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思考
2023-01-12李东阳陈培琴张国庆石彩华王瑞宁
李东阳,陈培琴,张国庆,李 国,石彩华,王瑞宁,刘 璇,孙 婷,万 娟
(1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 银川 750001; 2宁夏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银川 7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产业振兴,离不开“金字招牌”的打造,这就为发展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提出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必须要在突出自身特色、增强发展活力、完善供应链、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丰富的光热资源,便利的灌溉条件,造就了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优良环境,成就了品种丰富、风味浓郁、质量上乘的美誉,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农产品优势区。特色经济林产品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不仅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还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基于此,通过分析宁夏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现状、探析问题短板、提出努力方向,试图为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
1.1 宁夏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宁夏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苹果、红枣、鲜食葡萄、杏、李、梨,以及设施果树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优质、精品、高效”的发展路子,从政策、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发展,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21 年底,全区特色经济林(不包括枸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达到231 万亩,其中:苹果52.9 万亩、红枣55.4 万亩、设施果树0.3 万亩、鲜食葡萄3.7 万亩、杏56 万亩、桃2.1 万亩、梨3.4万亩、李0.4 万亩,其他经济林56.8 万亩。产量131万吨,产值约30 亿元。
1.2 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总体概况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主要包括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商标三套体系,分别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农业农村部申请注册[1]。本文中的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包括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商标未作统计),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据收集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的信息,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收集于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的信息。时间跨度为2004—2022 年。据统计,截至2022 年2 月,宁夏共有地理标志产品71 件[2],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60 件、占84.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 件、占15.5%。
1.2.1 地理标志产品品种类别从地理标志产品品种结构看,71 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果品、粮食、肉类产品、油料、蜂类产品、药材、酒水等12 个品种(如图1),其中果品类最多21 个,占总数的29.6%。
图1 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
1.2.2 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区分布宁夏位于祖国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国土面积6.64 万千米2,下辖5 个地级市22 个县(区、市),全区5 个地级市都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申请注册保护,在已注册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中,银川市6 个,石嘴山市4 个,吴忠市27 个,固原市20 个,中卫市11 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大米、宁夏菜心为宁夏全域。
1.3 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情况
图2 各年度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情况
1.3.1 数量品种总体来看,在已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属于经济林产业的共有9 个,分别为灵武长枣、同心圆枣、彭阳红梅杏、扁担沟苹果、彭阳杏、金银滩李、南长滩大枣、南长滩软梨、沙坡头苹果,占总数的12.7%。从地域分布看,银川市1 个,吴忠市3个,固原市2 个,中卫市3 个。从中可以发现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大多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土壤条件好、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的引黄灌区,具有较长的种植时间,保护与发展的成效良好。
1.3.2 发展成效通过多年的保护发展,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从栽培模式、田间管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市场供给显著增加,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优良品质特性得到有效保持,品种资源和产品品牌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21 年底,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总面积达到93.8 万亩,产量26 万吨,产值11.3 亿元。其中:沙坡头苹果15.9 万亩、灵武长枣6.7 万亩、同心圆枣8.2 万亩、彭阳红梅杏(杏)48.2 万亩、扁担沟苹果2.5 万亩、金银滩李0.04 万亩、南长滩大枣8.0 万亩、南长滩软梨4.3 万亩(图3、图4、图5)。
图3 沙坡头苹果
图4 灵武长枣
图5 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种类
1.3.3 社会效益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来源代表性和辨识度,也代表着产品的质量和“颜值”,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和知名度,同时也是提升特色经济林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沙坡头苹果”“灵武长枣”“彭阳红梅杏”等已成为产业扶贫和“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5 万人,一些主产区的经济林面积突破了人均1 亩,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500 元,占农民年收入的26%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
2 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地理标志产品的蕴涵量丰富,虽然政府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但保护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背后对消费者的承诺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监管还需要加强。个别地区地理标志产品收购中还存在假冒“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以次充好、冒充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出售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信誉与消费者的权益。
2.2 机械化程度不高
地理标志产品虽然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但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必须要走机械化的路子,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投入成本。据统计,宁夏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中机械化率约为30%,果品贮藏能力仅占总产的20%[3],红枣加工率不到5%,保鲜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0%,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少,优新品种和省工省力化栽培技术难以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
2.3 宣传推广能力不足
地理标志是农产品的天然品牌,但在具体的使用推广中,还没有做到把产地品牌发扬光大助农增收致富。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为例,在宁夏173 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中,“中宁枸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95 家、“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40 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25 家。而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中,“灵武长枣”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仅5 家、“同心圆枣”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仅2 家、“彭阳红梅杏”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仅3 家。从中可以看出,缺乏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整体策划,宣传推介能力较弱,效果还不明显,缺乏通过品牌建设挖掘产品深度价值的能力。
2.4 灾害防御能力较弱
宁夏自然灾害天气频发,特别是晚霜低温冻害、冰雹等极端天气仍是制约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几年经济林持续遭受自然灾害,四年两冻,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打击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有效应对低温冻害、冰雹等灾害的措施还比较少、技术手段较落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同时,由于资金短缺,经营主体投资意愿不强、经济林参保面积不高、抗风险能力弱,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3 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宁夏特色经济林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质强基、能力提升、品牌建设、产业强链四个方面,努力促进好的自然资源生产优质产品,使优质产品产生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
3.1 突出提质强基,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特性,主动呼应市场需求,在巩固现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老旧品种提纯复壮及更新、种植技术管理及创新等工作,确保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安全、品质优良。加大优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优化种植结构,在品种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大力推广青砧1 号等抗低温冻害和病虫害能力强的砧木品种[3],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特色经济林示范园,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果品采购、贮藏保鲜、分选包装、加工运输、销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3.2 促进能力提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技术服务作用,针对果园晚霜冻害防御、优质果品生产、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等制约瓶颈,邀请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和现场指导,拉长长板,锻造“杀手锏”,培育基层实用技术“一招鲜”,通过持续的技术服务,推动建立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加工等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加快供应链建设,整体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出效益。
3.3 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认知度美誉度
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生命力”的理念,针对特色经济林产品高品质代表的缺乏和藏身于“深巷”的困境,突出自身特点,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文化节等活动和新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好直播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作用,不断挖掘地理标志产品文化和传承,讲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宁夏故事”,做强做大品牌效益。通过地理标志整合现有特色经济林产品生产,不仅要聚集政府、企业、农民力量,还要激发更多社会生产活力,避免单打独斗,打造在国内叫得响、排得上的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也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产销监督体系,建立“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监督机制,促进地理标志的科学使用。
3.4 聚焦产业强链,促进融合式发展
针对当前宁夏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要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的供需体系。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新技术,形成全产业链增收增产。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托管服务,帮助实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向省力高效方向发展。同时,要制定完善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范,建立完善质量溯源体系,实现对种植、生产、制干、运储、加工、流通等全过程溯源,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普及应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