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星航的钧瓷艺术人生

2023-01-14娄敏

工会博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柴烧窑变钧瓷

□本刊记者 娄敏

热播电视剧《大河儿女》 的主人公贺焰生,原型之一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星航。作家高满堂在深入采风的时候,曾住在这位钧瓷大师的家里住过七天七夜,因此对钧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就有了这部《大河儿女》 的影视剧。

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幼年即跟从祖父任书田、父亲任坚学习钧瓷烧制,系统地继承了任氏家传制钧绝技,完整地掌握了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等一系列钧瓷烧制工艺,且在窑炉设计及烧成工艺上有着极深的造诣。他创作的钧瓷作品,被公认为最接近宋代钧瓷的审美标准。

几代人的努力奠基中国钧瓷事业

清咸丰年间,任星航先祖任志修痴迷于钧瓷艺术,一生总结出钧瓷烧造经验,编著了《瓷器构造备要》一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钧瓷制作技术,这是钧瓷历史上第一部技术性专业书籍,也成为了任氏钧瓷的开山之祖。其后,钧瓷制作技艺经任氏几代人百余年的总结实践,至第六代传人日趋完善成熟,任坚是新中国第一批钧瓷艺术专业人才,为建国后钧瓷技艺的恢复和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1957 年,周总理要求恢复五大名窑的传统技艺,任星航的父亲任坚在那时候主抓钧瓷的恢复工作。瓷器的恢复主要是解决断代的问题,而钧瓷的断代正确的提法是钧瓷官窑的断代,因为钧瓷官窑被毁了以后,民间其实还是一直有在烧制钧瓷,但面貌全非。民间的窑炉和真正钧瓷官窑的窑炉是不一样的,烧成方法和最后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钧瓷官窑存在的时间很短,技术水平很高,始于唐,兴于宋,北宋之后钧瓷官窑的技艺就失传了,距今大概九百多年。任坚结合任氏家族对钧瓷的研究资料,通过不断实践并开始尝试恢复钧瓷官窑。经过数十年的艰辛研制,任坚终于恢复了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如:唐代麻斗窑柴烧“唐钧”窑炉、清代炭烧钧瓷窑炉、近代倒焰窑钧瓷窑炉和直焰窑钧瓷窑炉,并恢复其烧成工艺,填补了钧瓷传承史上“钧瓷工艺技术断代”的空白,任坚成为恢复中国钧瓷的奠基人。任星航子承父业,志力于钧瓷创作,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并恢复了钧瓷的柴烧工艺,父子两代为钧瓷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彩窑变成就钧瓷艺术

钧瓷属于青瓷系,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窑变。五大名窑瓷器各有各的标准,如定瓷是白瓷,汝瓷是天青等,而钧瓷跟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万彩窑变。素色的胎放进去,烧出来的时候竟然什么颜色都有。钧瓷的窑变主要是指钧釉的各种变化,一窑中没有釉色完全相同的产品,“钧不成对,窑变无双”即指此。

任星航作品蟠龙瓶和凤凰涅槃堪称千年一遇的钧瓷稀有的品种,蟠龙瓶将一个带着丝丝血状犹如刚出生的新生命展现的淋漓尽致,更为传奇的是凤凰涅槃,恰似一只开屏的凤凰呈现在盘子上,让人能够直观地欣赏到钧瓷窑变的绚丽和神奇。蟠龙瓶和凤凰涅槃的成功源于钧瓷艺术是匠心与自然联袂的造化之功。由于众多钧瓷爱好者对蟠龙瓶和凤凰涅槃的喜爱,任星航多次受邀再次制作,即便是相同的材质配比、器型复制、烧制时间,但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相同窑变的产品。

窑变的成功与否离不开钧釉,钧釉的原料由天然矿石、人工制备材料和一些化工原料组成,钧釉的调配一直是钧瓷界的秘法。钧釉的合理,出窑后的钧瓷才能给人以质地温润、光泽柔美,温文尔雅的感觉,瞬间凸显出钧瓷釉的质感。而釉水的配制又是各个窑口的秘中之秘,是最能影响钧瓷效果的因素之一。在上个世纪困难时期,任星航全家几乎也处在贫困边缘,钧瓷的制品少之又少。任星航坚持潜心研究釉料的配制,家中除了各种化工原料,没有一件家电。当年铜矿石是一种化学物质,变化丰富,十分稀有,任星航省吃俭用为的是能够买到铜矿石,通过对氧化铜巧妙的运用,配置的钧瓷釉水,釉色莹润,清丽淡雅,出窑后颜色能够达到“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艺术效果。

钧瓷是以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烧成过程中合理地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成功地创烧出了铜红釉,所以钧瓷的艺术特色是火的艺术、土的升华。任星航在一次开窑的时候发现,加入铜矿石的钧瓷,在冷却的过程中,胎釉均开始收缩,开始时胎釉收缩相差不大,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胎釉收缩相差越来越大,釉收缩多,胎收缩小,使釉产生一种张力。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就会造成釉层开裂,原来这就是钧瓷开片的原理,钧瓷纹路形成的原因。任星航豁然开朗,在接下来的配置钧釉的时候,有意加上适中的铜矿石,不同的量产生不同纹理,有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菟丝纹等。在火的作用下,钧瓷的自然窑变,让入窑一色的素坯变幻无穷,色泽窑变于釉之表、釉之中、釉之底,万彩缤纷、千差万别,而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每一件钧瓷作品都独一无二,无可复制。钧瓷艺术的制作有七十二道工序之多,即便如此费尽心力,“十窑九不成”仍是常态,可见每一件精品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孤品。

柴烧仿古钧瓷媲美故宫珍藏

任星航恢复了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及柴烧工艺,被誉为“复原柴烧工艺第一人”。柴烧技艺是钧瓷传统烧制技艺中的重要一种,柴烧钧瓷的窑变,由于木柴燃烧火焰长,火苗柔和,温差小,烧成速度缓慢,常呈现出温润如玉和色彩斑斓的意境,其艺术效果远胜煤或炭烧制的钧瓷。最具创意的钧瓷窑炉还是宋代的双火膛、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以前很多窑炉不管大小,都是单火膛。只有钧瓷是特殊的,它是双火膛,形状非常漂亮,是双乳状。双火膛的优势在于,其中一个火膛在加柴升温的时候,另一个火膛可以添柴准备好。当第一个火膛的温度降下来的时候,第二个火膛又可以烧起来,两个火膛交替加柴,交替升温,所以它能保持稳定的温度。同时窑内的环境,也就是一氧化碳的含量也很稳定。

任星航用了将近20 年的研究,恢复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据他回忆说:“当年从钧瓷官窑的遗址遗迹是看不到窑炉的全貌的,只有破损的残迹,包括钧瓷的烧制方法也没有资料流传下来,我们的研究也是无迹可寻,唯一的线索是故宫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给我们一些笼统的概念和说法,也是没有证实的。”之后完全是靠自己去摸索,去一点一点地试验。试验出来的作品再去跟故宫的真品做对照,如果不行呢就继续尝试。在与故宫传统钧瓷对照的时候,任星航发现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而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极高,劳动强度也较大,任星航按照故宫中造型规整方正、端庄大气的钧瓷器型,进行手工拉胚制作,一干就是一整天。为了减少拉胚的中断次数,那个时候任星航很少喝水、上厕所。一次次的尝试与一次次对照,这也成为之后任星航与故宫强强联合进行钧瓷研究的契机。直到2004 年,任星航才征服了钧官窑柴烧的技艺,做出了堪称能与古代钧瓷相媲美的仿古钧瓷。

弘扬传承钧瓷艺术

近几年,任星航钧瓷艺术达到极高的鉴赏水准,可谓一件难求,其作品被荣宝斋、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钧瓷大师。然而,任星航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着他的钧瓷事业,在当地举办一个传习社,亲手教学生制作钧瓷,给他们讲授中国陶瓷文化和历史,传授钧瓷的烧制技法,与学生们一起致力于弘扬钧瓷艺术。如今任星航已经有学生几百人,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钧瓷艺术,他信心满满。同时,他还成立了一家钧瓷博物馆,时常充当义务讲解员。他希望更多喜爱钧瓷艺术的人,都能体验钧瓷的魅力。

任星航在钧瓷产品的设计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独到见解。“一般都会认为,钧瓷艺术都是摆放在皇亲国戚或者名门望族的厅堂之上的,随着我们社会生活的进步,普通家庭也需要观赏品鉴的艺术品来满足精神需求,如何让钧瓷艺术得到大众的喜爱,应该从生活实用器具着手。特别是这些年,我带动徒弟设计制作了一大批茶具和酒具等,让钧瓷作品能真正地跟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这才是传统技艺的未来所向。”任星航说道。

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而不在于固守。任星航用几十年的时光默默坚守在中国钧瓷事业的发展上,如同钧瓷窑变艺术,幻化出的大千世界宇宙星辰,流光溢彩中包罗万象。

猜你喜欢

柴烧窑变钧瓷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柴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