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激活并释放国有资产效能对策研究
2023-01-15张妮妮
高 磊 张妮妮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财经处 河北 秦皇岛;秦皇岛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河北 秦皇岛
一、前言
高等学校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水平,深刻影响着高校可持续和良性发展水平和办学实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增长,多校区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并形成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高校如何实现存量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有效发挥国有资产效能,如何实现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高校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制约高校激活并释放国有资产效能因素,并针对因素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等学校激活并释放国有资产效能现状分析
1.高等学校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释放国有资产效能主要做法
(1)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资产购置事前论证机制逐步构建。一方面,各高校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各关键环节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校内规章制度,完搭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体系。例如D高校专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校内管理制度达60项,制度涵盖了学校资产产权、设备、公用房、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资产评估及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等内容。另一方面,各高校坚持预算源头管控原则,开展多层级、多部门联动论证,确保购置合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例如H高校在批准新一年预算前,学校各二级单位根据实际需求拟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及预算,并整体提交至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拟购大型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可行性、共享方案和预期效益进行集中论证,并与相关预算部门联动,预算部门只对论证通过的仪器下达预算。论证通过的大型仪器设备入选学校“准购设备库”,并实行滚动管理机制,预算一经拨付,申购单位即可立即实施采购,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预算由“钱等事”转向“事等钱”,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共享意识逐步增强,不断驱动资产服务潜能释放。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强化落实国家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政策要求,全力推进学校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和集约化管理,逐步构建资产共享运行机制。一方面,建立资产调剂使用机制,逐步构建公物仓,对校内各部门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资产、待处置但仍可使用的资产以及临时或专项配置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处置,极大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依托共享平台吸纳校内各学院符合要求的大型仪器设备,在全校范围内或面向社会有偿共享使用。同时,推进全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大型仪器设备查询预约、网络计费、统计分析等功能。例如X高校对校内各单位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调剂使用,对部分经简单维修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修复再利用,实现资产坏的能修、闲置的能调,物尽其用、集中共享。截至2021年9月末,X高校公物仓已完成1000余件资产的调剂再利用。如H高校入网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达7098台/套,仅2020年全年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收入达2885万元。
(3)资产信息壁垒逐渐被打破,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高校依托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实现流程再造,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基础数据,推进资产监管体系、配置标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构建“大国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采购与招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有机融合;积极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同财务、教务、科研、图书、档案、OA办公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信息共享,逐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资产信息共享共管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推进了对闲置、低效运转或废弃仪器设备及家具信息的流转,节约信息推广的人力和财力成本,助力资产管理效率提升,释放国有资产效能。例如,T高校、D高校及Q高校等搭建的资产与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从设备购置论证、设备采购、设备验收报账、设备变动直至设备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资产与财务系统的全面对接,信息实时同步,确保了资产各类账目的准确完整。
2.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和释放国有资产效能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尽管各高校不断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但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目前我国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与财务、图书、档案、科技成果转化、审计监督等管理制度衔接度不足,缺乏协同管理机制,仍然存在着制度更新速度滞后、各自为政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调研论证不充分、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以及制度制定后难以有效执行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资产管理尚未形成制度优化、管理规范、流程清晰、风险监控的完整制度框架体系。
(2)国有资产配置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由于高校行业特点较为明显,资产种类较为复杂,国家层面针对教育行业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学校在编制单位预算和配置资产时,预算管理部门多数是依据资产使用部门提供的使用信息需求作为依据,由此,配置标准的缺失或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失真,影响了资产配置效益。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在配置资产时,对拟配置资产的调研和论证不充分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资产的“出口”与“入口”相互脱节,部分资产重复购置,影响了资产配置工作的整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资产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高校资产调剂机制尚未完全和普遍建立。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建立校内“公物仓”管理平台,对一些低效运转、已到报废年限仍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调剂,但因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和管理人员及教师调剂共享意识不强,校际资产调剂使用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大量闲置资产仍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受传统意识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高校领导仍然存在对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学校缺乏强有力的管理部门有效开展资产优化配置和调剂使用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资产仍然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利用或存在购置资产后被束之高阁等问题,致使资产损失浪费、部分资产闲置、利用率较低和资产配置苦乐不均。
(4)资产信息化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尽管大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搭建起较为完备的结构框架,设置了资产配置、使用、盘点、调剂、清查等功能区域,但整体来看,资产管理平台同财务、科研、教务、图书、档案、公用房等系统融合度较低,资产信息共享度不高,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信息“孤岛”仍然存在,造成学校资产信息流转次数或流转率仍较低。
(5)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校尚未完全建立内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机制,运用一定的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指标开展对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公用房、资产清查、资产处置以及资产信息化建设等的考评工作,或者缺乏有效、科学、完整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指标整合缺乏有效性,造成高校领导、资产管理人员及资产具体使用部门对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研究不够深入,积极性不够高。
三、提高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效能的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一方面,高校应强化校内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职能建设,有效、科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等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和学校内部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间的职责划分,建立权责清晰的国有资产组织机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学校资产管理制度,着力提升制度级次,细化配套制度,形成由综合管理办法、配套实施细则、操作规程或流程指南等组成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协调财务、科技、图书、档案、审计等部门,有效搭建国有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保障架构。
2.研究建立配置标准,加强购置论证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政府采购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办公设备、家具、行政办公和业务用房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明确标准,配置的资产应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能耗低、维修便利、符合法律法规的特点。严格源头管控,大力推行设备设施购前论证制度,实施无预算不采购、无论证不采购、论证不充分不采购的管理机制,避免设备重复购置。
3.深化共享机制,深挖存量资产潜力
高校应积极推进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探索学校“公物仓”平台建设,建立校内、校校、校地资产调剂、捐赠等运行机制,实现对学校内各部门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调剂使用,对部分经简单维修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修复再利用,实现资产坏的能修、闲置的能调,物尽其用、集中共享。大力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构建大型仪器设备校内校外开放共享、有偿使用标准管理体系,搭建并完善“大型仪器共享网络平台”。
4.完善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绩效评价
高校应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激励与约束并举。研究建立资产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见表1),定期开展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产配置相挂钩。厉行节约、讲求绩效,鼓励学校内各部门优先通过调剂方式解决需求,确实无法调剂的,以资产存量为依据,加强配置的综合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从购置、建设、租用等方式中选择最优方式进行资产配置。
表1 高校国有资产效能指标评价体系
续表
续表
5.依托资源优势,提高监管水平
针对学校资产规模庞大、资产结构复杂情况,高校应大力构建一校多地、一校多区的全方位资产监管体系,依托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开发线上“资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全力推进学校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打破数据壁垒,优化业务管理,提升公共服务,促进决策支持,通过对房屋加装门禁、视频监控、网络信息点位等硬件设施,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和大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实现对学校各类资产有效监管。
四、结语
随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颁布,以及因高等教育经费不断投入形成的巨大的存量资产,高校应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手段不断科学,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资产配置水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深挖资产潜能,盘活存量资产,构建国有资产使用评价体系,充分激活并释放国有资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