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事三题

2023-01-14周其运

绿洲 2022年7期
关键词:灯座灯芯煤油灯

周其运

从电影到电视

小时候,电视尚不普及,电影便成为娱乐生活的重要方式,好在那时的电影放映相对频繁,村里经常放映用胶片制作的影片。

每次放映电影时,一方幕布,在夜色中徐徐展开。在无数期待目光的凝聚中,一条长长的光束,伴着轻轻的声响,一直延伸到幕布,却神奇地幻化出流动的画面,奇异的声响。银幕上,或看似风平浪静却暗流涌动,或看似嘈杂喧嚣却远离纷扰,举目中,一段段环环相扣的情节拼接成的精彩画面,延伸至记忆深处。电影给忙碌的季节些许清闲,让平淡的生活多出几丝斑斓。

放电影这天,人们早早从地里收起农活,回到家里忙开了,准备零食,或者长短板凳。早早地赶到放映地点,只见一块长长的幕布早已高高挂在墙上,电影机也已架起,放映员正在紧张调试。人们先是稀疏赶到,排开板凳,占好座位,就开始唠嗑。人越聚越多,天色也逐渐暗淡。于是,村主任对着喇叭开始一通演讲,可是虽然说了无数遍“安静”,下面仍然照说不误,直到电影开始。只见一道长长的光芒,似一束手电光照着大幕,大幕上立即出现生龙活虎的人,还带着声音。一场场的黑白电影记录着红色记忆的豪迈气概,也传递着激情澎湃的热血情怀。《地道战》《地雷战》等一部部电影在幕布上一遍遍重复显现,由陌生变得熟悉,并最终铭记每一个场景对白。电影放映的内容可能有些人已看了无数遍,可还是在静静观看,就像从未看过那样认真。还有人陆续加入。很大的院子迅速人满为患,于是便有人爬上附近的树,以至于树上也挤满了脑袋,像一群猴子。

电影全部放完,天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人们困倦得不行,准备回家睡觉,计划第二天的农活。村主任一声“解散”,人们立即解脱,迅速撤退,场面完全失控,传出阵阵呼唤声,叫孩子、喊同伴以及彼此回应的声音交织一处。

夜色中,山中犬吠阵阵,火把和手电光在漆黑的山中格外显眼,将道路渲染出一条条艳艳夺目的长龙。村子的喧闹,又迅速归于平静。

年纪稍长时,邻居中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虽然外形简陋笨重,且屏幕极小,靠一根竖立的毛竹支起一根延伸到室外的天线,天线高高矗立如同战争年代便携式发报机的触角,而且经常接收信号不畅,需要反复旋转竹竿,但极其稀少的节目,却成为所有邻居的乐趣。每至夜幕降临,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吃完晚饭,距离休息时间还早,打发漫漫长夜的最好方法便是聚集在那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前。众人聚集宽阔的院子,搬着板凳,坐着马扎,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收看节目,仿佛在看一场露天电影,邻里之间其乐融融,乡村氤氲着田园的宁静祥和,成为记忆中的难忘留存。

此后,随着电视的不断普及,节目内容也日趋丰富,打开电视能随时观看种类繁多的电影。但依然时常怀念曾经从电影到电视的岁月,它们在物资匮乏的时日充盈着单调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让生活的色调显得如此丰富多彩光鲜亮丽,始终是洋溢在我脑海深处的温馨与美好。

煤油灯

家乡信阳市商城县大别山区曾长期处于落后闭塞状态,到我小学二年级时,那里才通上电。通电前,夜晚照明多半依赖煤油灯。

煤油灯多为玻璃材质,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铜制灯头,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灯芯上升或下降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玻璃制成,既不遮挡光亮,又能避免风雨影响。灯芯通常以棉绳作为材质,灯芯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胶与灯座相配合,能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

俭省的家庭则干脆制作简易的煤油灯,将用过的墨水瓶或药瓶在盖上打一个圆孔,再将牙膏皮或白铁皮制成的灯芯模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布条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火柴点上就可照明。

煤油灯虽然灯火熹微,却以昏暗的光芒照亮夜幕中屋子每个角落。因农家普遍不富裕,且物资不丰富,打一次灯油要颠簸很长的崎岖山路,因而人们总是格外节省地使用煤油灯。普遍现象就是细心的人家总是根据需要适时调节灯的亮度。人少且没有事务急需处理时,就把灯光调暗,人多或来了宾客时,才将光束调得亮一些,房舍四壁似乎因明亮而显得格外隆重起来。为了不让灯光白白浪费,人们总是习惯将一家人尽量集中在一起吃饭、劳作。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于是餐桌中间点亮的煤油灯比菜肴占据着更正中的位置,而方桌边缘围坐着一家人,既热闹又温馨。即便在客厅中,勤俭持家的母亲也会及时支起夹板纳鞋底或缝补衣物。

入学后,每天晚上年龄相近的三兄弟一起做作业,大人们总是格外重视,将桌子收拾干净,三人各自盘踞一角铺开作业本。桌子中间的煤油灯也被特意调亮,即便如此,有时为了看清蝇头小字还是要将头尽量靠近煤油灯,一不小心,传出噼啪声音,发出刺鼻的气味,被火熏烤的一缕头发如同抗议般焦黄,又如同委屈般卷曲着。在桌上趴久了,脖子与肩膀一起酸痛,于是坐直了身子,揉揉酸涩的双眼,看着墙壁上的影子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如同生动的动画片,心中便涌起无限丰富遐想。

倘若夜晚出门,就提上名叫马灯的煤油灯。马灯是铁的筒架,下端有一油皿,螺丝盖,全封闭,油不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顶部还有一根铁丝提手,在野外游走,如同深山中闪烁的星辰,将乡村衬托得静谧祥和。

而今,煤油灯早已退出生活舞台,渐去渐远的身影成为悄然定格于流逝岁月的独特物件,却始终在记忆中清晰而鲜活,就如同那一盏盏油灯的光束,照亮了夜色,点燃了希望,让乡村生活充满温馨与感动。

电的记忆

故乡位于鄂豫皖交汇处的大别山区,虽然山清水秀,且属革命老区,但三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记忆里的很多年却始终停留在落后闭塞的状态,甚至很长时间没有通电。

直到入了小学,土坯房中依然使用着煤油灯,每天晚上做作业时,需要靠近了煤油灯,才能借助微弱的光亮依稀认清书本中的字迹和内容。而靠得近了,有时难免头发被灯火烤焦,一缕缕翻卷焦黄,弥漫着浓烈的味道。也曾一次次一边在心中默念“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生活,一边憧憬着理想化作现实的情景。

小学二年级时,家乡终于通了电,一段时间,人们格外忙碌,翻山越岭地竖起一根根木头电线杆,使劲拉扯着电线,热火朝天中人人脸上喜气洋洋。顺着线路,电线延伸至所到之处的每个家庭,初次拉扯着墙边那一根根线,便能感受到电灯的照明与熄灭,惊喜与兴奋一起涌上心头。

随后,邻居中的一个家庭率先添置了电视机,虽然只是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且极其笨重,却成为物资匮乏年代的重要精神食粮,因而,每个夜晚总会聚集着许多左邻右舍。男女老少自带板凳,喜气洋洋如同看电影一样聚集于宽敞的庭院,而热情的主人总会在庭院放置一张桌子,将电视机放在上面,扭动旋钮调节目。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连一条广告也不放过。纵然电视经常信号不好,出现一个个雪花点,或者干脆什么也看不见,大家依然不会扫兴,反而争先恐后地旋转那一根支撑室外天线的竹竿,在指挥者口令下左转右移。不多的电视剧似乎成为记忆中无法抹去的经典作品:《包青天》《西游记》《白眉大侠》《封神榜》……最有趣的莫过于看过电影《少林寺》后,第二日处处传来孩子舞着棍棒有模有样地喊“嘿哈、嘿哈”声的热血沸腾场面。

随着时代变迁,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电线杆纷纷被水泥电线杆取代,黑白电视机也退出生活的舞台,显示屏更大的彩色电视机步入更多家庭,于是每个家庭能够随意收看更加丰富多彩的節目。电话步入生活,虽然那时话费较高,使用起来极其谨慎,然而“电灯电话”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

而今,家乡处处楼房,道路也由狭窄的泥土路修成了宽敞的沥青路,楼上楼下换成明亮高效的节能灯。只是电话在家庭生活中逐渐退出,被人手一部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机替代。电视换成了大屏液晶显示器,拿起遥控器便能随心所欲地收看纷繁的节目,令人眼花缭乱。网络也逐渐扩大覆盖面,即便在家乡山区点击鼠标就能连接全世界。

家乡的变迁见证着时代发展,也始终契合着辉煌岁月的足迹前行。

责任编辑惠靖瑶

猜你喜欢

灯座灯芯煤油灯
新型移动灯具的灯座面板注射模结构设计
新型移动灯具的上下灯座盖注塑模结构设计
灯芯草的陪伴
飞蛾和台灯
大石灯草文化节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多功能台灯
煤油灯
清凉灯芯糕
童年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