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蚕区桑树栽培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3-01-12王巧燕张钟强
王巧燕,张钟强
(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端,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四季分明,春温大于秋温,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多高云,冬季平均气温‐7.8~4.1 ℃,年平均降雨量366 毫米,无霜期为130 天,气温变化梯度大。10 月下旬至翌年4 月上旬为大地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1.2 米,入春以后,气温明显回升,平均日增温0.2 ℃左右。榆林地理环境特殊,具有生态多样性,适合桑树生长,先后采用多种形式发展了生态类型的桑树,榆林桑树的主要栽培区在清涧、吴堡、子洲。
1 桑蚕的起源
桑树(Morus albaL.)系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别名白桑,高可达15 米。桑树自古就有“东方神木”之称,栽培桑树在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用桑叶养蚕。《诗经·豳风·七月》篇记载:“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文中描述的就是西周早期的种桑养蚕活动。榆林的桑养蚕技术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其中清涧蚕桑业历史悠久,远在清乾隆年间,业已兴盛。
2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
桑果树和养蚕的桑树是一样的,只是桑果树是雌树,而养蚕桑树雌雄皆可。落叶小乔木,通常高2~5 米,嫩枝有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全株有白色乳汁。叶互生,卵形或广卵形,长5~10 厘米,宽4~8厘米,边缘有锯齿,基出三脉。果腋生,由多数小果聚合而成,肉质长1~2.5 厘米,熟时紫红色,酸甜可口,即桑葚。3—4 月开花,果熟期4—6 月,南北方有差异。桑果的形状多为圆形或圆柱形,颜色多为黑紫色,且根据品种不同,桑果还有紫红色、金黄色和白色等(图1)。
图1 榆林市桑树种植茂盛期
3 桑树的栽培现状
桑树适应性强,能抵御干旱、低温霜冻、大风和冰雹等主要自然灾害,在当地生长百年以上的桑树仍然郁郁葱葱。榆林近几年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类型的桑树,简称“生态桑”,主要类型有梯田埂桑、坡地退耕生态桑、沙地“桑朴子”、川沟大乔桑等[1]。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已经形成了2 万公顷的生态桑区域和养蚕基地(图2)。桑树生长期为5—9 月,每亩桑园产叶量1500~2000 千克,可养夏蚕(6—7月)、秋蚕(8—9 月)各1 张。
图2 榆林市桑树栽培模式
4 桑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桑树的年需水量为700~1200 毫米,榆林地区每年的雨季集中在6—8 月份,而桑园在4—5 份严重缺水。淡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全国设施农业和大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水资源日益紧张、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双下降的问题,面对地下水超采的问题,解决桑园旱季浇灌问题迫在眉睫。
4.2 桑树的附加产品开发利用率有待提高
桑可与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药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交叉发展。近几年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栽培果桑,使得蚕桑休闲、旅游产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但是桑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没有形成规模,桑枝、桑叶的开发利用类型少,并且没有形成规模的加工企业产业。桑叶养蚕是榆林地区桑树的主要利用模式,尽管有零星的蚕丝被加工企业收购加工,但生产条件简陋、设备不够先进、技术不成熟等制约蚕丝业的发展。
4.3 经营模式不够丰富和劳动力短缺
榆林蚕区种桑养蚕主要以家庭种养殖为主,没有丰富的新型经营模式为种桑养蚕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桑树的种植历史虽然悠久,但种植面积还未形成规模,机械化操作程度也不高,并且养蚕产业的条件相对简陋,付出的劳动力较多,所以很多年轻的劳动力不愿意投入到种桑、养蚕的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短缺也是制约桑树种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5 发展对策
5.1 利用软体集雨窖收集雨水补充旱季桑园浇灌用水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域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年际和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通过集蓄丰水期的雨水资源,能够有效实现枯水期的淡水资源补充,节约地下水的使用量,并且集雨水质相比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集雨水pH 和EC 值(可溶性盐浓度)均低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适宜于水肥一体化应用,有助于减少滴灌系统堵塞,所以利用软体集雨窖收集雨水促进桑树提质增产,是地下水含盐量大的县区解决桑园旱季淡水资源供需问题的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5.2 多元化开发利用桑树附加产品
蚕桑是多元化健康产业,除蚕茧产品外,还可以开发桑果、桑葚酒、桑叶茶、桑芽菜、桑叶粉、蚕砂保健枕、蚕丝被、桑枝食用菌、桑枝叶饲料养羊养牛、桑园养鸡等[2]。如在榆阳区长城以北风沙草滩区的马合、岔河则、金鸡滩和芹河等乡(镇),以及南部丘陵沟壑区的余兴庄等地,进行了桑树的种植和养蚕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还可以利用深厚的蚕桑丝绸文化,发展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产业,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和文化产业壮大。桑树还是很好的绿化树种,能抵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环境。养蚕是生态产业,对环境无污染。也可利用蚕茧干品可长期存储的特点,“低存高卖”,电商多渠道销售。同时,进行蚕桑多产品开发增收,增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5.3 以新型经营主体形式促进桑园的多模式化发展
以农民合作社经营等新型经营模式组织村民对桑园科学地改造利用,实施养蚕和发展饲料桑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化的规模经营扩容增量。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现代蚕桑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依托关键环节、优势蚕区等开展广泛的联合与合作,共建发展一体化、利益共享式产业联盟,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桑树多模式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桑园。
6 结 语
栽桑养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要想产业发展好,桑树必须种得好,符合“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理念[3]。发展桑树的多模式种植,开发利用桑树附加品,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强化“造血”功能,实现榆林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