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粮食产量近6.9亿吨

2023-01-13李骞邹碧颖

财经 2022年26期
关键词:粮价播种面积单产

李骞 邹碧颖

2022年10月23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将收获的水稻装车。图/IC

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尽管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影响,今年中国粮食依然实现增产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亿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萬吨(74亿斤),增长0.5%。

分区域看,2022年,中国主要产粮大省排名依次是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总产量分别为7763.1万吨、6789.4万吨、5543.8万吨、4100.1万吨、4080.8万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粮食已经实现连续19年的丰收。此前的1997年、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吨,2003年一度下滑至约4.3多亿吨,从2004年起,“三农问题”开始每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也是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生产逆转减产势头,实现19年连丰,每年都有一定幅度(有大有小)的增长。今年的增幅0.5%相对较小,但稳住了连丰态势。

程国强介绍,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粮食生产除受投资行为(种粮积极性),还受自然条件、气候灾害等影响,可能会因粮食生产受阻停滞、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都表现为四年一周期,呈现“两增一减一平”的特点。然而,自从2004年以来,这一周期已经被打破。

程国强指出,6.5亿吨是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临界点,意味着粮食总体供需平衡、比较稳定安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也对粮食总产量设定了6.5亿吨以上的约束性指标。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牢牢站稳6.5亿吨的安全平台,正是处于历史上粮食安全性最好的时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粮食安全有三重保障:基础是自己生产,其次是适度进口,第三是储备。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粮食安全需求。

今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长,但粮食亩产略有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与此同时,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6.8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0.2公斤,下降0.1%。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粮食播种总面积的增长,是由于各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退林还田、间套复种等等。四川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同时,2022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首先看粮食播种面积:2022年,全国的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较上年下降0.2%;玉米和稻谷面积稳中略降,分别较上年下降0.6%、1.6%。同时,豆类面积大幅增加,薯类面积有所下降。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较上年增长17.4%。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1.7%。全国薯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2.0%。

其次看粮食产量:小麦、玉米单产增加,稻谷单产略减。2022年,小麦单产390.4公斤/亩,较上年增长0.8%;玉米单产429.1公斤/亩,较上年增长2.3%;受南方地区高温干旱影响,稻谷单产472公斤/亩,较上年下降0.5%。豆类单产增加,薯类单产微降。2022年,全国豆类单产132公斤/亩,较上年增长1.9%。其中,大豆单产132公斤/亩,较上年增长1.6%。全国薯类单产276.2公斤/亩,较上年下降0.2%。

单产为何下降?梅新育向记者分析,谷物类作物中,南方水稻主产区遭受罕见夏秋连旱,导致水稻单产下降;低产的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而高产的玉米、小麦、稻谷、薯类播种面积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显示为面积增加,亩产下降。王贵荣指出,夏季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东北地区南部农田渍涝灾害偏重,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今年高产作物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调整也影响粮食单产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已超过80%,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南美等地区。今年大豆扩种,豆类面积和单产实现“双增加”,未来是否有望降低进口依赖?

对此,程国强向《财经》记者介绍,大豆的国内产量在高峰期也没有超过2000万吨,但中国对豆类的需求量非常大。豆粕是重要的蛋白饲料原料,供给畜牧水产养殖业,保障居民的肉蛋等蛋白摄入。

中国对蛋白饲料原料的需求量大约在9500万吨到1亿吨之间,而蛋白饲料的自给率不足20%。实际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稳粮扩油”,即稳住粮食,扩大油料生产。但是,扩大的油料生产实际上仍不足以解决国内缺口。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的依赖不可逆转,今后只能依靠技术创新,例如通过研发高蛋白玉米替代、优化饲料配方结构等方式进行缓解。同时,中国仍然需要继续有效、积极、安全、稳定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

2021年5月后,国际粮价迈入快速上涨的通道。12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1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5.7,尽管同比仅上涨0.3%,但仍然是三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对比2019年11月,不超过100)。FAO发布的最新《谷物供求简报》,下调2022年谷物产量预测至27.56亿吨,较2021年下降2.0%。

全球粮食风险迄今没有解除。粮农组织全球粮食和农业信息及预警系统(GIEWS)的最新《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季度报告指出,由于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和严重通货膨胀,全世界有45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东非和西非的粮食不安全情况尤其令人担忧。而5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玉米和小麦的数量也明显减少。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1月-9月,中国有7个单月进口的谷物数量均表现为同比减少,其中6月-9月单月降幅在29%至44.58%之间。具体来看,今年1月-9月,中国的玉米产品进口量同比减少25.93%,大麦产品进口量同比减少48.76%,小麦产品进口量同比减少12.81%。

同期,高粱产品的进口量同比增加21.41%,稻谷产品进口量同比增加41.08%,燕麦产品进口量同比增加6.87%。而1月-9月,中国的主要谷物进口来源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阿根廷、法国。

不过,整体来看,2022年,中国的粮价走势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中的粮食、食用油、畜肉类和蛋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8%、5.7%、-5.6%、7%,明显低于欧美的食物价格涨幅。至10月底,欧元区食品年度涨幅为13.1%。

日常消费里,中国的粮价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内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3元/公斤,同比上涨1.04%;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9元/公斤,同比上涨3.63%;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9元/公斤,同比上涨2.34%。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粮食市场变数颇多,2023年中国粮食安全是否无虞?粮价会上涨吗?

程国强向记者分析,中国粮价缺乏继续上升的基础动力。尽管国内粮价会跟随国际粮价预期出现一定上升,但国内粮食供应充分,整个市场非常稳定,受国际粮食危机冲击不会很严重。2022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但是粮食有丰收基础、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都非常充足,所以那些希望谋取粮价上涨利益的投机者,并没有在国内掀起波浪。

同时,程国强指出,囤粮现象是市场行为,不应该简单地视作贬义词。中国的粮食生产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宏观调控能够实现粮食保供稳价,局部地区或者个别品种出现投机行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会很突出。

多元市场主体收购有利于适度拉高粮价、对农民种粮增收有利。例如今年,小麦市场价格上涨,对麦农产生正向影响,有利于小麦的售卖和提高麦农种植积极性。程国强强调,不要对粮价上涨过于敏感,适度上涨有利于提高生产主体积极性,使农民增收,同时也能遏制浪费。谷贱伤农,粮价适度上涨恰好是积极信号。

程国强指出,应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挑战必须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如耕地、种子、农业机械等等。对于耕地,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提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抗逆弹性,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单产的提高还要依靠良种良法,需要进一步提高种业的创新能力,由此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农机装备也是粮食生产的刚需,但中国现在农业机械主要依赖进口,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农情的现代农机体系,这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很重要的一个任务。

猜你喜欢

粮价播种面积单产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