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16鲍华
鲍华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
1 引言
现代工程船舶是水运企业的基层结构,船舶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水运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船舶管理,做好船舶运营管理及维护工作,可通过高质量的船舶管理工作,促使现代工程船舶能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为我国水运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 现代工程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船舶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现代工程船舶管理中,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条例缺乏,且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对于船舶管理工作,完整、健全的制度能够使船舶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有序地完成船舶管理任务,约束船舶管理人员。然而在实际船舶管理中,多数企业属于民营公司,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因缺乏经验、不熟悉现代工程船舶运行流程,难以制定出可靠的船舶管理制度,严重影响着船舶安全性,甚至会导致现代工程船舶安全隐患增加[2]。
2.2 船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代工程船舶管理体系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多数管理人才思想落后、专业水平低,且对现代工程船舶运行业务不熟悉。部分管理人员对船舶管理的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结合船舶设备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工作。一些管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应变能力弱,对现代工程船舶业务环境不熟悉,无法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部分船舶管理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会选择临时船员、管理人员,这类船舶管理人员专业性较弱,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容易导致船舶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大,不利于现代工程船舶的安全应用。
2.3 船舶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
信息时代中,现代工程船舶所处环境更为复杂,船舶管理中的数据、信息增多。但一些船舶管理企业坚持使用传统管理手段,忽视了船舶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导致船舶管理期间信息采集不到位,管理人员无法利用有效的信息数据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船舶管理效率降低,还会让船舶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增加。
3 现代工程船舶管理对策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为保障现代工程船舶管理效率,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工程船舶管理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范围内。
1)结合现代工程船舶工作特点,建立现代化船舶工作运行机制,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制度、自动化办公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设计现代工程船舶管理方案。
2)顺应时代发展,了解行业需求,并以高效、科学管理为前提,重视船舶运行中的沟通交流,重视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监督。
3)优化现代工程船舶管理组织架构,如矩阵式架构。此种组织结构是在传统垂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增加横向领导系统,使现代工程船舶管理中各职能部门能够组成任务小组,并通过职能式、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管理主体的根本责任。基于矩阵式船舶管理组织结构,船管业务、船舶业务会处于相同层次上,船舶可直接受船管总经理的管理与领导,同时接受船管业务部门的管理。
此种组织架构可增强一线管理者的责任,使船舶管理职能部门做好船舶工作结果验证、人才培训、岸基支持等辅助工作。矩阵式组织架构中,船舶的船长通常为分公司总经理,轮机长、大副为分公司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应需要协助船长做好现代工程船舶的经营与管理工作。船长虽然无须精通船舶管理中的每个业务,但需要对业务实施中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定期监测轮机部日常管理、执行工作。
3.2 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合理配置船舶管理及工作人员。以现代工程船舶管理为导向,结合相关规范、船舶业务的根本需求,在船舶上配置足够的成员。比如,按照航运区域、船舶吨位、现代工程中船舶功率、船舶类型,配置船员。通常情况下,普通3 000 Gt及以上的船舶,需要配置1名船长、1名大副、1名二副、3名值班水手等。需要注意的是人员配置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按照三班制的方式安排船员[3]。
2)按照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件,现代工程船舶管理的核心是保障船舶安全运行,所以,在配置足够的船员后,还应推进船舶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聘船舶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时,还应选用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入职后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培训,使其了解现代工程船舶运行流程,熟悉船舶业务。培训期间,还应引导管理人员主动学习,积极引进管理理念,使其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自觉地积累先进的船舶管理相关的知识。(2)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培训考核制度。如将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融入日常培训中,使相关人员顺应社会发展,不断采用新方法处理船舶管理问题。(3)定期通过能力考核,督促船员、管理人员学习新技能,提升自身的航海能力、管理能力,积累更多的现代船舶管理经验,为船舶企业高效运营创造有利条件。
3.3 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时代中,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工程船舶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提升船舶管理效率,还需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打造信息化船舶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船舶调度管理装置,促进现代工程船舶管理的高效运行。
1)系统整体设计。打造管、修、养、用为一体的信息化船舶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从这4个方面入手,贴合船舶管理企业的实际业务,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船舶运行的经济效益。该系统运行时,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船舶运行情况,掌握完整的船舶管理数据。管理期间无须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仅需在系统内获取内部管理信息即可。系统中的数据库,不仅可以优化现代工程船舶业务,还能反馈船舶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提供详细、准确的管理资料,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处理异常问题,控制企业损失。
图1 信息化船舶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2)设备管理模块。船舶和设备信息管理模块是船舶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该模块会为每条船舶建立电子化的设备台账,记录每条船舶具体信息、内部设备,以及设备生产厂家、型号、维保周期、维保内容等信息。具有记录船舶信息、管理船舶设备信息、记录船舶运转时间的作用。船舶设备管理中,系统可自动整合航修、厂修、零修设备,整理维修单,结束维修工作后自动归档,有利于实现船舶设备维修的标准化管理。
3)船员管理模块包含工资结算、船员管理体系等内容,能够实现船员面试、调配安排、上船调令、岗前培训、交接班、考核、薪酬记录及结算的自动化管理。经营管理则是针对现代船舶工资的财务管理,具有成本分析、效益分析、财务结算作用,可以辅助船舶管理企业年度预算、运营核算、收支管理工资。安全管理模块中会存储船舶自查报告、内审报告、访船报告、PSC/FSC检查报告、演习报告等内容。船舶动态监控模块中,管理人员可使用系统内的AIS船舶定位、全球电子海图、全球专业气象数据等信息,对船舶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增强现代工程船舶的安全能力。
4)船舶调度管理。对于现代工程船舶管理而言,水上安全是船舶管理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运、航运、海运事业的发展,船舶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船舶运行环境的特殊性,船舶碰撞风险较多。因此,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船舶管理机制时,还应基于大数据技术,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加强船舶的调度管理。船舶自动识别是大数据技术实践后的载体,有利于保障船舶运行安全。相关企业在船舶管理中,还应在船舶导航、卫星系统上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远距离传输电子信号,并跟踪海域范围内的船舶,识别船舶后处理相关数据,发现问题后发布预警信息。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管理人员可快速地整理、分析船舶运行中的海量数据,轻松获取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为现代工程船舶运行中的有效管理提供助力。
3.4 创新管理制度
制度是船舶管理的重要依据,开展船舶管理工作时,还应创新、完善船舶管理制度。用完整、标准化的管理条例,排查船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现代工程船舶稳定运行。具体来说,创新船舶管理制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与船舶运行业务息息相关。
3.4.1 人员责任制度
根据船舶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基本责任,要求船舶工作人员配合管理人员,全面落实船舶检查、维护工作。管理人员可用奖惩制度、责任制度,对船员进行培训教育,记录工作人员的具体表现,使其积极地完成岗位工作,配合上级管理人员执行船舶管理期间的各项指令。在此期间,管理人员还需承担起普通船员的安全教育责任、资格证书审查责任。
3.4.2 船舶管理制度
船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详细规定船舶可行驶条件,避免船舶处于不安全环境。在该制度中,相关人员需要监测船舶运行环境,检查船舶状态,满足条件后方可投入使用。(2)创新船舶停泊、交接班制度。船舶停泊期间,要求管理人员、水手、舵手同时值班,并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比如,驾驶人员需要排查驾驶室、船舱、周边环境的异常情况,管理人员应检查船员值班情况等。值班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周围环境、船舶设备的检查。交接班时,船舶主要交接内容包括船舶方向、位置等。(3)细化船舶作业要求,发现抛锚、绞锚、其他异常安全问题后,应由船长进行指挥,及时处理异常问题。比如,锚泊过程中,船长应提前下达抛锚指令,如先抛哪只锚,转锚机的启动时机,锚链缓慢倒出后,还应该定位设备的刹车、锚链桶位置,然后确定抛锚地点,下发指令。
3.4.3 安全制度
以现代工程船舶安全管理目标为导向,制定安全制度、安全消防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全体人员应认真执行消防安全制度,不定期排查船舶上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存放情况。(2)禁止船员在船舶物料间出现吸烟、用火的行为。(3)船舶上的易燃物品,如纸张,通常需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4)禁止船员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5)船舶上的消防设备、电气设备都应重点进行安全管理。(6)在寒冷、强风环境下,还应明确现代工程船舶的航行要求。全面分析天气情况、海上环境的变化,做好常见运行风险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强风环境下,还应适当减小船舶行驶速度,并按照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航速。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现代工程船舶管理水平,还应深入分析船舶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现代工程船舶管理方案,使其满足新时期船舶企业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有效的船舶管理,使现代工程船舶处于安全、稳定的生产状态,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助力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