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染在民族风服装中的应用

2023-01-11张海燕

西部皮革 2023年1期
关键词:扎染肌理织物

张海燕

(1.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湖南 常德 415100;2.湖南师范大学 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 扎染概述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具体是指在染色时把织物的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在扎结时使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然后进行染色,最后将线拆除。笔者通过网络收集和查找文献,发现扎染目前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染出的图案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各有特色。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手工艺带来的独有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随着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加深,人们对民间传统手工艺更进一步的关注,许多设计师们开始从民间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扎染首当其冲,一下就映入了设计师们的眼帘。扎染以其朦胧如水墨画般的色彩效果、图案留白带来的深远禅意以及工艺造就的面料丰富肌理,深受设计师们的青睐。特别是在民族风格服装中扎染应用甚多,民族风服装讲究彰显民族特色,而扎染艺术天生具有民族性、质朴性,十分符合民族风服装的特点。通过探究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加散发出两者的深厚魅力。

2 扎染审美特征

2.1 色彩朦胧美

扎染的色彩朦胧美是指由于在染色过程中缝缀的力度不同,织物承受压力的松紧不同,染液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晕层色彩。色彩效果丰富自然,色调柔和,层次含蓄悦目[1]。扎染艺术的“灵魂”正是来源于这种由于色粒子和色晕变化所取得的那种含蓄莫测、若明若暗的雨雾般的朦胧美,色彩最终呈现效果与中国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色晕效果犹如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色彩带来的朦胧晕化效果使人们感受到抽象、梦幻、缥缈之感。扎染的晕化效果还带有很强的偶然性,这一点使得扎染与机械化的规整单调根本区别开来,偶然性造就得无穷无尽的变化,使扎染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2.2 图案留白美

扎染艺术风格在图案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图案风格各异,变化多样,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通过图案的表达与表现极具特色。扎染图案在制作的形式上还讲求对称、匀整和韵律等形式美规则[2]。画面和纹样中的留白是扎染图案的鲜明特色。这种留白带来的深远禅意与中国画中留白所表现的意境相似。通过巧妙地设置空白的位置,使色彩和形象在画面的空白中自由流动。给观者以微妙的领悟。以自然造化为对象,通过对形象、色彩、秩序、节奏的玩味,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这就是扎染艺术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最终达到一种虚实相生,静中有动,处处皆成妙趣的视觉感受[1]。

2.3 面料肌理美

扎染本身独有的美还充分地体现在制作过程中面料上成所产生的自然肌理效果。面料上的肌理主要来源于两种方式,一是褶皱肌理,在运用折、皱、捆、包等多种工艺手段制作扎染时,这些制作手法必然会在面料上留下凹凸不平的痕迹,染色中染料便附着于这些褶皱的凹凸不平处,形成色泽斑斓、错综复杂、别具意趣的肌理效果。由于这些褶皱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因此往往给人一种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让人回味无穷。目前就有专门研究由于褶皱所产生的扎染表面的造型美的艺术家。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因为这种皱褶作为一种肌理效果的呈现而产生,不仅丰富了平面织物的表现层次,而且还拓展了织物的表现形式[1]。二是线眼肌理,扎线和针眼的痕迹依然留存在织物染色、折线之后,具有独特的肌理美。三是浮雕肌理,这种浮雕感产生的原因是染色的过程中的高温作用,作品在完成之后一些点和线依然隆起,形成如浮雕般的凹凸褶皱。由此一些犹如浮雕般精心刻画的肌理便出现在了平滑织物上,这种肌理感还会带来的强烈的立体感,给人带来醒目的视觉效果之外,还带来了迷人的触觉感受。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这些立体的图案还会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更加丰富了色彩的层次,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3 扎染在民族风服装中的应用分析

笔者通过分析扎染的审美特色并结合民族风服装的特点,设计了一组名为“守拙”的系列服装。灵感主要来源于现代人厌倦了城市的拥挤、喧闹,想要回归自然,守住初心的想法。系列服装效果图如图1。

图1 “守拙”系列服装效果图

3.1 面料分析

扎染和民族风服装在面料的选择上趋同,都喜爱采用天然面料。本次系列中面料应用上也是选择天然的棉料、麻料以及丝料。整体来说天然面料可以分为棉麻丝毛这四大类,大家最为熟悉的当属棉,基本是每个人都穿过纯棉织物,刚出生的宝宝服装基本都是由纯棉制成的,纯棉面料的特性主要是有吸汗透气且保暖,织物摸上去非常舒适,但纯棉的缺点是弹性不佳,在变形后会留下褶皱,一般可以通过低温熨烫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麻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麻纤维具有强大的吸湿透气性能,它的吸湿性远超其他纤维,其次是麻类织物也有很好的耐磨性能,我们常见的麻绳、麻袋都是有较好的耐磨性。麻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亚麻、汉麻以及大麻等,但它们的整体特点都极为相似,麻面料的缺点也是弹性不佳,织物在变形后不易恢复原样。丝是价格比较昂贵的一类天然面料,以桑蚕丝最为常见,我们看到的丝绸织品就是有蚕丝制成,丝织品柔软且有良好的悬垂性,可以用作礼服以及旗袍等服装的生产,也可以作为其他服装的配饰,它的缺陷是丝比较脆,摩擦后相对棉更容易破损,洗涤也要用专业的洗涤液,保养和打理起来比较费力。

总体来说天然面料能给人带来最原始的舒适感和自然感,天然面料所携带的质朴无华的特质刚好契合了民族风服装的精髓。民族风服装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服装风格,更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在本次系列面料的组合方式上,笔者打破以往常规通体使用一种面料的单调做法。主要采用拼接的方式来增强面料的层次感,将棉料、丝料、麻料反复组合排列,通过不同大小比例进行拼接。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在面料肌理表达上,充分应用扎染制作所具有的肌理美感,用抽褶、压褶、缩褶等等各种方式增强面料的立体感,给人以丰富的触觉体验。比如第二套服装在前衣片就大量采用了抽褶这种面料处理方式,通过大面积的抽褶处理给人一种气势感和浪漫感。

3.2 款式分析

民族风格服饰,往往是指既具有传统民族服饰的特点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一种服饰风格。购买者大多都是具有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修养,热爱民族文化。民族风服装根据着装场合和需求大致可分为民族风格时装、民族风格日常装、民族风格职业装、民族风格礼服等等。民族风服装多以宽松的连衣裙、半裙、短上衣等为主,多在领子、袖子、下摆等部位进行款式变化,即在传承和借鉴传统民族服饰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新。

本次系列中主要以长款连衣裙为主要款式,连衣裙作为最经典的服装款式之一,具有变化丰富,穿脱方便的特点。在领子变化上,多采用V 领等来体现女性所具有的温婉、浪漫之美。在本次系列中袖子变化是一大亮点,笔者放弃常规的袖子状态,应用仿生设计理念,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中植物的形态,如第一套来源于植物的叶片造型,第四套主要来源于藕节的造型。通过采用这种仿生的设计使服装更加贴近大自然,使穿着者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放松。在下摆的变化上,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来迎合现代人凸显个性,不拘一格的审美追求。

3.3 色彩分析

扎染的色彩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蓝白色调为主的传统扎染风格。色彩多以靛蓝为主,这个色彩青里带翠,与白色在一起形成明度对比,凝重而素雅,韵味别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湘西的苗族扎染。第二类是相对来少数民族地区扎染得凝重而素朴的风格来说就是一些以强烈、鲜艳的色彩组成凝重而瑰丽的色彩风格。以四川自贡的扎染为代表。第三类是较为淡雅、舒适的色彩风格。多出现在现代扎染企业的产品中。本次系列中大面积的扎染色彩主要应用第一类较为传统的风格,虽然是简单的蓝白两色,但是通过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对比搭配,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层次效果,使人在单纯中见丰富,质朴中见内涵[3]。在小范围的色彩上,采用蓝紫混色的效果,让整体色彩更加有细节和看点,达到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体验。

3.4 图案分析

图案是民族风服装最具特色的表达符号。风格各异、寓意深刻、变化丰富的图案是各个民族特质的体现。扎染图案语言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种。写实手法不是简单地将取材于自然形态的花纹图案描摹下来,而是经过概括、提炼,既要保留自然对象的基本特征,又要符合花纹图案的形式美感,将栩栩如生的自然动态巧妙地表现出来。在扎染工艺中抽象手法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从形式组合上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以方形、三角形、圆形及不规则的点线面等各种形态构成的图案,这种图案特点清新优美,形象灵活多变,构成手法简练,言简意赅;另一类是肌理图案,往往采用各类禽兽皮毛的纹理或生物细胞组织纹理等作为取材对象,诸如木质纹理、大理石纹理、叶脉纹理等。扎染艺术独特的视觉上的扩张力和触觉上的引诱力便在这种天然奇趣的肌理中造就了。运用抽象手法创作的扎染图案富有创意和新意,由此扎染艺术设计思维的空间和视野被有效地拓展了[1]。本次系列中主要应用的是第二种抽象图案的表现方式,运用扎染图案处理手法,采取的图案为云染纹、波浪纹、蜘蛛纹。云染纹是扎染中经典纹样,具有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如云似海。这种效果来源于被捆扎的织物受到不同的轻重、松紧压力,不同的色浆浸渗的程度。波浪纹有些如海上翻涌的波浪,有些如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感觉,非常具有动感和浪漫感。蜘蛛纹外形像蜘蛛结的网,扎染出的蜘蛛纹大小不一,纹样内部深浅层次不同,非常有形式美感。采用抽象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图案化繁就简,时尚感更强,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4]。

4 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文化自信的提出,中国人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寻根问源的情怀也越来越浓厚。民族风服装作为一种服装风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人们可以通过穿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扎染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仍然被人们所钟爱,原因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审美意境,丰富的设计语言和充满魅力的表现风格,其堪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它以质朴、平实、清新、雅致的风格特点,将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个性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凸显个性风尚的当下,扎染艺术的回归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笔者相信随着纺织新材料,染色新工艺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扎染这种传统工艺必然会有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设计空间,会重新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会真正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此一来扎染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1]。

猜你喜欢

扎染肌理织物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