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与实施

2023-01-15张锐青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计划

张锐青

(江苏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在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一份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不仅能够确保实验室分析数据的“真准全”,还能促进监测机构内部工作质效的提升,从而促进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若要编制系统、规范、完整和准确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需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按照机构实际情况和相关体系文件的要求,使其覆盖机构所有部门、所有活动和所有职能,最终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1 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能够保障质量方针的贯彻、质量目标的实现及相关质量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必要前提。

质量管理工作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我们要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各项要素间的协调与配合,这就需要进行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而管理体系则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管理体系包含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者缺一不可[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其软件部分,它主要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体系文件4个方面组成。

2 质量管理与技术运作、支持性服务的关系

一个组织若想实施和达到其目标,均需要管理,没有管理就不可能正常运行。管理更是多方面的,当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活动时,与工作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即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在组织中对质量方面的工作起到指挥和控制的作用。质量管理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它可保证技术管控、规范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是指检验检测机构从识别客户需求开始,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过程输入,利用人员、环境、设施、设备、计量溯源、外部供应品和服务等资源开展检验检测活动,通过方法选择、抽样、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等检验检测活动得出数据和结果,形成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全过程管理。技术管理是检验监测机构工作的主线,质量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保证,行政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保障。

3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编制依据

目前,生态环境检验监测机构资质认定遵循的主要是2019年1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以下简称“通用要求”)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保护部印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国市检测〔2018〕245号)(以下简称“补充要求”)文件。其中通用要求4.1.2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管理即指质量管理,技术运作通过技术管理来实现,支持性服务通过行政管理来实施。

4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监测机构开展工作的依据,是内部的法规性文件,必须同监测机构的类型、范围、规模,监测的难易程度和员工素质等方面情况相匹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QM)主要包含质量体系(QS)、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3个方面内容。质量体系通常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用指导书及质量或技术记录四个层次内容。它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确保监测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及监测质量的提高。质量控制是通过配套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规程,达到确保环境监测各个环节(如采样、实验室分析测试等)工作质量的目的,它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保证是使人们确定监测机构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按照需要开展正式的、有计划和系统的全部活动。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根据年度工作任务,监测机构需要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提升监测机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进体系的不断完善。监测机构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就是将这些具体措施综合在一起,促进体系有效运行的最直观的文件。年度质量管理文件工作计划是所有管理活动的文件化,明确了质量管理的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安排[2]。它是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5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原则

质量管理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5.1 落实责任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中应明确各事项的责任主体,落实各层级责任,确保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的顺利开展。

5.2 内容全面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不仅承担具体项目的监测工作,注重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溯源性,还承担着溯源、科研、人才和能力建设等任务。想要达到这一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不仅需要包含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内容,还应结合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重点要求以及上一年度管理评审中跟踪整改的内容。

5.3 重点突出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不应对机构职能一概而论,而应突出重点,对上级本年度工作重点涉及内容,上年度管评输出内容和上年度外部质疑及检查出的问题均应增加相应的质量管理要求。

5.4 方法创新

质量管理工作也应时刻更新工作方法,适应当前工作环境,更好地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6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内容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业务工作量来界定,其中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质量控制是重要部分,应涉及布点、采样、现场监测、样品的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样品处置等全过程。同时应结合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对监测结果和对监测过程质量有影响的各类要素和质量控制活动等编制相应内容。具体内容包含如下:

(1)人员方面,监测机构应建立质量监督体系,通常每年会组织质量监督员识别本专业领域需要监督的人员,对其能力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应重点监督实习员工、转岗人员、操作新设备或采样新方法的人员,并对其培训、能力确认、授权等过程进行监督。人员的监督计划应明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形式。监测机构通常采用观察现场试验、核查检验记录和报告面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督,同时结合监测机构工作重点进一步考虑采取有效的监督方式。形成监督记录,对被监督人员进行评价。人员培训计划方面,应明确培训时间、参加人员、培训事项、主讲人等内容,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具体见表1:

表1 重点人员监督表

(2)仪器设备方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掌握仪器的实际工作状态,明确其是否可稳定工作。在进行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如果是以计量器具为主,不仅要进行校准,还需要明确校准结果,从而使计量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通用要求规定,应对监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3],所以年度质量管理计划中应包含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计划。为保持设备的可信度,应对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条件恶劣、容易产生漂移、因出现过载可能造成损坏的、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对检测数据有疑问、单纯校准不能保证在有效期内正确可靠的仪器设备,制定仪器设备的年度期间核查计划。通用要求还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3],故质量管理计划中还应包括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同时明确核查名称、核查理由、核查方式等基本信息。

(3)监测方面,质量管理计划中要包含样品采集和实验室质控环节,对分析测试质量的管理是监测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包含对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及溯源性方面的监督,还应包括对现场采样、现场监测、重点项目、环境等方面的监督。在加强样品质量监测方面,可充分地应用抽样调查及编制密码样等方法。

(4)内部审核方面,内部审核是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内部审核计划应当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以及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除此之外,还应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来策划、制定审核方案。

(5)管理评审方面,管理评审由管理层负责,管理评审计划中应明确评审时间、参加人员、所包含的内容等(输入应至少包括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内外部因素变化、每年内部人员变动、设备设施的更新、新方法的更替、产品的升级换代、外部环境的变化、新法律法规的颁布、新标准代替旧标准以及新标准的实施、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措施情况等,输出应包括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改进、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变更的需求等内容)。

(6)质量监督方面,质量监督计划中,应明确监督项目、所使用的方法、采取的监督措施、监督时间、结果的评价及对不符合要求的整改要求等内容。

除此之外,监测机构重大事项也应列入质量管理计划中,具体包含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跟踪审核计划、全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考核计划、人员比对及能力验证计划等,其中重点事项核查应覆盖整个机构职能,不仅包含检测采样、实验室分析、样品交接和样品处理等全流程监督,还应包含机构其他重点事项的时效性和质量好坏的监督,比如上报数据的时效性、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出具监测报告的规范性等。重点项目的监督主要应涵盖新形成能力的、新获得资质的、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的、监测数据遭质疑的项目,采取的监督方式主要为盲样测试、加标回收、方法比对、人员比对、申请测量审核等。

7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的实施

7.1 制约因素

(1)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够,部分领导层质量管理意识不足,致使监测工作质量上存在瑕疵。

(2)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不深。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部分人员甚至中层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工作与自身工作关联不大,质量管理意识不够,对待工作持应付了事的态度,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在工作中只求形式,具体制度和文件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注重时效性,未注重质量。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从事的工作缺乏专业层面的深度认识,缺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项工作中,技术人员非常重要,技术人员的质量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3)执行力度不够,“好人”思想泛滥。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持“好人主义”态度,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

(4)纠正措施无效,问题重复出现。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员认为在业务工作中某些问题的发生不可避免,未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认为对问题采取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是多余的,未付出必要的努力或时间,对重复出现的问题采取姑息态度,工作上满足目前的状态,未进行深入思考,缺乏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5)业务知识欠缺,阻碍工作开展。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监督员对需开展的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准确把握监督内容和监督尺度,导致质量监督计划不能做到职能全覆盖,频次安排不合理。

7.2 解决措施

(1)促进领导作用的发挥。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层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明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关注相关工作的质量,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及实施程度。管理层应时刻关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到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成立应急小组,讨论分析详细情况,最终得到高效、科学的解决方法。

(2)认识上需要统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计划实施的必要条件,全员的思想和认识的统一在计划的实施上显得尤为重要。机构负责人在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的同时应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贯工作,提升整个机构的管理意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3)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落实。对机构内部反复出现的问题,应制定务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真正让措施“落地、落实”,杜绝问题重复出现。首先,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使制度更加系统准确,弥补传统制度存在的漏洞;其次,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工作更有效率。

(4)加强学习,注重效果。一是培训计划不仅要包含业务知识,同时应涉及政策、体系等相关内容;二是负责人应加强职能的宣贯,共同探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8 结语

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人们认识等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管理科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单是领导的事情,任何一个在质量方面有前瞻性的检测机构都应该明确意识到质量管理计划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任何监测机构可以推崇科学、合理、有效及符合机构发展实际工作要求的质量管理计划,来达到其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是采取有效全面的措施对机构进行的全覆盖管理计划,确保机构在管理体系管控下有效运行,进而提升机构实验室的监测质量,提高机构工作运行效率,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计划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