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坚定历史自信继续深化党史研究
2023-01-13王文珍
王文珍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磅礴,深入总结了过去5年的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历史变革,从全局高度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瞻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中继续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定历史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给予肯定,对党的成就、经验和战胜风险挑战的能力表达自信。历史自信从一般意义上,是指对主观认定和选择的某种客观历史给予坚定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并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样的历史首先是客观的,同时又包含主观认识和判断在内。无论主观还是客观,这样的历史是光荣的、伟大的、举世瞩目的,值得我们自信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这段话开宗明义地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宏阔远景,坚定历史自信为铸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辉煌,提供了强大思想引導力和精神推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开拓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历史自信。自信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现象、精神状态和精神类型。科学、客观的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最初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黏合剂。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坚定历史自信,这是对“四个自信”的进一步深化。无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有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果搞清楚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现实内涵,而且搞清楚了它们的来龙去脉,也就是搞清楚了它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会使我们的各个自信都增加了一个历史维度,从而更加立体化了。所以,历史自信不等于“四个自信”,但与每一个自信都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历史自信,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不仅已成为以百年尺度来衡量的党,而且是能够以百年尺度来进行战略谋划的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以百年为历史跨度的。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这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宏大抱负和战略眼光,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坚定历史自信和对未来的坚定自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特别需要坚定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在两种环境下显得特别重要。一是在迎接新的历史任务时,到底能不能经受新的考验、完成新的使命?回顾历史,展示过去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学会不懂的东西、完成没有遇到过的任务,由此坚定历史自信,就能够推动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新的任务和考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除了对历史使命的自信外,对自身历史的自信也起了重大作用。我们既然能够破坏一个旧世界,也能够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一信念,一直鼓舞着党和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二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在剖析某些历史曲折时,到底怎样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怎样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怎样从历史的挫折中奋起进取?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也有可能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消减继续奋斗的精气神。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历史自信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对此,坚定历史自信就成为我们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的强大精神力量。
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把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放到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10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5000 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考察,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提纲挈领的总结。相对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13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总结,增加了3个方面,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这就凸显了10年来伟大变革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历经10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领导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样的历史成就足以令我们坚定历史自信。
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新的评价,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时,已认定其“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提到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高度,更加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在历史经验方面的巨大价值和坚定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6条历史经验,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这些历史经验足以令我们坚定历史自信。
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自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党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初心和使命的内容时有变化和丰富发展,但基本的内涵一直坚守,基本目标不断实现。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实践得出的历史结论,初心如磐的历史进程足以令我们坚定历史自信。
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应对历史挑战的自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也有过很多挫折失误,但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没有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前进道路上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原则。这样的历史韧劲足以令我们坚定历史自信。
体现出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前景的自信。历史自信本身,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自信,但它必须转化为对于未来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实践进行了部署,实际上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历史前景。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这样的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两个确立”已经深入党心军心民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一定会向着更加光明的前景,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抵达辉煌彼岸。这也表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新的更加辉煌的历史有充分自信。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课题,为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中继续深化党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为继续深化党史研究丰富了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肯定其“行”,彰显了其实践价值和历史价值。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舉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在二十届一中全会、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和大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历史自信光芒,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工作的指导性,成为我们继续深化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
为继续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思路方法。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湘籍革命家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在坚定的历史自信、强大的历史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历史前进,这也是他们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价值所在。党的二十大突显出的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以及提出的真正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与这种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比新任务新要求疏理湖南党史研究工作,我们不难领悟,必须继续深化毛泽东等湘籍革命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课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二十大报告内含的历史逻辑、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历史趋势的总结把握,为我们深化历史与现实相辉映的党史课题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为继续深化党史研究增强了开拓动力。作为湖南党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努力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党史研究工作。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在坚定历史自信中深化研究阐释,进一步讲清楚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深刻逻辑,说明白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要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努力推出一批有影响、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站在历史潮头,抗住历史风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