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
2023-01-14王建辉
王建辉
今年十月,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近40年的党员,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激动之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王世明,一位经历过长征、于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那一年入党的羌族红军战士。作为一名长征的亲历者,父亲亲眼见证了共产党员在长征的艰苦征途中是如何凭着坚定的信仰,团结互助,排除万难,坚持到胜利。也正是这些胸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熏陶感染了父亲,86年前他加入共产党,并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
长征中的共产党员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领红军来到了我的家乡四川北川。当时,我的父亲还不满15岁,我的爷爷奶奶看到红军打土豪,把地主的土地和粮食等分给穷苦百姓,觉得红军是穷人的军队,随即就把我父亲送去参加了红军,父亲当时被编入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一团特务连。父亲后来说,他参加红军离开家后想着家里就剩下爷爷奶奶二人了,所以非常想家,一度有想离开队伍回家的念头。父亲的班长、1933年参军的共产党员赵良明是四川广元人,赵班长得知了我父亲的心思后,就经常给我父亲讲革命道理,鼓励我父亲。6月,在部队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夹金山时,由于山上空气稀薄,有的战士体力不支,一坐下就起不来了,不少人牺牲在了雪山上。此情此景,父亲说他当时内心很恐惧,恐惧之余自己的步子渐渐慢了下来。此时赵班长大声对我父亲喊着:“小王,往前看,不要往下看,千万不能坐下,一直往前走,坚持住!”正是有了班长的鼓励,父亲才坚持了下来,一鼓作气翻过了这座被当地百姓称为“鸟都飞不过去的神山”的夹金山。
翻过夹金山后不久,部队就进入了草地。父亲生前说,在过草地时,有一次,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军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王树声背了7支步枪,他是把体弱战士的枪背在了自己身上,还边走边鼓劲大家:“同志们,再加把劲,我们就要走出草地了。”1959年4月,我父亲在总后某部任政委,一次,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的王树声来父亲所在部队视察,看到自己的老军长,父亲很是兴奋,他激动地跑上前去向王树声敬礼:“报告军长,我叫王世明,是原31军93师271团特务连3排9班的战士。”听了父亲的报告,将军非常高兴,他握着我父亲的手说:“长征中牺牲了那么多同志,现在能见到一个真不容易啊……”
有人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父亲说真是这样,长征中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永生难忘。父亲所在部队进入松潘草地前,连里给每个人发了几斤生麦子作为过草地的口粮,不过上级规定每个人不能随意吃发给自己的粮食,否则不等出草地粮食就被吃完了。过草地途中,父亲不慎将配发给自己的粮食丢失了,看着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父亲绝望地哭了起来。连长印成真知道这件事后,对我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父亲知道连长和战士分的粮食一样多,不忍心再分食连长的粮食。可连长不容分说命令我父亲跟着他。以后的几天里,每到一处宿营地,印连长就取出一只小酒杯,从自己的口粮中舀出一小酒杯给我父亲,让他再找点野菜混在一起煮一下吃。靠着连长的无私帮助,父亲才活着走出了草地。遗憾的是部队刚走出草地,就和堵截他们的国民党军队遭遇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印连长被一颗子弹击中,不幸牺牲了。看着牺牲了的连长,父亲悲痛万分,他趴在印连长身上痛哭起来。父亲后来说,如果不是印连长挤出自己的口粮给自己,自己是无法活着走出草地的。印成真,这位1929年从鄂豫皖根据地参加红军的共产党员,就这样倒在了长征即将胜利的关口……
正是有了像自己的军长、印连长、赵班长这样的共产党员做出的榜样,父亲明白了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在后来的战斗历程中,父亲坚定信仰始终跟党走,在战斗中不畏牺牲,一往无前。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2月,父亲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一团来到了陕西省三原县,就在此地,我父亲经谢正陆、张扬银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火中的共产党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父亲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父亲被编入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第一营第二连。部队改编后,第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转战于晋冀大地的太行山脉,狠狠打击着日本侵略者。1937年11月2日,在山西昔阳县东南的黄崖底,第三八六旅在旅长陈赓指挥下,利用地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对日军进行伏击。战斗中,父亲他们班负责把守一处隘口,一个日本兵利用地形遮挡爬上我方阵地并抓住了父亲的枪,此时父亲急中生智,扣动扳机,击毙了这个敌人。任务完成后,班里接到上级命令转移的指示,父亲在队后掩护全班转移。此时敌人架起了歪把子机枪,向父亲他们转移的方向猛烈射击。父亲在跨越一个土坎时,背部突然像被人猛击了一掌,他一下扑倒在地上,几秒钟后,父亲赶忙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向集合地跑去。父亲追上班里的同志们后,有人看到他的背包烧着了,急忙帮他解下背包查看。原来是敌人的三发机枪子弹打穿了父亲背包后插着的洋锹,高温把背包里的棉絮烧着了。也正是这把洋锹,让父亲躲过了一劫。
1948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4月,父亲担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十三团政委,后又转任晋中军区独立六旅第十七團政委,率部参加了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据父亲回忆,太原战役从当年10月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是他军人生涯里经历的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战况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
当年,阎锡山为了阻止解放军进攻太原,在太原外围修筑大量碉堡和工事。我军要解放太原,首先要扫清太原外围这些碉堡工事。4月20日发起总攻前,旅长贺吉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把夺取太原城郊汾河以西敌人重兵把守的义井村的任务交给了父亲他们团,命令部队拿下义井村后,再配合我军主力第十九兵团进攻太原。战斗中,父亲带领突击营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办法,一举打掉了敌第二〇四团和第二〇五团指挥所,歼灭和俘虏了1000多名敌人。攻占了义井村,不仅切断了敌人向汾河以西逃跑的路线,也为我军主力攻克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父亲所在团受到晋中军区司令员罗贵波的表扬(义井村攻坚战的战况,当时被晋中军区的随军记者董青用相机拍了照片。照片后被《永恒的军史瞬间——军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书以“让俘虏到指定地点集合”为题收入其中)。这次战斗,父亲上衣腋下被敌人子弹打穿一个洞,父亲后来说,战斗最激烈时,如果不是警卫员胡爱礼相救,他就牺牲在义井村边了。
保持红军本色的共产党员
战争年代,父亲为了党的事业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父亲始终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从1950年到1980年,父亲服从组织安排多次调整工作岗位,“哪里需要哪里去”,天津、河北、北京、河南、陕西、甘肃等地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30年间,无论是在北京总后勤部机关,还是在西北的秦岭山里,父亲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红军的本色。
1977年,全军后勤系统进行较大规模整合,原兰州军区组建了4个后勤分部,父亲被上级任命为某分部政委。当时,该分部由原总后宝鸡基地兵站和安康基地兵站合并而成,驻地位于宝鸡兵站所在的秦岭山中,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比。那年已57岁的父亲一接到命令,第一时间就从西安赶往秦岭赴任。
“黄牛铺”,看地名就知道是个远离城镇的偏僻村镇。当年新建分部就位于此处。新组建的分部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从安康兵站选调的人听说新建单位在秦岭山里,许多人都不愿意来;而宝鸡兵站的有的人又想借机离开这里。那段时间,父亲每晚都找基层干部谈心,稳定大家的情绪。父亲深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快地稳定大家的思想,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要求干部战士做到的,他首先会做好。冬天的秦岭滴水成冰,清晨起床号响起,父亲总是扎上腰带第一个出现在集合地点,和大家一起出操。秦岭山区给养比较困难,父亲专门到食堂和炊事班的同志商量,想方设法搞好伙食,让大家吃好。
就这样,从1977年8月到1979年12月两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官兵在新组建的分部安心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1979年末,该分部完成了在秦岭的任务,再一次西迁至甘肃武山。
“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看似普通,但要成为一名真正而纯粹的共产党员的确不容易。真正的共产党员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从老前辈身上找到了答案。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