的影响,并对读者产生误导作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与被接受。

四、结论与启发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依据语义韵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分析了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态度与认知状况,进而揭示该术语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研究发现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正式写入党章之后,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量呈现逐年激增之势,但是三个国家相关的新闻报道均尚未对该术语形成统一的英译名。其中在英国和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中应用频次最高的英译名是“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而印度更倾向于使用“consolidat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这与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官方英译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应用频数较高的前四位英译名是一致的,并且其中包含我国主流媒体给出的英译名“consolid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这表明三个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均对该术语存在多元化的理解,且在其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通过观察不同英译名的搭配词及其所在的索引行,发现三国主流新闻媒体大体上均持有中立性态度,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愈来愈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最后,分别分析了从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中提取出的不同英译名的重要搭配词,结果表明他们总体上对其内涵有着正确的理解,比如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政府通过不同渠道对该术语的大力宣传,促使其得到卓有成效的传播,也促进了英美印主流新闻媒体日趋全面且客观的报道。但他们对该术语也存在片面化的误读和歪曲,客观反映了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消极认知,同时也不利于该术语的世界传播。因此未来我们应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国际社会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中国政治术语,推动我国政治术语在国际社会更有效地传播与被接受,进一步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制度乃至发展形成理性且全面的认识。

猜你喜欢

英美新闻媒体术语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英美常见表达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