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器装饰符号的认知解读*

2023-01-14李雨晨

陶瓷 2022年8期
关键词:外销花卉瓷器

李雨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自唐代以来,瓷器就已成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历经宋元时期的快速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瓷器进入了其生产、外销的全盛时期。集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国瓷器成为了早期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同时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明清时期瓷器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瓷器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四通八达的运输网,江西景德镇成为明清时的制瓷中心,其瓷器的质量、釉彩、器型、纹饰等都引领着国内外的瓷器制造业,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也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名词。明清时的景德镇还出现了专门烧制外销瓷器的手工作坊,《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有“洋器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文字。

1 明清外销瓷器的主要类别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器,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畅销海外的瓷器类别,可以分为克拉克瓷、纹章瓷、伊万里瓷等;而根据瓷器的制作及绘制工艺,又可以分为青花瓷器和各种釉上彩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出现于唐宋时期,而成熟的青花瓷则烧制于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时期,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并在明宣德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外销青花瓷器既有精巧耐用的实用器,也有赏心悦目的装饰器,其用途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其市场开拓也经历了以中东、西亚地区为主逐渐转变到以西欧地区为主的过程。釉上彩是在强度较高的素胎上彩绘,采用的是低温颜色釉工艺。最早的釉上彩瓷出现在宋代。明代釉上彩瓷比较著名的有洪武时期的釉上红彩、宣德时期的釉上五彩等。到了清朝时期,釉上彩瓷器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继承明代釉上彩瓷器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使制瓷技术达到了更加辉煌的境界。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五彩,雍正皇帝在位时的粉彩,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都是举世闻名的釉上彩瓷器精品。随着我国瓷器大量外销欧洲,欧洲商人开始按本国消费者的需求把图样带到中国,由中国的工匠模仿生产,来样定制的画稿多是来自于欧洲的油画、版画,色彩单一的青花瓷器已经不能满足定制瓷的需求,釉上彩瓷器由此大量外销欧洲。西欧曾把这一时期销往欧洲的彩绘瓷器称为为“玫瑰族瓷器”,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其相媲美。

2 明清外销瓷器的装饰特征

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由于外销时期、外销地区、瓷器种类的差异,瓷器的品质和装饰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在15世纪到18世纪末,中国外销瓷器随着时代而发展,随着海外文化和市场因素而变化,从输出完全中国本土风格的瓷器到中西文化风格相融合,到最后发展成为按照外商要求而生产的定制外销瓷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凝聚着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认知,是文化交流与经济交流相融合的体现。中国外销瓷器以其独特的陶瓷语言讲述着“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

2.1 中国风格的装饰符号

最初外销瓷器无论器型还是装饰都有着浓郁的民间色彩,而这些充满了东方色彩的装饰符号成为了西方眼中的“异国风情”,唤起了他们对神秘东方的向往。

2.1.1 传统人物

人物题材一直是我国瓷器装饰中极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具体又包括宗教人物、神话传说人物、战争人物、童子、仕女等题材类型。而最受海外市场喜爱的则是女性主题的“仕女”装饰纹样。“仕”指“做官的人”,而“仕女”指的是古代官宦人家的女子,以“仕女”为题材的绘画出现在两晋时期,并繁荣于唐代,“仕女”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朱景玄所著的《唐代名画录》,以仕女为题材的陶瓷装饰最早也是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市场对东方女性纹样装饰题材的喜爱,外销瓷器中出现了大量仕女主题的装饰,仕女们或执扇、或抚琴、或游园、或戏婴,服饰清新淡雅,神态端庄清秀,意境清幽闲适,大都是明清宫廷或官宦人家女性真实生活的写照。

2.1.2 戏剧小说

元代的杂剧蓬勃发展,出现了如《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而以老百姓熟知的戏剧情节或戏剧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元素也从元代开始逐渐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其中最受国外欢迎的是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崔放黎就曾指出,“《西厢记》的艺术魅力非凡,跨越了国界成为外销欧洲的华瓷中最为流行和出现频率最高的戏剧故事题材”。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并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例如以四大经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为主题的图案被大量使用在外销瓷器的绘画装饰上,丰富了瓷器的装饰元素。

2.1.3 山水园林

明代早期,瓷器中的山水园林装饰元素往往只是作为人物纹饰的背景出现,因此构图往往较散乱,画法也并不细致,且往往“人大于山”。万历年早期,山水园林纹饰的青花瓷盘画面已经有了远近层次,出现了以亭台、楼阁、宝塔、树木等多种山水元素为内容的纹饰。到万历年晚期,青花瓷中的山水园林画风渐趋成熟,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技法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到瓷器纹饰上。明末清初时期,外销的园林图案多出现在盘、碗、碟等食器上,同时欧洲喜好茶饮的习惯也使绘有园林图案的茶具、奶杯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山水图案进一步借鉴了文人山水画的技法,构图细腻精致,画法清新柔美,格调清幽明净,以至于形成了西方人眼中“那里的人性格随和,常常在安静的楼阁里优哉游哉,于大自然融洽并存”的“中国风格”。

2.1.4 花卉虫鸟

在中国陶瓷装饰的发展史上,花卉植物等意象始终作为美好寓意的载体,成为了人们寄托美好情感和希望的隐喻符号,可以说“从青花瓷器问世以来,花卉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最持久的灵感源泉”。花卉或出现在瓷器的正中心,或作为边饰和底纹,牡丹隐喻华丽富贵;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则隐喻清雅高洁;荷花隐喻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石榴花则隐喻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有时花卉旁边还会绘有鸟类昆虫等作为点缀,尽管后期的外销瓷器上已经很难辨别花卉的具体品种,但是花卉已经成为了极具文化内涵和隐喻意义的瓷器装饰符号。

2.2 外国风格的装饰符号

由于单纯中国风格的器型和装饰脱离了欧洲人的实际生活,加之经由瓷器外销中国对于西方世界的认知逐渐进步,从明末开始的外销瓷器中逐渐出现了西方风格的装饰元素。

2.2.1 神话故事

以西方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为主题的装饰元素大约出现在18世纪三四十年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朝初期的外销广彩瓷器中出现了大量以西方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纹饰,如潘多拉的魔盒、斯芬克斯之谜、达摩克利斯之剑等。这些瓷器大都按外国客商的采购要求绘制,以瓷器为载体,西方浪漫主义的审美情怀与瓷器这种古老的东方艺术瑰宝融合在了一起。

2.2.2 宗教典故

基督教在明代晚期经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并迅速普及。到清朝初期的康雍乾时期,欧洲各国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数量进一步增加,一些传教士甚至在中国朝廷做官,这些传教士中有很多人在艺术、科学方面颇有造诣,例如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在康熙五十四年来到中国并成为了宫廷画师,历经康雍乾三朝,他向中国画师传授西方绘画的技法,对清初珐琅彩的创烧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时,大量欧洲来样的订烧瓷器是以圣经人物或圣经故事为模板的,起初景德镇的工匠们对基督教缺乏了解,外销瓷器上的圣经人物看上去不像西方人物且形象没有差别,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流行以及西洋画技法的普及,到了18世纪上半叶,景德镇画师们绘制西洋人物的技法有了很大提高,人物形象和服饰也更加贴近西方风格。

2.2.3 定制纹样

明末清初,中国瓷器大量外销欧洲,为迎合日益增长的海外需求,中国的瓷器生产和经营模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除了之前常见的批量订货以外,还出现了来样定制的订单模式,客商将器物的外观、尺寸、形状、图案等在合同中做好明确规定,工匠们只需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要求制作即可,在瓷器生产繁荣的景德镇出现了专为欧洲市场而生产的“洋器”作坊,专门制作这些“订烧瓷”。这些欧洲客商带来的模板,大多是木器、金属器、玻璃器,大多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食器、饮器等生活用具,而其中最与众不同的是被人们称为“纹章瓷”的订烧瓷器。纹章瓷也称徽章瓷,是指景德镇的工匠们按照欧洲订购商提供的种类、造型、式样、纹饰、工期等的要求,将代表欧洲贵族家族、团体的徽章进行彩绘烧制的瓷器种类。纹章瓷融合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和当时西欧典雅的装饰风格,受到了欧洲上流社会的青睐,甚至成为了欧洲皇室贵族用来炫耀的物品。18世纪是定制纹章瓷的高峰期,文献记载18世纪中国外销欧洲的各类纹章瓷多达60万件,其中大多销往了英国。

3 明清外销瓷器装饰符号的认知解读

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美各国之后,中国瓷器的艺术主题和装饰符号逐渐被异国社会所认知、接纳,并与当地的文化、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相融合,有时还会加以想象和重新诠释,成为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其他商品或艺术文化产品中的元素。中国外销瓷器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双向文化特征,其展现出的结构之精巧、姿态之秀美、意境之深远堪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重要使者和媒介。

3.1 “人物题材”装饰的认知解读

在13世纪蒙古帝国打通欧亚商贸路线以前,欧洲对中国甚至对东方世界的认知可谓是一片空白,马可波罗以及欧洲传教士们只是从中国带回去一些夸张的文字描述,但却唤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好奇和向往。随着17世纪中国瓷器大量外销欧洲,中国的人物形象、衣着服饰以及中国人的世俗生活场景通过瓷器的纹饰图案展示在了西方面前,成为了风靡欧洲的“异国风情”。例如《西厢记》传递的与封建世俗观念相抗争,勇于追求美好爱情的理念与西方观众对浪漫主义的追求相吻合;《西游记》中孙悟空向往自由平等、充满斗争精神的形象与西方社会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相契合;《水浒传》故事中除暴安良、豪侠仗义的英雄形象符合西方社会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这些东方元素的装饰题材及其背后的故事内容和文化内涵逐渐与西方的思想意识相融合,因此受到了西方民众的接受和喜爱。

3.2 “山水园林”装饰的认知解读

中国瓷器中的“山水园林纹”既是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生活的体现,也是中国优秀园林设计手法的体现。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瓷器上“山水园林”主题的纹饰,包括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的装饰元素也传入了西方,给欧洲带来了全新的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进而引发了18世纪自然式园林景观在欧洲的出现。因此,中国外销瓷是中西方园林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中国瓷器里的亭、阁、塔、桥成为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新园林的标志,对英国自然风致园和图画式园林风格的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建造了一座中国式八角塔,塔高十八层,塔身装饰有八十条龙,庄严古朴,在绿林的掩映中十分瑰丽。集合中国装饰元素的中国塔以高耸入云的形象与园中其他建筑形成了强烈对比,引发了欧洲仿造中国风园林的热潮,钱伯斯在《东方造园论》一书中阐释了自己早年亲访广东园林的见闻以及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见解。18世纪的法国在大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掀起了“中国热”,中式的亭台楼阁在版画、油画等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法国建筑师勒胡日出版的《英中式园林》对中国园林的结构布局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当时西方对中国园林的认知。

3.3 “花卉虫鸟”装饰的认知解读

花卉图案是外销瓷器装饰主题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大多作为边饰出现,有卷叶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折纸花卉纹等类型,可谓多姿多彩。中国人对于花卉题材的运用往往具有吉祥寓意,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由于当时欧洲对中国文化的追捧,他们对花卉或任何其他事物的中国寓意都抱有一种新奇接受的态度,因此花卉主题的装饰在外销瓷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清新柔美、纤细精致的曲线造型引发了欧洲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受中国花卉虫鸟装饰的影响,国外仿造的瓷器中也经常出现本土风格的花卉纹饰,如日本柿右卫门瓷器中的植物图案、德国梅森瓷器中的“德国花卉”、英国切尔西瓷厂绘制的“英国花卉”等。

4 结语

中国外销瓷器借助着丰富的装饰内容叙事,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中国瓷器的艺术主题和装饰符号逐渐被异国社会所接纳,有时还会重新加以诠释,成为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其他商品或艺术文化产品中的元素。因此,中国外销瓷器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对外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宗教、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外销花卉瓷器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花卉之二》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静物花卉》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