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3-01-15赵婉忻师俏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5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国际化

谭 英,张 燕,唐 玫,赵婉忻,师俏梅

(西北工业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72)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要屹立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之林,建设“双一流”,就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国际合作有助于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过程中打破身份固化,促进个性发展,推动师资力量提升,带动学科建设,优化教研环境,打造知名品牌,对推动“双一流”建设更好更快发展,进而实现人才兴国与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已有众多学者针对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开展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解志韬等[1]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与香港高校科技合作的趋势、集中度、影响力;蒋逸颖[2]从总体合作发文量及被引情况、合作国家分布、合作机构分布、合作学科分布以及合作期刊分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浙江省15所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现状;崔瑞锋等[3]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省与中亚5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张继桥[4]构建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比较分析框架,对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总体而言,当前学者们对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方向的关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针对“双一流”高校,特别是联盟高校开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更是罕见。

本文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以下简称“G7联盟”[5])的7所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理工”)和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为样本,基于InCites数据库收录的各校国际合作论文数据,从合作论文占比、合作国家、合作机构等角度分析联盟高校自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的国际科研合作总体态势。此外,借助各高校网站和青塔·全景云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校在国际合作办学、合作项目及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的现状,从而针对7校国际化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对提升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效率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分析

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科技合作的重要产出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机构的国际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1.1 国际合作论文产出

通常依据学术实体合作关系,将学术合作类型区分为国际合作、国内合作、内部合作和无合作4种模式。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指由2个或者2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机构共同参与合作发表的论文在所有发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经过统计,G7联盟高校2016—2021年间各种合作类型的产出占比及相应的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值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国内合作占比均远远高于国际合作和内部合作,北航和北理工的国际合作占比高于内部合作占比,其他几所学校的国际合作占比均较低。但从引文影响力角度看,各校国际合作论文的引文影响力(CNCI-I)均高于1.3,远远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引文影响力。而多校的内部合作论文引文影响力(CNCI-H)低于1.0,如南航。由此可见,提升国际合作程度有利于增强科研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图1 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论文产出情况

1.2 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一般来说,一篇国际合作论文所包含的国家数越多,代表合作广度越高;而一篇国际合作论文所包含的作者数、机构数越多,则代表合作深度越深。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研究受国际关注程度[6]。统计结果显示,联盟高校的合作广度近似,北理工的合作国家数量最多。合作的国家/地区集中度较高,合作前10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还有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等。但合作深度上差距较大,形成4级梯队阵势。哈工大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和合作机构数量在7校中最高,其次是北航和北理工数量相当,西工大紧随其后,南航、南理工不相上下,排在第5、第6位,哈工程最少。联盟内高校的合作机构既有相同的,如南洋理工大学、美国能源部(DO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加州大学系统等;也有不同的,如北航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意大利的国立核子物理研究所和佩鲁贾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合作最多。北理工与得克萨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合作最为密切。南理工与南航的合作机构较为近似,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伍伦贡大学均有合作。哈工大与哈工程两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合作较多。

2 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情况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实践载体之一,表1展现了联盟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和合作办学的专业分布情况。可以窥见,联盟高校均已筹建国际合作办学实体,且多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合作,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数量排在前5位。合作项目开设了本科和硕士层次的教育项目,但还未涉及博士层次。合作办学均围绕本校优势学科专业开设,以材料学科、机械工程等为主,国际化发展的重心各有不同。多数学校以引入外部高水平课程、师资和生源,借鉴世界先进做法为主,对于打造中国留学品牌、建设特色交流项目的目标还缺乏完善的内容与机制建设,在办学规模和专业领域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3 G7联盟高校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分析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坚持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原则,积极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我国从2004 年起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这些都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输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1 孔子学院建设

G7联盟高校中,仅有北航(与日本工学院共建)、北理工(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共建;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共建)、南理工(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和哈工程(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共建)4所高校在海外建立了孔子学院。与全球541所孔子学院和1 170个孔子课堂相比,可谓是凤毛麟角。同时,目前各地孔子学院的运行模式都比较单一,合作交流更多浮在表面,孔子学院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还没有充分彰显。

3.2 国际学术期刊建设

受体制的影响,联盟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弱化,对高校综合实力的发展未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不高,少数被EI收录,尚未被SCI收录期刊。2019年起,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的推动下,已有几所高校的期刊入围梯队期刊和高起点新刊(2019—2022)。北理工出版社于2020年1月成立学术融合科技中心,提出优势学术出版引领带动的战略规划,负责《类生命系统》等5本国际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2019—2020年5本期刊悉数入选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并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SCIENCE签署了合作协议,《空间科学与技术》已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办刊协议[7]。

4 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G7联盟高校纷纷将国际化战略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行业特色专业受限、体量较小,国际化进程缓慢,在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服务人才培养与打造科研高地的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因此,G7联盟高校应审时度势,调整发展策略,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表1 G7联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汇总

4.1 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拓宽合作广度与深度,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和地区高等教育先进理念、教育制度、管理方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建立与国外顶尖大学、学术机构长期稳定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优化全球合作布局,主动开拓高端战略合作伙伴。鼓励高校教师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产出高质量国际合作成果,并将优秀人才吸引进国内,聚焦高精尖紧缺人才及高校发展需求,开拓全球引智新格局。

4.2 开拓与丰富国际交流合作形式,促进合作提质增效

在国际化趋势下,联盟高校应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推进教师及课程体系国际化力度,增设全英文授课课程;积极与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提供多种形式的留学深造项目,设立留学基金和奖励计划,鼓励教师进行国际访学,扩大在校生出国交流的规模。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多种渠道,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去世界顶尖大学讲学、留学、科研合作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地位。

4.3 立足行业特色与联盟优势,合力搭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联盟高校立足于自身学科优势和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以特色项目吸引国际关注。目前,G7联盟高校中,哈工大、西工大和南航一起创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着力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航天创新要素的全方位交流,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今后,联盟高校间更要加强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互通有无,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发起或加入学科性与行业性高校联盟,一起探讨如何通过主办高层次国际会议、打造智库、培养学生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来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及国际影响力,争取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合作办学等诸多方面取得重要合作成果,实现部属高校协同发展。

4.4 充分利用国际交流载体,提高国际认可度和话语权

教育国际化应该从主要向国外高校学习逐渐转向积极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以及成功经验分享给世界,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认可度。联盟高校应积极筹建孔子学院,充分发挥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平台的纽带作用,除了传播中华文化,坚持与海外合作高校协同创新,把孔子学院打造成高校海外师生的招募基地、国际化管理队伍的培养摇篮、海外宣传的主阵地。在创办科技期刊方面,可根据“双一流”建设内容、路径和评价标准等,依托所在高校和学科,充分发挥期刊在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角色作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化水平,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5 结语

当前,国内高校都在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在大变局中谋划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策略。本文从国际合作论文产出、合作办学、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诸多方面深入剖析了G7联盟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现状与不足,提出拓宽合作深度与广度,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合力搭建合作平台和利用国际交流载体等举措,助力联盟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