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3-01-11范勇城张军
范勇城 张军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通过对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进行研究,认为基于“大思政”格局,科学设计体育课程,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团队项目的特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有效运用课程评价是发挥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作用的有效策略。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即“四个正确认识”,其要义就在于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将“思政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备受推崇,在中职学校,学科教育如何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也是当下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以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旨在为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协同育人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1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难点分析
1.1 思政教育与具体学科之间融合的难度较大
基于思政课程的本质出发,其仍是属于一门“课程”。要发挥中职体育课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要时时刻刻将“课程”作为出发点。如果脱离了“课程”的本质,那么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之间的融合都只能为“纸上谈兵”。基于这一情况,中职体育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格外注意并明确思政课程与中职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就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二者的概念及關系等仍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导致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次不清的情况,以及思政课程与中职体育课程之间相互的联系不够紧密,融合不够深入等情况。
1.2 思政课程与中职体育的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职体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已然成为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开展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工作基础上,体育老师想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是关键,如:教学理念的更新、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通过科学手段将思政的元素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的能力等,教师能力的提升需要满足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然而,就目前来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能力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短板”,且教师本身教育教学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非常有必要。
1.3 学生对于思政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对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思政和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等情况,究其根本,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两门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因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是关键,否则,就会逐渐消耗学生的“内驱动机”,也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2 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必要性及关联性
2.1 必要性分析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其实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本身就会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问题,这不光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各阶段体育教学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体能的提高,忽视了理论本身的学习和其内涵深刻的“人文精神”。导致整个体育课程处于一个“没有灵魂”的状态,教学的模式始终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这不光是和我们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背道而驰,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体育课程和思政育人理念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更深层次的内涵。除此之外,积极贯彻并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与当下国家大力提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高度契合。
2.2 关联性分析
首先,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共通之处,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基础性课程之一,不光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体育技能,更是要锻炼学生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等。那么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其次,体育课程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且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本具有特殊“人文性”的德育资源,体育课程之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意识”等元素;此外,通过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之外,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形成对体育健康课程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将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两者能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
3.1 基于“大思政”格局科学设计体育课程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不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落脚点,同时也在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大思政工作格局”指的就是中职学校,要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作为思政教育目标。通俗地来说,就是“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三全育人”思想新格局,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推进“全员”思政课程和“全课程”思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每一个学科当中去,逐渐站在“思政”育人的角度出发,落实各学科的思政教育。
那么针对中职体育学科而言,首先,体育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注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而是要根据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生成性评价”或者“形成性评价”把整体的教学逐渐渗透到“课程思政”当中。全面落实我们提到的“三全教育”。其次,体育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程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可以把这类元素作为媒介,对学生们开展后续的思政教育,老师的格局也不要只局限在课内教学,可以针对“课程思政”把不同的教育模式资源引入到当下教育之中。最后,教师要注重“隐性思政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高尚的“超我”品德,使体育课也能成为“立德树人”的学科载体。
3.2 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学校要有科学的方法培养中职体育老师的“課程思政”意识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毕竟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掌握方法,才能把“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包括体育课程在内的“课程思政”方面培训,同时要阶段性组织关于体育教学的“课程思政”主题研究,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促进体育老师在有意识地开展“思政教学”,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始终把“思政教学”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其次,体育教师本身也需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这两点是开展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基础和前提,此外,教师还应在“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和研究中,固,不断地加强交流和学习,不断转变观念,善于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掌握运用的方法,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
3.3 发挥体育课程团队项目的特点,创新形式实施课程思政
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团队项目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团队项目合作和竞技等特点,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可以适当的弱化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竞争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比如,在篮球项目的运球和传球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关于“不投篮的篮球赛”游戏,具体每队可以分为8-10人,如果有男生和女生的班级,可以分为男女混合的两个队伍,双方可以展开“不投篮”的“攻”和“守”,在规定的时间哪一个队伍控球的时间长就算是获胜方,这样创新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渗透“课程思政”的理念,让学生们感受团结的力量,树立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样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关键是教师需要及时的转变观念,另外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还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出创新。在此基础上,活动后,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进一步达成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目标。
3.4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体育运动,转变体育运动观念,激励学生成长,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用好体育相关比赛精彩视频及优秀运动员传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展篮球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篮球经典比赛及精彩视频、也可以播放我国篮球优秀运动员姚明、易建联,NBA球星等人物传记,利用视频加深学生对篮球这一项运动的了解,介绍优秀篮球员的事迹,用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品质激烈学生的成长;另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用好体育运动“红色”资源,如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将我国优秀运动员参加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刻苦训练以及比赛中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视频融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还可以用好体育运动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我国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运动,加深对民族民间体育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作用。
3.5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运用好教学评价对于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方式较多,比如“生成性评价”“个体阶段差异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知”为基础,实践“行”,感悟“意”,体会“情”。其实,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来说是非常期待被“认同”和“表扬”的,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跑步时,好胜心极强,就是想要证明自己,还有的学生会故意吸引老师注意,其实这也是学生想证明自己的表现。那么体育老师就要根据这一心理,做到“以评促教”“以教促评”,科学地开展教学评价,如体育教师可以把中职学生的“遵守纪律”“学习态度”“文明礼貌”“课堂言行”等作为体育评价的综合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评价,并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纳入到评价当中去,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要发挥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首先要基于“大思政”格局,科学设计体育课程;同时要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关于“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团队项目的特点,创新形式,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和有效运用课程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中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作用,总而言之,根据时代的发展将体育学科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立德树人”的初心。
(作者单位:1.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2.广州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