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时评学写作(二)
2023-01-11李妍
李妍
上期,我们以《人民日报》的两个时评语段为例,从句式和逻辑等方面探讨了写作方法。本期我们选取了兩篇时评的片段,探讨一下时评中“人物”素材的提炼与加工写作方法。
时评语段一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钱七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在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上开始思考的问题。钱七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
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
钱七虎把自己不知疲倦的忙碌身影和奔波足迹留在了一个个大国工程的建设现场。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他迎难而上,不辱使命;面对当时施工风险最大的“万里长江第一隧”,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退休后,仍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钱七虎用驰而不息的奋斗生动诠释着这样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大国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让一个民族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傲然挺立,也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
——摘自《人民日报》时评文章《耿耿丹心,为国铸盾》
适用主题:科技强军;爱国忠诚;敬业奉献……
语段分析:如何立体而真实地还原“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先生的丰功伟绩,我们可以学习《人民日报》的行文思路。以时间为线索,以“点阵”结合的方式呈现人物事迹。先从钱七虎大学时期的“科技强国梦”入笔,到退休后仍不忘初心为线。先以“点”的形式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初“蘑菇云”爆破的场景,再借助句式“从……到……”用“阵”方式集中呈现钱七虎先生和团队攻克难关,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矢志强军报国的军人本色。最后用“大国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从个体升华到集体,紧扣“耿耿丹心,为国铸盾”这一核心,表现了对科技工作者们诚挚的敬意。
仿写片段: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上世纪50年代,肝脏还属于手术禁区,经过探索钻研,他创造性地提出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使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肝脏外科发展道路。他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从医以来,吴孟超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才能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科学家只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才能服务人民、献身祖国,引领科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评点:本段写出了吴孟超院士的医者仁心、精益求精的动人事迹。以时间为线索,先以“点”的形式,具体写吴孟超院士上世纪50年代开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再依托详实具体的数据与事实,以“阵”的方式集中表现吴孟超满腔热忱,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最后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从个体升华到集体,呼吁要尊重知识,热爱科学!
时评语段二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为了强国梦想,在日夜攻关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呕心沥血,奉献自我;在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国工匠筚路蓝缕,连续奋战;在抢收抢种的田野上,农民兄弟风雨无阻,昼夜劳作;在练兵备战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无惧疲劳,苦练硬功。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病房里,林俊德头冒虚汗,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升华于忘我的奉献。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从舍身炸敌碉堡的董存瑞,到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从甘做默默无闻人的黄旭华,到殉职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黄文秀……无数先锋楷模用热血与忠诚诠释家国情怀,启示后来者用坚韧和行动守卫我们的国,守护我们的家。
——摘自《人民日报》时评文章《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语段分析:本段总体聚焦了家国情怀的两个特点:艰辛的付出,忘我的奉献。如果觉得使用单则人物素材不能有效论证自己确定的中心,或者不具备征服读者的气场,就可以将同类的人物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集团效应”,以增强文段的论证气势和力度。被叠加使用的人物素材要有共通之处,要共同指向并服务于写作中心;还必须注意做到“异质选择”,即按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等标准选择人物素材,避免重复列举,从而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丰富的素材积累。
仿写片段: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小战士,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在奥运赛场上,飞人苏炳添以高度仰慕高度、以速度赞美速度、以力量致敬力量,用汗水赛出了“中国风采”……他们“拼搏向上、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让我们明白,伟大背后是拼搏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
“夫志,气之帅也。”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勇于胜利的风骨。正因为有耿耿正气、铮铮铁骨,中国人民才能在战风斗雨中愈挫愈勇,中华民族才有了坦然面对惊涛骇浪的从容不迫。
评点:善用“场景+人物”写成排比事例,强化“集团效应”。此段将具体的场景与人物联系起来,构成排比句式,使得事例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事例主体一心为国的精神,增强说服力。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