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类期刊封面设计与视觉权重变化研究*
2023-01-16上官大堰王佳琦
□文│上官大堰 王佳琦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始重视自身的“颜值”,符合规范又不失特色的封面设计有利于形成期刊独特的品牌调性,增强期刊自身的识别度与影响力。[1]一般来说,科技期刊领域的封面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期刊封面的版式设计,即基本信息的排版与整体设计;二是通过封面论文主题的具象化呈现形成的封面图像。前者在设计上趋于稳定,符合设计的整体性,有利于读者形成期刊品牌的记忆留存。后者则比较灵活,通过图像叙事展现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打造期刊特色,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
本文选取了8本中国科技领域的代表性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Materials)、《纳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能源化学(英文版)》(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催 化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英文版)(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中国激光》(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为研究对象,针对期刊版式设计与封面图像设计,分析整理其设计思路的演变并挖掘期刊封面发展的根本趋势。
一、科技期刊封面的版式设计演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技类期刊封面版式发展经历了质朴到经典再到自由探索的过程。1978—1999年,我国科技期刊创刊约3180种,这时期限于印刷工艺与印制成本,期刊封面主要以简单色块进行拼接造型。[3]2000年以后,部分科技期刊逐步开始重视封面的视觉设计,受到西方设计思潮影响,出现了经典的三段式版式结构。再到如今,我国科技类期刊封面发展呈现了个性多元、与时俱进的设计版式。
1.质朴的“文字排列”时期
在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时期,期刊将重心放在内容的提升上,封面一度采用较为简单朴素的排列形式。如,《能源化学(英文版)》自1992年创刊后的20年间一直使用左右排版、绿黄配色的固定版式(见图1)。封面将必要的文字信息进行排列,基本没有其他图像元素。
图1 期刊封面早期版式布局
2.经典的“图文并茂”时期
随着期刊逐渐向高质量内容转型,封面的版式也开始由简单的文字排版向图文并茂迭代。这一时期的版式与“企鹅”图书标志性的三段式网格类似。[4]如,《催化学报》《纳米研究(英文版)》的版式(见图2),固定的文字排版与变化的图像设计兼顾了整体性与变化性。
3.自由发展的探索时期
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对于视觉因素的表达也在与时俱进。我国部分期刊开始探索最大程度地拓开图像区域,将封面调整为全图模式(见图3)。满版封面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封面论文的图像设计,为视觉因素赋予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图像带来的冲击力,也提升了封面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如,《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将文字部分分置上下,降低对于满版图像的遮挡,《中国激光》则是在图像主体附近添加名称,并在内页附加封面内容解读。
图3 满图排版期刊封面
经过迭代演化,科技期刊的封面版式由简单的文字版式,逐渐转变为有重点、有主次、有节奏的信息变奏模式。期刊开始用精彩的形式化演绎来吸引读者。能够看出,科技期刊对视觉元素的使用逐渐成熟。
二、科技期刊封面的图像设计风格演变
随着我国科技类期刊封面的版式变革,图像的设计风格也逐渐演变。最初期刊使用基础的贴片式设计,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内容。随着计算机制图与建模技术日臻成熟,期刊开始在封面图像中使用结构化图像,通过现实中难以观察的微观图像,进一步提升读者兴趣。而后基于技术与审美的发展,期刊开始关注封面的叙事性与趣味性,情境化设计与寓教于乐式的科普内容受到青睐。
1.基础叠加的贴片式设计
自从期刊开始封面论文的图像化后,一直在致力于使用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最初科研符号与图像因素简单叠加,使用电镜图、分子结构图等来呈现,缺乏立体感,故事感也较为薄弱。[5]如《催化学报》与《纳米研究(英文版)》使用图标、箭头及解释性文字呈现实验过程或成果(见图4)。这一阶段的封面图像大多是科学元素的简单排列,没有太强的设计性。期刊更多关注的是读者能否从中抓取到重要的元素和信息,画面语言与视觉元素在封面设计中优先级较低。
图4 基础图像的期刊封面
2.形象直观的结构化设计
随着审美升级与科技进步,期刊封面开始结合高新设计手段进行呈现(见图5)。封面图像的设计开始聚焦于微观世界,将研究对象或成果作为图像主体,紧扣主题,突出文章重点、亮点,同时为读者带来沉浸感。[6]
图5 结构化图像的期刊封面
《能源化学(英文版)》2021年第2期的封面图像围绕尖晶石型电催化剂对于碳纳米管的作用展开,表明该分子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性能与效率;结构化图像设计以微观分子为主体进行设计,聚焦分子结构和功能,展示研究创新之处。同时,微观的结构主体也要与背景环境相匹配。《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2020年第12期的封面正是结合液体环境来揭示锌金属阳极可逆性的关键因素。
3.引人入胜的情境化设计
近年来,期刊封面的图像设计也在思考如何吸引读者兴趣。期刊封面开始探索情境化图像设计,即通过期刊封面元素的组织和叙事性将科学研究成果的内在逻辑和亮点进行展示与突出,将复杂的科研内容以情境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一般而言,期刊会采取用蒙太奇手段融合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或是用立体的空间模式呈现情境化、故事性的图像这两种设计手法(见图6)。《科学通报(英文版)》封面将地下与太空融合在同一个时空中。《中国激光》更加擅长距离上的折叠,“激光”的具象化表现,能更好地体现科研成果。
图6 情境化图像的期刊封面
期刊封面将艺术视觉聚焦于整个研究过程,生动讲述文章主题,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和视觉维度,赋予了静态图像更大的灵活程度,使期刊封面图像兼具科学研究的严谨理性和极具艺术特色的叙事性。[7]
4.兼收并蓄的多元化设计
随着期刊整体发展,封面图像开始将本国文化与经典形象融入其中,同时结合自身领域特点或时事热点进行设计,致力于期刊自身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
我国科技期刊封面中的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更体现出我国发展的强劲动力。[8]近年来期刊封面开始借用本国的多元文化元素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见图7)。《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英文版)》 2021年第7期以女娲伏羲图为主题元素进行设计。《能源化学(英文版)》2021年第7期也将七夕节日的牛郎、织女与化学分子式进行组合。深厚文化的叠加让科学技术以更具艺术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形式予以呈现。[9]使用童年时期的经典形象同样能够发挥优势。《中国激光》2022年第4期将孙悟空与跨尺度激光微焊接进行“联动”,在阐述研究成果的同时,拉近了读者与科学的距离。
图7 应用中国经典IP图像的期刊封面
综合来看,期刊封面图像已在设计上从制图技术、读者体验、专业热点实现了综合升级,简单的色彩与符号拼凑已然成为过去式。设计风格演变是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成熟的必然趋势,准确表达的研究成果和极具特色的视觉语言高度结合,使期刊封面设计更加专业、多元,故事性情境性更强。
三、视觉因素权重变化的必然性
我国科技期刊视觉因素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有其必然性,与期刊发展、读者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实力不断攀升,科技期刊的论文质量日渐提升。2020年卓越期刊计划实施对我国本土的高品质期刊更是一剂强心针。期刊封面设计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象。2021年SCI收录中国内地期刊403本,其中15本期刊影响因子超20,而这些期刊同样在我国2021年评选的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中榜上有名。
科技与美学的“两条腿”合力前行,使得我国科技期刊逐渐褪去固有的质朴感,越来越注重期刊品质和读者观感。一方面,期刊借助封面设计不断蜕变打磨自身的市场认知度,立足国内发展,放眼世界前沿,开始逐渐与国际期刊媲美;[10]另一方面,期刊利用生动细致的封面设计,突出论文创新点,更能让读者接受并理解。视觉因素正在帮助期刊呈现功能性转化,增加信息传递复杂性,为读者带来更加舒适愉快的阅读体验。[11]这种良性循环也使得期刊个性化不断彰显。
科学技术的前进势必会伴随艺术审美的提升。在未来的期刊工作中,科学因素的信息化会愈加成熟。期刊在为读者带来更加专业清晰的科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内容表达与呈现的探索也会更加深入,科学因素与艺术因素的结合势必为科技期刊带来进一步发展。[12]
四、结语
近年来科技期刊不仅是在提升文章质量和研究内容上用功,同时也在将视线向视觉体验上转移,进一步融合科技与艺术元素,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增强期刊的个性化特征。视觉因素的作用从点缀逐渐过渡到需求,给予科学成果更高的视觉价值,为其增添文化性和艺术审美性。可见,良好的封面内容能够助力科技期刊发展,呈现更多属于中国的卓越期刊,进而打造科技期刊引领科技发展的局势,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的良性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