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2023-01-13党婕睿张强利
党婕睿 张强利 郭 丁
一、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客观因素
1.民族矛盾、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复杂
延安时期是民族矛盾和国内各阶级矛盾日益复杂、日益加深的时期。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随之调整了侵华政策,将进攻的重点转向敌后战场并对国民党实施政治诱降。日军为了更好地对占领区进行控制,扶持汪精卫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其实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的傀儡政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秘密颁布了一系列反共文件,有《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等,这些文件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表明国民党将政策的重心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转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外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同国民党处理好关系,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自身也需要制定、调整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2.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包围、封锁、破坏,外界物资进入解放区受到限制,人民群众生产负担不断加重,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开始质疑,为了打消群众质疑,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统一。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军队、机关、学校广泛参与自给自足生产建设,和群众同甘共苦,这样一来,不仅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而且改善了党群之间的关系。
(二)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立的主观因素
党中央到延安后,革命事业发展要求必须扩大党员队伍,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强大的党的组织是必要的。”党员队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党员队伍由长征后的3 万多人发展到1940 年的80 多万人。吸收的党员多数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部分群体工作认真、革命积极性强,但思想意识、文化水平较低,还有许多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严重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使党群关系受到破坏。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根除思想上的错误,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纯洁党的组织,党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密切了党群关系,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
二、延安时期建设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是建立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着力于反蒋抗日,一方面在陕甘宁边区建设新型革命政权,这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密切党群关系积累了经验。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建立民主政权
建立广泛的民主政治,让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享受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处理好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得益于善于总结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勇于探索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开创了不同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新型政权形式,包括“三三制”民主政权、民主选举制度。
第一,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政策对统一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加强根据地内部各阶级团结抗日方面,“三三制”原则争取到了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以及开明绅士的认可、支持、拥护,使得许多党外人士在政权建设中有任职做事的权利。例如,陕甘宁边区著名绅士李鼎铭任边区副主任,柳湜、贺连城任教育厅正、副厅长,这些开明绅士在参议会和政府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在担任重要职务的同时,还对延安时期政府、军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政策,如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党和政府经常邀请民主人士参加座谈会,多方听取建议和意见,作为制定政策、制度和方针的依据。从政党建设和团结统一战线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建立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人民主权原则、平等自由权利的体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是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实行竞选和“三三制”选举政策。党员、非党员、无党派人士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对于不识字的群众,采取“投豆”“香头烧洞”等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选举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推进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威望,另一方面,有利于团结全民抗战,增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原则,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①为此,边区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旨在改善人民生活,调动民众积极性。
第一,开展大生产运动。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的“扫荡”政策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的包围封锁,加之根据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抗日敌后根据地已经开始发生严重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为此,1939 年2 月,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各抗日根据地不分男女老少,迅速开展起规模空前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方面负责人,均开始亲自动手,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到1941 年,陕甘宁边区的政府机关、学校、部队通过大生产运动,百分之七十的经费已经解决了。美国代表、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他看到陕甘宁边区一片欣欣向荣、五谷丰登的景象,感到十分惊讶;国民党将领邓宝珊路过延安正好看到军民举办的生产成果展览会,展品会上稻麦米应有尽有、瓜果菜琳琅满目、家畜家禽膘肥体壮、布匹鞋袜文具种类繁多,对此称赞不绝。大生产运动不仅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给养问题,而且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第二,“减租减息”。为了克服困难,坚持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2 年1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重申抗战以来党实行的土地政策。“二五”减租解决了农民土地的问题,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根据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通过减租减息,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边区的进步和发展,团结了各个阶层,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精兵简政。1941 年11 月7 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中提出主力部队应采取精兵主义减缩编制。11 月,开明绅士李鼎铭等11 人提出了《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议案。毛泽东称赞了这一提法,并要求尽快推行。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精兵简政,并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精兵简政,效果良好。通过精兵简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克服了官僚主义、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解决了政府机关臃肿等问题。总之,通过精兵简政,增加了生产,减轻了人民负担,克服物资困难,提高了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使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和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建立廉政制度,克服腐败现象,开展整风运动,统一全党思想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第一,形成和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不断追求并且始终践行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勤务员”宗旨教育广大领导干部。1938年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②可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反映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以往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要团结人民群众,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践中,要深入基层,多调查多研究,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困难,让“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作风随处可见,加深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建立廉政制度,克服腐败现象。一个政党的廉政制度是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障,是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条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廉政制度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惩治贪污条例》《政纪总则草案》《政务人员公约》等。《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强调,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党的干部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和廉政思想,并规定:“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惩治贪污条例》中具体规定了贪污数目及处罚力度。实际操作中,边区政府严格查处违反廉政制度犯法行为,如“黄克功事件”“肖玉璧事件”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对腐败分子的零容忍,使人民群众真正地信任中国共产党,建立更为密切的鱼水关系。
第三,开展整风运动,统一全党思想。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密切联系群众运动,目的在于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而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整风运动中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使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支持、拥护。通过延安整风,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中统一了思想、锻造了党性、认识到了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建立起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支持和拥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群关系建设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时期,形成了水乳交融的血肉关系,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收获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当前,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好的,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地区、个别单位的党群关系与老百姓的期待仍有落差,甚至是侵害到了老百姓利益和感情,进而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现实意义的思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史为鉴,面对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党的工作方法、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是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未来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曾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勇敢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持续发展壮大。
党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成就党的事业,人民群众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对党的宗旨进行了深刻阐述。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做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矛盾,谋划为民之策、谋求为民之法、实践为民之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大力改善民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上下足功夫,把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在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群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和关心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也使得党群关系达到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融洽和谐的高度。
(三)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腐败现象,腐败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党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腐败的滋生就会引起民怨沸腾、社会动荡,而失去人民的支持,政权就会垮台,正所谓“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习近平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要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群众要有知情权、监督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转变工作作风,心里要有老百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多次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八项规定的落实。他也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又坚决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经过不间断的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已经形成。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毒瘤还没有彻底根除,要把清正廉洁作为一项基本要求长期坚持下去。一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持续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勤俭节约、淡泊名利,清白做人、坚决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遇事迎难而上,多做少说。二是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党内重大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机制体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拓宽民众参与和沟通渠道,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积极保障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能力,着眼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对贪腐的检举,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时代在发展,初心和使命不能变。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宝贵经验值得今天深入学习并继续发扬,党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紧密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释]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版:第9 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22 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7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