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星闪耀
——我采访过的开国将军

2023-01-14刘永辉

党史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刘志丹将军

刘永辉

在灿若星河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中,笔者曾有幸采访过其中的几位。虽然采访时他们均已高龄,但在走过枪林弹雨的淡定与从容的背后,笔者仍然能感受到一股猎猎雄风。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个性鲜明,每一位都有着军人独特的气质,令人敬佩。随着他们平静的讲述,历史也不再遥远,变得愈加清晰起来……

裴周玉:刘志丹牺牲在他的怀里

刘志丹被誉为“人民的英雄”,他的牺牲,是陕北红军的巨大损失。刘志丹是一位军政双优的杰出共产党人,在陕北很有威望,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开国少将裴周玉,当年曾在刘志丹的身边工作,刘志丹牺牲时,就是躺在他的怀里闭上眼睛的。

2011年11月18日,在北京方庄一处幽静的小区内,笔者如约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岁将军。

裴周玉,1912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按照“过九不过十”的习俗,2011年老人家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诞。因为次日时任总参谋长的陈炳德上将要来为老人家祝寿,所以笔者到时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置着。老将军的夫人姚盼成引笔者到客厅,裴老已等候在那里。

裴周玉

老将军虽已百岁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记忆也好。谈起当年的往事,老将军记忆犹新。

当笔者问起刘志丹牺牲的细节时,老人家轻声叹了口气,随后才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长征中,裴周玉随3军团行动。到达哈达铺后,他突然高烧39度以上。有一天下午,当在山坡上行走时,他连人带马跌到有十几米深的悬崖下,顿时失去了知觉。3军团保卫局总收容队的战友们发现了裴周玉,把他救了上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难行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裴周玉才被送进永坪医院治疗。

“入院后,医院想尽各种办法给我治疗腰伤。一个半月后,就完全恢复了健康。1935年12月,为充实红28军的干部,西北局派人到永坪医院选调病愈干部,我是被选中的一员。当我到西北保卫局报到时,王首道局长热情接待了我,并命令我到陕北刘志丹领导的28军任军特派员。”

出发前的一天,红28军参谋长唐延杰、团政委陈坊仁接到通知,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找他们谈话。

笔者问道:“您还记得当时的谈话吗?”“当然记得!”老将军提高了音调。

“他亲切地同我们几个人一一握了手,并询问了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经历。随后,他从全国形势谈到红军的发展,再向我们阐述派去红28军的重要任务是去做好团结工作。他说陕北苏区主要是红28军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的,我们没有这块苏区作后方,困难就大得多。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或‘土包子’,更不能排除土生土长的干部。要尊重刘志丹军长及所有干部战士,要当小学生,不能指手画脚。我们是客人,客人就一定要尊重主人,不能喧宾夺主。”那一天,周恩来和裴周玉等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

红28军是1935年11月由陕北地方武装整编组建的,共有3个步兵团,每团5个连,共约2000人。军长刘志丹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和领袖之一。这支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我军的一支主力军。裴周玉到部队一个多月以后,红28军奉命由安塞出发北上,渡过黄河进入晋西北地区,配合南路红军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

渡过黄河后,红28军在临县白文镇与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在白文镇休息了几天后,红28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为了配合红军主力进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山西前方与陕北之联系,保证红军背靠老苏区,特令28军即向离石以南黄河沿岸地区进击,并可相机攻占中阳三交镇,牵制和调动敌人。

裴周玉回忆:“三交镇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河西是陕北苏区的吴堡县境。该镇沿黄河东岸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构筑有坚固工事与碉堡,并有一主力团和保安团固守。红28军4月13日刚到留誉村,刘志丹军长就不顾疲劳,爬上西山去观察三交镇方向的地形和情况。走在路上,他对我们说:‘咱们越向南走,离中央红军越近了,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好向毛主席献礼。’为了打好这一仗,他几天几夜也没有好好睡觉。”

4月14日拂晓,红28军围攻三交镇的战斗开始了。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听说1团那边攻击不太顺利,便立即和宋任穷商议,让宋政委留在指挥所掌握全面情况。他要亲自到1团阵地去,便带着裴周玉和参谋、警卫员等几个人一起出发了。

老将军告诉笔者:“我们来到1团前沿阵地,听取了黄光明团长、王再兴政委汇报敌人的情况与我军战斗态势后,同1团首长研究了战斗部署。这时已快中午了,刘志丹又提着望远镜,向阵地的最前沿走去。我们气喘吁吁地跟着往山上爬,一直爬到距敌不到百米的一个小山包上。这个长不到100米、宽不到30米的光秃秃的小山头,和敌人占领的山头相对峙,中间隔着一条小溪,小溪的西头和黄河汇合处的南边就是三交镇。我们所在的那个山头是敌人火力压制的重点之一,上面无任何工事和隐蔽物。我们只好趴在山头塄坎下观察敌情。从这个山头上看去,敌人的来往活动隐隐可见,我方的战斗进展也都看得很清楚。”

刘志丹把所观察到的敌情与部队战斗的情况,让通信员一一通知1团,并告诉他们应该采取的攻击手段与措施。然后,他坐在地上拿出小本子,给宋任穷写了一封关于前线战斗情况的信,让通信员跑步送回军指挥所。通信员临行时,刘志丹笑着嘱咐说:“你告诉宋政委,过了中午,请他进三交镇去喝胜利酒。”

“正当部队打开通往三交镇道路的时候,敌人的一挺机枪,迎面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刘志丹伏在山头上的一个塄坎后面,一手撑着地,一手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对我说:‘特派员,你看见了吗?机枪是从小庙旁边那个碉堡里打出来的,等会儿部队冲上去一定把它夺过来,带给陕北根据地人民作纪念。’我回答说:‘好,一定夺过来,敌人活不了几个钟头啦!’”裴周玉记得,就在这段对话刚结束,刘志丹胸部突然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裴周玉一把抱住了他。这时,山包上只剩下刘志丹、警卫员和裴周玉三个人了。

子弹是从刘志丹左胸部穿过去的,碰着了心脏。当时,他呼吸极度微弱,昏迷了过去。裴周玉一面让警卫员快去叫医生,一面急忙把刘志丹抱到山坡后边,找个隐蔽平坦的地方放下。

不一会儿,刘志丹神志略微清醒,睁开了眼睛。“他用劲抓住我的手,以极微弱的声音说:‘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他嘴唇动了几下,便再也发不出声音了。医生赶到时,刘志丹军长已完全停止了呼吸……”回忆起刘志丹牺牲时的情景,老将军眼中泛起了泪光。

新中国成立后,裴周玉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兵团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和装甲兵顾问等职,系中共第九届、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振华:从共和国将军到职业外交官

英勇善战,屡立功勋

2011年7月,笔者给刘振华将军家里挂电话,想去拜访和看望将军。首长夫人林钧晓告诉笔者,老将军在301医院住院。问能否去看望时,她说可以。正好第二天是周末,可以探视。

因已约好,所以顺利地办了探视手续,笔者终于见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刘振华将军。在宽敞的病房里,将军向笔者讲述了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

刘振华与党同龄,192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大汶口镇东大吴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38年3月底,17岁的刘振华怀揣“振兴国家”的志向辞别母亲,于4月1日来到泰山东麓的黄前镇,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

刘振华被编入特务连2排5班当战士。两个多月后,由于思想觉悟提高快,军事素质过硬,刘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刘振华经过战争的洗礼,逐渐成长为一名有勇有谋、军政均精、英勇善战的指挥员。他率领部队鏖战沂蒙,因战功卓著被破格提拔;他开赴东北,在林海雪原中开展游击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刘振华回忆:“1948年10月,我军攻打锦州时,我任师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苟在松同志率领突击队首先登上锦州城,见证了一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当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被我军俘虏后,我又奉命将他押送到沈阳去见林彪。”

1949年1月15日,刘振华所在师被改为四野40军118师。

刘振华

东北全境解放之后,刘振华又率部“跨长城秘密入关”,攻克了北平南苑机场,还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式。

1950年3月,第四野战军15兵团奉命转战琼崖,解放海南岛。40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总攻战斗。

“3月26日傍晚,我率领加强团船队,从雷州灯楼角港口驶入琼州海峡,向海南岛疾进。午夜时分,我们突然遭遇了敌人巡逻的舰艇,可巧大雾罩海,把船队掩护了起来。不过,因为大雾弥漫,船队偏离了原定的航向,船队靠近海南岛时,已偏离原定登陆点几十公里。我当即命令船队向我靠拢,强行登陆。部队很快夺取了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在五指山与琼崖纵队会师。4月16日,我15兵团向海南岛发起总攻,40、41两个军相继登陆成功。英雄的战士们把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南岛的天涯海角。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了!”从刘振华将军略显激动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对海南的那份情感,毕竟,他亲历和见证了海南岛的新生!

海南解放之后,刘振华和部队又第一批回师东北,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他多次带领主攻团,三次越过“三八线”,还被任命为中朝联军游击队队长,率队穿插敌后,屡立功勋。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志愿军陆续回国。回到祖国后,刘振华于1955年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此后,他先后担任副军长、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等职,并于1969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转战外交战线,开辟新的战场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70年,一纸命令为他开辟了一个新战场——外交战线。

“干外交是我没有想到的,应该说军人干外交也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外交工作亟待展开,缺乏外交人才,只好从军队抽调一些政治、军事过硬的干部充实到外交战线。而‘文革’中后期,我们也亟须转变当时的外交局面,把林彪、‘四人帮’破坏的外交局面扭转过来,这就需要从部队选干部转入外交战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才被周恩来总理点名调入外交战线,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

1971年2月,刘振华被正式任命为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

中国驻阿使馆有80多人,任务繁重,除开展友好活动外,还要抓好对阿经济、军事援助,负责援阿专家队伍的管理等工作。刘振华一面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一面抓好使馆内部的组织和作风建设。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大家遵守经周恩来批准的《外交人员守则十二条》,加强外事纪律,严格请示报告。

为了支援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我国不仅把苏联已停止对阿援助的项目包了下来,而且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援建项目多达120项。我国先后派出的专家近6000名,还帮助阿培养了大批经济和军事技术骨干。刘振华为做好庞大的援阿专家队伍的管理工作和抓好所进行的援建项目的落实,奔波于援阿各个项目的工地,协调与阿方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援建项目的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阿的生产能力。

可是,在调研中,刘振华渐渐发现了一些奇怪现象:中国人民省吃俭用,无私给予援助,阿方却毫不珍惜,任意挥霍,铺张浪费,其口气还大得吓人。中国为帮阿方修潜艇,用外汇从西德买来锰钢,但是阿方竟用这些钢板去搭建仓库、垫马路;阿方没有棉花,却让中国用中国棉花援助他们建纱厂、织布厂,然后做成布再卖回中国;阿方向中国提出援建电视台时说,要做到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而当时中国,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黑白电视机都稀罕得很……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曾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也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面对这些情况,刘振华约见了阿国防部部长,对上述现象作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并特别谈道:这种做法有损两国人民的友谊。阿国防部部长见刘振华态度严肃,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和中国对此问题的重视。此后,阿方在铺张浪费问题上做出了一些纠正。

在与阿方交涉纠正那些不正之风的同时,他及时向外交部写了报告,并提出了在外交战线上也要实事求是、援助有度的意见。外交部将这些意见刊登在工作简报上。周恩来看到这份简报后,对刘振华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表示赞赏,并将简报转发国务院有关负责部门。各有关负责部门主动向阿尔巴尼亚做工作,纠正偏向,使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周恩来曾称赞他:“你这个大使当得不错嘛!”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将军外交生涯的高度评价。

1976年6月,刘振华离任回国。7月,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工主管外交部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3年后,他重返部队,先后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和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

杨斯德:深入虎穴和狼窝进行战斗

他是策动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59军军长张克侠率部起义的解放军华野13纵队联络部部长、陈毅司令员的代表;他多次深入虎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粟裕大将曾称赞他“工作细致”,迟浩田上将也在题词中赞扬他“智勇双全,英雄虎胆”。

这位传奇的开国将军就是杨斯德。

2013年6月22日,笔者如约来到北京西直门附近一处干休所,采访了退休多年的杨斯德将军。

进屋落座,老人请工作人员拿出了送给笔者的几本书,并抽出一本请工作人员将其简历读了一遍,然后说:“这样,你对我的经历也就大致有了一个了解,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了,你来问,我来答……”

于是,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老将军娓娓道来。

在战争年代,杨斯德长期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他深入敌占区瓦解敌军、策动起义,立下赫赫战功。

1948年8月,杨斯德奉命赶到华东军区政治部,舒同主任向他布置了任务,要他以陈毅司令员代表的身份,到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向我党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传达陈司令员的指示,进一步了解该部情况和摸清高级将领的态度,争取三绥区一部或大部举行起义。

10月22日,杨斯德在鲁中南军区前线办事处政工科副科长孙秉超陪同下秘密进入贾汪,先后见到了何、张两将军,分别向他们转达了陈司令员的问候和指示,并同他们研究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密和活动方便,杨斯德化名陈惠国,以南京派来的“高参”身份出现在何基沣的贾汪前线指挥所。在贾汪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和工作,杨斯德认为争取这支部队的一部或大部起义是可以实现的。

10月底,杨斯德返回曲阜,向粟裕代司令员、陈士榘参谋长汇报了情况。粟、陈首长听取汇报后指示:淮海战役将于11月6日发起,届时何基沣、张克侠所部按计划在战役发起时起义,让开运河防线,控制所有桥梁,确保我军顺利过河。同时决定:起义部队联络口令为“杨斯德部队”,夜间反穿棉衣,手电光明灭三次。接着,杨斯德和孙秉超再度进入贾汪作具体部署,其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使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2.3万余人,在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率领下,于1948年11月8日毅然高举义旗,让开了东起台儿庄,西至韩庄的百里防地,敞开了徐州的东北大门,使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7、10、13纵队顺利穿过该部防地,直插徐州东侧,切断了陇海铁路,拦挡住了黄百韬兵团西逃之路,为解放军围歼黄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对实现我军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意图起到了重大作用。

韩练成出身西北军,大革命时期曾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后在重庆与中共秘密接触,见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由此与中共建立了联系。他奉国民党之命调往山东时,白崇禧则要求他千方百计保存这支部队。进攻解放区、与解放军作战,要保存本部谈何容易?几经联系,后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与他商定,由陈毅司令员派两名干部帮助他工作。这恰恰符合华东军区拟开展内线工作的计划。而此次陪舒同赴韩部见韩本人的就是杨斯德。杨斯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担此重任的。

杨斯德回忆:“我到韩练成部化名为李一明,被任命为军长秘书。与我同时去、作为我的助手的是解魁同志。”当解放军对莱芜城形成包围态势后,陈毅通过情报员向杨斯德传达了莱芜战役的决心和部署,特别强调:“为求得此战役的彻底胜利,决不撤出你们两位同志,以你们两人战胜敌两万人。你们在敌人内部应积极活动,动摇韩之军心。同时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军包围韩部时,韩也可能翻脸或有其他危险,你们要斗智斗勇,沉着应战……党对同志们是非常关心、爱护的,但为了胜利,需要你们去担当危险的重任。”

杨斯德

莱芜战役打响之后,上级命令韩练成进城与李仙洲面商如何突围之事,杨斯德主动要求陪同前往。由于事先疏通不够,国民党军第73军的守城部队向韩部猛烈开火,在队前的韩练成险些中弹。杨斯德迅即把韩拉到身后,用身体挡住他,向城头守军通报了情况,这才得以进城。

面商的结果是当夜突围。

杨斯德说:“你的部队与其他部队已混在一起,是很难保住了,但我要保护你的生命安全。”

韩练成道:“我相信你,听你的安排。”

杨斯德继续说:“随军突围,极其危险。只好请你提早离开部队,免遭危险。至于我个人牺牲了,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没有关系的。”

杨斯德在46军集合准备突围时,借口“军长到后边看看部队”之由,把韩练成藏在了城墙的一个防空洞里。千呼万唤不出来,致使李仙洲整个部队的突围时间延迟了1个多小时。无疑,也为我军赢得了歼敌的时间。韩练成脱离军长指挥位置,造成了46军的指挥混乱,进而波及73军,使我军痛快淋漓地夺得了歼敌1个指挥部、2个军、7个师共5万多人的重大胜利。

上级给为此胜利作出特殊贡献的杨斯德记了特等功,并给予了一万元现金奖励。杨斯德微微一笑:“胜利归功于陈、粟首长指挥得好,我们的工作归功于组织的正确领导。”遂把奖金全部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

1981年,正准备离休的杨斯德又被调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任主任。也正是因为工作出色,杨斯德在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一干就是9年,接着又调任全国政协常委兼任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干又是8年。

采访结束时,笔者请老将军在本子上写句赠言,他略一沉思,写下了“珍视历史,开创未来”8个大字。

张玉华:唯一上过央视春晚的开国将军

看过2016年央视春晚的人可能还有印象,在小品《将军与士兵》中,出现过一位老人,向全国人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位老人,就是开国少将张玉华。而就在此前的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在抗战老兵的方阵之中,张玉华将军颤抖着举起右手,尽管他的右手曾在抗战中被子弹打穿,但他还是坚定地向天安门城楼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感动了国人。

2014年5月,笔者出差南京,如约来到天竺路一处幽静的院落,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张玉华将军。

落座交谈,老人先给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小时候,我家里穷,揭不开锅的时候还要去向邻居借粮。每次借一碗米,人家从米缸里舀起来,要用筷子横着把冒尖的部分划下去。可到了还米的时候,我妈妈总要还人家冒尖的一大碗。那时我还小,愤愤不平,我妈妈就给我讲,‘借平还满,再借不难’。这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是我参加革命前,在乡村学校做老师,那时候在家里的安排下结了婚,也谈不上两个人有多深的感情,后来又走出来参加了革命队伍。虽然多年不见,在革命队伍里也不乏追求者,一般这样的情况,别人也都是就重新另组家庭了。我还是在回家乡正式解除婚姻关系后才重新组建新家庭的。因为,这也和‘借平还满’一样,是我的家风。”张玉华将军朗声说道。

解放战争时期,为全力争夺东北,从山东调过去大批优秀干部,张玉华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东北,张玉华当过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过辽河战役、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等,还跟随四野大军万里南下,解放了海南岛。

抗美援朝开始后,张玉华担任政委的第40军118师作为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仗,大获全胜。在之后的战役中,118师经常作为先锋部队,立功无数,还曾围歼南朝鲜军一个师。

1955年,张玉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

1986年,70岁的张玉华光荣离休。但他没有在家里安享晚年,而是走遍了全国各地,帮助各地的贫困群众筹集善款。他说:“看到还有一些地区没有脱贫,还有一些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能不捐吗?我工资的40%都捐了。”在他94岁那年,他还去了山西和内蒙古,一个地方捐了1万元。

不光为贫困群众捐款,张玉华还担任过十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义务为青少年做思想指导。他说:“我现在有‘四为’:一为青少年下一代服务,二为在职人员服务,三为老年人服务,四为老区服务。”

2012年,张玉华被评为“中国好人”。

晚年的张玉华,曾总结了他的长寿密码,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爱唱、爱动、爱学。

老将军告诉笔者,他会唱50多首革命歌曲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一首首歌曲唱起来,铿锵有力,底气十足,还配合着颇有节奏感的手势。采访中,老将军说自己离休后,自学了13本医学教科书,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饮食方法。

2015年9月4日,趁老将军参加完大阅兵尚未返回南京时,笔者如约前往他临时入住的酒店去看望他。一年多未见,老人家的气色很好,握手时他还说:“去年你到家里,我给你写过字……”笔者笑着说,是啊,写了五个大字。话音未落,老将军像是印证自己的记忆似的,抢先说:“对,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2017年9月10日,老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担心子女后代为他大操大办后事,他早就在两张A4纸上满满地列出了自己去世后的一切安排:不发唁电、唁函;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一如往常,花圈、挽联、寿衣寿鞋一概拒绝,甚至连骨灰盒也不要。而他可以做的,仅仅是为后人留下一张遗容照片;将自己身体里有价值的器官进行捐献;将自己体内的子弹取出以作纪念!■

猜你喜欢

刘志丹将军
“将军”兔
我家的“将军”
将军
将军吃了“闭门羹”
将军驾到
将军完婚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刘志丹对红军长征的重要贡献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