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中心竟争,香港信心满满

2023-01-13赵觉珵刘彩玉夏彩云云天华

环球时报 2023-01-13
关键词:陈茂波通关环球时报

赵觉珵 刘彩玉 夏彩云 云天华

本月8日起,内地与香港实施首阶段免检疫通关。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在两地间恢复流动,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社会对于香港的经济前景也更加乐观。

展望2023年,世界仍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均将为国家和香港的发展带来挑战。香港将如何走出疫情阴霾,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又将如何更好融入宙家发展大局?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组近期独家专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通关加大香港经济复苏动能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实现通关有何重要意义?

陈茂波:这次通关比预测还要更快一些,让我们很受鼓舞。通关后,香港社会整体氛围变得更乐观积极,对加大香港经济复苏动能非常重要。

首先,两地旅客往返更加方便。很多香港企业赶到内地洽谈业务,也有些内地代表团来港,例如参加近期的说具展等。其次,恢复通关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之前过关不方便,很多工作都在线上,现在可以自由往返。第三,通关将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此前我去境外推广香港时,大家普遍对大湾区非常感兴趣。这些国际人士来香港开办业务,其实更看重的是以香港为跳板,方便开拓在大湾区和内地的业务。

环球时报:您和特区政府主要官员是否已经有前往内地的工作计划?

陈茂波:我们初步计划今年两会后前往北京。整个问责官员团队会有分工,去不同的城市,基本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浙江、山东、大湾区城市和西南地区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行程,让大家更了解香港的情况,我们在内地的经贸办事处也有专门的同事主动接触所属地区的企业和商界人士,'鼓励大家和我们多合作、多交流。

环球时报:第16届亚洲金融论坛11日在香港开幕,这是今年香港首个大型商贸交流论坛,超过7000人于线上线下参与。这一论坛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陈茂波:此次论坛是继去年11月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后,又一个重要国际会议,也是疫情以来该论坛首次线下举行。这次会议让大家实地来到香港,看见香港已经不单纯是“回来了”,而是生机勃勃、机遇众多。

吸引更多内地创科企业

环球时报:随着内地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市场普遍预计经济今年将出现明显回暖,增长率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您对此有何预期?

陈茂波:虽然经历疫情,但内地的政策空间还是很大的,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足以抵御外部风险。同时,内地在恢复免检疫通关上步伐很快,有利于'出口和投资。内地经济体量很大,国家提出“双循环”格局,14亿人口本身就有很大的经济动能,个人消费可提升的潜力很大。此外,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创新科技发展,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我对于内地的经济发展是比较乐观的。

环球时报:内地经济发展对香港经济而言,将带来哪些利好?您对2023年的香港经济有何预测?

陈茂波:2023年上半年,香港经济面临较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利率向上调整、欧洲经济因地缘政治出现问题等因素都会影响香港。在香港,本地利率也会因美元因素持续升高。

国家经济好,是我们向前发展最大的底气。我们预计未来一年出口有较大增长。疫情前到港的内地旅客平均一年超过5000万人次,有市场调查显示,不少内地朋友还是将香港作为境外游的首选目的地。

过去几年,香港在产业发展方面很重视创新科技,我们希望与内地有更密切的往来交流,尤其在大湾区范围。本届政府提出“抢企业”“抢人才”,不少内地企业对于来香港开设国际总部非常,感兴趣,不仅是龙头企业,也包括一些拥有前沿技术的创科企业, 我们近期也在与他们洽谈。

环球时报:能否介绍一下“抢企业”的情况?是否已经有初期成果?

陈茂波:发展香港经济需要兼顾几个方面。一是要提升产业发展结构,虽然香港金融业发展得很好,但雇用人员较少。金融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率约22%-23%,雇用人员却只占约7%。从产业发展来说,香港需要多元发展,创新科技是最重要的。二是希望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仅靠香港自身把创科产业培养起来需要时间,所以要吸引全球相关企业到香港,内地企业是重点。行政长官去年发布《施政报告》后,不少内地企业找到我们,我们也制定了重点名单,会主动出击。

做好中国经济的“试验田”“防火墙”

环球时报:您去年10月出访中东,近期又宣布将访问欧盟和东盟。从您出访的目的地看,香港是否正在转换经贸合作重点? 这与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变化是否相关?

陈茂波:香港需要审时度势。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周期,同时地缘政治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多元发展市场,原来的市场我们不会放弃,同时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有潜力的地区,包括中东、东盟,这些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与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1/3,肯定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也会重点选择德国、法国这些欧洲主要经济体,它们的外交政策比较独立,和中国的关系也比较好。

环球时报:近年,一些人对香港能否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的地位产生质疑。您是否担心香港在相关领域的地位被撼动?

陈茂波:我们经历不平凡、很困难的三年多时间。这段时间里,香港和内地、和国际社会的接触少了,一些人对香港的了解少了,误解也比较多。

去年11月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全球100多家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他们都表示,西方媒体的一些报道有所偏颇,他们对香港存在误解。今年我们还会继续举办规模更大的峰会,并邀请一些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将会议搬到香港。在国际会展领域,一些会议确实搬到其他地方了,但我们要积极主动抢回来。香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全开放的经济体,更多人往来是有好处的。

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非常激烈,香港对标的是纽约、伦敦这样的城市,并且信心满满。第一,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并且大家普遍看好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香港金融业的巨大发展潜能是新加坡等地没有办法比的。

第二,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政策,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国的政策和美元产生担忧,我在中东访问时,就有当地人士希望能分散风险、多元投资。目前,中国在购买石油上已经使用人民币结算,境外人士持有大量人民币,会有投资需求。香港有责任发展好离岸人民币中心。

第三,香港在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且不断'创新。2018年,我们修改上市规定,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能在香港上市,把香港股票市场推上新的台阶。去年,港交所还推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现在,我们准备推出大规模前沿技术研发公司的上市机制,也考虑让一些私募基金通过同股不同权的方式来港上市。这样做是希望不断走在市场前面,保持我们的竞争力。

此外,互联互通也是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部分。2014年以来,香港与内地开设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规模术断扩大。我们做的一些统计显示,境外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约70%的投资都是通过香港进行的,他们对香港的监管和效率比较有信心。

目前,国际基金投进内地市场的资金比例还是太小。按照中国的经济体量,他们投资增加10倍也不够,因此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在发行绿色债券,过去一年约570多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一。中央提出“3060”目标,相信这方面未来发展势头会更好。

“一国两制”给予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香港一直都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试验田”“防火墙”。我们要和内地相关部门多沟通,利用香港平台助力内地市场开放。▲

猜你喜欢

陈茂波通关环球时报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楼市有风险
港高官为“开红车参加丧礼”致歉
上海自贸区初步建立便利通关新模式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