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技术探讨

2023-01-13李泽然

中国乳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疫区公牛犊牛

李泽然

河北省盐山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沧州 061300

0 引言

奶牛不能正常发情、受孕及早产、流产、难产以及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等,统称为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影响奶牛扩群、正常泌乳的重要疾病因素。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因。奶牛自身生殖器官畸形或功能障碍可以影响正常繁殖,常见的产科疾病也可以引起奶牛繁殖障碍,而感染外源性疾病,如牛布鲁菌病、牛沙门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胎毛滴虫病、牛新孢子虫病、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是造成母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因素。在奶牛生产中,要根据实际发病情况,认真调查、分析病原及流行特点,梳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情,采取相应措施,科学处置和防控。

1 牛布鲁菌病

1.1 诊断要点

1.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由布鲁菌引起。多发于成年奶牛,犊牛有一定抵抗力。

1.1.2 临床症状与特征性病理变化

妊娠奶牛主要表现流产,且多发生于妊娠6~8 个月,流产前可发生阴道炎,排出污红色黏液,流产后多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体质虚弱的活胎,行动不便,不久死亡;公牛常见睾丸炎、附睾炎。此外,也可见乳腺炎、关节炎和滑液囊炎。

主要特征性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胎盘淡黄色胶样浸润,表面有豆腐渣样絮状物和脓汁;胎儿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絮状黏液[1]。此外,胸、腹腔积液,脾、淋巴结肿大、坏死,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公牛精索、睾丸、副睾可见坏死、化脓灶。有的可见关节炎,关节肿胀,内有积液。

1.1.3 实验室诊断

取母牛阴道分泌物、胎衣、羊水,最好是胎儿胃内容物涂片,科兹洛夫斯基(沙黄-孔雀绿)染色,镜检可见红色的球杆菌;也可取可疑牛的血清进行凝集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及全乳环状试验等进行确诊[2]。

1.2 处置与防控

1.2.1 疫情报告

一旦确诊,病牛不可治疗。发现疑似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待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根据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等要求,持续做好布鲁菌病的防控工作。

1.2.2 疫情处理

发现疑似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扑杀,并对患病牛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等进行无害化处理;被病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等,分别使用火焰、熏蒸、喷雾等方式,选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2%烧碱等进行彻底消毒。

1.2.3 防控

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3]。

(1)免疫接种

对本病高流行率地区,要在免疫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的布鲁菌病流行毒株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以建立群体抵抗力,降低本病传播风险。

(2)监测

对本病低流行率地区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等方法,结合病原学诊断,每年对疫区易感动物进行2 次监测,及时上报检测结果。开展布病净化工作,尽早发现和剔除阳性个体。

(3)检疫

异地调运的易感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检测合格后,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凭证调运。调入后应隔离观察饲养30 d以上,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混群饲养。

(4)个人卫生防护与防疫监督

养殖场(户)要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加强繁殖配种环节档案管理;健全各项生物安全控制措施;饲养管理人员要穿戴工作服,搞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每年要定期体检筛查。发现患有布病的人员应调离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2 牛沙门氏菌病

2.1 诊断要点

2.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由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引起,也叫犊牛副伤寒。多见于10~30 日龄犊牛,呈流行性,未吃初乳、乳汁不良、断奶过早、寒冷潮湿、寄生虫侵袭可诱发本病。

2.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 ℃,排黄色稀便,并混有黏液、带血或纤维素性絮片;腹痛,脱水而死亡。未死亡者可能发生关节炎、支气管肺炎;成年牛多呈隐性感染,少数下痢、腹痛;孕牛流产。

剖检,胃肠黏膜、浆膜出血(图1、图2),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肝脏有小坏死灶;胆囊壁增厚(图3);脾肿大、坏死(图4),质地坚硬如橡皮,有散在坏死灶;关节、剑鞘有胶样浸润。

图1 胃黏膜出血

图2 肠出血

图3 胆囊壁增厚

图4 脾肿大、坏死

2.2 防控

2.2.1 治疗

首选药物为氟苯尼考,口服20.0 mg/kg体重,4 次/天;或剂量减半,肌内注射,1 次/天,连用5~7 d。也可用硫酸新霉素2.0~3.0 g,分2~4 次内服;或金霉素,30.0~50.0 mg/kg体重,分2~3 次内服。如产生耐药性,可更换另一种抗菌药,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2.5 mg/kg体重,肌内注射,2 次/天。下痢较重时,应对症治疗。

2.2.2 预防

加强对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空气新鲜、干燥清洁,注意乳汁、饲料、饮水的质量和卫生,经常消毒。对疫区的犊牛,出生后口服抗菌药物预防;已发生牛副伤寒的牛场或牛群,2~10日龄犊牛即可肌内注射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1.0 mL。为提高免疫效果,对1岁以上的牛,在第1次接种后10 d,使用相同剂量重复接种1 次。孕牛产前45~60日龄时接种,所产犊牛应在30~45日龄时再进行接种[4]。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各年龄、品种的牛均可感染发病,肉牛比奶牛易感,其中以20~60日龄犊牛最易感。主要在秋、冬季节流行,舍饲和密集饲养可促进本病的传播。

3.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呼吸道型表现高热、精神极度沉郁,拒食,鼻腔有大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镜发红,眼睛流泪,咳嗽,呼吸高度困难。生殖道型出现尿频,从阴道流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外阴肿胀,有散在多量的脓疱颗粒;公牛龟头、包皮、阴茎上发生脓疱,包皮水肿。流产型主要以母牛流产为特征。脑膜脑炎型主要发生于犊牛,病初流泪流涕、呼吸困难,之后共济失调,沉郁,兴奋、惊厥,口吐白沫,倒地抽搐,角弓反张。肠炎型多见于犊牛,表现呼吸道症状,出现腹泻,排血便。结膜角膜型轻者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流泪;重者表现为结膜出现灰色假膜,呈颗粒状外观,角膜呈云雾状,流黏脓性眼泪[5]。

剖检,鼻腔、咽喉、气管黏膜严重充血、肿胀,有浅溃疡,被覆黏脓性腐臭的渗出物,肺有成片的化脓灶;真胃黏膜充血、肿胀、有溃疡,大、小肠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流产胎儿皮下水肿,肝、脾有局灶性坏死[6]。

3.2 防控

3.2.1 治疗

发病牛及时隔离、封锁,对孕牛以外的牛紧急接种弱毒疫苗,老疫区只对5~7月龄犊牛接种疫苗。病牛辅以抗生素或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3.2.2 预防

引种时隔离检疫3 周,种公牛采精检疫,以确保健康;在无病区搞好一般性防疫措施,在疫区和受威胁区要用疫苗接种预防。

4 牛胎儿毛滴虫病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原

由牛胎毛滴虫寄生于牛生殖器官引起。牛胎毛滴虫呈扁圆状,有前鞭毛3 根,后鞭毛1 根,主要寄生于母牛的阴道、子宫以及孕牛的胚胎、胎盘和羊水中,公牛的包皮腔、阴茎黏膜、输精管及流产胎儿、羊水和胎膜中。

4.1.2 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公牛是本病的带虫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感染病例发生阴茎、包皮、尿道及前列腺等处的炎症,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炎、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阴道内常流出脓性分泌物;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屡配不孕。化脓菌混合感染则发生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怀孕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成群不发情、不妊娠或妊娠后1~3 个月的早期流产为本病的特征。

刮取生殖器官病变部位的黏液或采取阴道分泌物,以生理盐水进行2~3 倍稀释后滴在载玻片上,推上盖玻片,200 倍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或离心沉淀(1 500~2 000 r/min)生殖器黏膜冲洗液,胎儿羊水和胸、腹腔液,2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沉渣。胎毛滴虫在新鲜病料中呈西瓜籽形或长卵圆形,在白细胞与上皮细胞之间活泼的进行蛇行活动。病料存放时间稍长时,虫体收缩的很小,失去鞭毛和波动膜,可根据虫体柠檬状外形和体内有明显的颗粒与上皮细胞和白细胞区别。也可将病料制作成涂片,甲醛固定,姬姆萨染色后油镜检查[7]。

4.2 防控

4.2.1 治疗

可用0.2%碘液、0.1%黄色素或1.0%血虫净溶液冲洗患牛生殖道,连用数天,还可内服灭滴灵。在发现新病例时应淘汰公牛。

4.2.2 预防

开展人工授精是比较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应仔细检查公牛精液,确认无毛滴虫感染才可利用。无本病的健康牛群,在引进牛只时,应特别注意搞好检疫。病牛群应与健康牛群分开饲养,不得混群,一切用具也应分开用,并严格消毒。患病公牛要严格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还需用5~10 头低产母牛与之交配,交配后观察15 d,每隔1 d检查1次阴道分泌物,如无发病迹象,方可证实该公牛确已治愈,再供配种用。

5 牛新孢子虫病

5.1 诊断要点

5.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新孢子虫是一种原虫,寄生于动物组织中,犬是新孢子虫的终末宿主。牛感染新包虫病有两种途径:新孢子虫病犬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新孢子虫卵囊,当牛采食到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即可感染;母牛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也可以感染同一头妊娠母牛的多个胚胎。

5.1.2 临床症状

牛新孢子虫病可导致母牛流产、死胎,流产可发生在妊娠期各个阶段,集中流产多发生在母牛妊娠5~6 个月时。先天性感染的犊牛出生后体质较差。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春末秋初相对高发常见[8]。

5.2 防控

5.2.1 治疗

无特效药物。发现病牛,可直接淘汰。

5.2.2 预防

牛场禁止养犬,或定点养犬,严禁犬粪污染牛场环境和饲草饲料及饮水,阻断水平传播途径;通过新孢子虫实验室检测,及时淘汰阳性母牛,阻断新孢子虫在牛群中的垂直传播。

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6.1 诊断要点

6.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也叫牛黏膜病病毒)引起。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牛均易感,多见于6~8 月龄的犊牛。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在老疫区以隐性感染和慢性病例为主,在新疫区传染迅速,突然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动较大。

6.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牛体温升高到40~42 ℃,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口流涎,呼吸有臭味;腹泻,带有胶冻样黏液和血液;跛行;孕牛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性缺陷的犊牛,因小脑发育不全而呈现共济失调或盲目运动。

剖检,鼻镜、齿龈、上腭、舌面、颊部黏膜糜烂,食道黏膜糜烂呈线形排列,胃黏膜糜烂、水肿,肠黏膜水肿、增厚,集合淋巴结肿胀、出血,小肠黏膜特别是空肠、回肠黏膜肿胀、出血、溃疡、坏死,黏膜脱落。蹄冠和趾间糜烂、溃疡。运动失调的犊牛出现小脑发育不全和两侧脑室积水[9]。

6.2 防控

6.2.1 治疗

病牛及时隔离或急宰,对同群牛和可疑牛进行反复检疫,及时发现带毒牛;对持续感染牛应坚决淘汰。要严格消毒,并限制牛群活动,以防扩大传染。对病牛进行止泻、补液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6.2.2 预防

引进种牛时,必须严格检疫,防止引进带毒牛。流行地区的牛可用黏膜病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猜你喜欢

疫区公牛犊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公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