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评估与展望
2023-01-16万军路路张晓婧肖旸秦昌波熊善高
万军,路路,2,张晓婧,2,肖旸,2,秦昌波,2,熊善高,2 *
(1.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北京 100043;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北京 100043)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差异悬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需要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民动员、共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深入推动美丽中国地方实践[2]。各地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宝贵经验。
1 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进展情况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以来,全国各地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开展了大量探索,探索了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美丽中国建设范例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建设路径,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3-5]。
1.1 2012—2016 年实践探索情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被提出,主要任务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6]。在此背景下,2013 年,浙江省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浙江战略部署,并于2014 年5 月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其内容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包含对美丽实践的部署安排,还着重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美丽浙江建设中的地位[7]。2013年,天津市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决定》,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出台《美丽天津建设纲要》,提出建设美丽天津的目标和重点任务[8]。2014年,河南省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宁夏建设,绘就美丽中国“宁夏画卷”。
在城市层级,2013 年,杭州市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杭州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重要指示,制定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 年)》。该纲要要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环境立市,以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绿色低碳、宜居舒适、道法自然、幸福和谐为主要标志,建设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率先从城市层级将“建设美丽中国”由宏伟愿景落实到行动纲领、实施体系、社会风尚,推进美丽建设成为潮流,树立美丽城市建设典范[9]。厦门市在2014 年发布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从产业升级、机制创新、健康生活、邻里和美、智慧名城、生态优美、同胞融合和美丽村居等方面探索美丽厦门建设路径[10]。美丽城市的实践探索,重点是以“美丽”作为导向,以改革创新的手段、共同缔造的方法,加快产业、城市、社会转型,不断探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2 2017—2022 年实践探索情况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写入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提出到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树起了新的历史坐标[1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2035 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1 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分阶段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2]。在此背景下,涌现出更多的地区,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浙江省发布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 年)》,明确持续推进“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丽浙江[13]。山东省出台《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八美共建”多措并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努力打造美丽中国齐鲁画卷。四川省出台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探索一条生态好、生活富、经济优、文化兴的发展道路,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福建省出台了《深化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5 年)》,成就“清新福建、人间福地”的美丽福建样板。江西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广东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双区”建设,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总体上,东部地区在探索美丽中国地方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中西部地区逐步开始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
在城市层面,2020 年6 月,杭州市制定《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工作要求,着力建设新时代美丽杭州。浙江省2 个副省级城市和9 个地级市已全部完成美丽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出台。江苏省积极推进各设区市编制出台美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或实施意见。深圳市明确提出了提前15 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为全广东省乃至国家开展美丽中国城市建设提供深圳经验[14]。烟台、青岛等城市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力求在全山东省美丽城市建设中占得先机、成为样板。
此外,在各要素领域,各地也开展了大量探索创新。如北京市在美丽蓝天建设中,从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管理制度、产业政策、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完善大气环境治理体系;云南全面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建立河湖库渠健康档案,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以及设立专项奖补资金等系列政策。这一阶段,初步统计全国已有9 个省(区、市)和几十个城市开展了美丽省份或美丽城市建设,成千上万个村镇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各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无废城市”建设、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等示范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建设局面。初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美丽中国地方实践模式[15]。
1.3 2021 年以来实践探索情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展望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16]。2021 年1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谋划,对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开展了全面部署。初步统计,2021 年10 月—2022年6 月,各省份新一轮党代会报告中均提出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目标和要求。例如,江西省和广东省明确提出要打造美丽中国省份样板,吉林提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为共建清洁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青海提出“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打造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等。此外,部分省份强调要通过美丽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例如,西藏提出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宁夏提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还有些省份强调突出美丽建设载体,促进自身美丽建设,如内蒙古从全民参与出发,宣传绿色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让建设美丽内蒙古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浙江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出要加强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打造现代花园城市群。贵州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引下,各省份形成了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普遍认识(表1)。
表1 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新党代会报告中对美丽建设的要求
2 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成效与经验
十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各层级、各领域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和先行先试,通过顶层谋划、统筹推进、探索创新、全民参与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从理念到行动走深走实。
2.1 注重高位推动,顶层谋划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各地将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放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由当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涉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等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有序、统筹推进。各地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过程中,以规划纲要等顶层设计为总抓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组织保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深入发展。
在顶层设计谋划方面。各地对标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强系统谋划,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最新一轮省级党代会报告。全国31 省(区、市)制定出台了本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规划中进一步分阶段细化了本地区“十四五”时期和2035 年美丽建设的目标时间表,将推进本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作为规划重点任务。此外,部分省份和城市积极谋划,编制出台本地区美丽建设规划或意见,形成指导本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系统性纲领性文件,且部分省份关于美丽建设的规划纲要、指导意见,均由省委或省政府印发,部分城市美丽建设的规划纲要、指导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印发,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成果经厦门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全面实施,这些都提高了美丽建设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与执行力。此外,杭州市持续推进美丽杭州建设,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组织推进机制方面。浙江省成立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省长以双组长形式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各项工作。建立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分解落实美丽浙江建设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分年度制定工作要点。山东省则明确由省生态环境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美丽山东建设的重大问题,分解建设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工作要点,开展实施情况调度和评估。四川省提出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美丽四川建设部署落地落实,同时要求充分发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重要作用,组织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工作。江西省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全面建设美丽江西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负责对美丽江西建设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分解目标任务并建立相关推进机制[17]。
2.2 注重统筹推进,协同发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的系统工程,各地以美丽建设战略引领规划转型,推进统筹规划和重点领域协同发力。在拓展传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田园、美丽山川,以及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实现全领域整体和谐美丽。
(1)省级层面。浙江省围绕建设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的实践样板、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标杆、全民生态自觉的行动榜样等5 个方面定位,从美丽国土空间、美丽现代经济、美丽生态环境、美丽幸福城乡、美丽生态文化、美丽治理体系等6 个领域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山东省围绕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行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等4 个方面定位,从空间、经济、环境、生态、健康、城乡、人文、制度等8 个维度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四川省围绕建设成美丽中国先行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等战略定位,从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治理体系等7 个方面开展美丽四川建设。
(2)城市层面。美丽杭州建设提出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围绕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流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系统推进美丽杭州建设”[18]。美丽深圳建设从优美生态、清新环境、健康安全、绿色发展、宜居生活等5 个维度构建了目标指标体系,重点布局高水平建设都市生态、高标准改善环境质量、高要求防控环境风险、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品质打造人居环境、高效能推动政策创新和高站位参与全球治理“七大领域”。美丽厦门建设涵盖了“五位一体”的各方面,概括了美丽厦门建设的五大特质和内涵,具体包括山海格局美、发展品质美、多元人文美、地域特色美、社会和谐美[19]。
2.3 注重创新引领,先行先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过程中,各地立足本地区特色,坚持创新引领、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设路径和模式。
(1)建设载体方面。福建省提出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的五美体系,促进生态福建、美丽福建齐头并进。四川省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适应气候变化、绿色低碳产业等试点行动。青岛市围绕山海城相融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山水林田海岛湾基质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品质湾区美丽城市。革命老区赣州市从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3 个层级开展美丽赣州建设示范。烟台市以全域“五色”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美丽典范城市。
(2)制度改革方面。福建省把解决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建立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攻坚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行统一受理举报、统一编号登记、统一交办问题、统一信息公开、统一督察督办,建立“接转办督核”运行机制。江西省形成山地丘陵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同步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系统治理五大工程,实施“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同时治理。贵州联合云南、四川两省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跨省流域生态协商补偿机制。海南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捆绑互促工作机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实行部门联动审批。
(3)树立样板典型方面。浙江省近年来开展了“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活动,评选“美丽浙江十大特色体验地(县、市、区)”“美丽浙江十佳特色体验地(乡镇、街道)”“美丽浙江十佳特色体验地(村、景区)”“美丽浙江十大绿色发展示范单位”“美丽浙江十大经典案例”“美丽浙江生态环境治理十佳优秀案例”“美丽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佳特色案例”“美丽浙江魅力示范点”;开展了为美丽浙江建设等工作考核先进集体代表授奖牌、授鼎活动。杭州市委市政府对在2013—2020 年美丽杭州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50 个集体和350 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涵盖了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新闻机构、志愿者、企业。四川省在攀枝花市等10 市(州)征集评选出“生态扶贫、生态保护、生态旅游、污染治理、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组织领导”等类型共50 例范例汇编,开展了“十大绿色先锋”“十大环保守信企业”“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系列评选活动,为树立美丽四川形象汇聚力量。
2.4 注重全民动员,共同协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各地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过程中,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推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美丽中国建设全民共治体系。
(1)省级层面。结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广东省明确要求通过深入校园、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开展环境宣教、科普益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目前,广东在全省行政区域内21 个地级以上城市、119 个县级行政区均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重庆强化川渝环保宣传联动,创新“云”端联动,携手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云上共赏,美丽川渝”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源”川渝两地主播说环保活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主办、集团运营的“美丽浙江”抖音号,内容定位“美丽浙江、美好生活”,通过开设“诗画浙江”等常态化专栏,以及“美丽乡村看‘浙’里”等系列化专题,着力展现全省山水之美、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
(2)城市层面。杭州市顺应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趋势,提出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全市上下、各个层面和各界群众广泛参与,从促进生态文明行为养成、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自觉投身美丽杭州建设、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加快美丽杭州共建共享步伐。厦门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从群众能够参与的房前屋后的、身边的小事实事做起,推动美丽厦门建设共治共享。湖州市全面启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群众为实践主体,开展区县比贡献、部门比服务、镇街比实绩、企业比发展、干部比担当、群众比风尚等“六比”竞赛,多方位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3 面临的总体要求与形势
过去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的成绩与经验,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相关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3.1 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要求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指明了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新内涵、新要求。
一是美丽中国建设要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要坚持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深刻表达了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都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是要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让人民在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中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要让自然生态在现代化人类社会治理体系下,更加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美丽中国建设要强化统筹协调,系统推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方式方法上,要统筹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在美丽中国建设多领域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三是美丽中国建设要注重政策机制创新,要坚持全民行动。社会生产方式、行为模式受社会体制机制的源头制约,健全的、有美丽及绿色导向的治理体系,是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的治理效能。这进一步阐释了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逐步建立起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美丽中国建设大格局。
3.2 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面临的形势与困难
目前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但面对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新的要求,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过程中,各地建设时序进程、建设工作重点、建设目标要求都应有所差异。各地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还需要因地制宜,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美丽北国风光、绿色低碳发展的美丽中部、高品质现代化美丽东部。二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在领域和任务上提出了更多要求,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21]。三是治理机制和方式上,当前更多以问题导向为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通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持续牵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在治理手段上,还需要持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法律、行政、市场、科技、社会等多种手段作用,完善监督、执法、督察手段,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正向激励,发挥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4 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层面对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工作的部署安排,建议从战略引领、分区分类、统筹协同、政策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入推动各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4.1 注重系统设计、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战略引领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以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牵引,合理有序安排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重点任务。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各地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要强化战略引领,在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长期战略谋划,系统谋划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总体目标与行动路线图。在衔接落实国家和上位规划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部署、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础上,客观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深刻把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核心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出台本地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规划纲要或实施指导意见,分阶段出台分阶段行动方案,形成“中长期战略指导,分阶段行动支撑”的实施路径。推动各地把美丽中国建设列入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将工作要求、目标任务融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布局、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举措等各方面各环节中去。
4.2 坚持分区分类、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模式
我国自然地域之间功能定位、绿色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需要分区分类施策。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先行先试具有代表性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四大板块实际和地域特色出发,突出区域重大战略,鼓励各地开展美丽省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不同层级和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等不同领域美丽中国建设探索实践。在总结推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谋划推动一批美丽中国样板建设示范集群,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引擎。在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中长期目标,定期开展评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纵深发展。
4.3 突破重点难点,统筹协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标志。这意味着全国各地区,东中西部,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整体性、根本性的改善。同时,大气、水、土壤、生态等多领域、多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要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不是仅解决单一要素、单一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能实现的[22]。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之后,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障土壤安全。将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持续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环境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在实践方式上,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系统治理,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协同增效。
4.4 突出激励引导、创新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政策机制
健全有效的政策机制是激发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活力的重要基础。建议各地在落实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围绕增强建设美丽中国内生动力、激发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活力、推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研究创新本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系统总结本地区各层级、各领域美丽中国建设经验做法,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加强推广引导,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强化美丽中国建设财政支出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针对重点领域,构建完善美丽中国建设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等以城市、区域和单元为基础的综合性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机制。制定完善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强化评估与激励引导。此外,建议国家层面要对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强化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表现优秀省份、城市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4.5 强化宣传推广,营造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良好氛围
加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宣传推广,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构建共建共享的美丽中国建设共同体,是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结合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突破性、创新性、代表性成果和典型案例实践经验。国家层面积极搭建形式多样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等平台作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相关领域、重点区域流域、地方典型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模式分享和经验交流,支持各地区各部门间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建设实践经验交流互动机制。二是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23],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积极推动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等美丽细胞工程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成效与经验,加强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理念分享、经验交流、政策沟通和技术合作,讲好美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