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艺术运动对民国旗袍的影响

2023-01-11邹光临

西部皮革 2023年1期
关键词:旗袍民国纹样

邹光临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1 装饰艺术运动与民国旗袍的简要概述

“装饰艺术风格”[1]一词,早在1910 年就被法国人提出,经过1925 年的法国国际博览会,装饰艺术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成为影响西方艺术领域的风格形式。“装饰艺术风格”重视色彩明快、线条清晰和具有装饰意味,同时非常注意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产生高度装饰的效果[2]。这场轰轰烈烈的装饰运动不仅席卷了西方,同时也深刻的影响到当时的中国,不论是建筑、书籍装帧、服饰等方方面面都有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子。

在中国的服饰文明上,旗袍不仅是民国最有特色的服饰,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服饰之一,它赋予中国女性的魅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3]。民国旗袍在继承宋、明、清代旗袍的传统之上,又在西方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下,民国旗袍的风格完成了从繁冗复杂到清雅别致再到明艳娇柔的摩登风格的转变,呈现出时尚前卫的新面貌,囊括了中方与西方的设计美感。这一时期也是专属旗袍的黄金期,优雅、时髦且略显性感,造型款式也趋于完美成熟,造就了民国旗袍最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世人眼中的经典旗袍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旗袍。因此本文以民国旗袍为例,简要分析旗袍中的“装饰艺术运动”。

2 装饰艺术运动影响民国旗袍的社会因素

2.1 政治方面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深刻地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方方面面,封建专制随着辛亥革命而结束,政治制度也从此走向民主与共和,不同的政策环境之下,社会也变得愈加开发,服饰制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旗袍时值清末民初的关键转型期。人们与旧时代分裂,急需新风貌来展示与过去的不同,因此对妆发与服饰都有了新要求。极大地影响了旗袍在形制、纹样、颜色的选择;民国旗袍的色彩、形制等。也都相应“西化”。其中变化较大的当属面料、与纹饰,海禁的开放,商业贸易的繁荣,各种新奇材料、布料、源源不断的外来品也冲击着传统保守的本土民族服饰。原先沉重、暗淡的布料已不能满足大众。而新奇材料的涌入,满足了人们期待新改变的心理,因此各种新奇布料被人们所喜爱与追捧。人们开始摈弃传统繁复、华丽、单一的装饰纹样,喜爱清新、多变、新奇纹样,在纹饰方面也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因此,政治制度的变化对民国旗袍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

2.2 科技方面

民国时期也是工业革命的后期,加之通商口岸的开放,进口布料、先进裁剪技术、缝纫机器随之引入国内为旗袍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旗袍的原料与染料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旗袍的纺织原料来看:纺织印染业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更多复杂的纹样与丰富的色彩有了实现的可能。因此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动物、植物、复杂几何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旗袍的纹样,科技发展为旗袍纹样走向复杂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从旗袍的染料来看:这一时期由原先的天然植物染料占据主导的形式之下,开始出现了化学染料,为旗袍的色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旗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发展的快速推动。

2.3 文化方面

五四运动的兴起,带来了国外的各种思想与文化,自由与民主成为新追求。画报、月份牌、书籍装帧等也都纷纷呈现出时尚前卫的新风貌,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审美,最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先进阶层”急需一种形式来表达自我,因此独特而时尚的旗袍自然成为一种新追求,同期,大批海外留学青年回国,为中国近现代设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带回了新思想同时还开设了与设计相关的新学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为民国旗袍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文化的不断推动下,旗袍逐步走向“时髦”,从旗袍设计者来说,在接受了各种西化思想的影响之下,旗袍设计的初衷不再只是满足人们对某种身份的期待,他们在设计旗袍时融入了各种设计理念,为旗袍形制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旗袍的受众来说,身边文化都在悄然发生着各种“西化”,纷纷走向了时髦与前卫的新道路,冲击着大家的视觉与思想,新兴阶层需要一种“方式”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独特追求,因此他们亟需新的服饰——旗袍来展现自己的“潮流”。

3 装饰艺术运动下民国旗袍的变化

3.1 题材内容:从传统吉祥走向浪漫美好

民国旗袍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发展的,因此一部分民国旗袍仍然承袭着传统旗袍千百年以来喜爱采用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与纹饰,如祥云纹、团花等。比较典型的就是采用梅、兰、竹、菊、牡丹等象征着美好寓意的传统题材。而另一部分民国旗袍在西方装饰艺术的影响下则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在造型、款式、纹样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呈现出“中体西用”的美学意味,如果说传统旗袍纹样能带给人们亲切、吉祥的感受,那么以器物纹样、几何纹样、以及自由的藤蔓纹样等。带有西方装饰风格的民国旗袍则是一道“新鲜”的菜肴。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民国时期玫瑰题材旗袍,吸收了欧洲洛可可样式的象征着浪漫美好、奔放自由的思想观念。将玫瑰作为旗袍的主纹样,但又进行了变化,不以西方客观写实的方式呈现,而进行了主观的概括与抽象,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玫瑰纹样的民国旗袍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时各种几何纹样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几何纹样最初多见于西方的陶罐上,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发展,几何纹样在民国旗袍上得以快速发展,艺术家们喜爱运用各种几何图形作为旗袍的主要装饰。虽然在中国传统纹样里也曾出现过图案的排列组合,但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还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这也是旗袍在新思潮影响下,由传统走向浪漫的一个重要证据。

3.2 风格:简约素净与摩登并存

清末民初,旗袍发展的“前十年”人们力求与过去割裂,抛弃封建时期喜爱的富丽堂皇的陈旧风格。这一时期的女性皆以素净、文雅为主要追求,因此色彩清新的淡蓝、淡黄、淡粉等低饱和色彩更能表现出当时简练素净的气韵。反映出在民国初期,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下民国旗袍喜爱淡色的主要风格。直至在旗袍发展的“后十年”再次受到广泛喜爱,而民国旗袍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是旗袍的黄金期,大众眼中的旗袍多指这一时期,与“前十年”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思想更加开放、自由同时也更受装饰风格的影响,人们更加喜爱新潮独特的“摩登风格”美丽鲜亮为主的旗袍打破以淡雅素净为主的气氛,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显朝气与激情。例如:这一时期的花卉纹样出现了各种分化;开始出现了大花纹样与小花纹样、写实花卉纹样与写意花卉纹样、整体花卉纹样与局部花卉纹样,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色彩明快而富有动感。满足了人们对华丽与摩登的新追求。因此,这一时期的旗袍呈现风格素净与摩登并存。

3.3 审美模式:繁缛平面到动态立体

旗袍自诞生以来,一直注重旗袍的装饰性,清代仍属于封建时期,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繁缛考究的纹样更能体现人身份的尊贵,在沿袭明清以及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基础之上晚清旗袍呈现出过度浮夸的风貌。同时传统观念要求女子内敛、保守、不出挑,衣服的作用多满足于人们遮蔽身体,不外露。在美观与使用效果上几乎不做考究。因此传统的旗袍通常肥大、厚重、整体呈现出平面静止的状态。而封建王朝破灭之后,旗袍纹样不再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经过新文化洗礼后的年轻人不喜过去的陈旧繁缛。人们对于旗袍的审美风格产生了极大转变,在西方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下,纹样设计更加自由、灵活,民国旗袍中的条纹、格子纹样就是简约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西方服饰文化还给民国旗袍带来了“立体”的视觉效果。民国旗袍除了在纹样上的改变巨大,在形制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旗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了改良,变得更加的合身贴体,在日常活动下会随着人们的动作产生起伏,呈现出一种动态美感,旗袍重新回归于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

4 “装饰艺术”运动下民国旗袍纹样的艺术语言特征分析

4.1 线条

通过观察一些月份牌上的旗袍纹样可知,民国旗袍纹样大致归为两种表现样式:整齐有规律的连续性纹样与自由活泼的密集型纹样。以连续性结构[4]为主的民国旗袍主要利用几何形式进行对称延续处理,呈现出井然有序的视觉感受。而这些连续结构多是从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因此呈现着“规矩”的属性,与后续追求时尚前卫的表现形式有着截然不同的新风貌;发展到后期的民国旗袍线条组合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规矩,表现出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新风格,例如将之前规矩的线条组合方式进行打乱,重新排列,线条与线条之间不再受比例尺寸的约束,线条与色彩同比例呈现于旗袍之上。密集而有动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新气息。同时还有部分民国旗袍运用绘画中的“留白”效果,以大面积空白为主,在领口、袖口,或者裙摆处置以花纹,运用多与少的对比,更显灵活与自由。

4.2 色彩

色彩一直是旗袍中的重要因素,民国旗袍在色彩上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则是延续清淡素雅的传统风格,另一类则是在接受装饰艺术风格后的明艳、鲜亮的摩登风格。民国初期一切从“新”开始,当时人们追求素雅,的视觉感受,表现女性纯真美好的形象。例如20 世纪20 年代中月份牌广告画中就可知晓。直至后续各种改良、摩登形式的旗袍样式出现,这种“淡雅风格”一直延续着。30 年代是旗袍发展的巅峰时刻,人们的审美在国外文化的冲击下发生着改变,虽然淡雅风格一直占有着一定比例,但代表着“摩登”的纯色在旗袍中开始广泛流行,大多选择饱和度与纯度稍高的颜色,例如大红、纯黄、深紫等,将女性的高贵、神秘、成熟、性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演绎出民国旗袍的绝代风貌。与20、30 年代的淡雅风格相比,40 年代的旗袍色彩搭配上显得更加成熟,着重表现女性的端庄与大气,在色彩上多采用黄绿、蓝黑搭配[5]。

4.3 图形

观察与分析鼎盛时期的民国旗袍,旗袍纹样寓意丰厚,传统花卉纹样一直沿用至今,通常呈现出高度写实的面貌,例如菊花样式,花型饱满而生动,花瓣的细节部分都描绘得十分精致,可谓“精巧绝伦”,表现出秋意浓厚的意境之美,视觉效果十分具象。而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之下旗袍纹样呈现出多元的新风貌。与传统追求高度写实的具象纹样不同,民国旗袍中还流行着相对抽象的代表,例如左图1 中的旗袍为例,旗袍采用了多种纹样进行搭配,但又都呈现出简约概括的新风貌。其中最为显眼的则是荷花的形态塑造,仅仅只是简单地用线勾勒,省去了传统的精心勾描与层层渲染。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符合民国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新风貌。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形态各异的抽象图案,将人物、器物、景物,等用简单几何图形进行归纳后再次进行排列组合,带来多重视觉感受。抽象形态的纹样不再执着于事物的“本身形态”力求在形式上的创新,用抽象的样态引发大众的共鸣。

图1 民国时期的红底花卉纹旗袍

5 结语

旗袍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民国旗袍在题材、纹样、色彩与形制上继承了清代的“雏形”又在西方装饰艺术运动影响的背景下继承与发展,产生了传统风格与西方装饰风格共生共存的新局面,成就了“旗袍发展的里程碑”。而旗袍纹样的装饰特征的变化与当时文化与人们的审美发展与演变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20 世纪初中国的文化与审美的真实写照。因此本文对民国旗袍产生的变化与语言特征进行简要解析,希望能了解藏在旗袍下面丰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情操。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旗袍的美。

猜你喜欢

旗袍民国纹样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我来说说旗袍美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旗袍找不同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