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023-01-14李志成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员专业课专业课程

段 哲,高 松,孙 媛,李志成

(海军航空大学 1.航空基础学院;2.岸防兵学院,山东 烟台,264000)

一、引言

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军队院校专业课在授课内容上注重专业知识优化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科学运用,解决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1]。在思政元素嵌入式融入专业课的基础上,向“基因式”融入转化,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本文以“海军装备学”为例,阐述军队院校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融入。

二、基于专业课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首先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员对专业课特点的认知优势,进行“量体裁衣”,挖掘符合专业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其次,专业教员要加强与思政教员的密切协同,使二者形成合力,“其利断金”突破专业壁垒;最后,要挖掘专业课程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达到“相映生辉”,同向同行的育人目的。

(一)量体裁衣:专业教员根据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具有针对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会潜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思政元素[2]。专业教员是本专业课程的一线教育者,最能直接掌握本专业与课程的特点和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点,因而对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根本上要由本专业课程教师来进行初步发掘。

根据军队院校教育本身具有浓厚“政味”“军味”“战味”的特点,军校专业教员依据本专业课程的具体实际,进行“量体裁衣”,用思政元素点构成思政元素清单。以“海军装备学”课程为例,“海军装备学”课程是研究海军装备建设、发展、运用、管理以及技术保障的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在学科上属于军事类专业课程。而军事类专业课程本身就是进行军事基本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强化学员国防意识、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对应“海军装备学”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清单内容包括:军人的使命担当、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工匠精神、科技创新、廉洁意识等。

(二)其利断金:思政教员协同专业教员挖掘思政元素

在挖掘一门课的思政元素时,专业教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基础的思政元素挖掘后,应积极与思政教员跨学科跨专业实现密切协同,进行思政元素清单的修正与完善。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要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同向同行,专业教员要与思政教员同发力同发声[3],推进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海军装备学”专业课程组积极协同“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民军队与优良传统”思政课程组,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民军队与优良传统”课程内容标准为思政元素挖掘标准,以其思政课程“显性”部分教学目标作为专业课课程思政“隐性”教学目标。例如,在“海军装备发展特点”课时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清单为爱国主义、科技创新、使命担当等。对照“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弘扬中国精神”内容模块,思政清单与其重点讲授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振当代革命军人精气神等内容有着深刻的映射关系。由此,在思政教员的协助下,将“海军装备发展特点”一节中的基本军事装备理论知识点,与思政理论紧密结合,使隐性思政教育得到升华。通过“思政教员-专业教员”交流互动,形成“思政理论-思政元素”精准挖掘的新模式。

(三)相映生辉:把准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梳理课程知识点,寻优选取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把准映射内在联系,使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相映生辉”,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能够相互映衬,达到同向发力的目的。

在“海军装备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中,专业教员首先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对思政元素进行初步挖掘,再与思政教员深入交流讨论,抓住思政元素契入点[4],从教学内容角度,构建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的桥梁与联系,如表1所示。其中,“海军装备研制的一般程序”这一知识要点隐含着“使命担当、爱国主义、伟大创造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联系典型装备研制的艰苦卓绝经历和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典型人物事例,将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激发革命军人使命担当、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及伟大创造精神,坚定为海军装备发展而奋斗的思政目标。

表1 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

三、基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由传统的“嵌入式”融入向“基因式”融入转变,要紧跟专业课程的建设发展,提升教师本身的思政素养,打造一堂课教学课例,明确一门课发展目标,形成“教师思政素养过硬、课例思政元素含金量高、课程教学立德树人方向明确”的全基因式思政元素融合格局。

(一)己强人随:专业教员本身思政素养的提升是关键

军校学员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而如“铁”如“玉”的学员在淬火成钢、雕琢成器的过程中,专业教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员往往因为一名教员而喜欢上一门课、喜欢上一个专业,并乐于从言谈举止甚至思想观念上以师为范、效仿遂行。教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治学态度对学员的影响很大,教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对学员的影响更大。

专业教员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授业者”,更是传播品德和价值的“传道者”[5]。己强而人随。专业教员应树立正确的思政学习与运用的典范形象,才能使学员真学真信,达到潜移默化、与思政教育同向育人的目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提高专业教员政治理论素养。一是要增强专业教员的育人自觉和责任担当,专业教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从思想、道德、学识、能力等方面全面落实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将育人导向贯穿于专业教员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二是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6],专业教员要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等理论知识,达到活学活用,落实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三是要加强与思政教员的交流探讨,在学术交流、备课研讨等方面积极请教思政教员,形成互帮互促机制。

(二)如影随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是重点

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从专业课知识要点出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如影随形,与教学内容形成紧密的育人关系,让学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过程中,切实品出专业课中的“思政味”,感受到精神洗礼和信仰洗涤的力量。专业课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应注重“量”有多少,而应注重“质”的提高,切实运用好挖掘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例、转入课堂、化入教学。

一是要把好专业教育主线与思政教育隐线“两条线”的关系,思政教育隐线蕴涵于专业教育主线之中,使学员能够主动从经典案例战例、人物楷模事迹中感悟思政教育;二是要在教学方案内容中适当显现思政元素,以启发式设问、内容中穿插等方式,达到育人目的;三是要充分运用课上教学与课下讨论的方式,与学员互动讨论思政元素融入和思政教育效果,达到专业讲授与思政教育扩展延伸的目的。

以“海军装备发展特点”课例为例,教学方案设计以讲授装备研制过程的艰苦卓绝经历为主,以典型人物事迹、装备研制等实例激发学员强军报国的伟大情怀。通过讲授刘华清上将的“航母梦”、航空工业沈飞掌舵人罗阳同志的感人事迹、国产航母与舰载机研制列装等内容,培育学员信仰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以“今日之盛世如您所愿”厚植学员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启发式问题,如“听到刘华清将军的航母梦,同学们有何感悟?”“新时代革命军人如何践行革命前辈的强军兴军志向?”,由“教员引导、学员主导”进行课上课下混合式交流研讨,深化思政元素的入脑入心。

(三)百川归海:一门课程中鲜明的思政主题是前提

一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百川最终归海,军事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主题就是强军报国。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军事类专业课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将契合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以一条主线渗透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达到强化学员强军兴军使命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学目标。

以“海军装备学”课程为例,课程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材编写、教案课例审定、线上配套资源选取等方面,融入到课堂授课、交流研讨、课后作业等各环节,紧贴思政主题。一是课程建设把准思政主题隐线。“海军装备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等内容的思政主题同频同调。“海军装备学”以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为引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二是教材教案精选精编。在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方案设计上,设置活页教材,及时补充丰富现有教材内容,让学员掌握专业最新前沿知识,并根据课堂学习效果和课下学员反馈,及时修正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手段、时机等。三是扩展教学资源补充升华。主要是通过线上资源的选取,为学员提供专业和思政知识学习的参考资料。“海军装备学”课程为学员选定“大国航母与舰载机”“舰载机导论”等MOOC课程,并结合金一南教授《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讲座资料,引导学员深刻领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辛历程,提升思政学习效果。

四、结语

军队院校专业课,特别是军事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要充分发挥课程本身具备的“政味”“军味”“战味”的特点,跨学科跨专业与思政教员、思政课程协同发力,互促互进,为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根本目标而同向同行。要积极探索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新路径,打破思想束缚与课程体系约束,充分认识到“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在思政资源运用上,积极协同思政教员挖掘思政元素,使军事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猜你喜欢

教员专业课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