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3-01-16刘平叶勇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5期
关键词:双极髋臼股骨颈

刘平 叶勇军

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为中老年人群常见骨折类型,临床表现为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外展,会严重破坏患者髋关节结构、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常用髋关节置换术,二者均使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患者体内受损的髋关节,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3-4]。但采取上述哪种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仍需进一步探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上述两种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 年3 月-2021 年10 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 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纳入标准:①骨折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②股骨颈骨折符合文献[5]《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③临床资料保存完整。(2)排除标准:①术前髋臼有明显退行性变;②有陈旧性骨折或病理学骨折史;③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④合并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⑤合并严重肝、肾、肺等实质性脏器组织疾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中34 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A 组,26 例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纳入B 组。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历资料调阅均经患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镇痛治疗,行髋关节X 线和CT 检查,确定患者骨折部位、髋臼情况等,并据此选择合适假体,制定手术方案。

1.2.1 A 组 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如下:常规消毒、麻醉,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充分露出骨折区域。医师从髋关节后外侧做切口,向下逐层分离至关节囊,对关节囊做T 形切口并取髋内收位,使髋关节脱位;然后切除股骨颈残端,清除髋臼,打磨软骨面,植入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接着复位,检查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松紧度,最后缝合关节囊、重建外旋肌群,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2.2 B 组 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体如下:常规消毒、麻醉后,帮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骨折部位后以髋关节大转子为中心做后外侧切口,逐层分离至关节囊,对关节囊做T 形切口暴露髋关节,吊起边缘位置,保留关节囊、髋臼盂唇,只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然后清理骨髋腔内组织,填入骨水泥,植入股骨头假体。后复位人工股骨头,清除髋臼,结扎、牵拉关节囊的两丝线,最后清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髋关节功能:于术前和术后3、6 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量表Cronbach’s α 为0.863,内容包括疼痛(44 分)、功能(47 分)、畸形(4 分)和关节活动度(5 分)四项,总分范围0~100 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6]。(3)生活自理能力:于术前、术后6 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Cronbach’s α 为0.857,核心内容包括修饰、洗澡、进食、穿衣、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二便控制(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共10 个条目,总分范围0~100 分,分数越高则等级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7]。(4)术后并发症:统计随访期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关节积血、假体脱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组内多个时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 组男14 例,女20 例;年龄62~74 岁,平均(67.58±2.0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4.48±1.14)h;致伤原因:跌倒19 例,意外撞击13 例,其他2 例。B 组男11 例,女15 例;年龄63~74 岁,平均(67.86±2.1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4.49±1.12)h;致伤原因:跌倒15 例,意外撞击10 例,其他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 组比较,B 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HH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个月,两组HHS 评分均有所提高,与B 组比较,A组HHS 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HH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HH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MBI 均有所提高,且A 组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MBI比较[分,()]

表3 两组手术前后MBI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4),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颈位于人体股骨头与股骨粗隆连线上,其解剖结构决定其在髋关节中承受着较大的剪应力[8]。由于老年人群多存在骨质疏松及髋周肌群功能退变,其一旦受到外界冲击就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9-10]。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股骨颈骨折后期可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导致预后不良风险增加[11-12]。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有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近年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二者均可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提供足够的节段稳定性,手术效果不断受到肯定[13-14]。但对采取何种手术获取的临床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及日常功能的恢复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就上述两种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与A 组比较,B 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6 个月,A 组HHS 评分均高于B 组,术后6 个月时,A组MBI 高于B 组(P<0.05),表明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虽然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其在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通过切除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颈残端,并进行细致的髋臼边缘清扫,来将髋臼充分地暴露,可维持髋臼假体边缘和真臼边缘的平衡,此项操作虽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其可在术中稳定地朝不同的方向活动髋关节,最终可使髋臼假体与人工股骨头达到完全匹配,能最大限度模拟患者原生髋关节功能。因此,患者术后可在医师指导下快速、高效完成康复训练,继而可达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15-16]。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只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无需切除股骨颈残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对快速,术中产生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好,但该术中安装的假体仍存在难以与骨性髋臼达到完全匹配的问题,故术后患者容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因应力过于集中造成髋臼磨损,导致患肢疼痛、跛行的风险增大,影响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迫使患者至医院进行髋关节翻修[17-18]。

本研究随访期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两种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相当,其原因可能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范围虽广,需对髋臼侧进行手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实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可靠又成熟的治疗方法,医师对此种手术的熟练度高,能大幅减少患者术中额外副损伤,同时术后开展必要的严密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9-20]。但本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研究例数少,导致影响研究数据的可信性受到影响,故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虽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其安全性与前者相当,且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猜你喜欢

双极髋臼股骨颈
关于双极模糊图的邻域连通指数注记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关于双极模糊图圈连通指数的注记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双极脉冲射频术联合膝关节冲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