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地球2》暖市巨作 重装归来

2023-01-13

中国银幕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体流浪科幻

距离2023年春节档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每年国内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都会有重量级作品挑大梁。《流浪地球2》无疑肩负票房重任。四年前,前作《流浪地球》以雄浑壮阔的特效场景更是为国产科幻注入强心针,拉开“科幻元年”的序幕。四年后,“小破球”重装归来,以地球“流浪”前的故事展开,力图扩展故事格局,夯实“流浪地球”世界观,或许都在为“流浪地球宇宙”做着充足准备。

《流浪地球2》中,“定海神针刘培强”——吴京回归,除了带来他成为航天员之前的故事之外,还呈现了在这场危机之中他对家人的不舍与艰难选择。影片另外一大看点、40年不老传奇刘德华重磅加盟,携全新角色工程师图恒宇亮相。在“小破球吉祥物”人工智能MOSS的注视下,刘培强与图恒宇的身影交叠融为一体,影像交错中无法割舍亲情的两位父亲仿佛互为心声,不约而同展现出守护家人的坚定。“家人”无疑是《流浪地球2》在科幻之外为春节档打出的最保险王牌。能否吸引“全家福”进场,让电影市场在开春之时“回暖”,《流浪地球2》必将成为关键一环。

中国科幻再下一城

上映日期: 2023年1月22日

导演:郭帆

编剧:郭帆  龚格尔

主演:吴京  刘德华  李雪健  沙溢  宁理

类型:科幻 / 冒险 / 灾难

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影创意(北京)电影有限公司出品

北京阿里巴巴影业文化有限公司  融创未来文化娱乐(北京)有限公司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故事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Before《流浪地球》

“小破球”的太空历险记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太阳正在急速老化,100年后,会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熟悉的剧情与经典的台词将人们带到四年之前。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一公映,在当时的首映式上,导演郭帆曾饱含深情地为电影带来一封“家书”:“小破球(电影《流浪地球》的昵称),你已经4岁半了,今天,你会正式离开家,来到外面的世界,无论风雨荆棘,之后的路,就靠你自己了。”随后,“小破球”斩获了47亿元的高票房,在《流浪地球》引发的现象级科幻狂潮下,2019年,也被称为“国产科幻片元年”。

尽管已经4年过去,《流浪地球》的场景似乎仍历历在目——废墟感的地下城,冰封世界里逐一坍塌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一万个发动机,还有那句魔性绕耳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早在影片制作之初,曾有国外演员与郭帆打趣:“地球遇到危机,你们为什么不选择星际移民逃离地球,而是‘带球跑’?”面对这样的提问,郭帆想了很多,他发现刘慈欣原著的逻辑在他这里完全行得通,“这可能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对土地的情感,中华民族对于‘家园’的情感牵系更为浓厚且依依难舍。”于是,他将这种骨血里的文化情结反映在电影里——在地下城里,你依旧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式气息。当然,比起细节,《流浪地球》最为人感叹的,莫过于大气而恢弘的“纯国产”硬核科幻,比如全片的高潮戏,“引力弹弓”和“洛希极限”——地球要利用木星的弹弓效应来增加逃逸速度,与此同时还不能被洛希极限导致的强力撕成碎片,这一困局最终以吴京饰演的刘培强自我牺牲“点燃木星”而成功突破,影片的最后,地球获得了充分的逃逸速度,向着广袤的外太空飞驰而去,开始了它漫长的流浪时代……时隔4年,观众仍然能有清晰印象和经典画面回想,足以证明电影当年的巨大成功。

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都深知,在2019“科幻电影元年”之前,拍摄国产科幻片有多不容易。《流浪地球》里的太空舱和宇航服,有一部分是直接问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剧组借的——全片最大的花费都用在“刀刃”特效上了,导致其他硬件素材急缺。不过,尽管投资只有好莱坞正常科幻片的十分之一,《流浪地球》还是做了超过4000个特效镜头。当年剧组也想找有名气的演员来做主演,可是找了很多人都拒绝了,原因是他们不相信中国能拍好科幻片。最后剧组“空手套战狼”,零片酬找到了吴京出演,而吴京愿意演出,是因为在导演郭帆身上看到了和自己当年拍《战狼》一样的执着和疯狂,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仅凭情怀在默默坚持,四处谋求。

而《流浪地球》最終在搭建科幻场景上的成绩,也实现了很多电影工业上的突破,比如用VR系统模拟出搭建场景,预先踩点测试;比如成立了一个在中国电影剧组中从没出现过的视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调度;比如引入剧本标准化系统,实现多位编剧协同工作,用数据去判断每个人物、情节点是否充分……在拍科幻片上,《流浪地球》是新时代的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却也为中国电影工业的科幻类型片打下了可以借鉴的模版。

After《流浪地球》

技术: 第二部再次经历“从零开始”

4年磨一剑,再4年又磨了第二剑。《流浪地球》系列正以自己4年一个周期的节奏在成长。《流浪地球2》的故事仍然起始于那个“小小的白点”——那是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号”在宇宙中拍下的地球。这个小白点,就是我们的一切。

观众最关心的,莫过于这部要讲怎样的故事,宇宙观有什么变化,技术上又有哪些突破?虽然《流浪地球2》的剧情仍是保密的,但我们可以从公布的剧照和演员们的忆述中对剧情初探一二:《流浪地球2》是一部前传。在相关物料的发布上,郭帆透露比较多的是技术上的突破。据悉,《流浪地球2》在技术上一个很明显的进步会表现在道具上。“我们对道具的逻辑在改变,从传统的道具逻辑变化到接近产品化的道具逻辑,就像做手机、做电子产品那样去做电影道具,精度会比以前高很多。”导演郭帆说,“以前如果是手工作坊式,那现在就是工业化的。有的机器装置有1000多个零件,还有机械臂道具,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好像孩子长大了。”

事实上,郭帆本以为第一部积累了一定工业化的经验,可以被第二部借鉴,但由于第二部的规模和难度都有提升,所以每天仍然在经历“从零开始”。他给自己定了一句话“从心出发,重新开始”,带着对科幻电影的敬畏之心,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试图创新方式方法,一路对科幻片的工业化进行摸索和梳理。有一次视觉部门将一张剧照删除,原因竟是觉得剧照里的场景太真实了,不像科幻片。但郭帆最终把照片恢复了,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把科幻片拍得尽可能真实,减少违和感,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在拍摄现场,有一个随时待命的“精加工车间”,随时落实每一件道具,确保每个镜头的完成都精致用心。

而在宇宙观上,《流浪地球2》仍然像第一部时一样,请了中科院的专家作为顾问,来探讨“带球跑”的可行性。并且,片方还和北京电影学院开启课题合作,安排二十多位实习生在不同部门计算每天拍摄犯下的错误。电影杀青后,错误已累计成厚厚一本子。“记下来之后就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可以让我们去复盘,去整理出来这套流程,可能在下一次拍摄的时候,我们尽量少犯这些错误,少掉在坑里面。”“本来以为在第一集中可以有一些经验,但真正到第二集后,我们发现当把规模放大一些,把难度提高一些的时候,第一集的经验变得不够了,我们又面对更多新的问题。”郭帆说。

《流浪地球2》从2019年底开始创作剧本,到2022年底还在紧锣密鼓制作后期。郭帆表示,第二部的视效内容量比第一部多,制作周期也比第一部短,时间非常紧张。对比前作,这次拍摄在许多方面得到升级。比如在前期部分,用虚拟拍摄的技术让演员能看到可视化的剧本,提前了解现场拍摄时的镜头调度,更好地辅助演员投入表演。

在视效方面,郭帆表示,如山、石头、植被等硬质表面的视觉效果都有肉眼可见的进步。“我们在探索当中,有些能逐渐看到它成熟的过程。我们还在尝试后面比较难一点的视效部分。”《流浪地球2》不仅在青岛,也在纽约、冰岛等海外拍摄。得益于网络技术设备的搭建,剧组可以在国内远程实时沟通、操控,“我们可以在这儿实时看到,而且可以实时跟对方说,就跟我们在现场拍戏是一模一样的感觉。”

卡司:内地香港“一哥”的梦幻合作

“京华一梦”组合,隔空演戏默契足

卡司方面,因为《流浪地球2》讲述《流浪地球》的前传故事,吴京演绎的刘培强形象也和前作不同。在《流浪地球》中,刘培强为了家与国牺牲自我,义无反顾撞向木星。此番“复活”,吴京介绍:“这一次,他从少年开始,没有任何光环,就是普通少年,逐渐有了家庭,有了爱人,有了孩子。他开始的时候想躺平,对人生有很多失落,有了牵绊之后,他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然后去保护家庭、守护家园,他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从《流浪地球》的片尾致谢名单走到《流浪地球2》台前,刘德华此次饰演科学家图恒宇,不仅要穿宇航服上天、也要穿潜水服入海。刘德华坦言,拍《流浪地球2》让他有重回80年代刚从电视转去拍电影的感觉,每天都充满未知与好奇,“进组第一天,我看到每一样东西都很神奇,很新鲜。每天都问这个怎么用?待会儿怎么拍摄?”以前拍戏他很少去看回放,现在每拍一条都要看一下拍出来的视觉效果。

吴京和刘德华上一次合作是在电影《新少林寺》,“上一次动作戏比较多,我们两个人一直打,这次,我们两个人是隔空传递情感。”吴京称,这次他们俩的组合可称为“京华一梦”。片中有场戏令他们印象深刻,“两个为了守护家庭的人,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彼此谁都见不到谁,但是我们传递的情感那么相似,所有的心声、对白,心理节奏是那么一致。”吴京说这场戏就像一个梦一样,郭帆也称赞两个人的表演非常契合、同步。

2022年12月19日,《流浪地球2》发布“刘培强”和“图恒宇”双预告,首次正式揭開由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以及由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的角色故事,两支预告同声一辞传递出在末日危机笼罩之下,刘培强与图恒宇对亲人无法割舍的情感。两位角色也互相作为“彩蛋”出现在对方的预告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角色在预告中相辅相成。不仅如此,两支预告的关联性还体现在人工智能MOSS上,它不仅作为观察者出现在“图恒宇”预告中,也作为“面试官”的身份出现在“刘培强”预告里,作为关键角色同时也是电影《流浪地球》中已知的角色,MOSS和刘培强、图恒宇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人工智能的它将如何参与到逃离太阳危机的计划中?它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与两支预告一起发布的还有“镜面”海报,伴随着镜面反射的红色警示信号,在人工智能MOSS的注视下,刘培强与图恒宇的身影交叠融为一体,影像交错中无法割舍亲情的两位父亲仿佛互为心声,不约而同展现出守护家人的坚定。

主配间的惺惺相惜

《流浪地球2》是演员宁理第一次接触科幻片,他和刘德华一样感到新鲜。他认为这次在表演上的最大挑战在于拿捏好表演的分寸以及和对手的关系。宁理饰演角色马兆主要和刘德华在片中有较多对手戏,他透露这个角色语速特别快,“这次角色话比较多,比较密,而且导演不断在挑战我的生理极限,演完了以后说能不能再快一点。”

演员王智饰演刘培强的妻子韩朵朵,也是第一部中赵今麦饰演韩朵朵的“妈妈”。这是一个很有女性力量的角色,“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积极的女生,充满韧劲和坚强,总是会给亲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也为刘培强带来能够去拯救地球内心深处的能量。”在前作的整个拍摄过程中,王智和吴京都未曾谋面,因为角色一出场就已经离世了。“我负责情感,她负责动作。”如吴京所说,在《流浪地球2》中,王智成为动作担当,“和吴京一见面就是动作戏,就是开打,把京哥的腿给踢伤了。”王智说,两人在片中甚至打成了“兄弟情”。王智小时候练过武术,有武打功底,“我在看到剧本的时候,是没有动作戏的。但是在现场拍着拍着,京哥说你来。”王智特别感谢吴京把原本剧本里的很多动作戏交由她来执行。

朱颜曼滋在《流浪地球2》中饰演郝晓晞,为了接近人物的职业特性,她做了密集的准备,看了很多书籍与资料。片中,郝晓晞是李雪健饰演角色周喆直的学生,朱颜曼滋大部分的戏都和李雪健在一起。“他像我的师父一样,就像灯塔一样,他一直站在那儿,我受着他的牵引,我就不自觉地融入在这里面了。雪健老师的气场非常强,我每天都在偷学、偷师,体验这种言传身教。”朱颜曼滋说,等到快拍摄结束,她也发现同角色一起成长了。

片中,“老戏骨”李雪健也说,导演带着1000多人的团队勇攀中国电影高峰,像小蜜蜂一样团结一心,每天辛勤劳动,可爱又可敬。正如《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所言:“宇宙小白点带来新的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勇气,不要忘记抬头,三,二,一,看漫天繁星,为我们每个人闪烁。”

TIPS预告大揭秘

▶ 小白点”预告中,展示了太阳氦闪时地球毁灭瞬间。第一帧太阳氦闪末世大远景,小小的地球在劫难逃。空间站也随之遇袭,天空碎片划过如流星,巨大科幻建筑出现(猜测为加蓬UEG军事基地)

▶ 一辆月球车,驶向月球行星发动机基地,看月面上的人工痕迹,这个月球基地面积巨大。随着月球基地宇航员出现,也验证了第一支预告的“逐月计划”,宇航员在月表作业,远处地球隐隐约约。紧接着就出现三座行星发动机推离月球时的大全景,图中可见三座行星发动机是呈等边三角形状。太阳氦闪后,月球上空漂浮的月石碎片,月球受到爆炸侵袭后的漂浮碎片场面缓缓浮现。

▶ 预告画面中亦出现环赤道行星发动机运转——巨大的发动机推动地球转向。这一帧颇为经典,《流浪地球1》中就有所展现的地球发动机运作画面,这里地球正在转向,环赤道发动机全速运转。

▶ 刘培强一家的自拍出现,目测时间应该是在领航计划前,照片中刘启母亲韩朵朵首次以照片形式出现,小刘启出现。王智饰演的韩朵朵在第二部的角色是军医,刘培强在第二部中是一名见习飞行员,还未成长为宇航员。

▶ 垂直起降歼20的画面非常震撼,两个UEG标志显赫,暗示了这是联合国势力的战机,随后飞机掠过水面,飞往建设中的行星发动机,猜测此地点位于加蓬。战机从废墟中起飞,蓝色喷射火焰非常酷炫。画面中,战机掠过水面,激起水花,经过行星发动机,飞入行星发动机停机坪。

▶ 科学家旁白解释重聚变技术,“He-3激发硅原子重聚变链式反应,通俗点就是烧石头,理论上三台发动机就可推走月球。”《流浪地球》电影设定编年史提到中国科学家刘欣与日本科学家中田一夫都是行星发动机技术的推动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这个光头科学家他的扮演者是导演兼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王红卫。

▶ CNN新闻里的文字也有彩蛋。CNN标题:Solar crisis under heavy questioning by the public 翻译为:太阳氦闪危机受到公众严重质疑。新闻时间是纽约上午11点12。小标题中滚动信息: 世界著名的六分仪光学公司今天宣布批量生产新一代NXT太阳镜片。此时一位黑人女士反驳道:下着雪呢,太阳氦闪不存在的。

▶ 印度数字生命机构(Institute of digital life)或许是影片为第三部埋下的小彩蛋,在设定集中,数字生命计划是流浪地球计划的一部分——人的意识可以被保存至芯片中得以永生。(在未来被植入新的人体复活?)电影从原著中的记忆遗传技术汲取灵感,且这一技术在电影第二部中极有可能会激起社会矛盾。之前印度科学家手里拿的数字生命芯片再次出现,并被插入一个机器,目的不明。推测是把人的意识和记忆上传至系统,1.合成超强人工智能;2.系统备份以便在未来植入新的人体。

▶ 纽约地球联合政府总部前,人们举行游行示威抗议,要求政府重启“数字生命计划”。还有激进民众在联合政府总部身捆炸弹自爆来要挟联合政府,而当时李雪健就在联合政府总部大楼内开会。所以能爆发游行示威,应该是各国底层民众担心自己无法抽签进去地下城,所以把生存希望寄托于“数字生命计划”,而地球联合政府之所以停掉这个计划,有可能是这个计划技术难度过大且发展时间过短有技术缺陷或者需要资金过多。

番外一 刘慈欣的科幻影视宇宙

科幻作家陈楸帆曾说过:“这么多年来,可能刘慈欣老师一个人的作品,占到了整个中国原创科幻作品销售量的80%以上,这个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图书市场里,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這侧面证实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窘境”。无疑,凭借《三体》获得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的刘慈欣从文学上提升中国科幻的地位,并凭借一己之力,创造出了具备中国价值观的科幻宇宙。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更以符合中国语境的内容,构建起与华夏民族不谋而合的气质。而内核与风格之上,刘慈欣科幻小说本身拥有步步推进的故事结构与冲突,拥有易懂且完整的科学原理,这些无疑都为创作出中国特色科幻影视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成功典范,即便全文只有2.3万字,但电影抓住了其核心内容与主题,提炼出影视叙事的主要元素,并以此扩展为更完整的世界观,创造了一个令观众信服的未来世界,尤其是合情合理地对中国未来世界的语境营造,令人感受到接地气的真实感。《流浪地球》之前,刘慈欣最出名的作品《三体》就被提上影视改编的议程,《流浪地球》之后,大刘更多的作品也开始步入影视化改编,而这些作品,或许在未来就能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值得书写的一笔。

《三体》系列

故事梗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物理学家叶文洁因不满个人命运,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使人类第一次进行Ⅱ型文明能级的发射。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改编情况:

电影项目搁浅;剧集拍摄完毕待上线;广播剧连载中;动画剧集连载中

《三体》是刘慈欣科幻作品的集大成者,也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无三体,无大刘”,也是这部作品,让中国读者知道了在中国价值观体系之下,仍旧能拥有与世界接轨的科幻小说,拥有以“中国”为叙事中心的科幻世界。《三体》在经过刘宇昆翻译成英文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好评。2014年,《三体》荣获美国奇幻科幻协会星云奖年度长篇小说,次年更是拿下普罗米修斯奖最佳小说、轨迹奖科幻小说类、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最佳科幻小说,以及重量级的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奖等科幻小说领域诸多奖项。2019年,《三体》在日本发售,当天就登上了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发售的第二天,译者大森望在社交网络表示要第3次印刷,四天后早川书房已经着手《三体》的第6-8次印刷。2022年1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透露,刘慈欣《三体》英文版权续约金高达125万美元,创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版权输出纪录。

虽然《三体》声名远扬,但是在影视化改编上却一波三折。2014年10月,“三体电影”官方微博开通,也正式官宣了《三体》电影化的消息,同年11月在游族影业成立仪式上,官方表示《三体》电影将拍摄成“六部曲”,单片投资约2亿元并无上限追加,原著作者刘慈欣担纲影片监制,周边产品同步进入开发阶段。这一消息虽然重磅却令科幻迷们持观望态度,毕竟彼时从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故事层面还是特效层面都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价值观的科幻小说,直到2015年4月22日,电影《三体》召开了第一场发布会,公布14名主演并且宣布定档2016年暑期档,观众才真实地意识到:《三体》电影可能就要来了。

然而事实证明,一开始的预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原先的计划,剧组7月份外景地拍摄完成后将转战棚拍,并通过真实模型搭建加特效制作构建“红岸基地”、“雷达峰”等建筑。但是在2016年1月14日,电影发布了第三款静态海报“敬虫子”之后就再无消息,当年6月上海游族影业遭遇人事变动,电影《三体》的制片人孔祥照离职,这导致电影《三体》推进困难,最终暂停。四年后,《三体》电影版再传消息,这次却是光线接手《三体》电影,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执导。然而这一消息也仅仅只是个消息,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并未见到下一步动作。对于电影《三体》,刘慈欣曾说过,“我们应该抱着一个平和的心态看待”,在他看来,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瑟·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等著名科幻小说的影视化都已经历了数十年,有的甚至至今还未开始拍摄,所以《三体》电影版或许还得等一等。

其实,除了电影,得益于《三体》本身的知名度,其广播剧、剧集、动画都在并行创作中,甚至Netflix也买下版权,同步中国拍摄海外剧集版《三体》。从观众们的反应来看,《三体》广播剧制作精良,获得了科幻迷的认可,但是始终因媒介的局限性没能“出圈”。动画版《三体》则因制作上不够精美,上线时遭遇不少异议。因此观众们还是将目光放在了已经拍摄完成却迟迟未上线的剧集版上来。相较电影篇幅有限导致的“难改编、重特效”,剧集有着讲述故事的天然优势,因此众人更希望剧集能在人物塑造与剧情展开上给予惊喜。目前看来国内剧集版或许相对常规,从导演到阵容甚至预告片都未能让人眼前一亮。相对而言,Netflix版的《三体》则找来《权力的游戏》编剧,希望最大限度地以电影质感还原小说。

当然,《三体》的海外影视化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刘慈欣对于Netflix版的《三体》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着手写作的是一个超越了时间和国家、文化、种族的故事,一个强迫我们去考虑全人类的命运的故事,看着这个独特的科幻概念传到全球,获得喜爱,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并且我期待着全世界新的和已有的粉丝在Netflix发现这个故事。”

《球状闪电》

故事梗概:

陈博士有着一段惨不忍睹的童年经历,他亲眼看到一个神秘的闪电球从窗外飘进来然后将他的爸妈烧成了灰烬。致力于寻找父母惨剧真相的陈博士长大后爱上了物理学,顺利参与到一个闪电研究项目,认识了军人林云。在研究中,陈博士发现林云的研究是将球状闪电作为战争武器……

改编情况:电影版筹备中;剧集项目完成拍摄待播出

在众多科幻迷心中,《球状闪电》是刘慈欣《三体》之外最好的长篇科幻,与《三体》一样,《球状闪电》故事也是从主角的日常开始叙述,由点到面,渐渐展开,并架构出宏大的科幻世界观。值得探讨的是,这部小说中刘慈欣不再講外星文明、宇宙奥秘,而是将目光聚焦到“量子”这一微观世界,或许这是《球状闪电》值得观众期待的一大缘由。除此之外,故事推进仍旧是刘慈欣擅长的军事较量与政权博弈。

《球状闪电》电影版启动较早,但是信息却极少,编剧张小北在与观众互动中透露,早在2008年,《球状闪电》的电影版权已经卖出,而其所在的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小说的电影化,其中包括与好莱坞公司合作,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简单说,就是我们作为科幻迷和电影迷,当时走得太快了。在当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下,这样一个高成本、高技术、高概念的科幻电影,实际上是超过了中国电影的实际能力的。”张小北同时也分析了电影化失败的缘由。

2016年,《球状闪电》电影版备案,张小北表示电影第一稿剧本已经完成,但鉴于如此庞大的世界观架构,剧本的后期修改必然是漫长的,甚至到影片开拍时都可能还在进行,张小北后来也表示,现在谈上映仍旧为时过早,“电影版项目启动最多只算是马拉松起跑时的发令枪,距离电影上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到如今,即便《流浪地球》获得成功,中国电影工业不断完善,但《球状闪电》电影版仍旧是个“谜”,没有进一步动作。

《球状闪电》电影版在跑马拉松之际,剧集版开足马力迎来消息。 2019 年 6 月,《球状闪电》剧集出现在广电总局电视剧备案公示中,2021年5月爱奇艺电视剧官方微博发布了《球状闪电》“雳烁穹苍”概念海报,正式启动剧集版。2022年4月,剧集版《球状闪电》开机,5月官宣阵容,8月杀青进入后期制作。相比电影版,剧集版的制作速度显然令人满意。在监制陈思诚的推动下,执导过高口碑硬核网络剧《唐人街探案》以及悬疑电影《误杀2》的导演戴墨成为该剧的导演。观众曾对剧集寄予厚望,只是在陈思诚团队竭力打造的科幻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遭遇滑铁卢之后,陈思诚团队在科幻领域面临着信任危机,剧集版《球状闪电》是否能扳回一城,还待播出后见证。

《带上她的眼睛》

故事梗概:

“我”是一个投身于科学事业的普通人,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使“我”变得精神匮乏而麻木。在一次难得的旅行中,“我”遵循上级命令,联通视觉感知设备,带上女领航员沈静的“眼睛”去触摸草原,去看月亮,去给小花取名字……后来我才知道,沈静是“落日工程”的地心探索计划被困地心的一员,而在“我”在返回途中,却永远和沈静失去了联系……

改编情况:电影已备案

与其说《带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柔情的爱情小说,在这篇小说中,刘慈欣放弃了大篇幅地阐述硬核科幻架构,而以“我”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动人的成人爱情童话。按科幻迷说法,“这是一篇少有的、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通俗化叙事的科幻作品”。《带上她的眼睛》的故事并不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这点从它入选语文七年级教材可得知,但是这部小说却并非浅显,而是传达了颇具人文色彩的主题——人类精神家园的广度足以突破生命的局限,并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虽然小说科幻设定寥寥数语,但是刘慈欣仍旧向观众输出了海量的科幻信息,其一就是能与其他人达成“意识共享”的科技设备,尤其通过这一设备产生爱情的情节,让人不免想起电影《你的名字。》。另一设定,便是关于地心探险。这也是考验电影特效的内容:故事中被称为“落日工程”的地心探索计划庞大而神秘,而“落日六号”发生意外,误入地核并被永久地封印的过程,也值得电影大书特书一番。从电影的故事简介来看,影片也将着墨这一事件的描绘,同时与小说中遗憾的结局不同,电影或将放大“爱情的力量”,加入男主角寻找并解救女主角的内容——太空营救专家刘欣无意间,在一双可以联通其他人视觉和感官的“眼睛”中,认识了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孩沈静,从不解、好奇到疯狂相爱,最终,他踏上不畏艰险,穷其一生寻找她的旅途。

《超新星纪元》

故事梗概: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夏夜,酝酿了上亿年的灾难从宇宙深处到达地球,导致大人们将于一年内死亡,世界上将只剩下孩子。当最后的时光在大学习中转瞬即逝,当黑屏上的最后一点绿光消逝,地球上最后一个大人死去,公元世纪终结了,孩子所领导的国家诞生……

改编情况:电影已备案

有人称《超新星纪元》为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的零坐标,毕竟这部小说在1991年就已经完成,而从这部小说中也可以看出,刘慈欣以中国为中心的叙事早已形成。相比《三体》与《流浪地球》中由“物理攻击”造成的末日世界,《超新星纪元》中的“末日”更让人恐惧——在孩子掌控的世界里,战争武器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都成为了孩子的新玩具,而缺乏完整世界观的孩子们,将它们用于血腥的战斗与厮杀。它将世界的生存与毁灭,交给了人类自己,在探究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哲学课题下,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肮脏。

在影视化改编的道路上,《超新星纪元》并不乐观,除了难以合理化改编的“未成年世界”设定,世界大战的超级场面也注定了该片必须投入巨大资本。2019年,著名作家、电影人孔祥照宣布《超新星纪元》电影项目启动,并由其亲自执导。孔祥照也是《三体》电影的总制片人,在《三体》项目搁浅之际,他将目光转向这部刘慈欣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在看过电影《流浪地球》之后,孔祥照信心满满,甚至还想让吴京加盟。不过,在《三体》出师不利的情况下,《超新星纪元》不仅不被科幻迷看好,还遭到了网友的一致“拒绝”。幸好,从备案故事简介中可知,电影主创们已经找到了合理化“未成年世界”设定的方法——当成年人渐渐消失,幸存的未成年人则要学会长大,依靠从父辈身上学习各行各业知识来面对新纪元。这样看来,《超新星纪元》电影版或许会使故事失去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却不失为一部励志的末世探险大片。

《乡村教师》

故事梗概:

大西北偏僻的农村,村民们愚昧、落后,初中文化的李宝库坚守村小,直到自己罹患绝症。五万光年之外,碳基文明在星际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派遣舰队对宇宙中文明进化程度进行甄别并选择是否摧毁,他们随机选择了黄土地上的一群孩子进行测试,而他们正是靠着老师李宝库固执地要求背诵的牛顿力学三定律通过了测试,地球文明逃过一劫,也使得碳基文明开始研究人类……

改编情况:电影已备案;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宣称改编自该小说

在刘慈欣诸多科幻小说中,《乡村教师》是最早出现影视化消息的,早在2010年,小马奔腾影业便针对电影《乡村教师》进行了备案,且备案剧情与原著剧情几乎一致。但是直到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出现,其拍摄仍旧未成形。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立项时打着“改编自《乡村教师》”的旗号,尤其刘慈欣也参与了剧本改编,以至于科幻迷对此深信不疑。2019年,《疯狂的外星人》与《流浪地球》同步上映,盛况空前,那一年不仅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还被称为“刘慈欣科幻年”。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在《疯狂的外星人》中,除了外星人空降地球这一设定外,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甚至内核,都与《乡村教师》毫无关联。

《乡村教师》是一部借科幻之名,致敬老师这一职业的科幻小说。在故事中,外星高级文明对人类文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惊讶于人类没有记忆遗传功能,却能靠着每秒只能传递1~10比特率信息的声波创造出伟大的文明,而传递两代人之间知识的便是老师这一群体。正如书评中所说“这样的连接如一根细丝拉动历史的车轮,在几千年的漫长日夜里不断前进,越过胡夫金字塔,越过雅典神庙,越过蒸汽火车,越过阿波罗11号。”显然,《疯狂的外星人》并没有将这一动人的故事核心传递,而仅仅是在宣传时借用了《乡村教师》的名号,实属可惜。

番外二 前传电影的前世今生

如今,系列电影第一部正传,第二部前传的“模式”已经蔚然成风。从经济效益来讲,基于粉丝的数量,前传和后传都有盈利价值;后传之于正传,相当于一个另起炉灶的新故事,满足了粉丝的期待和需求。而前传之于正传,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前传里的情节或解释了正传情节的起因,或丰满了人物性格。《好莱坞报道者》曾经就“前传”与“后传”的选择在业内发表过投票结果,结果是“前传”以62.2%胜出。倒也不是续集不够吸引人,而是前传拍摄起来,更轻松,也更容易打开格局,至少能够大幅降低“狗尾续貂”的可能性;再者是前传对时间的解构,能够改变观众对于影片过往的观影期待——其以一种“上帝视角”的观影体验来启发大眾,这点恰恰是续集后传所无法达到的,同时带给观众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力感,也是前传独有的感染力。并且,前传故事有趣之处在于,它能揭示很多之前电影事件的原因,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观众看电影喜欢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是导演编剧也都努力营造的“秘诀”。

都说“前传”拍得好,往往会比正传更加有吸引力——如果一部电影犹如一幅已经完成的画作,那么“前传”无疑是在一张崭新的空白纸张上挥毫泼墨,不用担心剧情走向被干扰,反而会在剧情的衔接串联上,将一部电影的故事线讲述得更为完善。在如今崇尚某种“宇宙”性的叙事观下,前传便如同一颗颗独立存在却又彼此关联的行星,描绘出浩瀚无限的电影星系。

不止“前传”

《蝙蝠侠》

《蝙蝠侠前传三部曲》

(《蝙蝠侠:侠影之谜》2005、《蝙蝠侠:黑暗骑士》

2008、《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蝙蝠侠》最早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银幕和小荧屏上被数次重启。《蝙蝠侠和罗宾》的票房口碑双惨败让这个系列陷入谷底。直到2005年,仅仅有两部长片作品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携《蝙蝠侠》系列前传《蝙蝠侠:侠影之谜》闯入大众视野。其实,那时对于华纳而言,《蝙蝠侠》不是一个特别依赖特效的角色,他的重出江湖并不是很迎合时势,更何况,重启一个曾经风靡又跌进深渊的系列相当危险。但所幸,克里斯托弗·诺兰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他知道“蝙蝠侠的故事”还有值得被挖掘的地方,那就是布鲁斯·韦恩在还没有成为“蝙蝠侠”之前的故事。并且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他的想法前所未有,其根本无法从华纳手上拿到1.5亿美元投资。

在《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前,超级英雄大片从未真正脱离过漫画,蒂姆·伯顿、乔·舒马赫都没有把《蝙蝠侠》的起源故事拍出来。诺兰找到了电影世界的一片荒地,并且有了华纳的大力支持,他因此开始大显身手,而他也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基本确定的起源故事框架上,把超级英雄从漫画带到现实世界。他确立了一种基调,一种风格:把“Moive”拍成“Film”。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虚构的电影没有完全脱离生活,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超级英雄总是容易一不小心就跳得太高,一旦观众意识到艺术脱离了生活,就很难投入太多的个人情感。而诺兰正式根植于现实,将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打从一开始,蝙蝠侠就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所在的哥谭市,他穿的战衣,他的那些黑科技装备,一切都需要从当代的视角,全部重建,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选择《蝙蝠侠》“前传”的重要意义。

如何让一部漫改电影确立现实主义风格?诺兰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个。第一,尽可能“实拍”。实地拍摄、摄影棚布景、实景模型令电影的真实感剧增——“实拍”也促成了诺兰影片的“立足之本”;第二,让蝙蝠侠的造型,装备合理化。比如去除原版蝙蝠侠战衣上的黄色图标,减少电影的漫画感。不过标志性的蝙蝠耳,披风,以及诺兰最初压根没考虑的蝙蝠车,但最终为了某种“炫酷”风格得到了保留;第三,他重新构建一个哥谭市,在原著与正传基础之上,一个更为癫狂、扭曲、病态的暗夜都市。这些都是站在《蝙蝠侠》之上,以更高的角度选择切入核心的要点。事实证明,诺兰成功了,他铸造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将以往的超级英雄电影推向了贯穿着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等的高度,尤其是在第二部前传《蝙蝠侠:黑暗骑士》中,通过描绘蝙蝠侠与小丑、双面人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来揭示他为何甘愿于当黑夜里的守护神,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封神之作,甚至数次登上IMDb影史口碑第一的宝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被称之为21世纪最伟大的前传电影,实至名归。

科幻巅峰

《星球大战》

《星战前传三部曲》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1999、《星球大战前传2:

克隆人的进攻》2002、《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2005)

有的电影注定不仅仅只是电影,就像是乔治·卢卡斯所缔造出的《星球大战》系列,它更像是一个神话,从1977年开始为世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为《星战》前所未有的太空场面、纷繁复杂的星系斗争,《星球大战》被称之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从1977年到1983年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在16年之后,观众有幸再次得见这伟大作品的续集——说是续集,其实是前传,灵感来源70年代乔治·卢卡斯没有被拍摄的30页剧本。不出意料,《星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迅速席卷了全球票房9.43亿美元,这无疑为《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开了个好头,之后的两部前传《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也分别以6.5亿美元、8.5亿美元称霸全球。事实证明《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的魅力甚至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三部。早在开始拍摄《星战》之时,卢卡斯认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表现《前传》系列中的大型场面,所以直到1999年《星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出现。还有,乔治·卢卡斯认为《星战前传》系列应该是一个悲剧,天行者是由一个正面人物逐渐变化为反面人物,他不能按着正常顺序把这种悲剧展示出来,那样的话,将不会有观众再看后面三集。

如今证明,卢卡斯的抉择是正确且英明的。当时最先进的高科技电脑以及数字制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尤其是前传三部曲中所创造出来的奇形怪状的外星人,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以及星球大战的非同一般的场面,真是超乎常人所思,非一般的科学技术所能变现,不能不说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我们也来了一次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其实《星球大战》三部曲之后,太空科幻题材的电影就层出不穷,可是多为取其毛皮,很难有所突破,直到《星球大战前传》的横空出世,科幻再次复兴。

恐惧顶点

《异形》

《普罗米修斯》《异形:契约》

如果说1979年横空出世的《异形》被架上神坛是个意外,那么在经历了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让-皮埃尔·热内的三部续集后,“异形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开始“重温旧梦”。其实,早在《异形》上映之初,老雷便阐述了对于异形诞生故事的构思,即便是当时甚至都没有所谓“前传”的概念——集中在了“太空騎师”,即正式上映前传电影《普罗米修斯》中的“工程师”身上。众所周知,《异形2》在“卡神”手上成为一部火爆的“越战风格”动作片,因为雷德利的想法,不受20世纪福斯的青睐。这一点,甚至让《异形》前传电影延后了将近30年上映。

到了2012年的《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雷德利·斯科特则无意于再运用幽闭恐怖的策略来调动肾上腺素。他更具有野心:在融合怪物恐怖、身体恐怖之外,更融入了深刻的对人类终极命题的思考。一些诸如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神与生命源起之类的哲学命题,让《普罗米修斯》以及随后的《异形:契约》,走上了一条和正传四部完全不同的路。正如这个片名所隐喻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一名工程师在水源边饮下一杯黑水,他的基因因此感染后快速分解,通过牺牲自己,他完成了一场时间恒久的地球创世试验。之后,本片的主线即来到21世纪末,以女主角伊丽莎白·肖等为首的科学家们对人类源起的探索,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中发现外星创世者的痕迹。可以说,这部电影填补了第一部《异形》中外星飞船上“太空骑师”的空白。或者说,它完全起源于这幅“太空骑师”的图像。

《普罗米修斯》的出现注定了《异形》成为一部宏大而神秘的“创世神话”——穿梭在基因的科学与神的暗示的双重世界,这部前传用史诗般的神秘性为原本不被严肃对待的怪物惊悚片构建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从编剧丹·欧班农、到视觉设计H·R·吉格尔、再到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他们皆因对洛夫克拉夫特的信仰而集结于一起:当欧班农跟随洛氏指引正在撰写他自己的“死灵之书”时,吉格尔正在就这个主题进行绘画。而吉格尔这本《死灵之书》中的一幅图,最终也成为了异形的原型。叙事也是遵循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传统,一如洛夫克拉夫特的《疯狂山脉》:一群人,在一个未知之地,打开了一个古老而失落的外星文明,他们随之唤醒了沉睡的怪物,迎来命定的厄运。这一叙事传统,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得到了完美的继承。

平淡小札

《指环王》

《霍比特人》三部曲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2012、

《霍比特人2:史矛革荒漠》2013、

《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2014)

众所周知,彼得·杰克逊拍摄《指环王》是出于热爱。他创立如今大名鼎鼎维塔工作室的初心,正是因为要将《指环王》搬上银幕。最终,“彼得大帝”在经历多年版权变更后,成功地将这部托尔金巨著的改编权收入麾下,并改编成电影,又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当时顶尖的拍摄技术,终于制作出符合原著规模的《指环王》三部曲,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波澜壮阔的中土世界。《指环王》三部曲获得巨大的商业与艺术成功:投资不到3亿美元,总票房却接近30亿美元,影片总共获得了17尊奥斯卡小金人(其中第三部11项)。在全世界范围内,《指环王》得到了800项提名,475个奖项,此荣誉总数为电影史第一。

《指环王》的成功无疑让好莱坞看见了空前的商机,续集势在必行。但由于托尔金家族掌握着托尔金大部分著作的版权,唯一的选择就是改编《指环王》的前传《霍比特人》。就这样,一本薄薄的睡前读物《霍比特人》被列入巨制行列。其实,当初彼得·杰克逊开发《指环王》三部曲的时候,曾打算把整个故事压缩成两部电影,因为他担心没有哪家电影公司敢在三部电影上押注。而新线电影公司则建议制作一个完整的三部曲,让每一本书都有一部电影,给故事的自然发展留出充足的时间。当然后续看来,这确实是《指环王》成功的关键因素,但《霍比特人》的情况恰恰相反。《霍比特人》的原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原本打算只拍两部电影,但杰克逊接手后,又加了第三部,把一部简单、朴实的小说变成了三部冗长的电影。

《霍比特人》三部曲由三部电影组成,尽管每部电影都很赚钱,但整个系列的利润却是直线下滑,也没有像《指环王》那样受到追捧,观众的评论亦相当混杂。与《指环王》相比,《霍比特人》三部曲的每一部都显得臃肿而曲折——因为时间轴被拉长,观众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镜头被修饰过,这极大地削弱了每部电影的节奏和激情。托尔金在《指环王》中运用了叙事间隙,而《指环王》三部曲基本上遵循了作者的线索,这使得每一部《指环王》都有精彩独立的叙事;相比之下,《霍比特人》故事的间隙显得有些勉强,即便是将三部曲每部视为独立故事时也会有种冗长之感。《指环王》是三部曲成功的典范,每一部的情节都会随着下一部不断升级,但同时作为独立的故事也能很好地运作,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而《霍比特人》则是一部由三部分组成的大故事,难以给观众带来《指环王》那样的满足感。所以,虽然《霍比特人》作为《指环王》前传算不上失败,但远远比不上正传的成功。

折戟之作

《沉默的羔羊》

《汉尼拔》前传

(《红龙》2004、《汉尼拔崛起》2007)

虽说前传是系列类型片的灵丹,但这灵丹也并非是百病皆治。有的类型片,被反复的前传、前传、最后也会走到一条死胡同里去。举《沉默的羔羊》这个例子,当时在票房上非常成功,在艺术上还获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十年后,该片的续集《沉默的羔羊2:汉尼拔》出炉了,虽然没有前者的口碑与影响,但也还算可圈可点。而到了第二部续集《红龙》,则就是默默无闻了。从剧情上看,《红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前传,拥有安东尼奥·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这样的顶级卡司,并且还依靠《汉尼拔》作者托马斯·哈里斯的原著小说作为打底,但即便如此,《红龙》依旧没有摆脱不温不火的命运。而到了2007年的《少年汉尼拔:汉尼拔崛起》,则成为《汉尼拔》系列的惨败之作。这部影片属于正传《汉尼拔》前传的前传(即《红龙》的前传),乃“汉尼拔宇宙”起源,但编剧并没有将这样一个本能够有精彩发挥的故事改编好——影片在北美一上映就遭遇滑铁卢,不仅票房不济,在口碑上也不尽人意,不少影评人都认为影片老套的剧情毫无新意。在相关的媒体评价中《汉尼拔前传》被评为D+。《好莱坞报道者》评价说:“这部前传的线索非常简单,以至于让无聊和厌烦的情绪交替出现。”《紐约邮报》则称电影节奏缓慢并且沉闷。《波士顿环球》表示,电影罕见的缺乏悬念,并且没有惊悚片的味道。《沉默的羔羊》实在是太经典了,想借着它的余光再一次发光发热,可是从《红龙》《汉尼拔崛起》悲惨的命运中不难发现,该系列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

失败的前传电影在好莱坞并不鲜见,类似的还有《猛鬼街》,在大火之后的系列中,反复出现过弗莱迪·古格是怎样出生的缘起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能算是影片的前传,但反响却非常一般,甚至还有《弗莱迪大战杰森》这样的别传,其恶搞程度不亚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区别是后者在猎奇的角度上还有着点新高度,但前者则是完全落入“恶搞”的范畴。其实,许多影片一再地被续集来,前传去,故事老套,没什么新意,只剩下审美疲劳。无论“前世”还是“后生”,正传影片一旦成为系统化模式,就很容易让人走入类型片创作无限循环的死胡同。或许其唯一出路就是尽早结束,也不要再想着拍摄什么前传后续了,因为观众对电影早已失去信心。

精品层出

——国产前传电影品相不俗

有人将一部好电影比作谈一场恋爱——通常是“喜欢上”以后,才有兴趣去了解其过去,憧憬未来发展。其实,无论电影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来自于文本的创作,大获成功的影片——特别是那类主要人物死亡的影片,有时会激起观众对故事情节发生之前的事件的兴趣,这也就无形中促使了前传类续集片的产生,如当年《教父》中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老教父非常的成功,而续集《教父2》便是将老教父当年的创业史与新教父的把黑手党家族现代化双线并行,使得影片折射出浓烈的史诗色彩被称为最成功“续集”。

比起早已发展成熟的好莱坞“前传”影片,国产系列电影的探索依然“在路上”。我们的创作者还是秉承着:正传打底,续集发展,前传扩容的传统创作模式。如果一位人物在正传中被塑造得极为精彩,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那么围绕这个角色的“前世今生”定然会被提上日程;要么是影片本身就十分出色,片方基于商业的考量推出其相关衍生作品。其实中国也有不少精彩的前传作品,而以下几部作品精彩的“前传”,或许能够将观众对于中国系列电影的期许无限延长。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放眼如今的中国武侠电影,徐克应该是最被观众期待的导演之一。2010年,《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上映,影片的画面几乎成了古装特效的饕餮盛宴。从剧情上讲,阴谋,怪力乱神的假象,角色之间的尔虞我诈,都让人兴奋。在徐克的电影中,本来是人为的阴谋,却总能以一种魑魅魍魉作怪的风格出现,给人营造一种恐惧感。到了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从叙事上是《通天帝国》的前传——少年狄仁杰遇到一个巨大的阴谋,并一步步揭开谜题;五年之后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是《通天帝国》的第二部前传,朝堂之上的巨龙,不明身份、外表诡异的杀手,城墙外身高数十丈的巨人……一切让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第三部作品变得愈发像是奇幻片。而无论是《通天帝国》的“奇毒”融和探案与政治惊悚题材;还是《神都龙王》围绕大龙王,小龙王的“异兽”,怪兽片呼之欲出;亦或是《四大天王》的核心“方术”,方士登场制造各种奇观幻觉,正是徐克的“怪力乱神”,造就其影片内核。

《狄仁杰》从正传到前传,三部作品骨子里依旧是徐老怪的一贯气质,无论是《通天帝国》《神都龙王》亦或是《四大天王》,它们都是从一个匪夷所思的奇怪案件入手,牵扯出背后的复杂阴谋,无论视觉效果看起来如何,故事最终落脚于对人性的挖掘、探索与表达。狄仁杰对于真理的追寻、武则天对权力的贪恋、沙陀忠的纯澈与热血、尉迟真金的顺从与憨直……狄仁杰三部电影,每一部都拔高了华语电影的工业水准,特效方面更是独步,重要的是,徐克每次出手,决不会因循旧例,在视觉上一定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内容。从《通天帝国》里的武后神像、地下鬼市、无极观,到《神都龙王》中的水怪、蝙蝠岛、巨型海鳌,再到《四大天王》里的封魔族幻术、异人组等等,这些出彩的场景设计与角色设计,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或中西合璧,或东方文化变种,打造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还有别忘了,老怪还给《狄仁杰》宇宙留下了二十三张概念图,就看这些许愿什么时候能够兑现了。

《绣春刀》

《绣春刀2:修罗战场》

2014年,一部《绣春刀》横空出世,一举夺得5项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提名和最佳造型设计奖,高冷男神张震身着飞鱼服,手提绣春刀,从大明的乱世里踏血而来。从此观众们所熟知的锦衣卫、六扇门,还多了一个名字——沈炼。由于《绣春刀》的结尾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结局,很难接上“续集”,因此,4年后,《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作为《绣春刀》前传姗姗来迟。但是和一般的前传不同,《绣2》并没有被前作的故事所约束,而是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故事。比前传更血腥,也比前作更文艺——一幅鲜血与水墨共绘的大明江山图。所谓阴谋的最高境界,便是直达皇权,无尽杀戮。

影片依然还是以原版的班底为主,导演没变,加入了宁浩这样级别的监制,川井宪次的配乐,以及张译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还有杨幂这样的偶像派加盟,金士杰等老戏骨支撑,这样的组合只要不出岔子,电影想拍得不好是很难的,果不其然,从电影一开始的萨尔浒之战营造的氛围和武备盔甲,以及后金士兵说出的满语来看,《绣春刀2》一如既往的严格把关细节,力图把一个真实的明末社会,天下的氛围烘托出来,但是导演力图在大背景大时代下放入自己的武侠格局,所以场面上的处理一直是以精细,精致为主,武器,装备,服饰,书画,乃至台词都严格按照第一部留下的风格线路来处理,明军的前膛火枪,戚家军后人的苗刀以及《单刀法选》的起手式动作等等,都很是用心,其中台词和人物更上一层楼,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丰满,无孔不入睚眦必报的凌总旗官,笑面虎又不失义气的裴伦,以及委屈求全心怀报复的陆文昭都显得有棱有角,看得出编剧和导演在每一个角色上的用心。尤其是金士杰扮演的魏忠贤依然老辣、表演丝丝入扣,一句话一个动作都透着深意和算计,他和张震扮演的沈炼是仅存的两个前作中就有的主线演员,当然片尾的彩蛋中,为了延续剧情出现的丁修也算一个,这三人一直是这个系列电影的主心骨,而且估计即便到了第三部,依然会沿用下来。

相较《绣春刀1》,前传《绣春刀2》更凛冽更绝望,节奏感更强,情节更紧凑,服装武器细节更考究。《绣春刀1》中三兄弟始終是情义当先的好兄弟,《绣春刀2》中则敌友难辨,忠奸难分。身处修罗战场,每个人都想挣脱,每个人都想抓住一束光。每个角色,无论主配,都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

《无间道》

《无间道2》

在《无间道》横空出世的时候,香港影坛正处于黄金年代的尾声,一直占据着港产电影中很高地位的黑帮片已不复当年辉煌。不少香港电影的支持者也流失到了题材更丰富的好莱坞制造那里去了,在《无间道》上映前夕,香港电影整体票房比前一年下跌近六成。而《无间道》在香港上映后不久票房直达3000万港元,成为当年的港片票房冠军。那年的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一片欢呼——拯救香港电影的作品出现了!

在一片救市的叫喊声中,《无间道》不得不再接再厉继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于是它的前传《无间道2》接力来袭。值得肯定的是,《无间道2》再一次取得了辉煌的票房成绩,它的成功有一部分来自风格的超越和角度的创新,但也借了前一部影片创造的口碑。《无间道2》的故事和之前的故事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关联性,只是时间上的前后承和。前传的成功让刘伟强又辉煌了一把,也让电影人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希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香港电影的又一次复兴,都在期盼着黑帮电影新时代的来临。刘伟强在众人的期盼下又拍出了《无间道3》,这已经是一个和黑帮彻底脱离了关系的故事,讲述的纯粹是警察之间的欲望暗战。

从《无间道》开始,到前传《无间道2》以及《无间道3》,《无间道》系列似乎是港片最后的辉煌。从此之后,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逐渐融合,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文 不知火)

猜你喜欢

三体流浪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流浪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科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