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河并行”水系治理规划理念形成与发展思考

2023-01-12刘怀湘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滨水水系河道

张 剑,李 根,王 芃,曹 燕,刘怀湘

(1.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海陵分局,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作为泰州市主城区,海陵区地处长江(通南)水系与淮河(里下河)水系的交汇处,目前全区共有各级河道598条、全长834km,河网纵横成为海陵的自然特性和特有优势[1]。为系统推动河网水系治理工作,市水利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形成了《泰州市主城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并于2004年8月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在防洪排涝方面,完成了东至老兴泰公路,西到引江河,南至周山河,北到新通扬运河86km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建设,有力地保证了水安全;在生态活水方面,依托引江河水源优势和长江、淮河流域地理高差之便[2],建设了城区生态调水泵站和21处上下游活水控制节点工程,实现了中心城区“南引北排”常态化活水,也实现了生态景观水位控制;在水系治理方面,按照“一横、两纵、三环碧水绕凤城”水系平面结构形态,实施以凤凰河为代表的水系连通工程,构建以凤城河、凤凰河、南官河、周山河为骨干的新双水绕城水系格局,为彰显水城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水文化水景观建设也逐渐深入人心,凤城河、凤凰河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淮阁等水文化景观点缀在城区河网各处,让城区的水更富有灵气[3]。

1 水系治理问题

对照“幸福水天堂”[4]的内涵和要求,泰州市海陵区水系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受城市发展制约,有不少临河城中村、棚户区、老庄台、老厂区未能搬迁,也有新开发利用地块的建设挤占河道岸线,导致水系治理碎片化严重,水文化、水景观连片规模效应不强,特色没有充分彰显,作为水城,滨水空间布局不合理,其功能等级和发展能级不高。

(2)由于碎片化和沿河滨水空间土地制约,导致无法进行系统性的水文化、水景观打造,仅仅只能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过水功能,甚至为安全考虑,只能水边高驳岸墙林立,亲水性差,居民幸福感与河流生态健康水平低[5],城区缺乏高品质河道。

(3)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水系治理对立起来。地块的开发利用往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地块规划设计缺少滨水关系的研究,机械的填埋、侵占和挤占,一方面造成自身暴雨内涝,另一方面更加剧了河道碎片化,难以形成水文化、水景观的空间,河道两侧滨水空间公共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大大削弱。

2 “街河并行”规划理念形成脉络

针对上述问题,2013年12月7日,受《南水关遗址志略》中“遥想当年,南北商旅,舟楫相接,街河并行,桨声桥影,水音市语,欢然交融,此泰州水城千百年生活之长卷也”启发,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在海陵这样一个三水交汇、水系发达的地方,更要考虑河网和路网等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街河并行”的水城水乡特色”[6]。随后在2015、2016年度城市水生态治理项目中,统筹水利、规划、国土部门,将鲍马河接通工程和迎春路、金马路融合起来,将西北化工区庆丰河南北接通工程分别与化工路、润丰路融合起来,最终成功实施,实现了“街河并行”理念的探索试点。

2020年初批复实施的《泰州市海陵区街河并行河道规划》中,提出了街河并行是一个规划概念,体现滨水空间的超前、科学的立体管控;也是一个建设概念,体现在预留、有序、节约式的精致化实施;也是一个管理概念,体现在方便、快捷、高效、综合低成本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体现在《南水关遗址志略》的那段描述。并对“街河并行”河道进行了分类:河路纵横、移步换景的田园风光河道,流水潺潺、枕水河畔的特色乡村河道,水音市语、街河相应的美丽乡镇河道,健身休闲、水岸交融的社区精致河道,波光粼粼、文化荟萃的城市品质河道,舟楫相接、车辆穿行的大河风貌河道。

2020年4季度,水利部门以海陵区九龙河为典型引路,经与发改委、自规、住建、工信、文体旅等部门对接,制定了《九龙河街河并行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突破了传统水利工程设计模式,突出了滨水空间的规划研究,实现一个地理标志“—龙鳞坝水景观、两条城市脉络(河—城市血脉,街—城市经脉)和三个在地文化(储巏、龙珍精神、现代工业文明)”的打造,真正意义上将水利工程与城市生态、幸福宜居、文化生活、经济发展相融合,全面落实了“街河并行”理念,提升了水城能级,成为与凤凰河遥相呼应的幸福河湖。该项目作为“西大门”建设的先导工程,2021年3季度已进入实施阶段。

3 “街河并行”实践经验与优势

经多年来“街河并行”理念的实践,对其落实及优势等方面形成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3.1 指导滨水空间布局形态的规划

长期以来,水利规划和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分属不同部门的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要求、技术标准、实施过程等等往往各不相同,有时甚至难以兼容,偏差很大,导致有些水利规划思路难以落地落实。《泰州市主城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提出的“一横、两纵、三环碧水绕凤城”,包括后来《泰州市城市水系规划》所提出的布局,实际上从宏观层面上解决了区域水系平面结构形态的问题,为河网整体实现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很好的指导依据。但是具体到某条(段)河道建设时,往往只能就河道谈河道,就水利谈水利,没有土地、没有空间做足水文章,导致与城乡建设和周边土地开发结合较差,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失去了平台和载体,高品质河道难以打造。

当前,“多规合一,空间管控”将是大势所趋[7- 8],实现对每一寸国土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结果。水域及滨水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精准规划、严格管控成为必然。因此,亟需加强水域及滨水空间的精准规划,仔细研究水网与路网(包括慢行系统)、绿化、管网(排水和污水)等之间的空间关系,实现以河道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景观廊道,同时形成方便、便捷、综合的城市管理廊道,仔细研究滨水空间和居住、商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泰州这样的水城实现5~10mim亲水圈,确保任何一个人从任何一点都能够快速进入滨水空间,快速亲水。这样,从进水、沿水和在水3个方面都能够感受到水的魅力,真正感受到幸福水天堂的全景意境。

为此,“街河并行”理念从微观河道层面解决了滨水空间布局形态的问题,让路网与水网有机融合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彻底解决碎片化问题,实现水上、岸上真正的畅通,同时,处理好滨水空间、交通、绿化、市政、居住和商业等多要素之间的整合关系,实现以河道为中心两侧的滨水空间真正的通透,为最终形成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作出支撑。

3.2 指导滨水空间的具体城市设计

传统的水系规划往往只能概念性明确河道规划河口宽、蓝线管理范围,但并不能在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上精确划定河道中心线、规划河口线和蓝线位置,导致在规划管理和河道治理时模棱两可,刚性约束不强,治理设想难以落地落实。

因此,水利规划体系要充分借鉴融合自规部门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在满足规划河道治理要求和蓝线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区域整体发展对水域及其滨水空间的经济、社会、生态需求,优先将绿化、林地、湿地等生态地类融入水域,作为滨水空间进行一体化考虑,擦亮“幸福水天堂”生态底色,发挥滨水生态环境优势;然后研究交通要素与滨水空间的整合关系,将慢行系统融入滨水空间布置,同时,将其他机动车道(街、路)布置在滨水空间外侧,形成滨水空间外边界,也构建起滨水空间与居住、商业、产业发展地块的缓冲区,减少人类活动对滨水生态空间的破坏和影响。

同时,按照“注重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立体嵌入城市识别系统和景观塑造,具化融入城市设计管控和空间治理”的原则,梳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引入或融入滨水空间,为河网水系注入水文化,注入城市之魂,让滨水空间更加灵动,更富有生命和活力,真正实现“水城一体、形神兼备、古今辉映的文化名城”。

具体来说,择优选择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通过城市设计确定每一段河道整个滨水空间结构控制。

(1)从满足区域水安全的角度,实现防洪排涝基本要求(同步考虑设防标准),明确河道轴线、规划宽度、深度及断面变化,提出岸线控制形式和要求。

(2)从叠加水生态的角度,实现涉水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布局优化,明确临水湿地、园林和绿化系统的布局、用地安排,提出生态景观的意向设计。

(3)从丰富水文化的角度,按照在地或临近原则,将历史文化资源就近融入或引入滨水空间,明确展示形式和分布,必要时进行高水平策划和创意设计,提出设计构思和意向性图例。

(4)从活动路径的角度,分析居民和游客临水旅游、观赏休憩、健身锻炼等亲水规律,按照“街河并行”的原则,明确慢行系统走向、宽度,提出街道路幅、断面构成(根据地下排水、污水管网的走向和布设),实现5~10min快速亲水和移步换景。

(5)从视觉路径的角度,确定水体、水生态景观、水文化景点的观景要求,提出景点和观景点(带)的位置、性质、特点、用地;同时研究视廊的宽度、范围内高度控制与内容,形成通透、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最终,明确与区域相协调的整体滨水空间,划定滨水空间边界,将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成果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对水域一级地类及周边土地的宏观调控治理和微观精细管理,真正为水域治理、生态修复、水文化景观打造留出留足空间,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方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空间管控。

3.3 加强滨水空间的一体化建设

要想打造出系统、全面、有特色、有内涵、有传承的滨水空间,除了实现滨水空间布局形态的研究和空间管控,一体化精致建设也是关键。

传统的河道治理局限于清淤疏浚、护坡护岸和水土保持,仅仅满足于防洪排涝需求,在水生态、水文化和水景观方面经验欠缺。而当前的城市建设系统性、综合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状态,实现园林、景观、文化和水利等主要元素的一体化建设。

这也对滨水空间建设管理提出新要求,传统的由规划进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最后施工的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已不能适应园林、景观和文化方面的建设需求。建议依据城市设计成果,结合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时序,选择确定需要打造的滨水空间,综合水利、园林景观和文化等专业要求,形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阶段成果,方便进行方案论证和投资控制,从而在建设施工上一体化,最终保证连片治理风格统一。

为了更好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多专业协调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建议实行EPC模式。在城市设计成果固化并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后,就实施项目,招标选择具有园林景观、水利等多专业设计和建设资质的单位,实现滨水空间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滨水空间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化和水景观实施效果;可以有效克服设计和施工环节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施工组织、矛盾协调和沟通衔接。

4 结语

泰州市海陵区河网治理长期存在缺乏整体滨水空间整体规划、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滨水景观破碎与同质化、历史特色水文化衰落等问题。对此,水利部门近年在推进鲍马河接通工程、九龙河治理工程等工作中,逐步构思提出了“街河并行”这一具有水乡特色的先进治理理念,其内涵在于统筹水空间、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管理规划设计管理,有效引导河道的生态治理、周边土地的开发、文化景观的设置和基础设施的布置,彰显海陵古城水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特色水韵。随着“街河并行”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成功落实,将指导泰州全市的河网水系治理,从而有效提升城区滨水空间精准管控、城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滨水水系河道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