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3-01-15张敏
张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康复科,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小儿肌性斜颈,传统称为歪脖子,指头歪向患侧、向前倾斜,有的表现为颜面部形态异常,在儿科较为多见,发病率为0.2%~2.0%,在病侧可触及异常的乳突肌、肿块或硬性结节[1]。肌性斜颈的发病确切病因不明确,有研究表明与遗传因素、胎次产次有一定关系[2],其发病的机制为胸锁乳突肌变短缩小,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可致使脊柱变形扭曲、视力障碍、神经性病变等,影响小儿的身心发展。因此该病需早干预、早治疗,尤其是半岁以内的患儿[3]。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师对小儿斜颈的诊断率也逐步提升。治疗方法多为推拿治疗,因其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且手法简单,患儿和家属都能欣然接受[4]。虽然康复推拿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但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家庭发挥的协助作用却被忽略了[5]。基于此,本文研究小儿肌性斜颈在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探寻家庭康复的协助作用,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肌性斜颈10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治疗(52例),研究组予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月龄2~11个月,平均(6.15±0.22)个月。研究组男29例,女24例;月龄1~12个月,平均(6.23±0.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与《实用小儿外科学》《小儿推拿学》诊断标准相符合,并辅助彩超确诊者;②未采用其他方式治疗;③家属同意知情了解。
排除标准:①颈椎疾病、颈椎先天病变、产伤致锁骨受伤等所致斜颈;②颈部炎症病变导致乳突肌挛缩;③遗传病。
1.2 方法
(1)对照组予传统推拿治疗。①按揉乳突肌,手法主要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来进行患侧胸锁乳肌由起点开始到止点结束的放松揉动,时间大概约为3~5min[6];②针对胸锁乳突肌挛缩的包块重点治疗,拿、捻包块进行放松。操作技师用拇、食指捏起乳突肌,自上而下捻7~8遍,然后对包块进行定点按压,按压挛缩的包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吸收,时长5min;③使患侧胸锁乳突肌得到有效牵拉,家属协助固定患儿肩部,操作技师左手托患儿下颌,右手托患儿枕部,牵拉胸锁乳突肌、颈椎做被动活动,后慢慢使颈部旋转,使患儿头转到健侧、下颌转到患侧,直到极限位,保持十秒,后慢慢复位,重复3次,有助于包块吸收和消散;④提、拿、揉,患侧后颈部,因为挛缩包块导致这一侧肌肉发育不良的地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促进生长[7];⑤牵拉颈后部发育不良的肌肉,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尽量促进生长,对小儿这一侧斜颈纠正起到促进作用。所有操作均应在患儿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损伤患儿。
(2)研究组: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推拿同对照组。家庭康复治疗具体内容有:①将小儿平卧使其颈部向后拉伸,一手固定小儿胸廓,另一只手放于头颈部,将小儿脸部向患侧旋转,枕部向健侧旋转,要轻柔操作,尽可能牵拉伸展缩短的胸锁乳突肌。每天可操作数次;②用玩具、声音、视频动画等逗引宝宝注意力,使其主动向患侧后方、上方看;③在患侧同宝宝讲话、喂食,引导患儿将头部转向患侧,根据情况必要时佩戴颈部护具,让患儿慢慢适应正确姿势;④睡觉时将头摆正,旁边用小沙袋固定;枕骨不平时多取枕骨高侧卧位;⑤抱患儿时,让其身体向患侧倾斜,通过反射使患儿头部抬起、颈部转至健侧,可操作多次;⑥侧卧位,将患儿健侧用枕头垫高,使患儿面部转至患侧,保持5~10min。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根据200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8]对小儿斜颈的标准判断。痊愈:颈部位置正常,能自由转动,颈部未见、未触及包块、硬结,两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无差别;显效:斜颈程度明显改善,颈部不能自由转动,颈部包块、硬结显著缩小,胸锁乳突肌弹性稍差于健侧;无效:患儿头颈向两侧旋转及头部倾斜未见改善,肿块体积未缩小。
(2)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颈部侧屈及旋转活动度、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及肿块厚度。①颈部侧屈程度评定:在自然位状态下,测量患儿耳、肩距,倾斜程度与测量值成反比;②旋转活动度评定:在自然位状态下,测量患儿健侧颌肩距,旋转程度与测量值呈负相关;③应用多普勒彩超测量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长度及肿块厚度。双侧测量值差距越小恢复越好,或是肿块越小(消失)恢复越好。
(3)治疗结束后,以本院自制的家属调查问卷对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70分以下为不满意,70~90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算,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算,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应用疗效对比
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单纯推拿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颈部活动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颈部侧屈和旋转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组颈部侧屈和旋转活动度高于单纯推拿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部活动度对比()
表2 两组颈部活动度对比()
2.3 两组胸锁乳突肌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颈部胸锁乳突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组颈部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及肿块厚度优于单纯推拿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胸锁乳突肌情况对比()
表3 两组胸锁乳突肌情况对比()
2.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比单纯推拿组高(P<0.05),见表4。
表4 家属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在儿科较为常见,近几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导致小儿斜颈的真正病因至今不清楚,除先天异常导致的畸形学说外,有研究者表明其发病机制与子宫内外等多种因素相关,导致胎儿胸锁乳突肌不均匀受到挤压致一侧有异常,严重时导致缺血缺氧,使肌肉血供不足而引起钙化、纤维化[9-10]。多方面原因、因素均可导致缺血缺氧,如胎儿头部在宫内长期处于一种歪斜姿势,或产程中肌肉血管断裂、损伤导致其血供障碍,而后逐渐形成瘢痕组织或纤维条索[11-12]。随患儿年龄增长,病变组织会加重患儿头部及面部不对称,治疗不及时对患儿造成严重不可逆影响。主要治疗方式为患儿在医院行推拿康复,既往忽视了家庭康复治疗,因医院治疗时间短,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家庭辅助训练的重要性。
本文针对现阶段的现状对斜颈患儿进行推拿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好,联合治疗组颈部侧屈及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肿块厚度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得到了家属的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在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肌性斜颈患儿的预后。岳远更等[13]研究表明手法治疗越早,取得的效果愈好。现阶段牵拉、推拿、改变姿势、手术等治疗都是治疗肌性斜颈的方法。推拿安全、无痛、方便,费用低,患儿不会恐惧,是目前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14-15]。但在干预的时候,却易忽视家庭协助的作用。只有家庭和医生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陈远青等[16]的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对小儿斜颈的康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显示[17]:家庭干预结合推拿治疗有效率和疗效优于仅予推拿组患者。故在急性斜颈患儿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康复治疗师主动、多次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其讲明其参与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注重实效。根据患儿需求,在每一次与患儿的互动中能帮助患儿锻炼,解决实际问题。换位思考,拓展思维,想尽一切办法消除患儿顾虑、鼓励患儿参与训练。建立微信群,把家长与孩子互动视频发至群里,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综上所述,推拿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可使小儿肌性斜颈患者的颈部侧屈及旋转活动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使肿块明显缩小,得到了家属的认可,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