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时序演化与动态演进
2023-01-13董树功王亚玲
董树功,王亚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到“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从国家层面的框架构建到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从经济领域的规范运行到社会领域的综合治理、从主体信用管理到区域联动监管的全面建设和稳步推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区域信用一体化可以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和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推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营造良好的区域协同创新环境、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目前,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初显成效,但三地建设进程不一,在信用空间、信用经济、商务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信用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为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亟需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奖惩联动一体化、数据共享一体化、信用服务一体化,提高信用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经济学对于信用的研究大多涉及信用媒介论、信用创造论、信用调节论等,微观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失信行为。大多数学者分别从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和博弈论角度解释和阐述信用问题。近些年,关于国家信用体系的调查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但关于区域信用一体化的外文文献还是较少。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研究虽然突破了经济学的单一视角,但仍落入实用性研究的窠巢,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和完善。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方面,目前存在“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两种模式[1]。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2],有助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3],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信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4]。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出政府主导、公共信用、广义信用等鲜明特色[5],建设重点是构建信用资本价值实现所需要的市场与公共服务体系[6],这就需要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开发新的信用产品、统筹发展四个重点领域、发挥联合惩戒作用、突出“信用+地方特色”[7]。在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方面,政府信用[8]、商业信用体系[9]、全面的社会互信[6]和信用立法[10]被认为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区域信用一体化可以推进物、人及区域环境的高质量发展[11],而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信用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作用[12]与具体构建路径[13]。可见,关于区域信用一体化的研究内容往往仅限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只侧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典型区域的实证研究,因此对于其他区域的借鉴作用难以体现。参数估计模型常对数据分布设定基本假定,其分析结果往往与实际模型存在差距。而Kernel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为非参数估计,对数据分布情况不附加假定,从数据本身出发研究其分布特点。国内外学者广泛地将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应用于区域差异及其动态分布演进的相关研究中,涉及金融发展[14-15]、金融聚集[16]、金融效率[17-18]、公共服务[19]、数字经济[20]、产业发展升级[21]、经济高质量发展[22-23]等研究领域。本文梳理借鉴已有文献,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构成要素,构建了集空间、经济、商务、政务、社会、制度六维一体的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进而利用变异系数法与Kernel核密度估计法精准刻画分析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时序演化与动态演进,并针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发展高水平的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与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鉴于区域的异质性和可借鉴性,也可为其他区域加快推进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提供重要经验。
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1 指标选取
区域信用一体化依托于该区域的空间结构紧密程度和经济发展差异程度,依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应考虑区域内各省市间在商务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协调性、互动性与一致性的发展程度。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司法公信领域的数据不具有持续性和代表性,可以暂不列入考察范围。基于此,本文选取信用空间一体化、信用经济一体化、商务诚信一体化、政务诚信一体化、社会诚信一体化、信用制度一体化6个二级指标。
1.1.1 信用空间一体化
信用空间一体化是区域信用一体化的主要架构。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京津冀区域的人口流动性,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便捷性可以加速区域空间内部的联系,网络设施的连接普及性可以实现虚拟空间的瞬时信息交互,因此选择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每万人平均铁路里程数、公路里程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数和地区文化水平,作为衡量信用空间一体化的指标。
1.1.2 信用经济一体化
信用经济一体化是区域信用一体化的经济基础。信用经济以国民经济发展为基础,以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为主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济支柱。因此,选择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内GDP增长率、人均GDP、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比率、股票市场分监管辖区规模(以京津冀三地的股票市值表示),作为衡量信用经济一体化的指标。
1.1.3 商务诚信一体化
商务诚信一体化是区域信用一体化的重要组成。商务诚信主要围绕商务关系维护、商务运行成本降低、营商环境有效改善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等内容展开,依托于整个社会的征信系统完整化程度、省市商业信用营商环境建设程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以企业单位为授信主体的银行信用中出现的违约失信程度。因此,选择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征信系统、企业信用管理、CEI指数排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京津冀商务诚信一体化的指标。
1.1.4 政务诚信一体化
政务诚信一体化是区域信用一体化的制度保障。政务征信主要指行政机构的依法行政和诚信执政情况,选取更易量化的政府债务负担为指标之一。由于信用监管的主体、信用投放的主体均为政府,也将其纳入该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选择2010—2019年京津冀政府财政债务负担、政府信用监管、信用投放,作为衡量京津冀政务诚信一体化的指标。
1.1.5 社会诚信一体化
社会诚信一体化是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整体环境。社会诚信主要指区域内社会是否形成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科教文卫等事业领域的信用建设等内容,与区域的诚信教育开展情况、社会文明进步程度息息相关。因此,选择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重点领域诚信状况、诚信教育,作为衡量京津冀社会诚信一体化的指标。
1.1.6 信用制度一体化
信用制度一体化是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顶层设计的体现,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0—2019年省(市)人民政府及其主要组成部门颁布的与信用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收集整理,量化分析2010—2019年各年累计的信用政策数量变化,反映三地政府对社会信用建设的关注度。本文利用三地的政府官方网站、信用中国、信用京津冀及三地各部门网站对信用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检索、搜集及筛选处理。经过整理归纳后,京津冀三地共得到212项信用相关的政策文本。其中,北京市累计67项,天津市累计68项,河北省累计68项,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9项。
1.2 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说明
1.2.1 评价指标体系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指标体系
图1由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建。其中,三级指标分为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京津冀社会信用一体化水平越高;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越高。
1.2.2 数据来源
其他统计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及《城市金融年鉴》。CEI指数排名为2010—2019年间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排名,CEI指数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发布,未颁布年份取前后两年排名均值;征信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监管、信用投放、重点领域诚信状况及诚信教育为2010—2019年间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指标体系中6个一级指标省际排名。
2 综合评价方法
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去除区域信用一体化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正负取向的差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本研究采取极差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及归一化处理。基于研究对象京津冀区域,本文提出假设有m个省市(m=1,2,3),n个评价指标(n=1,2,…,18)。
对于正向指标:
对于逆向指标:
对各三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标准化后的描述性统计量
2.2 方法选取与权重确定
变异系数能相对客观地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故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展开综合评价。变异系数法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进行赋权,以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其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影响的程度就越大。变异系数的计算式为
式中:Vi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Si为第i项指标数据的标准差为第i项指标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相应的变异系数,第i项指标权重wi为
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wi后,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为
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wi如表2所示,在观察年限中,不同年份各指标的权重不随时间变化。
表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3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时序演化特征
通过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区域的信用空间一体化水平、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商务诚信一体化水平、政务诚信一体化水平、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与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进而计算得到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时序演化趋势如图2所示。图2中,综合一体化水平为次(右)坐标轴,其余为主(左)坐标轴。
图2 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一体化水平的时序演化趋势
3.1 时序演化特征分析
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整体时序上看,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5—2017年受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影响,波动较大。分析信用一体化水平各维度的变化,可发现2010—2019年期间京津冀区域的信用空间一体化水平、政务信用一体化水平及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政务信用一体化在2011—2012年呈下降趋势;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在2010—2015年比较平稳,但在2015—2016年呈上升趋势,在2016—2017年呈下降趋势,即在2016年呈现出一个波峰,而后恢复平稳状态;商务诚信一体化水平在2010—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在2012—2017年逐渐下降,但总体波动不大,在2017—2019年下降幅度增大;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总体的变化趋势不大,处于上下波动、持续整合状态。
另一方面,从分时序阶段看,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表现为先升后降,总体起伏不大,而信用一体化水平的6个维度均存在较大的波动,其中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及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商务诚信一体化、信用空间一体化及信用制度一体化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政务诚信一体化表现为“倒V”形,先上升后下降。第二阶段为2012—2015年。京津冀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小幅增长,信用一体化水平逐步上升,6个维度均变化细微,总体发展平稳。第三阶段为2015—2017年。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整体上为上升趋势,但阶段内起伏波动较大,信用制度一体化与政务诚信一体化上升幅度最为明显;社会诚信一体化、信用空间一体化及商务诚信一体化总体发展较为平稳,小幅提升;信用经济一体化在这一阶段首尾变化不大,但在2016年形成一个波峰。第四阶段为2017—2019年。京津冀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稳步上升,除社会诚信一体化及商务诚信一体化以外,其他4个维度均呈上升趋势,信用制度一体化的上升幅度最为突出,信用经济一体化的变化最为平稳。
3.2 时序演化的阶段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时序演化均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对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及其6个维度一体化表现进行整体分析,可将其发展变化过程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2年)是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京津冀三地尚未共同协作搭建系统的信用一体化体系。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就建设行业、中小企业、个人消费、物业服务等具体对象展开信用体系的建设;天津市发布《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就建设市社会信用体系提出要求;河北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在规划体系等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以上举措促进了三地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制度上的衔接。
第二阶段(2012—2015年)是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平稳建设阶段,在这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开始走上正轨,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共同制定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开启信用制度顶层设计、共享机制、奖惩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阶段(2015—2017年)是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持续发展阶段,三地持续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推进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信用京津冀”专栏、统一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设原则、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第四阶段(2017—2019年)是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进一步推进阶段,三地政府建立试点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跨区域守信联合激励,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核心,联手打造“信用京津冀”品牌。
4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动态演进分析
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时序演化特征分析,整体上对区域信用一体化的变化趋势及其所处阶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未能反映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绝对差异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规律。因此,本文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发展差异的分布位置、分布态势、延展性及极化趋势展开描述。核密度估计采用平滑的峰值函数拟合样本数据,通过连续的密度曲线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状态。假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
式中:N为观测值数量;K为核密度;Xi为独立同分布的观测值;x为均值;h为带宽,h越小,估计精度越高。
Kernel核函数作为权函数或平滑转换函数,需满足以下条件
本文选择应用广泛的高斯核函数估计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文中分布位置代表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发展高低;分布态势表现区域信用一体化的空间差异与极化程度,波峰的高度与宽度体现差异的大小,极化特征指波峰数量,反映多极化程度;分布延展性反映信用一体化水平最高或极低的省(市)与其他省(市)的差异状况,若拖尾越长,差异越大[24-25]。
4.1 信用一体化分布动态演进
综合信用一体化分布动态演进如图3所示。
图3 综合信用一体化分布动态演进
从图3可得到以下结论:①京津冀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主峰表现为逐渐右移趋势,其中2016年和2018年右移距离最为明显。②样本观察期间,主峰的高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波峰宽度先变宽后变窄,总体上变窄,且分布曲线的右拖尾现象逐渐减小,说明京津冀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③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于2016年出现双峰现象,其他年份均为单峰,表明京津冀区域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在2016年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存在综合信用一体化水平较高的省市,而后逐渐减小了差距,重新呈现为单峰,说明在样本观察期的期末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化。
4.2 信用一体化各维度分布动态演进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6个维度分布动态演进如图4所示。
图4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各维度分布动态演进
区域信用一体化的6个不同维度随年份的推移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其波峰总体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右移,其中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的上升趋势最为稳定,而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的波峰呈现出先左移后右移的变化,水平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
信用空间一体化水平及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的主峰形态变化为高度下降,宽度增大,说明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的信用空间及社会诚信这2个维度的信用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主峰高度及宽度总体上变化不大,表明其绝对差异的大小变化细微;商务诚信一体化水平、政务诚信一体化水平及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的主峰高度均逐渐增大,宽度变窄,表明在观察年限内,京津冀区域这3个维度的信用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
信用空间一体化水平及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在观察年限内波峰数量分布由“单峰”向“双峰”变化,延展性拓宽,逐渐表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商务诚信一体化水平及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在观察年份内自始至终均呈现出大小多峰、多极并存的形态,且存在拖尾现象,表明京津冀区域内商务诚信一体化及社会诚信一体化呈现多极化趋势,表现为多极并存且平均化的倾向;政务诚信一体化仅在2010年和2019年出现过双峰,分布曲线存在右拖尾,表明在2010年和2019年京津冀区域政务诚信一体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政务诚信一体化水平较高的省(市)与政务诚信一体化水平低的省(市)差距增大,而在其他年份的形态均为单峰,不存在区域极化现象;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的分布形态始终只存在一个主峰,且分布延展性逐渐缩小,说明京津冀区域内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不存在极化现象,发展情况较为一致,不存在区域极化。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分布动态的总体演进特征如表3所示。
表3 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分布动态的总体演进特征
5 政策建议
(1)持续加大区域制度建设,强化区域空间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引领,以现代化交通网络、互联网普及为先导,为区域信用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需继续完善京津冀区域协同的制度体系、城市配套体系、产业联动体系、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形成立体化、全方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联合体。
(2)不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目前,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不利于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缩小区域经济总量和增速的落差;此外,在商务诚信领域要加强信用营商环境建设,建立良性友善的营商氛围,形成三地联动的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升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程度。
(3)重点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基石。京津冀区域政务诚信发展要摒除极化现象,深化政务改革,一方面要通过信用手段实现网格式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强化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运用公共信用信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发挥政务诚信的表率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信用形式的创新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4)大力推行社会诚信建设,树立信用价值观念。京津冀区域内应继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增强信用文化的宣传力度,强化信用教育的理论深度,扩大信用知识的传播广度,营造良好的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人文环境。
6 结论
本文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为依据,构建了空间、经济、商务、政务、社会、制度6个维度的区域信用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2010—2019年的区域信用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并利用综合评价时序演化与核密度分布动态演进的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在研究期内具有阶段性特征。
(2)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逐渐缩小,整体观察年限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化现象。
从时序演化和分布位置来看,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进程中,信用制度一体化及信用空间一体化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商务诚信一体化及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总体上处于持续整合状态;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历经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总体上表现为小幅度下降;政务诚信一体化整体为上升状态。从分布态势来看,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进程中,信用空间、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及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从极化趋势来看,京津冀区域信用一体化进程中,信用空间与信用经济一体化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商务诚信及社会诚信一体化水平表现为多极化趋势,政务诚信一体化水平偶有极化现象,而信用制度一体化水平不存在区域极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