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基于皖江区域视角
2023-01-16白文周王良永
白文周 王良永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强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止2021年底,我国农民合作社总数已达220.5万家[1],已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济组织。农业大省——安徽,不仅土地资源丰富,农业从业人员密集,也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1.3万家,呈现出增速放缓、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安徽省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覆盖区域,已成为安徽的“经济脊梁”。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1,000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418个,对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9.58%①,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业务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服务业等各类农业行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培育,积极塑造农产品品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比如长丰草莓、岳西黑猪、岳西翠兰、无为板鸭、池州焦枣、东至黑木耳、霄坑绿茶、天长芡实、铜陵白姜、芜湖大米等著名品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电商、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长效益,已成为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推广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大国小农,以分散的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数量98%,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70%[1],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加上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互助合作性的经济组织,把农民联结起来抱团发展,整合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又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理和分配机制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减少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及共享生产经营成果收益,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据安徽省统计局官方披露的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68元,与2020年的16,620元相比,名义增量1,748元,名义增长率10.52%,略高于全国10.50%的增速水平,安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前三名:马鞍山28,331元、芜湖27,202元、合肥26,856元均在皖江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內②。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现代农业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社联合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和股份合作,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带领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明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水平,走出一条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首要作用就是促进产业振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乡村资源,健全产业链,融合创新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富民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教育康养、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小农户嵌入产业链,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皖江示范区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如芜湖市坚持“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用创新理念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心从单纯依靠自然力转向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6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各方力量,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农业公司开展紧密合作,推进农资使用规范化、技术标准规程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农业农机推广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形态新业态。
二、当前皖江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着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运行不规范、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
(一)政府针对性扶持不足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规范成长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提出了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但在合作社土地使用、贷款、税收优惠、宣传培训等方面规定不清晰,下面执行可能会出问题。比如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1月肥西调研显示,在皖江示范区,对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的培训不够地方产业特色专项培训甚至近三年没有开展一次,更没有系统配套的培训和指导体系。宣传工作不到位,当地多数农民对合作社认识不清,参与意识不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不多,合作社覆盖面较小,带动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合作社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具体运营过程中指导不够,还存在少量“空壳合作社”、部分合作社运营不规范等。这些影响了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规模较小
从有关研究资料及实地调研来看,皖江示范区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弱,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数量少,成员只有5-10户。大多数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水果、粮棉、牛羊等种养,只能提供简单的农资供应、购苗购种等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极少。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培育出产业特色,没有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在产品加工、保鲜储存、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环节都比较薄弱,带动农户发展产业能力不强,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如安徽肥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以2022年1月非完全调研数据为例,见表1。
表1 肥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单位:万元)
(三)运行不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之初,大都没有建立配套管理体系,导致内部管理缺乏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短板凸显。很多合作社管理人员少,都是乡里乡亲,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人情大于章程。合作社机构设置不完整,成员结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配备不齐,账目管理混乱,分配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民办、民管和民收益的规范管理模式,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四)普遍存在融资难
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资金匮乏问题,合作社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入社会费难以收缴,经费较少。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肥西调研组,随机抽样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资金需求缺口至少3,472万元,相当于合作社总资产54%③。没有抵押担保,无法获得贷款,许多合作社银行流水基本为零,与金融机构信用合作困难,或是没有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或是无法为实验提供更好的服务,阻碍合作社经济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五)缺乏高水平的人才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状态,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城乡收入差距巨大。皖江地区也面临同样问题: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人才总量短缺,结构比例失衡,整体素质偏低,乡贤群体回流难度大,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十分突出,造成了农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精英管理人才缺乏,合作社的牵头人虽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专业户,但绝大部分是高中以下学历,主要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引导发展,缺乏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难以适应新阶段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指导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必须有政府推动、政策牵动、试点带动、服务促动的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服务帮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比如,皖江示范区通过合肥农交会等平台,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推荐和市场对接,遴选有一定影响力的331家主体参加2021年合肥农交会,通过展示展销、产品体验、直播活动、采购对接洽谈,提升主体市场开拓意识和营销理念。要转变政府扶持方式,树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营能力的理念,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注册登记、财务管理、申报项目、开拓市场、金融支持、农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水平和运营实力,为合作社在用地、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2]。大力培养合作社理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加强监管,坚决清理“空壳合作社”。近年来,合肥市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推进、示范引导、人才培训、市场对接、品牌培育等举措,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到2021年底全市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5,762个,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4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2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9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④。
(二)壮大组织规模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合作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大越好。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产业众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结合实际,立足当地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禀赋,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与合作,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鼓励各类农民合作社通过兼并或合并等方式进行联合,形成一大批规模较大、经营实力雄厚的合作社联合社[3]。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合作社成员利用资源要素进行合作,合作社成员既可以带资入社,又可以用土地经营权、林权、闲置农宅等其他资源折股入社,盘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品示范整体推进为路径,探索开发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富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拥抱长江经济带,紧邻长三角经济区,皖江示范区可以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绿色生产模式,推动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如岳西黑猪、铜陵白姜、天长芡实、舒城小花、芜湖大米、无为板鸭、洽洽瓜子等品牌知名度,共享品牌溢价的增值效益,把安徽建设成长三角的农产品供给基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
(三)规范管理运行
质量提升是推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永恒主题,应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质量与效益并重,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探索推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切实发挥章程在依法办社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协同起来,章程应有全体社员表决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民主管理体制,体现社员意志,实行一人一票制,充分保障社员参与决策的权力,真正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以芜湖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为例:本社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组成。理事会负责本社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会成员由社员直接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监事会由社员选举产生,负责监督理事会工作,成员3名,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分配制度,把财务规范放在合作社管理的突出位置,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配备财务会计人员或进行会计委托代理,建立健全账簿,有专门财会人员处理财务工作,准确记录成员与合作社产品交易数量、公积金量化份额、内部往来等内容。严格执行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鼓励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利益返还”等收益分配方式,建立与社员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4]。政府应大力推进示范社创建,加强典型引领,落实发展与规范同步、典型与示范并举,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
充足的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纾解合作社融资难题。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建设真正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支持,不断提高补贴力度,备足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改变项目资金投入方式,从单纯的资金投入和专项资金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由财政、农业开发公司、科技、水利等部门把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合作社[5]。金融机构要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扩大抵押、质押等担保物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提供资金贷款服务,丰富专门针对合作社的金融产品,担保公司要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安徽省联合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共同实施一系列惠农项目。合作社也要规范提升,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互助合作,设立合作社发展基金,抱团发展。2021年2月,安徽省农委将安庆市作为省整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试点,同时要求其他地市选择两家至三家有条件的合作社同步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就是用农民自己的钱,办农民自己的事,是缓解合作社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支持村集体和农户将量化的财政扶持资金以出资的方式投入合作社。利用好紧邻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个人和企业到安徽投资创办合作社。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金融平台建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把真正为农民服务、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为理事长,为合作社的发展选好带头人。二是要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力度,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制定符合合作社需求的培训规划,分类型、分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把更多的合作社成员培养成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培养专门的合作社人才[6]。四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中专毕业生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落实人力资源多元投入政策,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多渠道引进懂农业爱农村的专家、学者及有专长的人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五是要构建人力资源网络平台,鼓励企业家、乡贤到农村领办合作社。六是建立合作社人才评价机制,推动职称评审、政治待遇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其发展中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作者根据安徽皖江示范区各地资料不完全统计计算。
②安徽统计局官网(tjj.ah.gov,cn)。
③为了更好地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作者带领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肥西调研组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调研,研究报告为文章写作提供了大量资料。
④周洪.潇湘晨报网:《安徽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https://baijiahao.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